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诺·格拉

托尼诺·格拉

中文名 托尼诺·格拉
出生日期 1920年3月16日
国籍 意大利
目录导航

简介

托尼诺·格拉生于1920年,同样他也是一位诗人和雕塑家。格拉开始创作剧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他被监禁在德国集中营中。他多产的职业生涯长达四十年,曾与多位电影大师合作,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弗朗西斯科-罗西、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费德里科·费里尼等。格拉一生编写了100余部剧本,其中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导演的《春光乍泄》、费德里科·费里尼导演的《阿玛柯德》以及马里奥-莫尼切利导演的《卡萨诺瓦70》分别入围了当年的奥斯卡提名。

人物经历

托尼诺·格拉生于1920年,同样他也是一位诗人和雕塑家。格拉开始创作剧本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他被监禁在德国集中营中。他多产的职业生涯长达四十年,曾与多位电影大师合作,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弗朗西斯科-罗西、西奥-安哲罗普洛斯、费德里科·费里尼等。格拉一生编写了100余部剧本,其中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导演的《春光乍泄》、费德里科·费里尼导演的《阿玛柯德》以及马里奥-莫尼切利导演的《卡萨诺瓦70》分别入围了当年的奥斯卡提名。

托尼诺·格拉 - 人物经历

托尼诺·格拉,1920年3月26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渔民和渔贩,母亲则是一名不识字的农妇。二战期间,格拉曾被送往德国集中营。在营中的生活艰苦异常,为了打发时间,也为了用文字抵御绝望与恐惧,格拉开始写作诗歌。他最初以罗马方言开始写作,他的第一部诗集以《涂鸦》为名,于1946年发表。

30岁时,格拉移居罗马,成为一个教师。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当时还是朱塞佩·德·桑蒂斯助手的爱里奥·贝多利,后者后来成为《一个不容怀疑的公民调查》的导演。格拉得到此人的赏识,第一次接触了编剧的工作。格拉和贝多利一起去阿布鲁佐山寻找有关猎狼人的素材,可惜他们最终发现,猎狼人并不存在。不过桑蒂斯还是继续坚持拍摄了这部电影《人与狼》(1957)。

与人合作

       此后,格拉作为一名多产的剧作家,一生编写了100多部剧本。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编剧生涯中,与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塔可夫斯基、安哲罗普洛斯等著名作家导演合作,与他们共同创造并见证了欧洲电影的黄金时代。

与格拉有着最紧密合作关系的,当属意大利著名新现实主义导演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两人共同编写了十部电影。这位被认为是本雅明笔下“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导演的作品中,展现出现代城市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的异化与疏离,令人敬畏。格拉与安东尼奥尼的第一次合作是1960年上演的《奇遇》,这部探讨现代社会中疏离的感情关系的电影一出世,便问鼎了当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也开启了安东尼奥尼作为现代主义大师的导演生涯。此后,格拉与安东尼奥尼还共同写出了《夜》、《蚀》、《红色沙漠》、《放大》、《扎布里斯基角》,直到2004年联合史蒂芬·索德伯格和王家卫共同拍摄的三段式电影《爱神》。

       此外,德·西卡、马里奥·莫尼切利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旗手都曾与格拉合作过剧本。与马里奥·莫尼切利合作的《卡萨诺瓦’70》入围了当年的奥斯卡提名。此时,格拉的风格还是具有强烈的纪实性和现实主义风貌的。他在战后意大利电影的转型时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67年后,与意大利另一著名导演弗朗西斯科·罗西的合作中,他早期强烈的纪录片风格转变为诗性写实主义电影。

       由此,格拉的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诗意的新阶段。而这一阶段不得不说的最重要的两个人,是不久前离世的被认为是继承了安东尼奥尼精神遗产的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和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没有之一”的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与他们的合作中,格拉保留了一个作者的尊严,对问题的追问和诗意的情感。作为导演的左膀右臂,他以专业的技巧和内心共鸣高度契合着他们的创作。

       格拉与安哲罗普洛斯首次合作《塞瑟岛之旅》就为其赢得了戛纳最佳编剧的奖项,之后《养蜂人》、《雾中风景》、《鹳鸟的踟躇》、《尤里西斯的凝视》、《永恒和一日》、《哭泣的草原》、《时光之尘》等充满诗意与乡愁,又深刻地反映了希腊政治和现实的影片都出自格拉之手。他和塔可夫斯基的友谊促成了《乡愁》的合作, 1983年的这部由“俄罗斯诗人”和“意大利疯子”共同描绘的电影横空出世,静谧悠远的画面,暗流汹涌的人物情感,诗意的思考以细节的形式充盈在残忍的现实之中,不动声色又饱含张力。《乡愁》也为塔可夫斯基赢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同年,他们又共同执导了一部纪录片《雕刻时光》。

晚年生活

       2004年,在与安东尼奥尼合作了《爱神》之后,格拉宣布退休,之后他就一直住在意大利家乡的小镇里颐养天年。但2008年,安哲罗普洛斯执导《时光之尘》时依然选择了格拉。而这也成为两人合作的绝唱。

作为意大利国宝级编剧,格拉一生获奖无数,早在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便向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同时,格拉还是优秀的诗人和小说家。作为一名诗人和剧作家,格拉常被问起这两个身份之间的关系,在一次访谈中,他说,“我的诗的根本是形象”,“在我开始工作之前,我已经在诗句中架起一部摄影机了。”可见,剧作家身份对其诗艺的影响之深。而反过来,如果不是其诗人身份,很难想像他会为安东尼奥尼、塔可夫斯基和安哲罗普洛斯等人写出那么多具有高度浓缩诗意的剧本。

