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型秃发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毛发脱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可变的外显率最常见健康搜索的秃发,多见于男性。 流行病学: 多在20~30岁左右发病,多见于男性有家族倾向,30岁左右发展最快。没有其他相关内容描述。
男性型秃顶确切的病因还不清楚但已肯定遗传因素和雄激素的作用与发病有关。认为是多基因遗传的证据有:高的发病率人群中的高加索分布曲线,患者亲属中的发病人数越多,发病的危险性越高;严重女性患者家属发病的危险性比轻度者为高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易影响后代。也有人提出早发病(30岁以前)和晚发病(50岁以后)可能由不同的单基因遗传的。除遗传因素外,男性脱发还可决定于在特定年龄有充分的雄激素刺激。如果太监是在青春期或其前去势,则不发生秃发。若给予雄激素,则可导致秃发5α-睾酮还原酶在秃发患者头皮中表达升高。从而导致二氢睾酮水平升高。编码ⅠⅡ型5a-还原酶的基因分别位于5号和2号染色体上。Ⅰ型酶主要存健康搜索在于皮肤和皮脂腺而Ⅱ型酶表达与泌尿生殖组织。先天性5α-还原酶缺陷患者因为缺乏Ⅱ型同工酶故不会发生秃发。[1]
发病机制主要是毛囊休止期的延长,生长期的缩短。生长期越短头发的长度越短最终毛囊变短变小,真皮硬化毛发直径减小。
多为20~30岁左右的男性发病。脱发主要在头顶部,多先从前额两侧发际开始,也有自顶部开始者脱发区逐渐向上扩延,头发也渐变得稀少纤细,终而头顶部头发大部或全部脱落,但枕后及双侧颞上方头发依存呈马蹄形外观,此带形区内头发保持正常脱发处皮肤光亮健康搜索,毛孔缩小或残留少许细软毳毛健康搜索脱发的速度、范围和严重程度受遗传和个体影响。一般30岁左右发展最快严重全秃者少见女性多为发生于头顶的弥漫性脱发,头顶头发变稀疏自觉症状缺如若伴有皮脂溢或脂溢性皮炎,则有轻度瘙痒。Hamilton按秃发的严重程度把男性秃发分为Ⅷ级。Ⅰ级为正常的头发覆盖,见于青春期前的男女。Ⅱ级为双颞部发际退缩,见于大多数青春期后的男女性。脱发越严重,级别越高。Ⅷ级为额、颞部至顶部之间全部秃发。Ludwig又把女性的弥漫性脱发分为Ⅲ级。脱发的分型利于评价脱发的严重性和观察治疗效果。
男性型秃顶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脱发,是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脱发,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痛痒明显。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头发细软,有的伴有头皮脂溢性皮炎,开始逐渐自头顶部开始胶发,蔓延及额部。头皮油腻而亮红,结黄色油性痂。溢脂性脱发的治疗须首先注重头发的保健护理,少食油腻及辛辣食物,勤于洗头,局部用药去除油脂,减少皮屑,消炎止痒。
斑秃
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局部性斑状,骤然发病,经过徐缓,病因可能由神经精神因素引起毛发生长的暂时性抑制、内分泌障碍、免疫功能失调。感染或其他内脏疾患也可能与之有关。表现头部突然出现圆形或椭圆形斑状脱发,多无自觉症状,患处头皮光滑发亮。病情进展时则损害扩展,周缘毛发松动易脱,个别患者可全部脱光,严重时眉毛、胡须、腋毛等亦可脱落。本病部分患者可自愈,但常可复发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更久。恢复期的新发呈纤细、柔软、灰白色,逐渐粗黑,最后恢复正常。对于斑秃的治疗,应寻找病因,然后采用心理疏导等方法进行心理治疗,还可辅以内服及外用的药物治疗。
精神性脱发
精神性脱发是因精神压力过度导致的脱发。在精神压力的作用下,人体立毛肌收缩,头发直立,并使为毛囊输送养分的毛细血管收缩,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由此造成头发生态改变和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还可引起出汗过多和皮脂腺分泌过多,产生头垢,降低头发生存的环境质量,从而导致脱发。精神性脱发是暂时性脱发,经过改善精神状况,减轻精神压力,一般都可自愈。
雄性激素性脱发
