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或者不见我

你见或者不见我

作者 扎西拉姆多多
作品名称 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
作品出处 疑似风月集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你见或者不见我》

作者:扎西拉姆多多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 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来源: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多被讹传为仓央嘉措所作。此事并非出自作者本意,后《读者》为此事道歉。2010年12月22日,在电影《非诚勿扰2》的片尾出现,由李香山(孙红雷饰)的女儿川川为其父念诵。由其改编的歌曲曾被歌手何晟铭、罗中旭、凌晗所演唱而广泛传播。这首诗歌实际上名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思为莲花生大师),作者扎西拉姆·多多,出自其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的中集。

此作曾被误传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所做,尽管此诗不是他的作品,但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百首情诗,均是经典。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十四岁时剃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后被西藏政教斗争殃及,遭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途经青海今纳木措湖时于夜色中遁去,不知所终,时年24岁。仓央嘉措在历史的天空如惊鸿一瞥,但他用生命写下的传奇和诗歌却在世代流传。

《那一日 那一月 那一年 那一世》

——仓央嘉措

那一日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动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粘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遇

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虽为达赖,但生性自由,在一次的游历中爱上一个民间女子玛吉阿米,并难以自拔,甚至溜出寺院与其相会。在20岁那年这惊俗之恋得到了彻底的爆发,五世达赖大师准备为他授比丘戒的时候,他竟悲愤的想要自杀。为爱情的自由,凡人可以逃亡,小喇嘛可以还俗,只有他,作为达赖佛教第一人,无处躲,也无处逃。为了阻止仓央嘉措,一些当地的宗教势力甚至派人将玛吉阿米奸污,告诉他这是一个如何污秽的女子,而仓央嘉措却说,世间一切的污浊都不足以沾染玛吉阿米的圣洁。

在那东方山顶 升起皎洁月亮

年轻姑娘面容 渐渐浮现心上

黄昏去会情人 黎明大雪飞扬

莫说瞒与不瞒 脚印已留雪上

守门的狗儿 你比人还机灵

别说我黄昏出去 别说我拂晓才归

人家说我的闲话 自以说得不差

少年我轻盈步履 曾走过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 从不展现眼前

没想情人容颜 时时映在心中

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持明仓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萨 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仓央嘉措

宗教律例不可能容忍出轨的离经叛道。仓央嘉措就这样因“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而被康熙帝予以废立。年仅24岁。对于他的圆寂,说法众多。有的说他死在逃亡的路上,没有人知道他的卒年及准确的圆寂之地。有人说是被清朝皇帝软禁于山西五台山并圆寂于当地,有人说是在藏南一山洞坐化,有说是其周游印度、尼泊尔等地继续传法。现在我们很难找到六世达赖的灵塔,他的塑像是不会再铸的了,壁画中也看不见他的影子,据说他的离经叛道是不配做这些的。尽管如此他却在民间备受推崇,百首情诗也成了经典。

也许这样的有情有义更胜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高在上。

《我问佛》

——仓央嘉措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藏传佛教高僧对仓央嘉措的评价:“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最好不相见》

——仓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古老的爱情,可以和任何一种宗教对话,因为它同样需要圣洁的内心和狂热的情感作为支撑,需要苦苦的修行甚至勇敢的牺牲,它是一个人人向往却永难抵达的彼岸,它像宗教一样宁静而忧伤。它和宗教并不对立,因为大慈大悲的佛祖能够体谅众生的痛楚和忧伤,也鼓励他们获得尘间的幸福。

情中自有禅,情的最高境界即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不管外界多么纷繁嘈杂,心内始终平静如砥,爱情始终明澈快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