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是多民族居住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很深的隔阂和矛盾,甚至造成相互仇杀。国民党部分起义人员和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利用这种矛盾,勾结当地一些部落头人、喇嘛、教主、地痞、流氓,并裹胁群众在城镇乡村四处流窜,袭击地方政府和人民解放军,扰乱社会治安,甚至进行大规模武装叛乱,企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西北较大的股匪有470余股,约13万人。其中,陕西160股,3万余人;甘肃140多股,3万人;宁夏24股,3300人;青海105股,1.5万人;新疆近50股,约5万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的陕南、关中,甘肃的临夏、陇东、陇南及河西地区,宁夏的贺兰山区,青海的大通、门源、贵德,新疆的北疆,以及青、甘、新和青、甘、川交界地区。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提出,在剿匪斗争中,实行军事打击、政治争取、发动群众三者结合的方针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要求对发动武装暴乱的大规模匪特除坚决镇压外,还要在政治上进行分化瓦解和开展招抚工作;对挑拨民族仇杀的汉族匪特头子应公开镇压,对与外国势力有联系的新疆乌斯满匪首应坚决消灭。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从西北少数民族众多的实际出发,制定了适合西北地区情况的特殊政策和策略。即:军政兼施、区别对待;对少数民族中的反革命武装叛乱首恶分子坚决镇压,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针对西北匪情严重、自然环境艰苦、剿匪任务艰巨,提出各部队要树立长期剿匪的思想,军事上要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朝鲜战争爆发后,西北军区针对匪情变化,将剿匪斗争转入分片包干,联防驻剿;打破原有的区域界限,成立联防剿匪指挥部,实施统一领导,军地协同。同时,结合减租、反霸、土改等社会改革,发动群众,摧毁匪特的社会基础。
1949年6月~1953年12月,剿匪作战分别在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及其交界地区展开。
陕南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川陕甘边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布置下,由原国民党南阳绥靖区司令王凌云任总指挥的“豫陕边区挺进军”,辖新编第4、第5、第8军,以及“川陕救国军”“川陕边区人民自卫军”“青年义勇救国军”“鄂陕自卫部队”“陕南暂编部队”等股匪2万多人,妄图建立“敌后根据地”。1949年11月下旬陕南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于12月下旬向王凌云部盘踞的四川通江地区开进。其第55师长途奔袭万源、通江城,守敌或降或溃。翌年1月2~12日,该师多路出击,全面搜剿,于平溪坝、长坪等地全歼该匪,俘王凌云及其以下官兵6480余人,军长、副军长以下1800多人投降。而后,该师第164团分兵两路,昼夜兼程,在南江以东官路口歼灭由巴中沿南江北逃国民党军残部1700余人。与此同时,第57师和汉中军分区部队俘西安绥靖公署第3纵队司令、“川陕救国军”副司令等以下3400余人,1000多人投降。1月17日,安康军分区独立第7团在镇坪元木沟歼灭“川陕边区人民自卫军”790多人。至21日,陕南部队共歼匪50余股,1.7万多人,缴获各种炮167门、各种枪约1.8万支、电台40余部,先后争取21股6000多名匪特投降。7月初,第57师集中一部兵力,在陇南第7军一部支援下,连续进剿40天,消灭“忠义救国军”“反共救国军”等反动武装。至8月初,陕南地区股匪基本被肃清。
