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化学肥料通常分为常量元素肥料 和微量元素肥料两类。哪些是常量元素 肥料呢?常量元素肥料是庄稼吸收消耗数量大的肥料,象氮肥、磷肥、钾肥、 钙肥、镁肥、硫肥都属这类肥料。

微量元素肥料,通常简称为微肥。是指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的肥料,庄稼 吸收消耗量少(相对于常量元素肥料而言)。作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虽然很 少,但是,它们同常量元素一样,对作物是同等重要的,不可互相代替。微 肥的施用,要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肥效。同时,在不同的氮、 磷、钾水平下,作物对微量元索的反应也不相同。一般说来,低产土壤容易 出现缺乏微量元素的情况;高产土壤,随着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对微 量元素的需要也会相应增高。因此,必须补施微肥,但若企图减少大量元素 肥料的施用量,而只靠增施微肥来获得高产,也是错误的。   微肥是经过大量的科学试验与研究,已经证实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的,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那些微量营养元素,在农业上作为肥料施用的 化工产品,象硼肥、锌肥、锰肥、钼肥、铜肥、铁肥、钴肥都属于微肥。这 些微量元素占作物体干重的百分数大致是:锰 0.05%、铁 0.02%、锌 0.01%、   硼 0.005%、铜 0.001%、钼 0.0001%。土壤中任何一种速效态微量元素供应   不足,作物就会出现特殊的症状,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甚至收成无望。 也许有人要问,既然微肥这么重要,而在生产中并没有施用微肥

微量元素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植物、动物和人体等有机生命体,还是矿物、 岩石、空气和水等非生命无机体,都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根据研究证 实,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化学元素有 107 种。这些元素在自然界或各种物 体中的含量,差异十分悬殊,有些元素含量很高,而有些元素含量却甚低。 对于自然界所存在的化学元素,根据含量的高低或多寡,分为大量元素   (有人称常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三大类。大量元素是含量很高的 化学元素的统称,微量元素是含量很低的化学元素的统称。介于大量元素和 微量元素之间统称为中量元素。   微量元素是一个针对大量元素与中量元素而言的相对概念。所谓微量元 素,顾名思义,微者少也。少具有双重意思,一是指含量很少,二是指动植 物对它们的需要量很少。从广义来说,微量元素泛指自然界或自然界的各种 物体中含量很低的或者说很分散而不富集的化学元素。   土壤学中所指的微量元素,既可以泛指土壤中所有的含量很低的化学元 素,也可以指其中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化学元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除了 具有生物学意义以外,常有一定的特殊意义,如可以阐明某种土壤的成土过 程、环境质量评价等。具有生物学意义的微量元素常是酶或辅酶的组成成分, 它们在生物体中的特殊机制有很强的专一性,为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所不 可缺少的。我们把地壳中含量范围为百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一般不超过 千分之几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虽然较多, 但植物体中含量甚少,并且具有特殊功能,故也列为微量元素来论述 。

种类

我国推广或将要应用的 微肥有:硼肥、钼肥、锌肥、铜肥、锰肥、 铁肥。它们在农作物、林木、牧草、果树、蔬菜上施用,均有相互不能代替 的作用。针对缺素土壤和敏感植物施用微肥,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微肥 分类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按所含营养元素划分的,也有按养分组 成划分的,还有几种按化合物类型划分的。   推广应用较多的硼肥、钼肥、锌肥等就是按所含营养元 素划分的,这是大家极其熟悉的一种分类 前面提。就这些元素的离子状态来说,硼 和钼常为阴离子,而锌、锰、铜、铁、钴等元素则为阳离子。   按养分组成划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单质微肥。这类肥料一般只含一种为作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硫 酸锌、硫酸亚铁即属此类。这类肥料多数易溶于水。故施用方便,可作基肥、 种肥、追肥。   (2)复合微肥。这一类肥料多在制造肥料时加入一种或多种微量元素而 制成,它包括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的复合。例 如,磷酸铵锌、磷酸铵锰等。这类肥料,一次施用同时补给几种养分,比较 省工,但难以做到因地制宜。   (3)混合微肥。这类肥料是在制造或施用时,将各种单质肥料按其需要   混合而成。其优点是组成灵活。国外多在配肥站按用户的需求进行混 合。河南省科学院研制的小麦、水稻、玉米、花生等混合微肥就是属此类肥 料,根据各地土壤化验资料,作物需肥规律,经过田间试验而成,因此肥料 使用后经济效益明显。   按微肥化合物类型,大致可分为五类:   (1)易溶性无机盐。这类肥多数为硫酸盐。   (2)难溶性无机盐。多数为磷酸盐、碳酸盐类,也有部分为氧化物和硫 化物。例如,磷酸铵锌、氯化锌等。适于做基肥。   (3)玻璃肥料。多数为含有微量元素的硅酸盐粉末,经高温烧结或溶融   为玻璃状的物质,如冶炼厂的炉渣等,一般只能做底肥。   (4)螯合物肥料。是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具有螯合作用的化合物,与微量 元素螯合而成的螯合物,如螯合锌等。   (5)含微量元素的工业废渣。

