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寇公二首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品名称 呈寇公二首
创作年代 北宋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呈寇公二首⑴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⑵。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风劲衣单手屡呵⑶,幽窗轧轧度寒梭⑷。

腊天日短不盈尺⑸,何似妖姬一曲歌。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寇公:北宋宰相寇凖。

⑵美人:歌女。

⑶呵:口中呵出热气。

⑷寒梭:冷天里的梭子。

⑸日短不盈尺:古人常以日影的长短来估计时间。 

白话译文

美人清唱一首歌曲就可得到一束绫罗的酬答,但是美人自己心中还嫌报酬太少呢。不知在夜窗下织绫罗的女子,要操作多少次梭子才能织得成一束绫罗啊。

冷风大而织女的衣服单薄,她的手冻得一次次放在口上取暖,幽暗的窗下只听到梭子来回的轧轧声。在寒冬腊月的天气里,一日的时间特别短,简直短得不满一尺,还能织得出多少绫罗呢。哪里及得上美女唱一曲来得轻松、所得又多啊。 

创作背景

蒨桃是北宋名相寇凖的侍妾。寇凖在当时是一位比较正直、有功于国的大臣,但生活上非常豪华奢侈,《宋史》本传说:“准少年富贵,性豪侈。”欧阳修《归田录》也说他“早贵豪侈”。《呈寇公二首》就是就是蒨桃针对他的一次豪侈之举而作的。《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十有段记载:“公自相府出镇北门,有善歌者至庭下,公取金钟独酌,令歌数阕,公赠之束彩,歌者未满意。荷桃自内窥之,立为诗二章呈公云……”讲的就是蒨桃作这组诗诗的背景。 

作品鉴赏

蒨桃这组诗的第一首,是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一二句写美人。三四句转写织女的辛劳,寇准的毫不足惜而滥施赏赐。蒨桃不平,所以她要站出来说话,表现了蒨桃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指责和对织女的同情。全诗出语坦率,倾向鲜明。

第二首,蒨桃犹如是在为织女代言了,因此这四句很像是织女的独白。这个独白道出了如此一个辛酸事实:北风猛烈地吹着,一年四季为人织绫的织女自己“可怜身上衣正单”。她在那幽暗的窗下,一刻不停地投梭织绫,只听得织机轧轧叫着。天冷极了,那梭子握在手里也是冷冰冰的。虽然“鸡鸣入机织”,可是冬天日短,往往整天也织不满一尺。人是这样的辛苦,根本比不上那位妖冶的歌女,唱一曲歌就能得大量赏赐。

这段代言,语意沉痛,辞气哀怨,表达了蒨桃对那位处于生活底层的织女的深切同情。

作为一个侍妾,地位是很低下的,所以她才能如此真切地体念到织女的苦楚,而以诗的形式向豪侈的寇准进言,很像白居易的“唯歌生民病”的讽谕诗。这位不谙蚕织苦、只知挥霍的相爷看了蒨桃的诗,却对蒨桃之言颇不以为然,步她第二首诗的原韵,写了一首《和蒨桃》,直言不讳地回答道:“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君休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说他要及时行乐,还要听歌。要听歌就要大量赏绫,蒨桃的诗等于没有做,反映了这位宰相思想的另一面。

然而蒨桃是可敬的。一个地位卑下的侍妾,她在寇凖宴乐之际不去乘兴助乐,反而作诗批评一位堂堂的当朝宰相,她知道寇凖可能会发怒,但是她敢说,她有足够的勇气来诉说不平,又有足够的勇气来写出不平之鸣。这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才女。其诗其人博得了千百年来读者们的爱戴和尊敬。 

作者简介

蒨桃,北宋时宰相寇凖的侍妾,生平不详。她曾作《呈寇公二首》,批评寇凖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作风,表现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