概述
土家族约283万人(1982),主要居住在湖南湘西土族苗族自治州,语言属 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无文字,用汉文。其文学源远流长,属巴蜀文化系统。《华阳志·巴志》记载,武王伐纣,“巴师勇锐,歌舞以凌人”。土家族神话,是土家族文学中很吸引人的一部分。 流传至今的有《洪水淹天》、 《太阳和月亮》、《张老制天李古老制地》,以及有关家畜、家禽、粮食、种等来源的神话。有的神话被编为摆手歌来唱。 土家族 文学以
叙事诗、山歌及跳
摆手舞时所唱之摆手歌等最为著名。 摆手歌有大摆手歌和
小摆手歌之分,大摆手歌具有史诗性质;小摆手歌多为苦歌、 恋歌,系抒情性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乡风味。长篇叙事诗 《锦鸡》是四句头民歌的组合体,用男女对唱方式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 土家族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有《梯玛神歌》、《将帅拔佩》、《向老官人》、《西朗卡布》、《哭嫁歌》、《薅草锣鼓歌》等。其中《哭嫁歌》与《薅草锣鼓歌》与土家族的 婚嫁和劳动生活密切结合,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土家族竹枝山歌质朴清新,别具一格。唐代
顾况、
刘禹锡、
白居易等及其以后的一些诗人所作“竹枝词”,颇受这类竹枝山歌的影响。流传至今的土家族歌谣形式有七言四句、七言五句、八句等多种格式。既灵活自由,又音韵和谐,
谐音双关,比喻起兴,富于形象联想。 古代土家族作家文学形式以竹枝词为最多,影响较大的文人有
田泰斗、 彭勇行、
田舜年、
彭秋潭、向晓甫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家族文学有了新的发展。民间歌手田茂忠、诗人 汪承栋、小说家 孙健忠等的创作,为土家族文学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