影响因素

第一,微肥的施用效果往往与农业生产水平、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施用 水平分不开。一般作物产量水平不高而常年又施用有机肥料的情况下,养分 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而不是微量营养元素,因为 有机肥中本身就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作物的轮作倒茬又缓和了缺乏微量元 素的矛盾。相反,随着复种指数的提高,产量逐年增加,氮、磷、钾肥的施 用也随之增加,从而加剧了土壤中有效微量元素的消耗,使得养分供应失调,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补充某种微量元素,才能进一步发挥化肥增产 潜力,每亩粮食总产量可以获得较高水平。   第二,我国幅员广大,土壤类型很多,微肥的施用效果,只有在一定的 土壤条件下方会表现出来。因此,要想有效施用微肥一定要有针对性的做到 因土施肥,并不是任何土壤施用微肥都有增产效果。   第三,作物需肥特点不同,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对微量元素的反应也不同, 因此,要发挥微肥的增产作用,应优先施用到对微量元素需要量多和对微肥 敏感的作物种类以至品种上。   果树与一年生的大田作物相比,具有固定一地生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特点,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亏损显得比大田作物突出。从经济效益来衡量,应 优先考虑果树的施用问题。   第四,为了发挥微肥的增产效果,必须在施用有机肥、氮、磷、钾的基   础上,选用经过科学确定有效的微肥,不应盲目使用。 第五,微肥的有效施用,在技术上应掌握适量,匀施的原则。一般说来,   作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是很少的,而微量元素对作物的适宜和中毒量之间范   围又很窄,所以,施用微肥一定要求适量,否则用过量或施用不均匀会有不 同程度的中毒受害,不仅不能增产,而且会造成减产。一般可以与有机肥混 合用,或者制成微量元素的复合肥 。

发展历史

微量营养元素的研究是本世纪 20 年代初开始的,只有 60 年左右的历史。 微量营养元素研究是植物营养研究的一部分。   微量元素的研究,超出了土壤学家、农业化学家、生理学家的研 究范畴,而且生态学家及环境科学方面的专家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微肥的 产生与发展和氮、磷、钾肥料一样,只不过是随着微量营养元素的证实而诞 生。微肥的应用,成了植物矿质领域内的巨大进展之一,促进了农作物产量 的大幅度提高。   微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现实的生产意义,因此国外在 30 年代就在农业上 示范和推广应用了。例如,苏联 1937~1939 年间施用的硼肥(硼镁肥)已达   2700 吨。美国 40 年代后期年施用硼砂达 4148 吨,50 年代硫酸锌年用量达到   3311 吨。苏联微肥年用量达 12 万吨,美国高达 20 万吨。 我国微肥的生产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1964 年,首先在吉林锗厂开始生   产钼肥,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显著。70 年代以来,农业部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 单位相继发现作物有缺锌、硼、铁、锰的症状,引起了有关部门重视。1981 年国家经委等联合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微量元素肥料会议。1983 年我国微肥总 产量达 2 万多吨,品种达 24 种,施用面积约 4000 多万亩 。

使用方法

土壤施肥

常用的微肥除 化学肥料(如硼砂、硫酸锌、硫酸锰等)外,还有整合肥料、玻璃肥料、矿渣或下脚料等,通常都用作基肥和种肥。其施用方法为:在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土中,或者与氮、磷、钾等化肥混合在一起均匀施入,施用量要根据作物和微肥种类而定,一般不宜过大。如对水稻,七水硫酸锌每亩施用1公斤,硼砂一般每亩用0.5公斤至1公斤,并要与 厩肥等有机肥混合均匀基施,防止集中施用造成局部危害。

根外追肥

将可溶性微肥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对作物茎叶进行喷施。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避免土壤中肥料不均匀而造成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在作物的不同发育阶段,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多次喷施,以提高肥效。有条件的地区在大面积施用时可采用机械操作或飞机喷洒,一般喷洒浓度为0.01%至0.05%。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微量元素的水溶液浸泡种子或拌种,这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使用方法,可大大节省用肥量。如硼酸或硼砂的浸种液浓度为0.01%至0.03%。每500公斤种子仅用5升这种溶液。大豆用钼酸铵拌种,每亩只需要10克至20克。

施用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是无机盐类或氧化物,一些矿物、冶金的副产物或废料常常可以用作微量元素肥料的原料,其生产方法与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相同。此外,还有两种形态的微量元素肥料:一种是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的玻璃态物质,由相应的无机盐或氧化物与二氧化硅共熔制成;另一种是金属元素的螯合物,例如铜、铁、锰和锌与乙二胺四乙酸(EDTA)制成的螯合物。这种螯合态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效果好、速效,但是成本很高,尚未广泛采用。

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方法有土壤施用和叶面喷洒施用两种。由于单位面积的施用量很小,所以一定要用大量惰性物质稀释后才能施用,施用不均匀时会毒害部分作物。微量元素肥料常需混入常量肥料中一起施用。通常采用下列

几种方法:

1、在生产常量颗粒肥料中混入。这种方法比较方便和经济,不会产生养分不均匀现象,缺点是灵活性较差,难于满足市场的多种要求。

2、把微量元素肥料粉末涂包在常量颗粒肥料的表面。这种操作可在二次加工厂进行,可随时满足市场的需要。常量颗粒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在小型混合器内混合约 1min,然后喷入少量的油、水或微量元素盐类的水溶液,并继续混合,产品仍保持外观干燥。

注意事项

1、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从适量到过量的范围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过大。土壤施用时还必须施得均匀,浓度要保证适宜,否则会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与环境,甚至进入 食物链,有碍人畜健康。

2、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不是因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而是其有效性低,通过调节土壤条件,如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营养条件。

3、微量元素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只有在满足了植物对大量元素需要的前提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发挥肥效,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