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村

又一村

餐馆名称 又一村(上林坊店)
人均价格 30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又一村位于香港九龙 深水埗区东面,为香港传统住宅区。西临 石硖尾,东临港铁东铁线路轨。进出此地区的街道只有 达之路及桃源街。

地理位置

  根据规划署的分区 计划大纲图,又一村是属于石硖尾的一部分。但由于又一村跟以东的 九龙塘(位于 九龙城区)一样属于低密度住宅区,加上又一村东面划分深水埗区及九龙城区的港铁东铁线,有一个车站叫做 九龙塘站,所以在传统上又一村算是九龙塘的一部分。(正如 油尖旺区的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海底隧道九龙入口以及香港体育馆也经常被视为原属九龙城区的 红磡的一部分。)

历史文化

  九龙塘早于1920年代发展为低密度住宅区,但又一村一带则未有任何发展,只是一块荒地。二次大战过后,富裕家庭纷纷在西面的又一村兴建平房,又一村也开始兴建成花园别墅区,当时又一村建设有限公司主席 余达之对倡建又一村作出了很大的功劳,故以用余达之命名这条通往又一村的必经之路——达之路[1]。

  又一村是由已故糖姜大王余达之(曾任职市政局议员)出资兴建,因为九龙塘是洋人聚居的地方,余达之认为,华人亦应有一个自己的高尚住宅区。该住宅区命名为又一村的原因,即是希望该区的名气与九龙塘齐名。区内最主要的干道(达之路)正是纪念余达之。由于余达之生前喜爱花卉,故在区内的道路,大多都以花卉名称去命名,诸如海棠路、 石竹路 、地锦路、高槐路等。又一村内也有大型屋苑如又一村花园及又一居等,全以又一村作命名基础。

  而又一村其他的道路主要以花卉名称命名,因有一文章 竹林深处人家的句子“ 柳暗花明又一村”,故又一村的路名大多以花卉名称所命名。

  1947年,地图里“Kau Lung Tong”是现时又一村花园的位置。

  1964年,地图里“Kowloon Tong”就是现时又一村的位置。

  1980年代,由 太古地产发展的的又一村花园落成。

  1990年代,大型屋苑又一居分期落成,旧称香港城市 理工学院的 香港城市大学永久校舍亦在1992年启用。

  1998年,大型商场 又一城启用。

  又一村亦是香港少有的洋房式住宅区。政府亦有见乃此,特别将这特式保留,规定那里的发展最高地积比率和层数为0.6及 三层。因而这么多年来,那里的屋宇都是低密度。

  另外,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部、商界环保协会及旧称香港工业科技中心的创新中心亦是位于又一村。

著名地点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

  又一居

  又一城

  又一村花园

  又一村花园俱乐部

   花墟公园

   圣母玫瑰书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