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恐怖片

美国恐怖片

中文名 美国恐怖片
地位 世界恐怖片领域的霸主
所属行业 电影娱乐
第一部影片 《科学怪人》
目录导航

发展历史

1910年,爱迪生电影公司拍摄了第一部《科学怪人》(FRANKENSTEIN,单本16分钟),人造怪物是用一堆化学物质创造出来的。事实上,在30年代以前,好莱坞不情愿实验真正恐怖主题的电影,相反,制片厂倾向于改编流行的舞台剧,强调其神秘的类型特征,并为所有的超自然和玄妙的元素提供理性化的解释。

美国恐怖片美国恐怖片(5)无声片时代的早期恐怖片主要来源于文学传统,那些人们熟悉的故事和场景为新媒体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例如《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HYDE)就是无声片时期特别受欢迎的题材,它1908年首次被拍成电影,到1920年约翰.罗宾逊(JOHN ROBERTSON)再次重拍时,它已经被至少翻拍了6次。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在30年代成为恐怖片的经典作品,它首拍于1910年,1915年又以《行尸走肉》(LIFE WITHOUT SOUL)为名重拍。许多其他的恐怖片也相应改编自爱伦坡,H.G.威尔斯(H.G. WELLS)和朱利斯.维恩(JULES VERNE)的文学作品。直到1932年,美国才出现第一部非文学作品改编的著名恐怖片《木乃伊》(THE MUMMY)。

无声片时代的好莱坞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恐怖片,如约翰.罗宾逊的《化身博士》1920),华莱士.沃利斯(WALLACE WORSLEY)的《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1923)和鲁伯特.朱利安(RUPERT JULIAN)的《歌剧院的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1925)。值得一提的是,老洛恩.钱尼(LON CHANEY,SR.)主演了后两部恐怖片,成为无声电影时代著名的恐怖片明星,他的开创性表演为恐怖片的外观和被接受铺平了道路。

默片时代最著名的美国恐怖片是1920年的《杰克医生和海德先生》和1925的《歌剧院幽灵》,1931年,两部堪称恐怖片经典的《德拉库拉》和《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首先映入了人们的眼帘。随着这两部影片的成功,恐怖片开始在环球公司的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倾泻而出。其中较有名气的包括《木乃伊》、《隐身人》、《黑色老房子》、《畸形人》、《金钢》以及属于“科学怪人”系列的《弗兰肯斯坦的新娘》。40年代,虽然恐怖片开始作为低成本的B级片拍摄,这一类型中的许多影片仍然取得了引人嘱目的成就。环球公司开发出了和“吸血鬼”类似的“动物”系列作品:《狼人》。其中以《猫人》和《我与僵尸同行》尤为被观众和影评人所称道。

50年代,随着核威胁和麦卡西主义散布的“共产主义渗透”阴影,恐怖片暂时脱离了早期的各种超自然的幽灵和神怪,而与科幻片相结合产生了一些“核怪物”或外层空间的天外来客为核心的另类形象,并且不断出现渲染和演义着所谓“东方威胁”的神话。《它们》、《黑湖怪兽》、《身体入侵者》称得上当时的代表。

80年代以来,商业气息逐渐浓重的现代电影风对恐怖片也产生着莫大的影响,恐怖片不断在好莱坞银幕上掀起阵阵热潮。首当其冲的是一贯被好莱坞电影视作“异类”的女性,大量以“女性威胁”为主题的恐怖片涌上银幕,如德?帕尔玛的《化装杀人》和保罗?施莱德尔重拍的《猫人》都把性与暴力联系在一起,进而把女性变成一种令人恐怖的社会形象。而接下来的恐怖片的“牺牲品”则是青少年甚至儿童,随着《万圣节》系列和《走失的儿童》等影片的上映,“问题少年”也终于被塑造成了一种社会的恐怖。穿插于其间的还有各种来自太空或疯狂科学家手中的“异物”:如科南伯格的《苍蝇1、2》、斯科特的《异形》系列。而近年来,传统的恐怖形象“吸血鬼”和“科学怪人”等依然常青不死。如科波拉的《吸血惊情四百年》、尼尔?乔丹的《夜访吸血鬼》、《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他们纷纷以最忠实于原著相标榜,以现代电影的手段重新演义古老的恐怖故事,使人感到世界似乎只是经历又一轮新的轮回;另一方面,大量现实中的暴力和罪恶经过已经轻车熟路的恐怖片的包装之后也不断成为好莱坞新的卖点。

后来,从《沉默的羔羊》到《晃动摇篮的手》以及90年代后期米拉麦克斯公司推出的《惊声尖叫》系列更以变态的连环杀人狂的故事令人观之失色。该片还创下了有史以来恐怖片最高票房一亿多美元的收入佳绩。

如今,新世纪伊始,好莱坞恐怖大戏依然在延续。说它是“海纳百川”也好,另辟他路也罢,好莱坞恐怖片已经不断地在汲取世界各地的恐怖元素来丰富自己。还记得印度人奈特·夏马兰在2000年的第一部好莱坞作品《第六感》的强劲势头么?该片以2亿8000万美元的成绩横扫美国电影票房榜;2001年,西班牙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的《小岛惊魂》带有浓厚的欧洲心理恐怖片的色彩,成为当年最成功的电影之一。2002年奈特·夏马兰卷土重来的恐怖片《天兆》又一次创造了票房神话;日本人引以为骄傲的经典恐怖电影《午夜凶铃》也接连地被美国人拿来改造成“美国版”示人;另外,堪称中国香港恐怖片代表的《见鬼》的版权如今也被美国人收购。[2]

