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哈镇所在地,清代称“拉哈岗站”,中华民国时期称“拉哈站”。“拉哈”,满语,意为“淮头鱼”。清初,设置黑龙江将军后,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从吉林乌拉通往黑龙江城(今黑河市爱辉镇)设置驿站,“拉哈”是北路十个驿路之一,属布特哈总管辖区内。清末,讷河设置民官后,隶属讷河直隶厅管辖。中华民国时期,隶属讷河县第三区,并为区公所驻地。东北沦陷后,初设拉哈站区,1938年改设拉哈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设置拉哈区,1948年改为第八区,并为区政府驻地。1951年12月,设置拉哈镇,由讷河县直辖。1958年9月,改称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为拉哈镇公社。1984年恢复拉哈镇名称。
全镇截止2016年区划详情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230281101001 | 121 | 文昌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2 | 121 | 中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3 | 121 | 东岗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4 | 121 | 红光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5 | 121 | 西城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200 | 122 | 四季青村村民委员会 |
230281101201 | 122 | 回民村村民委员会 |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城乡分类代码 | 名称 |
230281101001 | 121 | 文昌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2 | 121 | 中兴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3 | 121 | 东岗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4 | 121 | 红光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005 | 121 | 西城社区居民委员会 |
230281101200 | 122 | 四季青村村民委员会 |
230281101201 | 122 | 回民村村民委员会 |
拉哈镇历来为讷河市西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西南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商业发展,人烟稠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1年建立的红光糖厂,是省内六大糖厂之一;地方工业有淀粉厂、第二农机修造厂、砖厂、酱菜厂等。由于红砖质量好、产量高、销量大,拉哈被誉为“砖城”。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3069万元。全镇总面积83.6平方公里,镇郊有耕地2.4万亩,主要种植蔬菜,盛产山东白菜和紫皮蒜。
拉哈镇自然资源丰富,地下水储量也极为丰富,水质好、含多种矿物质。地下非金属矿产蕴有黄土、沙石等,矿体厚、储量大,有较大的开采价值。郊区附近有5家砖厂,年产红砖1亿块以上,素有“砖都”之称。
风光旖旎的引嫩渠首,波涛汹涌的三江口,是正在建设中的旅游胜地。文化、教育、科技、民政、计生、乡企、公安、小城镇建设以及群众体育等项工作均属全市先进行列,有些工作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拉哈镇政通人和、经济繁荣,拉哈镇人民抓住机遇、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大力发展特色和绿色蔬菜为主的农业及畜牧业。拉哈镇投资环境宽松,投资政策优惠,而且是国家级经济综合建设试点镇。
全镇总面积83.6平方公里。全镇共辖5个社区和2个村西城社区、文昌社区、中兴社区、东岗社区、红光社区、四季青村、回民村。1992年末全镇总人口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万人。镇政府驻于镇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