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210克;黄芩 210克;芍药 210克 芎藭 210克;白术 105克
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主治妊娠胎动不安。
方中当归、芍药补肝养血,合芎藭能舒气血之滞;白术健脾补气,黄芩坚阴清热。合而用之,可奏养血健脾,清热安胎之效。
上药杵为散。每服6克,温酒送下,每日二次。
【来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
【组成】当归(洗) 木香(煨) 赤茯苓 桂心 槟榔 赤芍药 牡丹皮 陈皮 木通 白术(各锉,焙干)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紫苏叶2片,淡木瓜如指大1片,同煎至120毫升,温服,一日三次。觉气下或小便通利为效。
【主治】全身水肿,足胫尤甚,二便不畅,喘急气逆,膇股间冷,口苦舌干,心腹坚胀。
【加减】脏寒者,去槟榔;腹大脐凸,加大腹皮、木猪苓各30克。
【禁忌】服药期间,忌鸡肉、咸、酸、海味。
【来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组成】当归6克 木香 官桂 甘草(炙) 人参各3克
【用法】上药锉散。每服6克,用水2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去核),同煎服。
【主治】小儿变蒸,有寒无热,及虚寒腹痛。
【来源】《医方类聚》卷二○八引《养生必用》。
【组成】当归 川山甲(灰炒) 蒲黄各15克(炒) 辰砂3克 麝香少许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热酒调下;如不吃酒,薄荷醋汤亦可,
【主治】痛经,闭经。
【来源】《普济本事方》卷十。
【组成】当归 川芎 白芍药 黄芩(锉,炒)各30克 白术15克 山茱萸4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空腹时用温酒调下,一日三服。
【主治】妇人经候不匀,或三四月不行,或一月再至,腰腹疼痛,产后气血虚弱,恶露内停,憎寒发热。
【加减】证属虚寒者,去黄芩,加桂30克。
【来源】《活幼心书》卷下。
【组成】当归(去芦,酒洗) 赤芍药各60克 大黄(半生半炮)36克 川芎 麻黄(制)各15克 甘草(半生半炙)30克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00毫升,温服。
【功用】调理气血,和解表里。
【主治】小儿湿热内蕴,泻下白痢,烦躁不宁。
【来源】《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
【组成】当归30克(锉,微炒) 乌梅肉60克(微炒) 阿胶30克(捣碎,炒令黄燥) 干姜30克(炮裂,锉) 白术30克 甘草15克(炙微赤,锉) 赤芍药30克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 厚朴4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用法】上药捣筛为散。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取9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白痢,腹痛不止。
【来源】《寿世保元》卷四。
【组成】当归9克 赤芍6克 生地黄9克 黄连1.8克 红花2.4克 石膏6克
【用法】上药锉散。水煎服。
【主治】血分有热,身发斑疹。
【组成】当归(炒)、黄耆(蜜炙)、北细辛(去上叶)、肉桂(去皮)、陈皮(去白)、白姜(炮)、缩砂仁、甘草(炙)各等分。
【来源】《奇效良方》卷六十四。
【主治】小儿胎寒腹痛,面唇青,身温肢冷,多啼。
【方法】上锉碎。
【用法】每服5钱,水1钟,加生姜3片,糯米50粒,煎至6分,空心服。
【组成】当归3钱,白芍2钱半,人参2钱半,甘草(炙)1钱,桔梗1钱,橘皮(去白)1钱,半夏1钱,茯神1钱。
【来源】《医林纂要》卷九。
【主治】小儿中寒夜啼。
【用法】水煎,时时与之服。
【组成】当归3分(锉,微炒),子芩半两,葵子半两,车前子半两,榆白皮半两(锉)。
【来源】《圣惠》卷十八。
【主治】热病,小便不通,小肠中疼痛。
【用法】上为散。每服2钱,用暖生地黄汁1小盏调下,不拘时候。
【组成】当归、白芷、羌活、甘草、栀子、牛蒡(炒)。
【来源】《异授眼科》。
【主治】血眼,目有赤筋扳睛,服三黄汤不退者。
【用法】上为末。滚水调服。
【组成】当归3分(锉,微炒),赤芍药1两,刘寄奴半两,芎3分,红兰花3分,桂心半两,延胡索半两,没药半两。
【来源】《圣惠》卷八十。
【主治】产后恶血不散,攻击心腹疼痛。
【用法】上为细散。每服2钱,以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药物组成】当归1两,牛膝(生)1两,细辛半两,丁香半两,木香半两。
【处方来源】《御药院方》卷九。
【方剂主治】血气不调,风毒攻注,齿龈肿闷生疮,时有脓血,或成齿漏,久而不愈。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用指蘸贴于齿龈病处,吐津咽津不妨,不拘时候。
【药物组成】当归(切、焙)1分,防已半两,龙胆半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三。
【方剂主治】赤眼疼痛不可忍。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温水调下。食后服。
【药物组成】潞参1钱,当归1钱,白芍1钱(炒),炙草3分,桔梗5分,陈皮3分,蔻米3分(研)。
【处方来源】《揣摩有得集》。
【方剂主治】小儿夜啼不乳,或心肝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药物组成】当归2分,桂心2分,蜀椒2分,附子2分,泽兰1分,芎6分,甘草5分。
【处方来源】《千金》卷二十五注文引《救急方》。
【方剂主治】落马堕车,诸伤腕折臂,脚痛不止。
【制备方法】上并熬令香,为末。
【用法用量】酒服方寸匕,日3次。凡是伤损,皆服之10日愈,小儿亦同。
【药物组成】当归3分(锉,微炒),蒲黄半两,芸薹子半两,生姜汁1合,好酒5合,生地黄汁3合,腻粉1分。
【处方来源】《圣惠》卷六十七。
【方剂主治】伤折。
【方剂功效】下瘀血。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先煎生姜、地黄汁并酒等2-3沸,然后都下药末,和调令匀,分为3服,每日空心服之。当转下腹内恶血了,便宜服补药。
【药物组成】肉桂(去粗皮,不见火)1两,当归(去芦须,酒洗,焙)1两,芍药(白者,挫)1两,干姜(炮裂,锉)1两,干地黄(汤洗,锉,焙干)1两,蒲黄(隔纸上炒)1两,甘草(炙,锉)1两,黑豆2两(炒熟,去皮)。
【处方来源】《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卷六。
【方剂主治】妇人产后血气血刺,血晕,血崩,恶露不止,或虚或肿,或见神鬼,或如中风,或泻或痢,或如疟疾者。兼治产后一十八病。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酒调下,日3次,不拘时候。常服1日1-2次。
【药物组成】当归、官桂、川芎、白姜(炮)、香附子、木香、甘草各等分。
【处方来源】《医统》卷八十八。
【方剂主治】小儿胎中受寒,面色青白,腹痛,啼哭不宁。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1字,以乳汁调下,日2次。
【药物组成】当归、白芷、川芎、蒲黄各等分。
【处方来源】《普济方》卷二一五引《余居士选奇方》。
【方剂主治】小便下血不止。
【制备方法】上为末。
【用法用量】每服2钱,温米饮调下。
【药物组成】当归身(酒洗)5钱,大川芎2钱半,白芍(酒洗)2钱半,白术(土炒)3钱,故纸(盐水炒)1钱半,小茴香(盐水炒)1钱半,炙甘草5分,砂仁(炒)5分。
【处方来源】《一盘珠》卷六。
【方剂功效】安胎(妊娠2-3月安胎主方)。
【用法用量】煨姜、黑枣为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