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骊山是中国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因系西周时骊戎国国地,因此称为骊山,唐时临潼名昭应、会昌,骊山又曾因此改名为昭应山、会昌山。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骊山是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亘25公里,南北宽约13.7公里,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似一匹青苍的骊驹而得名。《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冶,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骊山美如锦绣,又名绣岭,以石瓮谷为界分为东绣岭、西绣岭。骊山曾是帝王游幸之地,山上山下古迹随处可见,神话传说层出不穷。“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每当夕阳西下,骊山在落日斜阳里红霞万状尤显壮观,“骊山晚照”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远在上古时期,这里曾是女娲氏“炼石补天”之处;西周时,周幽王又在此演出了一幕“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历史闹剧;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将他的陵墓建于骊山脚下,还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军阵;唐朝时期,唐玄宗、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就连逃难而来的慈禧太后也不忘在此游玩享乐,这是骊山沧桑的经历,也是中华民族前进的历史见证。
骊山森林公园 骊山,是秦岭北侧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0余公里,最高海拔1256米,远望山势如同一匹骏马,故名骊山。骊山温泉喷涌,风景秀丽多姿,自3000多年前的西周就成为帝王游乐宝地。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过许多离宫别墅,吸引着各代游人。这里有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等。骊山(Líshān),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靠着兵马俑博物馆,最高峰九龙顶海拔 1301.9米,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
上山有台阶路3200多米,先来到骊山半山腰“斑虎石”处,便见兵谏亭,是为纪念西安事变而建。过后,可往西直上山峰至“晚照亭”。站在亭的北侧,整个华清池近在眼前,一目了然。再往前便到西绣岭第三峰上的老君殿。老君即老子,为骊山著名道教官观。相传,唐玄宗两次在此见到老君降临阁内,故此称之为降圣阁,也叫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白玉老君像,“安史之乱”时,像的正身被烧裂,双手也被盗,现玉像保存在陕西博物馆内。由老君殿转往东,就到西绣岭第二峰上的“老母殿”。此殿是为历史传说中的女蜗而建的。再往东便到西绣岭第一峰上的烽火台。历史上“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相传,周幽王为博取爱妃褒姒一笑,曾在这里举烽火戏弄诸侯。当犬戎攻入骊山,幽王再下令点燃烽火,各诸侯却无人来救,幽王被杀,褒姒被掳,西周灭亡。过了烽火台后往东即到东绣岭上的“石瓮寺”。因寺的西面岩石受流水冲击而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据传,该寺建于唐开元年间,用造华清宫所剩的材料予以修
景点风景照片(20张)
