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心菊

堆心菊

被子植物门
菊目
别称 翼锦鸡菊
中文学名 堆心菊
适应地区 原产北美
堆心菊属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堆心菊  拉 丁 名: Heleniun bigelovii

  别 名: 翼锦鸡菊

  科 属: 菊科,堆心菊属

  适应地区: 原产北美

  生态分类: 草本植物,一二年生花卉

  观赏分类: 观花类

  高度范围: 1 (M)

  形态特征: 叶阔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舌状花柠檬黄色,花瓣阔,先端有缺刻, 管状花黄绿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生长习性: 喜温暖向阳环境,抗寒耐旱,适生温度15℃至28℃,不择土壤。

  繁殖培育: 种子点播在 培养土,覆沙土约种子直径的两倍,约10-15天出苗。幼苗8-10枚真叶带土坨定植,株距40厘米;栽植后适时浇水,性耐寒,喜阳光充足,对土壤要求不严,栽培容易。

  景观用途: 在园林中多作为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用于地被效果也不错。

  堆心菊为菊科堆心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厘米以上,叶像 菊芋,阔披针形,头状花序生于茎顶,舌状花柠檬黄色,管状花黄绿色。花期7至10月,果熟期9月。

  堆心菊原产北美,分布于美国及加拿大。性喜温暖向阳环境,抗寒耐旱,适生温度15℃至28℃,不择土壤,在田园土、砂壤土、微碱或微酸性土中均能生长。播种繁殖,一般8至9月阳畦育苗,翌春3月中旬移植,株行距15×20厘米。栽植前要翻整土地,加施基肥,例如豆饼、麻酱渣或鸡粪干。生长期每周浇水一次。花谢后及时修剪枯枝叶以促使花蕾形成。堆心菊在园林中多用于花坛镶边或布置花境,近几年用作地被,效果很好,金花绿叶显得生机勃勃。

   药用——

  【药 名】:堆心菊

  【来 源】:为 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堆心菊的带花全草。

  【功 效】:补益肝肾。

  【主 治】:用于肝肾阴虚、 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风湿性关节炎。

  【性味归经】:甘、平。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国内有引种栽培。

  【拉丁名】:堆心菊 Helenium autumnale L.

  【考 证】:始载于《中国 种子植物科属词典》。

  【 中药化学成分】:带花全草含堆心菊内酯(he-lenalin)、秋心菊内酯(autumnolide)、墨西哥宁(mexi-canin)。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