80岁以后,格拉依然坚持写作,同时他也喜欢画画和雕塑。他甚至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意大利明星,因为他代言了一系列电子产品的电视广告,广告的标语是:“乐观是生活的香料。”一部名叫《3X托尼诺》的纪录片,记录了他晚年的工作和生活。在这部纪录片的开头,引用了格拉的一句话,他说,“死亡并不可怕,毕竟,它只有那么一次。”

作品列表

       天伦之旅 (2009) [编剧]

       时光之尘 (2009) [编剧]

       新天方夜谭之失魂王子 (2006) [编剧]

       Um Ano Mais Longo (2006) [编剧]

       狗、将军与鸟 (2004) [编剧]

       哭泣的草原 (2004) [编剧]

       人偶的诞生 (2003) [演员]

       猩猩仔十七岁 (2002) [编剧]

       火之地 (2000) [编剧]

       Bibo per sempre (2000) [编剧]

       永恒和一日 (1998) [编剧]

       Viaggio verso casa (1998) [编剧]

       劫后余生 (1997) [编剧]

       Tayna Marchello (1997) [编剧]

       Porto Santo (1997) [编剧]

       尤里西斯的凝视 (1995) [编剧]

       White Feast (1994) [编剧]

       寻找格尔木 (1993) [编剧]

       尤其是在礼拜日 (1991) [编剧]

       鹳鸟的踟躇 (1991) [编剧]

       天伦之旅 (1990) [编剧]

       子夜的太阳 (1990) [编剧]

       Dark Illness (1990) [编剧]

       Viaggio d'amore (1990) [编剧]

       Dimenticare Palermo (1990) [编剧]

       Burro (1989) [编剧]

       雾中风景 (1988) [编剧]

       Il frullo del passero (1988) [编剧]

       养蜂人 (1987) [编剧]

       早安巴比伦 (1987) [编剧

获奖履历

2006

       Yerev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终身成就奖

2000

       Taormin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aormina Arte Award

1995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ilver St. George

1989

       欧洲电影奖(European Film Award) 最佳编剧(提名)

       《雾中风景》(1988)

1985

       意大利电影新闻记者协会银丝带奖 Best Screenplay (Migliore Sceneggiatura)

       《卡奥斯》(1984)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Best Screenplay (Migliore Sceneggiatura)

       《卡奥斯》(1984)

1984

       戛纳电影节(FIPRESCI Prize)

       《塞瑟岛之旅》(1984)

       David di Donatello Awards(David) Best Screenplay (Migliore Sceneggiatura)

       《船续前行》(1983)

1976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阿玛柯德》(1973)

人物评价

       意大利前文化部长韦尔特罗尼表示:“托尼诺……经历了几乎整整一个世纪的意大利文化,我们失去了一位诗人,天才和了不起的人”。

托尼诺·格拉逝世

       集编剧、导演、诗人等多重文艺身份为一体的意大利国宝级电影人托尼诺·格拉辞世,享年92岁。他的离世令俄罗斯文艺界也阵阵痛惜。

  托尼诺·格拉非常热爱俄罗斯文化,并主动担当起俄罗斯文化的宣传者,结识了许多俄罗斯文艺界的好朋友,其中包括维索茨基等。1970年,正是在莫斯科,托尼诺·格拉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娶得娇妻归。因此他开玩笑说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俄国人,并深情地将俄罗斯称之为第二故乡:“俄罗斯为我开启了一个新的大陆。”托尼诺·格拉创作的剧本有百部之多,与其合作的欧洲电影大师中也不乏泰斗级人物,诸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弗朗西斯科·罗西、西奥·安哲罗普洛斯和皮尔洛·皮西奥尼等。

  其中,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与其默契合作,更是向电影史奉献了《乡愁》、《雕刻时光》等经典。在《雕刻时光》中,托尼诺·格拉与塔科夫斯基谈及其母亲去世前曾说过的一句话:“夜晚来临了”。时至今日,似乎也可以用此言静静地雕刻出托尼诺·格拉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画面。

  闻讯托尼诺·格拉离世,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致信表示深切哀悼,指出这不仅是意大利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巨大损失。

  托尼诺·格拉的挚友、演员斯米尔霍夫表示,以前每当听到意大利将其称之为天才,他都会觉得心痛,明白托尼诺·格拉时日无多。在托尼诺·格拉90大寿时,意大利媒体只有一档与此相关的节目,而当时几乎所有的俄罗斯媒体都放弃了排好的新闻内容,专注于对这位意大利导演的报道。在托尼诺·格拉离世前一周,俄罗斯媒体更是追踪报道,为老朋友送行,定格“夜晚来临”的时刻。

评论:怀念光影诗人托尼诺-格拉

       托尼诺·格拉(Tonino Guerra)的写作生涯在纳粹集中营中开始。他年轻时是意大利反法西斯组织的活跃成员,后被德军抓捕入狱。为了打发无聊的狱中时光,他开始用意大利方言写诗,还给狱友讲些小故事。德国战败后格拉被释放回家,刚好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书,他正式成为作家。

     童年的小城生活成为他后来写作灵感的源泉。战争结束后,格拉从乌尔比诺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到罗马的学校当老师,认识了后来成为著名导演的埃里奥·佩特里。佩特里当时是新现实主义导演朱塞佩·德·桑蒂斯的助手,在他的引荐下,格拉进入电影界。他和佩特里被桑蒂斯派到山里寻找专门捕狼的猎人,结果发现这种职业已经消失。不过他们仍旧写出一部叫做《人与狼》的剧本,由桑蒂斯拍摄,这是格拉参与的第一部电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