1949年6月,流窜在陕(西)绥(远)交界的股匪1000余人四处抢劫,扰乱社会治安。陕北军区调集榆林军分区第39、第40团,独立第2师第5团,经3次连续进剿,穷追猛打,至1950年6月底将该匪歼灭于榆林以西的东乌审地区。西安解放后,原陕西保安第6旅旅长兼陕西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韩子佩等国民党军残余百余人逃上华山,凭险据守,负隅顽抗。1949年6月中旬,大荔军分区路东纵队侦察分队向华山残匪发起攻击,在增援部队配合下,消灭韩子佩等109人。至1950年11月,渭南军分区、宝鸡军分区分别在华县、蓝田、大荔、蒲城、宝鸡等地消灭股匪2800余人。
1949年10月,临夏潜伏匪特聚众叛乱,围攻县城,袭击军车,烧毁民房,杀害群众。11月,甘肃剿匪部队开始对临夏股匪进剿。第1军第1师协同第62军第186师首歼宁定等地股匪800余人。12月下旬,第4军一部采取分片包剿、分进合击、穷追堵击战术,对土墩、牛头墩一带土匪全面进剿,聚歼匪众百余人,900余人投降。1950年夏,临夏匪特煽动群众暴乱。第4军一部及回民支队对股匪实施围剿,至7月底消灭匪特7股2000余人。此后,土匪隐蔽分散活动,驻军与各族民兵发动群众清剿。至1953年12月,共歼匪特4900余人。
1949年9月,特务马云山由四川逃回平凉,组织“忠义救国军”,辖2个旅、19个团,计8000余人,裹胁群众5000多人,于1950年5月发动武装暴乱。平凉剿匪指挥部调集骑兵旅和回族骑兵团在固原一带清剿。在匪特转入隐蔽活动后,骑兵旅、骑兵团及当地武工队展开政治攻势;西北军政委员会派出慰问团,发动群众,揭露匪特,恢复和发展生产。至7月底,剿匪部队击毙匪首马云山,俘股匪1200余人,缴获各种枪330余支(挺),平息了叛乱。1949年底,第4军一部对分散隐蔽活动于河西走廊武威、张掖等地的原国民党军第90军残部进行清剿,俘匪1340余人。1950年初,在酒泉、玉门、张掖、敦煌等地尚有土匪30余股,3700余人。第3军一部先后围剿9次,歼匪2100人;而后组成5个武工队,深入山区、牧场,组建民兵,继续剿匪肃特。至1951年11月,河西走廊匪特基本被肃清。
股匪马绍武、张廷芝、郭栓子组织的“仁义军”“贺兰剿共总部”盘踞在同心地区,烧杀抢劫。1950年1~3月,宁夏军区独立第1师与骑兵第6师一部在三边军分区部队配合下,长途奔袭,跟踪追剿,全歼马绍武、张廷芝股匪200余人。3~11月,第65军和宁夏军区以3个团又1个营的兵力深入贺兰山区,分片包剿,俘匪首郭栓子及匪徒200多人。1952年4月,甘肃陇东地区和宁夏西吉、海源、固原地区聚匪8000多人,裹胁群众2万余人发动武装暴乱,并企图攻打西吉县城。第3军第8师并指挥骑兵第6师和宁夏军区一部共1.2万人进剿。经数次战斗,至7月底歼匪6240余人,其中投诚3000人,平息了暴乱。
兰州战役后,马步芳残部携枪骑马分散隐蔽,纠集成股,发动暴乱。1949年11~12月,第1军第2、第3师采取分进合击、连续围剿战术,先后收复大通、湟中、门源县城和西宁以东地区,歼灭股匪4210多人,平息了西宁周围地区的暴乱。1950年1月,“新编第82军”马忠义部阴谋暴乱,第1军第1、第2师各一部进剿该匪,毙俘股匪400多人。2月23日,第1军第1师、第4军一部在与甘肃交界的王家台子消灭匪特1000余人。至3月5日,流窜到循化、民和等地的马忠义等匪首陆续投降。5~7月,第2师和骑兵团在大通、互助两县消灭股匪600余人。此后,参战部队采取小股小剿、大股大剿、分进合击、四面包围、夜间奔袭、连续追剿等战术,进行大小战斗200多次,歼匪5740余人。1951年5月,青海贵德昂拉地区藏族千户项谦在国民党特务操纵下,纠集匪徒1980人,裹胁群众6700多人叛乱。经10多次政治争取无效,西北军区调集5个团7960人的兵力清剿。经数次战斗,聚歼匪特1590多人。7月11日,项谦投降。
