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毛利齿狐蝠(7)鬃毛利齿狐蝠头体长178-290毫米;没有尾巴。前臂长125-203毫米,翼展1.51-1.7米。据报道,体重达1050-1200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之一。雄性比雌性更大更重。与狐蝠科(Pteropodidae)中的其他蝙蝠一样,该物种具有大而明亮的眼睛,相对简单的外耳,具有连续的边缘。耳朵尖,大约和嘴一样长。每个蝠翼的第二个趾上都有一个爪子。颅上不完整的后眶,伴有眶上孔。除了最后两颗磨牙外,牙齿尖锐。[3]
鬃毛利齿狐蝠的毛皮在喉部和耳膜上很短和稀少,在翼膜上没有。体上皮毛短而光滑,颜色有很大差异,头部前额和侧面为深棕色或黑色,肩部为红棕色,下背部和下体侧为深棕色或黑色。颈背处从奶油色到金黄色。脖子后面有一条细长的橙色线条。黄色毛发多少有变化的散布的在整个皮毛上,特别是在下半身。颜色的变化不依赖于年龄、性别或生长的地区。[3][4]
栖息地通常位于小型近海岛屿上。通常栖息在陡峭的山谷、悬崖边缘或难以进入的斜坡上的硬木树上。其他优选的栖息地包括竹丛、红树林和其他沼泽森林地区。[3]
在觅食时,该物种表现出对原始森林或高质量次生林类不受干扰的栖息地的强烈偏好,并且可能从栖息地长距离(最多16公里)到达这些地方。 也喜欢河流边缘,可能是这里有特殊的植物群落。 很少发现它们出现在受干扰或农业区域觅食,但它们在森林覆盖的地区之间经常穿越这些区域。[3]
鬃毛利齿狐蝠具有大眼睛,可能在交流中使用视觉线索。它们具有独特的气味,表明可以通过嗅觉交流,但没有发现特定的气味腺体。[3]
鬃毛利齿狐蝠是食果动物。无花果是主食,因为它们的粪便中无花果种子平均构成41%的比例。亚洲榕(Ficus subcordata)也是最常食用的物种,虽然鬃毛利齿狐蝠也显示出对其他榕属植物的果实的强烈偏好,食物中杂色榕(Ficus variegata)也占一定比例。但并非每种无花果都被食用,该物种的饮食范围比同一地区的其他蝙蝠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主要植物仅存在于成熟的低地森林中,使得金顶穗果树林成为必需品。鬃毛利齿狐蝠会通过压碎叶子和吞咽液体来消耗叶子,但是由叶子组成在饮食中占的比例有多少是未知的。[3]
果蝠采食水果时往往将果实带到远离母树的地方,果核或未经消化的种子随之被扩散,许多种类的果蝠可以将种子扩散到至少十几公里的范围内。因此,在森林系统更新、衰退、生境恢复,以及对稳定生态系统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3]
观察到雌性携带单个后代。年轻人用爪子抓住母亲的皮毛,而母亲用一个翅膀扇动它们以保持凉爽。妊娠和哺乳期,雌性对幼仔的投入很大。[3][4]
是菲律宾特有的,除巴拉望地区和巴丹群岛和巴布扬群岛外。[5]
鬃毛利齿狐蝠分布图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濒危(EN)。[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