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村现在大部分民宅都是三层楼房,结构巧妙,风格现代,形式美观,人们举目一望,高楼林立,村貌整洁有序,错落有致,景观美丽。尤其是位于福厦公路159—160公里两侧的新街自然村,这里有石材加工厂、松林数控有限公司、石膏装饰制品厂等多家企业,经营各种商品买卖的商店一间紧接一间,从日常生活用品至农资肥料,从水暖电器至建材商品,从粮食制品至海鲜水产品,应有尽有,这里简直是一条大街,一个大市场,这里有电信局,农村信用社,卫生院。而且由这里通向全村多个自然村的交通特别方便,由碧煌装饰有限公司捐建的更新村大道,一直通向更新小学,更新幼儿园,和更新村委会,还有由福厦公路新街桥一直通向尖峰山下的大埔内村的交通要道,又是尖峰山开采石材,运至各地石材加工厂的运输要道。而大路旁边就是一条发源于尖峰山的大溪,旱时干涸,洪来水患,近年来,村委会投入大量资金砌石岸,清淤泥,修坝造桥。更新村现仍保留有一座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的候卿陈氏祖祠堂——“奕世科第”,及一座始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时文户部主事的陈睿所建的“五间三进”皇宫式古官宅,跨度为21根屋架(横梁)全省少见,翘脊燕尾屋顶,室内雕梁画栋,是闽南罕有的古建筑群体,面积达1000平方米。还有一座始建于高宗建炎(公元1127年)的候卿宫(即夫子宫)其气势辉煌,集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建筑物。这在泉州市也属少见。
更新村的西部尖峰山,这里群山连绵,石材资源丰富,近年来已多家石材公司前来依规依法开采石材,为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除此,村以种植水稻粮食为主的经济基础,这里有一条源于尖峰山的大溪,由西向东流经村的主粮区,水源充足,是水稻蔬菜或其他经济作物的重要基地。更新村前程似锦,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景,不久的将来,将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下级组织】
下辖:菜堂、后坑、后山兜、后新厝、山雅美、五家、上溪上、下溪上、新街、顶涵、中涵、下涵、塔头、大埔内、官桥、下林边16个自然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