建的。接着来到位于东西绣岭之间的石翁谷中的“遇仙桥”。据说,此桥为唐代所建,是一座长5 米,宽2.4米,高5米的单孔石拱桥。相传,古代有一考生,赴京赶考行至此桥,得仙人指教,幸运考中,此桥由此名“遇仙桥”。
骊山风景秀丽,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以温泉为特征,又称华清池。1982年4月基建开挖地基时发现唐华清宫御汤建筑遗址。经考古专家发掘整理,在4200平方米面积内发现5个汤池遗址,并确认它们分别是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和星辰汤,分别为皇帝、贵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遗址。在这些遗址上建成“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于1990年10月正式开放。华清池内的五间厅是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时,蒋介石住地。
唐代鼎盛时期的华清宫在“安史之乱”(8世纪中叶)后规模大为缩小。今天的华清池是在清代建筑的基础之上经过多次修缮、扩建以及发掘复原唐代遗址后形成的。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面积85560平方米,分为东区、西区和中区。现在骊山加强了植树造林的工作,原有的遗址也得到保护。现在山下建有华清池公园 ,温泉疗养院,山上有缆车连接老母殿和烽火台,山中景色可尽收眼底。
骊山是省有名的风景区之—,山上四时有 不凋之树,三春有飘香之花,景色迷人。这里山形秀丽,峰峦起伏,远远望去,好似一匹凝神远眺,跃跃欲奔的苍色骏马。
相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间只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天的一角塌了下来, 日月星辰也都失去了光亮,使得好好的一个人间,一下子变成了昼夜难分、混混浊浊的一片。天火烧着了所有的山林村舍,一些毒蛇猛兽也都乘机跑了出来,到处残害生灵,人们遭受到一场严重的灾难。当时有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骊山老母,见此情景,就想拯救这些受难的人们,便不顾一切离开天宫来到了人间。她首先施展法力,端来了东海的水,浇灭了大地上的火。可是由于天的一角塌了下采,使天上出现了一个大窟窿,风雨雪电便从这个窟窿里不断地袭击着人们, 怎么办呢?后来她想出了个炼石补天的办法。可是这又得多少石子呀!她跟前有两个女儿都很聪明能干,也都很有一些法力,她们听说母亲到了人间,也追了下来,一同帮着母亲,四方奔波,从大江大河里拣来了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彩色石子,放在骊山这个地方炼了起来。火光烧红了天,烧红了地,这些火光后来被日月星辰吸收去了,才使得日月星辰又恢复了光亮。这样一直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所有的石子都都炼成了石浆,他们又把炼好的石浆取出来,擀成一个又一个薄薄的石饼,然后再趁热一片一片地补到天上去。这样来来回回的奔波多费事呀!聪明机智的小女儿,为了争取时间和减轻母亲和姐姐的劳累,就把自己变成一匹美丽的飞马。这样一来,就方便得多了,她可以驮着母亲和姐姐,把擀好的石饼飞快地补到天上去。一片、两片,不知道来回奔跑了多少次,也不知道补了多少片,直到把炼好了的石浆都擀完了,补完了,才算把天补住了,使天又变得和原来一样好看。这时她们的心里好像吃了蜂蜜一样高兴,就随便躺了下来,准备歇息一会儿,这一歇息就都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当她们醒过来时, 向四周一看,只见大地上白茫茫一片,什么也分辨不清楚,不由得吃了一惊。原来她们把天并没有完全补好,还有一些缝子。
