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是黄河上游较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青两省交界处的西倾山北麓,在永靖县境内汇入刘家峡水库,全长673.1km。洮河流域总面积25527平方公里,涉及碌曲、临潭、卓尼、夏河、永靖等12个县。河源高程4260m,河口处高程1629m,相对高差2631m,多年径流量49.2亿立方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省委、省政府重新启动引洮工程的前期工作,并在1992年把引洮工程列为甘肃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根据不同时期全省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经过十多年的设计论证,不断调整用水思路,确定引洮工程是以解决城乡生活供水及工业供水、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兼有农业灌溉、发电、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建设项目,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从根本上缓解该地区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引洮工程供水范围西至洮河、东至葫芦河、南至渭河、北至黄河,受益区总面积为1.97万平方公里,涉及甘肃省兰州、定西、白银、平凉、天水5个市辖属的榆中、渭源、临洮、安定、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155个乡镇,总人口约300万人。
引洮工程由九甸峡水利枢纽及供水工程两部分组成,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九甸峡水利枢纽是引洮供水工程自流引水的龙头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左岸1、2溢流洞、右岸泄洪洞、右岸引水发电洞、供水工程总干渠进水口等。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坝顶高程2206.5m,最大坝高136.5m,水库总库容9.43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3×100MW,年平均发电量10亿kwh。引洮供水工程以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32 立方米/秒,加大引水流量36 立方米/秒,年调水总量5.5亿立方米。一期工程年调水量2.19亿立方米,配置非农业用水1.53亿立方米,约占总外调水量的70%;农业用水0.66亿立方米,约占总水量30%。由110.48km的总干渠、3条总长146.18km的干渠、20条总长238.18km的灌溉支(分支)渠、两条总长47.02km的县城以上城市供水专用管线、10条总长66.26km的乡镇专用供水管线等构成覆盖全供水区的输供水渠(管)网体系。受益区为定西、兰州、白银三个市辖的安定、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榆中、会宁六个县区39个乡镇,人口91.41万人,发展高新农业灌溉面积19万亩。引洮供水工程属大型跨流域自流引水工程,工程线路长,跨地域范围大,穿越流域多,供水区分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总干渠自九甸峡水利枢纽大坝上游洮河右岸取水,以隧洞、暗渠、渡槽形式依次穿越九甸山、宗石山、驮子山、尖山、漫坝河、东峪沟、新寨、秦祁河、高峰进入主要灌区及供水区,之后以明渠、渡槽、短隧洞形式沿内官盆地南缘山脚向东行进,过香泉、吴家川、马莲沟、大营梁至马河镇结束。总干渠工程以隧洞为主要建筑物,初步设计阶段布置隧洞15座92.97km,占全长的84.2%,其中3、6、7、9隧洞的长度分别为13152m、15100m、17190m、18245m,大于10km的隧洞占总干渠长度的57.6%。一干渠渠线自总干渠阳阴峡分水,沿内官盆地南缘北侧偏西方向前行,经店子街、称沟至宛川河流域高崖水库下游。二干渠自总干渠阳阴峡分水,渠线向北穿过内官盆地,然后沿关川河支流西河左岸下行梁家庄止,与安定区已建成的西河渠、中河渠相接,经定西市区以及巉口,沿关川河而下达会宁县境内的头寨子。三干渠自总干渠马河镇分水,渠线沿大咸河左岸山坡脚与陇海铁路平行向南下行,经通安、云田,在小金家门入渭丰渠。陇西专用供水管线自总干渠7隧洞出口分水,沿秦祁河右岸山脚向下游前行,至张家堡后跨秦祁河,在左岸经北寨镇后下行至关门村,再次跨过秦祁河后在右岸行至陇西双泉镇结束,供水管线采用重力流输水,为DN1000的玻璃钢夹砂管。定西市专用供水管线自总干渠阳阴峡分水,沿正北方向前行,经内官营镇后沿内官定西公路至祈家庄后,沿西河右岸顺水流方向至李家咀与定西现有水厂衔接,直接向水厂供水,供水管线采用重力流输水,为DN800的玻璃钢夹砂管。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共布置各类建筑物2393座,其中总干渠138座,干渠536座,支渠工程1719座。
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甘肃省洮河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2006年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可行性研报告。 2002年12月2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甘肃省引洮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引洮供水工程的项目法人,负责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总投资36.98亿元,国家定额补助19.7亿元,甘肃省配套资金17.28亿元,工程建设工期为六年。
总体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甘肃省引洮供水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从开工到2012年8月5日,已完成总干渠隧洞掘进及一次支护94.98公里,占总干渠隧洞长度96.35公里的98.6%,完成总干渠隧洞衬砌88.23公里,占隧洞长度96.35公里的91.6%;总干渠暗渠及连接段砼浇筑12.49公里。除7#洞外,总干渠18座隧洞已贯通17座,已完成11座隧洞砼二次衬砌。
完成干渠隧洞掘进24.9公里,占干渠隧洞长度24.9公里的100%;干渠隧洞砼衬砌22.32公里,占干渠隧洞长度24.9公里的89.5%;新建干渠渠道(管)84.1公里,占干渠渠道120公里的71%。
支渠11.8公里的隧洞全部完成;完成支渠渠道127.5公里,占支渠总长220公里的64.6%;田间配套工程完成14.37万亩,占总面积19万亩的75.6%。定西市范围的6个农村及城市供水工程开工以来,已完成了6座水厂的水处理间、清水池、泵房等主体工程;埋设各类管道4500公里。会宁北部供水工程已进入国家发改委审批阶段。
在“大跃进”的历史背景下,1958年2月,中共甘肃省第二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了引洮河水上董志塬的计划。
引洮工程最早投建于1958年6月,开工典礼在岷县古城举行。工程采取“边测量、边设计、边施工”的建设方式。17万建设者高举着“水不上山不回家”的保证书,在洮河畔向世人宣示了大干苦干的决心。宏伟的工程规模,高涨的革命热情,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最终因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限制,被迫于1961年6月停建。三年建设期间,国家共投资1.6亿元。
在此之后,甘肃省研究解决甘肃中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举措和办法从未停止过。1992年,省委、省政府再次将引洮调水工程列为甘肃中部地区扶贫开发的重点项目提上了议事日程。10多年间,经过反复勘测,反复论证,反复提交,不断完善,最终于2006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引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立项。
2006年11月22日,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全面开工。此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九旬峡水利枢纽及供水工程两部分组成,计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包括九甸峡水利枢纽及引洮供水一期工程。引洮供水工程以洮河九旬峡水利枢纽工程为水源,供水范围西至洮河、东至葫芦河、南至渭河、北至黄河,受益区总面积为1.97万平方公里,涉及榆中、渭源、临洮、安定、陇西、通渭、会宁、静宁、武山、甘谷、秦安等11个国家扶贫重点县区,155个乡镇,总人口约300万人。
2006年11月,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2014年12月28日,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