文化特点

在世界各国的恐怖文化中,美国的恐怖文化也许并不是最有特色的,但毫无疑问是商业上最成功和最成熟的。从小说到电影电视,再到衍生产品,美国人对恐怖题材的商业开发,已然形成了成熟的流水线,并成功占领了全球市场——就像可口可乐一样。随着当代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在影视、文学、艺术、游戏等各大领域,恐怖题材的作品都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次文化。

有心理学家分析说,恐怖文化之所以被现代人接受,有许多心理因素,例如对死亡、黑暗、战争、自然灾害的忧虑和反思;对未知领域和神秘事物的好奇;在安全的环境中体验恐怖危险的刺激感等等,都在吸引着人们去寻觅另外的宣泄口,例如冒险和挑战极限,例如体验恐怖文化。拥有好莱坞的美国自然是恐怖电影最重要的制作中心。吸血伯爵、科学怪人、化身博士、异形……这些今天“享誉全球”的恐怖怪物,无一不是从好莱坞银幕创造出来的。

美国恐怖片的普遍反应是血腥、残忍甚至有些恶心。剧情简单,一惊一乍,看了就忘的美国恐怖片会给日渐成熟的影迷们“小儿科”的感觉。向来挑剔的美国影评界也持这种观点。比如《得州电锯杀人狂3》,《好莱坞报道》给它打分是D,认为“这片子已经跟影片中杀人狂的房间一样陈腐不堪了”。《滚石》杂志更是给出了罕见的F,并评价道:“难道还有比这更傻的恐怖片吗?”

虽然强调视觉刺激一直是美国恐怖片的特点,但美国电影人也越来越重视向东方恐怖片学习。在经过了美版《午夜凶铃》的试水之后,制片方发现东方式的恐怖气氛仍然能够吸引美国人。美版的《咒怨》系列摒弃了日片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这一创新是为了照顾美国观众喜欢直白的特点。而且,近年来韩国恐怖片注重家庭、情感的特色也对美国恐怖片影响很大。

作为美国恐怖片的最新力作,《电锯惊魂3》颇有集大成之感。片中除了感官刺激这一美式恐怖的“老本行”外,心理恐怖的环节也在多处显现。比如影片对杀人狂约翰和阿曼达杀人哲学的阐述,其实是通过他们的罪恶行径告诉人们信仰的重要性以及生活的意义。难怪部分观众在影院里被吓哭的同时,也表示该片让人有所思考,可称得上是同类电影里的经典之作。[3]

经典名片

美国恐怖片美国恐怖片(8)1、《驱魔人》1973年出品,导演威廉姆.弗莱金,描写恶魔附身于12岁女孩,结果女孩的母亲请来大法师进行驱魔仪式。此片宣扬的恐怖神秘主义是当时美国人心灵创伤的麻醉剂。

2、《德州电锯杀人狂》1974年出品,导演托比.霍普。影片改编自一起发生在美国的连环谋杀案,其情节成了以后无数连环变态凶杀影片参照的对象。

3、《异形》1979年出品,导演里德利.斯科特、女主角西格尼.薇佛一举成为好莱坞的大牌明星。

4、《沉默的羔羊》1991年出品,乔纳森.德默执导,获6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男、女主角、导演等多项大奖。影片在90年代难得一见。

5、《月光光心慌慌》1978年出品,导演约翰.卡彭特,描写万圣节前夜冷酷的面具杀手。这部系列片在3

欧美恐怖片海报2欧美恐怖片海报2

2年里共拍了10集,一部比一部血腥。

6、《大白鲨》1975年出品,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出色的特技与让人无法喘息的恐怖效果是影片最大卖点,在美国影坛掀起一股“大白鲨”热。

7、《精神病患者》1960年出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8、《七宗罪》1995年出品,大卫.芬奇导演。以原罪为名变态杀人,让人不寒而栗。

9、《闪灵》1980年出品,著名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的名作,是公认的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影片之一。

10、《魔鬼圣婴》1968年出品,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执导。米娅.法罗扮演一位自认为被恶魔撒旦强奸的女子,产下一个恶魔婴儿。

争议影片

《平安夜,杀人夜》:

《平安夜,杀人夜》把变态杀手的角色设定为一位圣诞老人,在当时可谓颠覆之至。主人公小时候亲眼目睹自己的父母被一个圣诞老人打扮的劫匪射杀,他幸免于难并从此阴影缠身,最终导致心理崩溃,变身另一个开始杀人游戏的圣诞老人,而且连乖孩子也不放过。

这部在1984年圣诞节前放出预告的影片让孩子们满心恐惧,个个生怕杀人的圣诞老人会挑上自己。圣诞节上映后,遭到诸多家长、媒体和影评人的抗议,一时臭名昭著。但也因此反而使它变成卖座片,甚至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连续拍摄了4部续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