这些纷纷扬扬的雪花,就从那些破缝子里钻了出来,撒向人间,覆盖了大地。一急之下,她们便就地挖起一把把的雪来,攥成雪球,又骑着飞马,向着破了的缝子,使劲的扔去,一些破缝子便被堵住。了。她们不断地擦着,扔着,又费了好大的力量,总算把天孙好了。经过这样几次紧张的奋战,她们确实太劳累,便又倒下来睡着了,这一回就睡得更香甜了。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突然她们又被一阵巨大的怪叫声惊醒了,急忙睁眼一看,只见遍地洪水滔天,一些森林树木冲倒了,一些房舍被淹没了,人们都变成了鱼虾海物,这时候水借风力,风助水威,发出了阵阵怪叫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由于天的一角塌了下来,把地的一角也给塌坏了。她们补好了天,却没有补地,地下的水,便从这些塌坏了的地方涌了上来,横冲着大地,水势越来越大。这时有一个凶猛的黑龙也跑了出来,推波助澜,行凶作恶,趁着水势,在水里追食着人们。她们便又和这个黑龙展开了搏斗,由水里一直打到天上,又由天上打到水里,后来女神又遣来了一些天兵天将才把这个黑龙降服了。降服了黑龙以后,这个勇敢的飞马,便又在水里寻找着人们,把仅剩下来的一些人,又一个一个驮到高埠的地方,给他们找来东西吃。接着她们又把炼石子剩下来的灰烬,一掬一掬的向着地上塌了的地方填去。填呀,填呀,灰烬填完了,而地却仍然没有填起。这可怎么办呢?她们就按照原来补天的办法,又从江河里拣来了五色石子,仍放在原来这个地方炼了起来,又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把石子都炼成了石浆,又照样一块一块地擀成石饼,然后由飞马驮着,又一片一片趁热飞快地补到地上去。
可是这一次,因为拣的石子少了一些,把炼好的石浆擀完补完,地仍然没有补好,水仍然不断地向上涌着。这时候大女儿一急之下,就把身子躺了下去,化成一条长堤,才挡住了洪水,使得大地又恢复了平静。飞马看见姐姐躺了下去,还以为是姐姐疲劳过度歇息了。这时,她确实也有些太累了,便也躺在骊山这个地方歇息起来,这一歇息就又睡着了。女神知道女儿太疲劳了,想要叫她多歇息一会儿,不愿意去叫醒她。可谁知这个飞马醒来以后,睁眼向四面一看却只见大地上山清水秀, 花红柳绿,风和日丽,燕语莺鸣,一派美丽景象,便有了留恋之心,再也不愿意回到天官去了,就一直躺在这里,凝神注视着大地,天长日久,就化成一座大山。这个飞马长得特别俊秀美丽,人们都很喜欢她,都亲昵地叫她“骊马”,所以,以后人们把座山也就叫做骊山了。
兵谏亭
骊山半山腰有一块上有金黄菌锈的巨石,远望像老虎身上的斑纹。因此叫虎斑石,又因形状似一只蹲卧的老虎,也叫卧虎石。石上有一座水泥凉亭。这里是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被捕处。五十年代改名为“捉蒋亭”,并在亭内正面上方石壁上题词,叙述“西安事变”大略经过。2003年改名为“兵谏亭”。
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就是1936年12月l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迫蒋抗日的地方。此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为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是古代战时传递战报、调兵遣将的设施。相传西周末年,周幽王娶了一位貌若天仙的褒姒女子,可其女自进宫后从未开颜一笑,于是幽王无故点燃狼烟,戏弄诸侯。当犬戎入侵周王再次点燃烽火时,却无人来救,致西周灭亡,从而留下一个“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典故。
老母殿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创始人女娲氏而修建的,相传女娲创造了人类又在骊山炼石补天,劳苦而功高,后世人尊她为骊山老母,并在骊山上修女娲祠纪念。
晚照亭位于西绣岭老君殿东,取“骊山晚照”之意,建于1981年,是一座重檐攒顶方亭。站在晚照亭北侧,可鸟瞰华清池、东花园、临潼全景和渭水。
三元洞是一处自然奇观。这里有几孔宁静幽雅的窑洞,洞内奉祀着道教所尊的天宫、地宫、水宫(玉皇大帝、土地爷、大禹)三元。最奇特之处是窑洞内有五个茶杯口粗细的天然通风圆洞,深不知底,昼夜生风,春夏风向外吹,秋冬风向里吹,故称为三元洞。