雄性激素源性秃发也称早秃,俗称“谢顶”,发病率较高。是指进入成年后,头发逐渐脱落,鬓部很快后退,前发缘升高,头顶部头发稀薄甚至歇顶,呈进行性加重。该病以额部及头顶部渐进性脱发为特征,多见于从事脑力劳动的男性,常在20-30岁左右开始出现脱发。脱发一般从前额及颞部两侧开始,前发线逐渐向后退缩,前额变高,随着年龄增大,颅顶部头发逐渐脱落,枕部及两侧发际处仍常有剩余头发,病情重者,头顶和前额部脱发连成大片,只剩下周围大半圈象马蹄状分布的头发未脱掉,脱发区皮肤光滑或遗留少数稀疏细软的短发。索源性秃发病程进展缓慢,女性患者脱发程度较轻,大多数为顶部毛发稀疏,毛发变细变软,无论对男性或女性该种秃发对容貌均有影响。雄性源性秃发的发生原因可能与遗传和雄性激素有关。此种秃发,多属永久性脱发。
物理性脱发
包括性脱发、局部摩擦刺激性脱发等机械性脱发、灼伤脱发和放射性损伤脱发等。机械性秃发是为某些特殊的发式造成头发的折断或脱落,如女性的辫子、发髻等发式,男性的分头发式,都会造成机械性脱发。头发需保持一定程度的自然篷松及对压力保持适当的弹性,如果直接受到拉力,像京剧演员及女运动员,为演出和比赛,常把头发往后拉,并用丝带或橡皮筋紧紧扎起来,容易造成前额头发折断脱落,发际线后退。日光中的紫外线过度照射,经常使用热吹风,头发也容易变稀少。放射性损伤临床上划分为四度,均可引起头发脱落。
化学性脱发
肿瘤病人接受抗癌药物治疗,长期使用某些化学制剂如常用的庆大霉素、别嘌呤醇、甲亢平、硫尿嘧啶、三甲双酮、普萘洛尔(心得安)、苯妥英钠、阿司匹林、消炎痛、避孕药等常引起脱发。烫发剂、洁发剂、剂等美发化妆品也是引起脱发的常见原因。
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宜向患者进行解释解除思想负担。若伴有脂溢性皮炎,进行相应处理全身及局部治疗可参照斑秃处理。由于雄激素在发病中起很大作用,因而近年来的新治疗方法企图通过抗雄激素的效应来终止毛囊的变小。
男性型秃顶(1)5α-还原酶抑制剂:
①非那雄胺:Ⅱ型5α-还原酶抑制剂,1mg/片1mg/d,疗程1年主要副作用为性欲减退,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有致畸作用。故不宜用于小儿和育龄妇女。
②盖屋棕榈:盖屋棕榈果的提取物副作用为男性乳房发育。每天2~4粒餐后分次服用。
③其他药物如度他雄胺(Dutasteride)、依立雄胺、P-1567、SNA-4606等正在临床研究阶段健康搜索。另外可试用锌制剂
(2)雄激素受体蛋白(ARP)阻断药,通过与二氢睾酮竞争,表现出弱的抗雄激素作用。
①西咪替丁:300mg5次/d健康搜索,连服5个月或更久。副作用为男性乳房发育、阳痿、性欲降低等。
②RU588841:5%RU58841外用,疗程3月。停药3月后可复发长期用药可维持疗效
③环丙氯地孕酮:100mg环丙氯地孕酮和30μg炔雌醇(乙炔雌二醇)合用,每天1次。适于男、女性患者。
④螺内酯(安体舒通):50~200mg/d。
⑤其他如诺特隆乙酸酯、11-α-羟孕酮局部外用。效果较好。
(3)抗雄激素类药:
①地塞米松:0。25~0。75mg/d,但无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②氟他胺:为非甾体类药物,250mg3次/d或与口服避孕药合用。
③口服避孕药:主要有的索高诺酮、左炔诺孕酮(左旋甲基炔诺孕酮)炔诺孕酮炔诺酮诺孕酯(肟炔诺酯)、双酯炔诺醇和醋炔诺酮等。常用来治疗女性AGA,治疗6~12个月后头发会有所改善。
④雌激素:只在某些情况下适合女性患者使用健康搜索可口服或外用。
(4)钾离子通道开放剂:
①米诺地尔(长压定):2%5%的溶液外用但报道5%米诺地尔(长压定)可能导致女性严重的脸部和四肢多毛症。
②二氮嗪:3%二氮嗪外用。
(1)毛发移植术、头皮缩减术及头皮扩张术这些方法均适于病情停止发展的中老年患者,可达到美容效果。
(2)可佩戴合适的假发。
患者应多食:海藻类,如海带、紫菜、虾皮等富含钙、铁和碘,特别是碘,能增强甲状腺素的分泌,是对头发的色彩、光泽有较大帮助的食物。
铜、钴、铁等微量元素是合成黑素所必需,而食用富含铜、钴、铁等元素的菠菜、柿子、西红柿、马铃薯等就是较好的选择。
大豆、花生、芝麻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尤其是构成头发的基本成分胱氨酸、甲硫胺酸含量较高,是护发、美发必不可少的食物 。脱发、白发患者多食以上食物对头发有宜。
1、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患者应该远离过于油腻、甜、辣的食物,洋快餐中油炸食品偏多,不要常吃。
2、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要增加膳食中谷物、蔬菜、水果的比重,多吃黑豆、黑芝麻、蛋等含铁、钙丰富的食物,增加对头发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奶、瘦肉、家禽和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