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镇

徂徕镇

中文名 徂徕镇
建制变革 2017/2/27整建制划归泰安高新区
所属地区 山东泰安市高新区
地理位置 高新区区境东部
政府驻地 南上庄村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金天会十四年(1136)徂徕隶属山东西路泰安军奉符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始建泰安县,徂徕分属泰安县好义、梁父两乡。

1912年分属好义区和梁父区。

1928年分属第五区、第三区。

1938年5月至1940年12月隶属泰安县第五区(颜张区)。

1948年属第八区。

1948年2月改为徂徕区。

1955年改为徂徕区。

1957年撤区并乡,部分划归为北望乡,其余划为南上庄乡。

1958年9月成立徂徕公社。

1958年合并建徂徕公社。

1984年改为徂徕办事处。

1984年6月改为徂徕办事处,下辖一镇四乡。

1985年改镇。

1986年徂徕办事处改为徂徕镇。镇境,

2017年2月27日,泰安市政府区划调整会议召开,岱岳区徂徕镇整建制划归泰安市高新区。[

行政区划

1999年,全镇辖南上庄、北上庄、鲁家庄、寺河、杜家庄、下庄、新庄、许家庄、徂徕村、姬家庄、邓家庄、曹庄、郑家庄、孙家疃、桥沟、北望、宽店、崔家庄、河西、边家庄、石崖、兴隆、小埠前、东埠前、西埠前、留送、官路、向阳、桃园、李家峪、水泉、土门、南黄、北黄34个行政村,78个自然村。

行政村
南上庄村 北上庄村 下庄村 杜家村
寺河村 新庄村 鲁家庄村 邓家庄村
许家庄村 曹庄村 姬家庄村 徂徕村
桥沟村 北望村 孙家疃村 郑家村庄村
宽店村 崔家庄村 边家庄村 河西村
石崖村 兴隆村 留送村 西埠前村
东埠前村 小埠前村 官路村 向阳村
李家峪村 水泉村 南黄崖村 北黄崖村
土门村 桃园村

地理位置

行政村
南上庄村 北上庄村 下庄村 杜家村
寺河村 新庄村 鲁家庄村 邓家庄村
许家庄村 曹庄村 姬家庄村 徂徕村
桥沟村 北望村 孙家疃村 郑家村庄村
宽店村 崔家庄村 边家庄村 河西村
石崖村 兴隆村 留送村 西埠前村
东埠前村 小埠前村 官路村 向阳村
李家峪村 水泉村 南黄崖村 北黄崖村
土门村 桃园村

人口数据

徂徕镇位于泰安市高新区区境东部,北与泰山区邱家店镇隔牟汶河相望,南与高新区房村镇、良庄镇、天宝镇相连,东与高新区化马湾乡、岱岳区角峪镇、范镇相连,西与高新区北集坡街道毗邻。面积133平方公里。镇机关驻南上庄村,距泰城15.8公里。泰楼路、泰新路穿镇而过。

经济状况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56415
28526
27889
家庭户户数 18130
家庭户总人口(总) 55504
家庭户男 27936
家庭户女 27568
0-14岁(总) 10910
0-14岁男 5705
0-14岁女 5205
15-64岁(总) 40326
15-64岁男 20586
15-64岁女 19740
65岁及以上(总) 5179
65岁及以上男 2235
65岁及以上女 294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5003

社会事业

总人口 56415
28526
27889
家庭户户数 18130
家庭户总人口(总) 55504
家庭户男 27936
家庭户女 27568
0-14岁(总) 10910
0-14岁男 5705
0-14岁女 5205
15-64岁(总) 40326
15-64岁男 20586
15-64岁女 19740
65岁及以上(总) 5179
65岁及以上男 2235
65岁及以上女 294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55003

交通

综述

勤劳善良、淳朴热情的徂徕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了“省级文明镇”、“省级明星镇”等称号。如今的徂徕更以昂扬的姿态、奋发的斗志融入到了经济建设的大潮当中,向“工业立镇、旅游兴镇、农业稳镇”的目标不断迈进。2007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00元。

第一产业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特色经济。全镇大樱桃面积达到15000亩,优质桃6000亩,黄金梨3000亩,板栗10000亩,苹果1800亩,桑蚕面积3000亩。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泰安安康牧业公司一处,培植九州花卉种植企业一处。

第二产业

徂徕镇大力实施“工业立镇”战略,全镇已经初步形成建筑建材、机械加工、棉毛纺织、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2007年,全镇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亿元、销售收入8.7亿元、实交税金830万元,分别增长45.5%、28%和16%。全镇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5亿元,利税2783万元,分别增长40%、26%和31%,实现了工业经济规模效益的同步增长。

