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中圣母

椅中圣母

中文名 椅中圣母
创作年代 1514—1515年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材质】 油画

【存藏处】 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藏

作品赏析

人们把他的《 西斯庭圣母》奉为他的女性画的集大成者。这一幅《椅中圣母》,我们可以认为是 拉斐尔圣母形象的顶峰了。 但 人们不禁要问,为何画家把三个生 动的形象塞在这已很少间隙的圆形框内呢?1820年, 意大利有一本《隐士传说》,内有一则传闻,说从前有一德高望重的隐士在森林里遇到狼群, 他急中生智,爬上橡树才幸免于难。后被一酒家女儿救下并受到款待。在酒店过了一宿后, 翌晨离开了林子。走时他预言,救他的橡树与这位姑娘将得到永恒的善报。若干年后,橡树 被砍下做了酒店的酒樽,姑娘也结婚生了两个儿子。一天,拉斐尔路过这里,见到这两个天 使般的孩子与年轻漂亮的母亲,在拉斐尔眼中,什么样的题材,都无法与母亲这一主题相媲美!绘兴油然而生。可眼前没有绘画工具。急切中他抓起地上的 陶土片,在酒店门边一个橡树酒桶底上画下这母子三人形象。这就是这一幅《椅中圣母》诞 生的由来,它似乎应验了当年隐士的预言。

传说毕竟是传说,从美术史角度看,这种传说缺乏历史佐证。因为《隐士传说》是于1 820年编撰的,它不能作为史实依据。况且19世纪初的传说集,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文艺 思想高潮中的产物。把隐士秘传与300年前拉斐尔的艺术杰作联系起来,只符合当时一部 分人的崇拜心理。 再说,《椅中圣母》一画也非画家的即兴之作。我们从圣母的头巾、绣织着民间图案的 带穗披肩以及红色上衣、蓝色斗篷等装束来看,证明画家是深刻观察了意大利民间妇女形象 后的室内创作成果。拉斐尔非常仔细地把三个人物处理在一个狭小的圆形框内。为了展示圣母的亲子之情,布局极其精心。 圣婴坐在母亲的右膝,但左膝就很难处理,如按实际的样子, 约翰就会挤出画外。画家用左膝上的衣褶来减弱它的视觉效果,让约翰占有一席地位。双手 合掌的约翰把一根具有象征意义的拐杖挟在左手肘里,这样,他既是普通的拐杖,又预示耶 稣将以牧师的身份走向人间。这根拐杖的柄端是一个简陋的十字架,它暗示约翰将在荒野中 多次呼叫 耶稣,也暗喻耶稣受难于十字架的未来。 在 基督教的图像学中,红色一般象征天主的圣爱,蓝色象征天主的真理。

一般的宗教画, 圣母的穿着必须有红、蓝两色。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这里圣母的红色上衣一部分被她 的披肩挡住了,只看到上衣的右臂部分。蓝色的斗篷从腰际开始覆盖下来。由于抱着幼儿, 蓝色斗篷只露在膝头。于是,圣母那只穿红上衣的右手占据了画面的中心地位。而小耶稣身 上的黄色与左侧的红色、下部的蓝色,构成对比调和的三原色,从而使整个画面的 色彩强化 了。形象也更添华贵和艳丽的气氛。 圣母 马利亚胸前的披肩是绣花绿地。绿色有补色作用。

从色彩上看,画家在缜密地进行 设计,证明拉斐尔绘制此画也绝非偶然。再从三个形象的亲密无间的关系来看,马利亚亲昵地抱紧儿子,低眉斜视着画外,展现一种女性的妩媚。这一姿态与表情,令后世不少观众为 之神往,欣赏者当见到这幅圣母像时,油然地产生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联想。形象的自然美与 结构的造型美把母子情爱的精神美传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构思,即便再过几百年,仍将是人 们最愿意欣赏其美的造型艺术。

背景说明

在拉斐尔的时代,意大利上层的审美观滋长了一种 新柏拉图主义,这就是追求理想美术 的艺术王国,但卓越的 艺术家所宣泄的理想美决不是否定现实,而是让艺术走在现实的前面。 为了激发虔诚的基督徒心灵中所存在的对美的理想,画家必须尽善尽美地去捕捉现实的美。 据可靠的史料所称,这一幅画上的“椅中圣母”不是别人,正是拉斐尔的恋人芙纳蕾娜本人。 此画作于1514-1515年间。如果是这样,拉斐尔以自己的恋人作为永恒的理想美的 范本,就不难理解了。这幅画的圆框直径为71厘米。现藏佛罗伦萨庇蒂美术馆。

作者简介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圣----拉斐尔

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著名画家和建筑家。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他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从此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他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

拉斐尔·桑西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 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虽然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 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画圣由来

拉斐尔·桑西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 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 人文主义思想,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他是一位谦虚好学、博采众长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特点是秀美、典雅、和谐、明朗;他塑造的众多圣母像最负盛名,美术史上尊称他为“画圣”。

1483年4月6日,拉斐尔(Raphael Santi)出生在意大利玛赫区的中部城市乌尔宾诺的一个艺术之家,当时的乌尔宾诺已成为欣欣向荣的艺术中心。《 圣母的婚礼》是拉斐尔的成名之作,创作这幅大型 祭坛画时还不满21岁。