始建于1992年,是台湾道教徒、著名爱国人士颜武雄等人为报答谢映登仙祖保佑之恩,捐款在此修建的一座大型道教观,表达了台胞认祖归宗、渴望回归的爱国之情。宫内有三清殿、仙祖殿、灵观殿等景观。整个建筑风格为明清建筑,古香古色,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骊山上。
石瓮寺骊山东、西绣岭之间的一处秀丽峡谷中,有著名的石瓮寺,又名福崖寺,是骊山东绣岭的佛教名刹。寺内宋代沙石成皿,其形似瓮,故得名石瓮寺。
位于兵谏亭与晚照亭之间,取国共合作日月同辉之意。内檐彩绘骊山各主要景点图案,让游人在休息的同时,感悟骊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翠荫亭又名翠云亭,唐华清宫著名景点。宋朝李埏有绝句赞誉“一别骊山岁已深,林花依旧绣岭岑,归寻当日新开路,隐约苔痕下翠荫。”
鸡上架从石瓮水潭处攀援西行,到鸡上架。这里是从东绣岭通往西绣岭的一段险道。游人到此,手足并用,盘旋而上,如同鸡上架一般,故而得名。
达摩洞烽火台北面约200—300米处,有一深5米,高2米,宽3米的洞穴,这个洞相传乃是印度佛教达摩的弟子镇山王在此凿洞苦修,人称达摩洞。
舍身崖在绿阁东侧山谷中,有一座孤立的山峰,顶部为6平方米的平台,寸草不生。山峰四周峻峭,犹如刀削一般。其上刻有“舍身崖”三字。清人周灿《游骊山东绣岭记》云:“敬虚和尚易其名曰护生崖。”两保俱佳,姑妄存之。
秤锤石从石瓮谷遇仙桥下行的途中,有一块高5米左右,上小下大,状如秤锤的大石头,千百年来,无论遇到怎样的大洪水,它却稳稳地站在谷底,岿然不动。传说此石为“二郎神杨戬”称骊山的秤锤,故称之“骊山秤锤石”。
牡丹沟从饮鹿槽向西,即是一条深沟大壑,当地人叫它牡丹沟。沟中有泉,名曰“美泉”。据说,用这股美泉浇灌的牡丹,花色特别娇艳。唐玄宗喜欢牡丹,他曾在牡丹沟开辟牡丹园,由当时精通园艺的花师宋单父培植。据《花经》记载:“种花万本,色样各殊。”当年繁盛情景,可想而知。
饮鹿槽在今朝元阁西一片平地上,有一长300厘米、宽92厘米、高56厘米的大石槽,相传为唐时驯鹿饮水的地方。老子的坐骑是长生鹿,按此说,或为当年老君饮鹿的石槽,或为后人附会传说所造。《津阳门诗》有“长生鹿瘦铜牌重”句,“饮鹿泉边春露”句,可知唐时骊山驯鹿是实。
举火楼位于石瓮寺西侧,骊山西绣岭烽火台下,其结构是砖木建造的两层古式楼房,与东绣岭石瓮寺隔谷相望,远眺举火楼悬于绝壁之处,壮观雄伟。相传这是周幽王所建“离宫”,与褒姒避暑之处,也是周幽王发布军令,以举火为信号,命令烽火点燃的指挥台,故得名举火楼。
是1998年为日本已故著名汉学书法家石桥犀水、藤田赞阳、石田泉城等九人所建书法石碑。碑林共有九块石碑,有行、草、隶、篆、楷等字体。碑林的建立为中日两国书法艺术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场所,而且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源远流长。
长生殿遗址也叫集灵台,在晚照亭东,是唐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本来是王宫、大臣们去朝元阁朝拜前斋戒和沐浴的地方,后来成为唐明皇与杨贵妃休闲避暑之地。它的驰名也在于《长恨歌》中记述了唐明皇和杨贵纪那段天宝爱情轶事。
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以时间频率的研究和服务为主要方向,是中国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中国标准时间的产生、保持和发播任务。这里与烽火台相望近在咫尺,但却完全把人们带入了另一个崭新的现代科技的园地,这里有天文知识厅、放映厅、观察室等展视厅室,在放映厅里,可以畅游300万光年前的河外星系,探索宇宙的奥秘,最值得自豪的便是平时听到的广播上传出的“现在是北京时间X点整”就是从这里发出的,它的授时误差仅为0.1微秒。
金沙洞是唐玄宗和杨玉环在骊山的一个秘宫,俗称幽洞,是他们避开众人独自秘密会聚的一个山洞。明英宗正统年间,书生刘瑞五探奇冒险,从而揭开了金沙洞的秘密。洞中有唐玄宗、杨贵妃及众宫娥的白玉雕像,杨贵纪腼腆羞涩,唐玄宗含情脉脉,无不栩栩如生。金沙洞,是一代封建帝王风流天子的幽宫,亦是一代皇朝历史的写照。