徂徕镇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首,着力解决制约招商引资的突出问题,以引进工业项目为重点,不断提升项目质量,增强企业发展后劲。2007年全镇共引进项目12个,合同引资额2.0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262万元。其中投资过5000万以上的2个,1000万以上的8个,为我镇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教育

卫生

徂徕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快捷,距泰城15.8公里,距济南飞机场80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20公里,泰楼、泰新、京沪高速公路穿镇而过,镇内柏油公路四通八达。通讯设施完备,中国移动、网通等网络基站疏通国内外。

历史文化

教育工作成绩显著,镇内现有区级学校2处,中学2处,小学11处,成教中心校1处,幼儿园16处,义务教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是“省级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全镇中小学校表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中心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望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上庄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埠前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寺河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河西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崔家庄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李家峪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留送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许家庄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二中学

党建工作

全镇中小学校表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中心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望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北上庄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埠前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寺河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河西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崔家庄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李家峪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留送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许家庄小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一中学 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第二中学

旅游发展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有镇中心卫生院1处,村级中心卫生所25处,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在95%以上。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6公里。广播电视普及,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全镇经济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各项工作创历年来的最好水平。

遗址

综述

徂徕镇地处徂徕山与大汶河之间,文化资源丰富,是宝贵的遗产。自古以来,徂徕诞生过数不尽的文化名人,如璀璨的群星照耀着徂徕的历史长河,宋代的石介、金朝的党怀英……,他们的人品、官品、文品如涓涓细流浸润着徂徕人民,历久弥香。党领导人民闹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徂徕人民更是爆发出极大的觉悟和热情,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就发生于此,也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变卖家产为起义队伍购买枪支、后在战斗中被俘被敌人杀害的朱玉淦,就是徂徕人民的杰出代表。还有在徂徕山上照顾八路军伤员五十多天直至痊愈的农家妇女于秀泉、被敌人捉住后英勇不屈、惨遭敌人刀铡的县武工队侦查员侯英……。徂徕山也有着丰富的人文遗迹,美丽的神话传说。中军帐、秋千架、龙湾、孔子登临处、李白读书石,石敢当的传说、碧霞元君的传说等等。这一切都为徂徕镇文化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营养。

人物轶事

李白

徂徕山人文气息浓重,历代名人辈出。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徕山竹溪隐居,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后李白在《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对这段隐居生活留有深情回忆。竹溪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的乳山脚下,金代明昌年间,泰安人安升卿在徂徕题刻中有“访竹溪六逸于乳山”之语。这里峰峦突起,一川萦回,林木棉蒙,凤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深雕竹叶片片。攀上竹岩,可见到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四个大字,沿溪而行,溪水淙淙,逶迤西注,芳草葳蕤,杂树生花。此处为“六逸堂”故址。后人为纪念竹溪六逸的这段情缘,曾留下石刻《竹溪六逸》(作者徐玮)和国画《竹溪六逸》(作者张大千)等著名作品。

石介

徂徕历史文化名人中最为称道者应属宋初名儒石介。石介(1005~1045)宋代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泰安)人。故居在今徂徕山西北桥沟村。因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理学风气之先声,“泰山学派”创始人,世人尊称徂徕先生。天圣八年(1030年)举进士,历任郓州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等职,后为国子监直讲、太子中允、值集贤院。与孙复、胡瑗提倡“以仁义礼乐为学”,并称“宋初三先生”。欧阳修称他“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下之忧”。石介的文章“博辩雄伟,极陈古今治乱成败,以指切当时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忌讳”。他抑止佛老,捍卫儒家道统,开展古文运动。石介于庆历五年(1045)卒于家中,享年41岁。欧阳修为石介撰写墓志铭,称其“德如徂徕之岩岩,道如汶水之汤汤”。石介的诗文,南宋时即有刻本,至清代有多次翻刻本。1984年中华书局出版《徂徕石先生文集》(陈植锷搜集校点),录石介颂10首、古诗54首、律诗80首、杂著40篇、论12篇、书信40篇、序8篇、记11篇、启表10篇、附录佚文8篇,是迄今最完整的文集。

石介墓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原墓林占地20亩,古柏千株,浓荫蔽日。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 。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侧嵌苏轼及刘概诗碑。 墓林中还有石介于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茔表》碑。石介墓有欧阳修撰书 《徂徕先生墓志铭》。墓林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平毁。