在1504—1508年之间,拉斐尔创作的最有名的圣母像有:《 大公爵的圣母》、《 草地上的圣母》、《椅中圣母》《 花园中的圣母》等。以《花园中的圣母》为最佳,虽是宗教画,然而却洋溢着人世间幸福、美好的情调。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正在嬉戏的孩子,一个是耶稣,另一个是 施洗约翰。画面线条柔和,远景优美,近景是鲜花遍地;天空有几朵轻盈的白云,映着柔和的微光。情与景富有浓郁的诗意。

1508年到1520年是拉斐尔的艺术创造力发挥到登峰造极的时代。拉斐尔在 罗马的创作主要是在 梵蒂冈皇宫绘制一系列壁画,先后绘制于皇宫的签字厅、 埃利奥多罗厅、火警厅以及宫中敞廊等,其中以签字厅的壁画最为杰出。他的梵蒂冈第一厅按照诗人德拉·欣雅杜尔的诗所配的画,《圣礼之争》、《 雅典学院》、《帕那苏斯山》、《三德像》等这些壁画虽然是为罗马教廷服务的,但拉斐尔巧妙地使它体现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思想。

《圣礼之争》

《圣礼之争》是一半圆形庞大构图。天上的人群和地下的人群均排列成弧形,地面上画的是人数众多的教会领袖和高级僧侣,天上画的是神的三位一体:圣父上帝、圣子耶稣、圣灵鸽子,12圣徒围成半圆坐在耶稣的两边。整个画面人物虽多,但多而不乱,层次分明,神态各异的人物活动都是紧密相联,互相呼应。

《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把不同时期的人物集中于一个空间,把 古代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的50多位 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名流荟萃一堂。最成功之处是拉斐尔善于运用空间构成,透视精确。给人以气势宏伟、壮观的深刻印象。显示出每位学者都有自己的个性,而且姿态、表情和活动极其丰富。

《帕那苏斯山》

《帕那苏斯山》是把古今大诗人都集合在小山丘上下,显得非常自然而又符合题意。赞美了人的美德和崇高的感情,歌颂了诗和音乐的结合,画面洋溢着愉快、高雅的气氛。

《三德像》

《三德像》,又称《智慧、温厚和毅力》,三位女神左为“权力”,中为“真理”,右为“节约”。鼓励和约束人们一心向善。拉斐尔根据诗人德拉·埃利奥多罗的诗为 梵蒂冈宫第二厅配制了四幅壁画:《赫里奥多罗被逐出神殿》、《波尔神纳的弥撒》《 彼得被救出狱》和《教皇和阿提拉会见》。这组画的主题是歌颂教皇的权力及其胜利。专家们认为《彼得被救出狱》最精彩,艺术家以生动的情节和高超的技巧描写了天使营救彼得出狱的机智、勇敢和紧张、惊险的细节,为人们所赞叹。

拉斐尔为梵冈蒂宫第三厅创作壁画《 波尔奇宫的火警》,原本是宣扬教皇 利奥四世用祈祷消灭了火灾奇迹的,可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却在这里歌颂了意大利劳动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火灾。最有名的肖像画有:《教皇 朱理二世》《教皇 利奥十世》。朱理二世被塑造成一个意志坚强和性格暴戾的形象,利奥十世被刻画成为一个阴险而又狡诈的野心家。此外如《红衣主教托里佛利齐奥肖像》,《卡昔利翁肖像》《乔万娜·达拉戈纳像》等,都是拉斐尔这个时期最杰出的作品,他善于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和风度。不过艺术家最擅长的本领还是善于表现女性美。如《 阿拉贡的约翰娜》和《东娜·维拉塔》,前者用紫红色的天鹅绒和深褐色的调子来表现人物的高贵身份,后者用金黄色的调子来描写肌肉的柔嫩和披纱的透明感。

后期作品

拉斐尔后期最负盛名的圣母像有《椅中圣母》《 西斯廷圣母》等。《椅中圣母》中拉斐尔以人间常见的家庭欢乐情景,来描绘 圣母子之间母慈子爱的深厚的天伦之乐。《西斯廷圣母》是一幅祭坛画,他以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她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献出了自己惟一的儿子。拉斐尔一反传统手法采取了一系列新的表现手法,让人们从运动的观点和运动的感觉来观赏圣母下凡,从构图来看显著的特点是稳定的安详感和旋律般的运动感。艺术史家高度评价这一杰作可与《 蒙娜丽莎》媲美,都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瑰宝。

病逝

正当拉斐尔的艺术事业蒸蒸日上大有可为之际,他突然得了一场急病。1520年4月6日,拉斐尔病逝于罗马。这天正好是他的37岁生日。拉斐尔的遗体被安放在他尚未完成的最后一幅作品《登山变相》的前面--他在临终之前曾让人把这幅画置放在他的床前,久久地凝视,直到世界在他的眼中完全暗淡下去。他的去世引起罗马全城同声哀悼,以非常隆重的仪式为他举行葬礼。人们依照画家生前要求,将其葬于罗马的 万神殿,永志怀念。

社会贡献

拉斐尔在短短的一生中,创作了300多幅作品。他的艺术,被后人尊为“ 古典主义艺术”,他的作品被尊为“创作典范”而享有盛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