老君殿始建于唐代。唐高宗李治因老君姓李,且为道教始祖,认为和其同宗,更加敬之,被认作先人,上了封号,相传唐玄宗游幸华清宫时,两次在此梦到老君降临阁内,因此称为“降圣阁”又称“朝元阁”。殿内原供奉着白玉老君像,是唐代西域著名雕像家元迦儿的杰作,玉像造型细腻,刀法简练,神态逼真,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丰富想象力。后经“安史之乱”,华清宫被焚,这精美的石雕艺术品的正身和莲花座均被烧裂,双手被道人盗走,其后,刻木手嵌于腕下,现玉像保存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这里,还有老君殿门前由杨贵妃与唐玄宗亲手种下的并蒂皂角树,它们是杨贵妃和唐玄宗凄美爱情的永恒见证,“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中的这句名诗一直被后人传颂。
女娲风俗渊源:一九七二年至一九七九年,考古界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发掘了仰韶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基址——姜寨遗址,这前后十多次发掘,取得了非常丰富、非常宝贵的收获。是中国新器时代考古工作中至为的发现,其价值之重大,为国内以至世界同期遗址所少见。
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通史陈列部分还陈列着这个遗址的村落模型,西安半坡博物馆最近亦展出这里出土的诸如“十六岁娃墓葬”等等珍贵文物。它的非常内涵对研究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时期的社会性质、社会组织以及先发的生产、生活、文化、意识形成等等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尤其是蛙图腾的重见天光,为解开女娲风俗渊源之谜。解决女娲氏“继兴于骊”遗址是否存在这一疑问,提供了关键性的证据和契机。所谓骊山女娲氏的蛙图腾是一幅画在彩陶盆壁上的蛙纹(实为蟾蜍)写实图画。专家们认为,她与鸟纹、鲁纹、鹿纹一起,同属仰韶四大图腾形象。蛙纹图腾形象及变形图案在整个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中几乎到处可见,东起河南渑池的仰韶,陕县的庙底沟,西至甘肃临洮的马家窑都有发现。属成山文化时期的武威皇娘娘台等遗址亦间出土。
“补天补地节”。时在农历正月二十日。这天骊山周围临潼及蓝田一带群众都要“补天补地”,东南诸乡
叫“女王节、女皇节”,一些老年人更说是“女娲生日。”节日活动内容是吃“补天饼,”各乡讲究不同,有面糊摊烙的煎饼,硬面杆开的烙饼、蒸饼,总的要求是园形、薄页。饭前举行简单的仪式,由家庭主妇祖母或者主母撕饼抛向房顶象征“补天”,然后扔向井中或者搁在地上,叫做“补地”,幼时间见婆、母虔诚“补天补地”的情状,不能忘怀,这一民谷明,清临潼四志中均有记载。骊山东绣岭石瓮寺上方至今还有“女娲炼石”处遗踪,《蓝田县志》上亦有“补天台的记载(地无考)。这与文献古籍中记载的”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又作炼五色所以”补苍天”)“聚芦灰山止淫水”的说法是一致的,从“民以食天”这一传统概念联想,骊山“补天”民谷似乎更接近实,更富有一层深意。这是对始祖女娲-远古劳动女性战天斗地,主宰自然烈勋业的永恒纪念,流俗至今不衰。
爬山,看森林,看夕阳,摄影,感受历史文化,泡温泉,观鸟,看古建筑,体会道教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夏令营
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解放饭店门口乘坐306路西安到秦兵马俑、骊山的专线汽车。从西安自驾车前往骊山,可沿西临高速公路前行,行程约24公里(经过灞桥收费站,路桥费用10元/辆)。
骊山风景一日游;骊山道教文化一日游;骊山——华清池一日游
骊山——华清池——新丰“鸿门宴”遗址——秦始皇统一六国群雕两日游
东花园温泉山庄系仿古建筑,集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以餐饮娱乐为龙头,配套设施齐全。另外您还可选择住西安,西安的酒店发展迅速,良好的环境设施,齐全的服务项目、热情周到的服务水平,可满足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