新疆和平解放后,曾任阿山(今阿勒泰)专员的乌斯满、斯拉木和贾尼木汗等匪首,在美国、英国驻新疆领事馆官员支持下,策划新疆“独立”,并组织股匪骨干6000多人、枪2000多支,裹胁哈萨克民族群众约4.5万人,在绥来(今玛纳斯)至镇西(今巴里坤)地域内发动大规模武装暴乱。根据中央军委和西北军区的指示,新疆军区于1950年4月成立剿匪指挥部,军区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王震任总指挥;同时成立北疆前线指挥所,第6军军长罗元发任总指挥。调集第2、第5、第6军各一部共1.59万人,装甲车、汽车280多辆,飞机1架,组成剿匪部队,于4~7月连续进剿乌斯满等武装土匪。4月中旬,在第一次清剿中,共进行34次战斗,毙俘630多人,缴获枪480支(挺),六〇迫击炮9门。5月中下旬发起第二次清剿,经数次激战,毙俘匪特950多人,解救被裹胁的哈萨克族群众1.4万人,乌斯满率残匪窜向北塔山地区。6月2日,剿匪部队占领北塔山,乌匪南逃。7月,乌斯满逃往甘肃安西、敦煌地区。是役,共歼乌匪2700余人,俘匪首贾尼木汗,解救哈萨克民族群众8.6万余人,匪1.7万人投降。1951年2月,乌斯满率残匪5000人窜到甘、青、新3省交界地区。西北军区调集第1、第2、第3、第4军共25个步(骑)兵连组织会剿,历时48天。经数次战斗,共歼土匪1450多人,活捉匪首乌斯满。
1949年9月28日,驻哈密原国民党军整编第78师第178旅、新疆联勤总部的部分官兵在军统特务煽动下,抢劫银行金库,劫走库存金银12箱,其中黄金1.6万两。10月初,第6军第16师第46团140多人乘飞机赶到哈密保卫机场。随后,第1兵团参谋长张希钦率2个营飞抵哈密,将叛军包围,在政治攻势下解除其武装。10~11月,驻吐鲁番、鄯善等地原国民党军整编第42师第65旅2个营和整编第78师第178旅2个营煽动士兵叛乱,焚烧民房,劫掠财物,扣押军车,杀害干部战士,阻挠解放军入城。第2军第4、第5师和第6军各一部采取军事包围,结合政治攻势,迫使其投降,平息了叛乱。10月5~28日,驻轮台原国民党军整编第78师第128旅2个多营的官兵叛乱,焚烧、活埋群众,抢劫财物和牧畜。第2军第4师一部奉命赶到轮台,解除其武装。
1950年3月,原国民党新疆起义部队改编的第22兵团骑兵第7师2500多名官兵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地区6个县(市)先后发动7次叛乱。第6、第5军各以一部兵力平叛,经昌吉、阜康、迪化南山、镇西等战斗,历时27天,歼敌1600多人,缴获六〇迫击炮1门、枪780余支(挺)。7月11日,原国民党景化(今呼图壁)县县长兼警察局长乌拉孜拜、自卫大队长司迪克等4股土匪2000余人,裹胁群众2万余人成立“保卫哈族人民革命军”,在北疆的景化、绥来、迪化和东疆的吐鲁番、托克逊及南疆的焉耆等地先后发动暴乱。7月29日,北疆剿匪前指调集第6军4个团、第5军1个团、第9军第26师等部队进剿该匪,数次翻越雪山,风餐露宿,忍饥挨冻,与匪鏖战在千里沙漠戈壁,转战8000千米。至10月4日,歼灭土匪6700余人,解救哈萨克族群众2万余人。
1951年9月,第5、第6、第9军组成18个骑兵支队,在奇台、迪化、木垒、孚远追歼谢尔德曼、哈通拜克、季奎等6股土匪,歼其一部。1952年5月,残匪逃向阿山库尔图、苏布图草原,以保护宗教为名,煽动哈萨克族群众约2000人武装叛乱。新疆军区警卫团、骑兵第7师等部队经过30多次战斗,歼匪2500多人,匪首投降。至此,新疆剿匪肃特与平叛作战胜利结束,共歼匪特4.8万多人,解救哈萨克族群众11万人。
1953年1月21日,西北军区成立以彭绍辉为司令员、廖汉生为政治委员的甘青剿匪指挥部,调集骑兵第1师、骑兵第1团、甘肃独立团、青海独立团、工兵第2团、西南军区空军第39团(伊尔-12型运输机5架),共126个连队和3400多名民兵,在西南军区5个团配合下,对甘、青、川边匪特发起清剿。3月27日,剿匪部队对匪特发起总攻,至7月共作战30多次,歼匪特1860余人,先后活捉和击毙流窜在三省交界地区的“中华反共救国军”第103、第102路司令马良、马元祥和台湾空投特务。至此,西北五省(区)清匪肃特斗争胜利结束。
西北剿匪历时5年,第一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先后出动2个兵团部、11个军部、39个师(旅)、70个团,共14.4万人,歼灭匪特12.9万人,缴获各种枪3.6万余支(挺)、子弹18.1万余发、各种火炮370余门、炮弹3900余发、电台70余部、牧畜19.2万头(匹)。剿匪部队伤亡4360余人,为巩固西北地区新生政权,稳定社会和保卫各族人民的安宁作出重大贡献。
(本词条内容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授权提供,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