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赛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赛较比普通比赛而言能给球员带来更多的奖金和积分。直到2007年,该系列比赛的大多数决赛仍采用五盘三胜制,但在2008年后,比赛已经全部改为三盘两胜的比赛制度。除了蒙特卡洛大师赛之外,其他八项赛事均为强制赛事。
1990至2009
比赛被命名为“网球大师系列赛”时的标志1990年,ATP从“Grand Prix Championship Series”(1970-1989)系列赛事中挑选出了九个最有影响力的网球赛事,并将其命名为“ATP Championship Series, Single Week”(1990-1992)。在此之后,此系列赛事又分别被命名为:“Mercedes-Benz Super 9”(1993-1999)、“网球大师系列赛”(Tennis Masters Series,2000-2003)以及“ATP大师系列赛”(ATP Masters Series,2004-2008)
2009至今
2009年,比赛赛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系列赛的名称被改为了“ATP世界巡回赛1000大师赛”(ATP World Tour Masters 1000),并且每一站比赛的获胜者将获得1000个ATP积分。比赛地点方面,原先汉堡站的比赛被降级为500系列赛,马德里站被移到了5月份的红土场地进行,新增的上海大师赛被安排在10月份。[1]
下表展示了2009年实施新制度之后的比赛列表。
比赛 | 举办地点 | 比赛场地 | 创办时间 | 场地类型 |
---|---|---|---|---|
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2]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印第安维尔斯 | 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 | 1987 | 硬地 |
迈阿密大师赛 | 美国福罗里达州比斯坎湾 | 克莱登公园网球中心 | 1985 | 硬地 |
蒙特卡洛大师赛 | 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罗屈埃布兰卡马尔坦 | 蒙特卡洛乡村俱乐部 | 1897 | 红土 |
马德里大师赛[3] | 西班牙马德里 | 曼萨纳雷斯公园网球中心 | 2002 | 红土 |
罗马大师赛 | 意大利罗马 | 意大利广场 | 1930 | 红土 |
蒙特利尔网球大师赛 |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安大略省多伦多 | Uniprix Stadium/Rexall Centre | 1881 | 硬地 |
辛辛那提大师赛[4] | 美国俄亥俄州梅森 | 林德纳家庭网球中心 | 1899 | 硬地 |
上海大师赛 | 中国上海 | 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 | 2009 | 硬地 |
巴黎大师赛 | 法国巴黎 | Palais Omnisports de Paris-Bercy | 1968 | 硬地 |
比赛 | 举办地点 | 比赛场地 | 创办时间 | 场地类型 |
---|---|---|---|---|
印第安维尔斯大师赛[2]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印第安维尔斯 | 印第安维尔斯网球花园 | 1987 | 硬地 |
迈阿密大师赛 | 美国福罗里达州比斯坎湾 | 克莱登公园网球中心 | 1985 | 硬地 |
蒙特卡洛大师赛 | 法国滨海阿尔卑斯省罗屈埃布兰卡马尔坦 | 蒙特卡洛乡村俱乐部 | 1897 | 红土 |
马德里大师赛[3] | 西班牙马德里 | 曼萨纳雷斯公园网球中心 | 2002 | 红土 |
罗马大师赛 | 意大利罗马 | 意大利广场 | 1930 | 红土 |
蒙特利尔网球大师赛 | 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安大略省多伦多 | Uniprix Stadium/Rexall Centre | 1881 | 硬地 |
辛辛那提大师赛[4] | 美国俄亥俄州梅森 | 林德纳家庭网球中心 | 1899 | 硬地 |
上海大师赛 | 中国上海 | 旗忠森林体育城网球中心 | 2009 | 硬地 |
巴黎大师赛 | 法国巴黎 | Palais Omnisports de Paris-Bercy | 1968 | 硬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