遥祭守道先生

苏轼

先生魂气归于天,先生行魄入黄泉。

堂堂世上文章主,幽幽地下埋今古。

直饶泰山高万丈,争及徂徕三尺土。

党怀英

党怀英(1134—1211)金代文学家、书法家。字世杰,号竹溪,谥号文献,冯翊(今陕西冯翊县)人,后定居山东泰安。大定十年成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世称“党承旨”。擅长文章,工画篆籀,称当时第一,著有《竹溪》十卷。

党怀英为宋初名将党进的十一代孙,宋初学者石介之侄孙女婿。其父党纯睦为北宋泰安军录事参军,因家奉符(今山东泰安市),遂为奉符人,后死于任上,其母以贫不归,落户于徂徕镇邓家庄村。建作书房于徂徕山读书。

大定十年(1170)中进士,调任莒州军事判官,后累迁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侍制,兼同修国史。大定二十九年(1189),与郝俣参与《辽史》刊修。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升直学士,担任国子监祭酒。时增修曲阜宣圣庙,奉圣命撰碑文。后迁侍讲学士、翰林学士等职,深受历任君主赏识,为当时金朝文坛领袖。章宗承安二年(1197),欲告老,未准,改任泰宁军节度使,他为政崇尚宽简,深得人心。次年再次召为翰林学士承旨。泰和元年(1201)受诏编修辽史,泰和四年(1204)8月,金朝廷命其写了“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上,其字笔圆润老到,线条流动,柔中寓刚,洒脱透逸,后人以“金泰和”而美称之,是钱币遗产中的珍品。卫绍王完颜永济大安三年(1211)逝世,逝世后埋葬于山东泰安奉符城(今山东省泰安市高新区西旺村)党家林,建有党怀英墓地,文革被破坏,现仅存石人、石马、石羊等埋于村东,主墓已不知方位。

文化事业

建国以来,徂徕镇的文化发展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下,开拓创新,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文化工作者从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利用农村传统节日,制作、改编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如吕剧《墙头记》、《逼婚记》、《借年》、《李二嫂改嫁》等,既愉悦了群众的身心,也教育了人、鼓舞了人。镇村每逢节假日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如村自己组建演出队,演大戏、踩高跷、扭秧歌、锣鼓队、快板、三句半等节目,内容积极健康,形式新颖活泼,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徂徕人民的自娱自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农民群众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中,伴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民间岁时的风俗,集中了大量的群众智慧和才能,逐渐形成发明了听老人讲民间故事和传说、说唱歌谣、谚语、歇后语、俗语等。摆龙门阵,讲民间故事是向人们展读闪耀群众智慧之光的故事,展示民间文化的内容,突出独具的地方特色。歌谣反映生活,反映民间风情,倾诉人民劳役的辛酸。谚语是农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展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面貌。以此充实、满足百姓的文化心理。村村社社,家家户户,在劳动过程中,一边耕种一边唱着悠雅的山歌,跳着欢快的拍打舞蹈,使劳动群众享受着人间乐趣、解除群众劳动中的疲劳。这些活动都是劳动群众的智慧结晶。就空中灯彩活动而言,是百姓们用白绸扎制,精画出各式龙、鹤、鱼、鸡、瓜果、车船、蝴蝶、胖娃娃等彩灯及各种大副彩绸标语,给人以美的、新颖的、通俗的、寓教于乐的感受。这些自娱自乐、接近生活的活动深受农村群众的欢迎。

特色村屯

徂徕镇切实加强领导,制定方案,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认真扎实地开展“深入调研,查找问题”活动,通过“四抓”将学教活动引向深入。

一、抓认识,增强主动性。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提高、升华、更具时代性的过程。结合实际,徂徕镇

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意义,解决的严重问题、方法步骤、工作要求,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这次学教活动“问题找得准,符合实际,措施定得实”,操作性强,进一步增强了积极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二、抓活动,增强操作性。以学教活动为载体,把教育寓于活动之中,增强了干部参与的积极性,使活动有抓手,更具操作性。召开了老干部、老党员代表座谈会、举办解放思想形势报告会。倾听他们的看法和建议,发动党员干部为发展献计献策。

三、抓重点,增强针对性。在学教活动中,徂徕镇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通过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努力查找影响和制约本镇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全面。

四、抓结合,增强实效性。解放思想的目的是促发展。为了确保活动的实效,徂徕镇把学习提高与督查整改相结合。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的方法,对照先进找差距,认真摆查,深刻剖析,切实找出影响和制约工作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切实做到解放思想与科学发展两不误、两促进、两提高。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