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相

众生相

目录导航

词目含义

zhòng shēng xiàng ㄓㄨㄙˋ ㄕㄥ ㄒㄧㄤˋ

词目出处

《圆觉经》: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词目由来

一切的烦恼和痛苦都跟物质和精神有关系,尤其是跟心灵和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空第一”的佛之大弟子须菩提尊者向佛祖请教问题,如何调整与掌控这颗心呢?

词目概述

因执有人相,因意识、观念、共业相投,产生团体如家庭、国家、政府、星球等,聚合而居,众生个体之间有复杂的因缘交错(执著人相、众生相者,为法执,意即对一切相对变化映射有所执著:我与人、好与坏、善良与邪恶、大与小、黑与白、无明与解脱、烦恼与佛法等)

弃相之说

修行离我相时,必须利用佛法,循序渐进破迷开悟。因此即便已经离我相,但却会执著于用来离我相的佛法,通称为法执,也就是执有人相与众生相境界。佛法本质也是空虚幻有,佛法对于已见性(或可称为已证破无始无明)的佛而言是无用处的佛法只对尚未证悟的众生有所用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