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七星由紫微垣中的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等七星组成,由此演变出七星阵。
《三国演义》写道,诸葛亮为了尽早匡复汉室,实现先帝遗愿,决定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当大军行至五丈原时,诸葛亮染上了重病,虚弱不堪,为了祈命,当天夜里,诸葛亮帐中布下了道家传说中的七星阵来延长自己的寿命,但不幸被魏延冲破而失败。
相对于把“四”生拉硬扯的和“死”并举,在传统文化和习俗中,倒是“七”和人的生死关系更密切一些。
据说女子的生长周期就是以“七”为基数的。女婴七个月时开始长牙,七岁换牙,十四岁(二七)时月经初潮,四十九岁(七七)时进入绝经期。具体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不知道,但应该有一定道理。在悼念亡者时,也以“七”计,头七复山,七七四十九天完成超度。“生”、“死”之间,“七”的影子随处可见。
心理学上还把人的情绪归为七种,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传说人的魂魄分为三魂和七魄。
在民间,与“七”有关的最著名的传统节日是“七夕”,前几天刚过完。传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牛郎和织女会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在这里,“七”又是一个幸福而富有喜庆和浪漫气息的数字了。
而北斗七星更和七密切相关,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在中国文化中,对包括北斗七星在内的星辰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远在道教形成之前。儒教礼制也强调对漫天星辰的祭祀。古人认为北斗主死,南斗主生。
北斗七星阵对中国文学作品多有影响,后世有些仙侠小说提及北海玄灵门第三代弟子北海七星布战阵。七人依上三颗“玉冲”星,下三颗“璇玑”星次序,占据七个方位,分别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对敌形成包围。随着阵式变化,七人既可联手往复,流转不息。此阵为江清岚和崔文尉夫妇联手用乾坤一剑所破。
《杨家将》中的天门阵中就和七星北斗阵相关,此阵由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字连环阵,十面埋伏阵组合而成。
金庸作品《射雕英雄传》中也提及全真教的第一任教主王重阳运用了七星阵创建了天罡北斗七星剑阵,此阵法对敌形成包围,随着阵势变化,七人即可联手往复,流转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