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恋人

制服恋人

中文名 制服恋人
导演 菲利普·加瑞尔
目录导航

影片简介

《制服恋人》为 菲利普·加瑞尔所导演的电影,影片于2005年获得意大利威尼斯最佳导演奖。

Les Amants réguliers/制服恋人/ 平凡情人/合格恋人/规则恋人(2005)

导演:Philippe Garrel (菲利普·加瑞尔)

影片荣誉

2005年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

最佳导演奖(银狮奖)、最佳技术贡献奖(摄影)

2006年法国恺撒奖-最佳新晋演员奖

2006年法国卢米埃尔奖-最佳导演奖

2005年法国路易·德吕克大奖他们不工作。

影片剧情

他们写诗,画画,跳舞,摇滚。

他们拒绝服兵役。

他们认为粉刷房子更有意义些。

他们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他们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法国巴黎。影片里始终暗色调的街道上总有这么一群穿白色衬衣,套着黑色制服的年轻人,有着可以开始一切完成一切的青春。

178分钟的电影,导演菲利普加瑞尔很自然的用了分段的手法讲述他们的青春。换作别人或许会成就新的残酷青春抑或是垮掉的一代什么的,可在菲利普加瑞尔的镜头下,他们很普通,甚至平淡的没了戏剧需要的冲突。

一. 希望之火。

年轻人总是认为,法律都是针对他们而存在的。

比如兵役,于是他们烦透了大街上步伐永远一致的警察们。他们总是喜欢说“要是你们都怎么怎么,那会变成怎样则样?”这种话,让多么让人生厌。

自然的他们有了组织,有了集会,有了焚烧和扔石子。(有趣的这种习惯延续到现在的巴黎年轻人当中。从前学法国大革命那会就深有体会,巴黎人民顽强的可以。)

然而3个警察的催泪瓦斯就瓦解了他们的精心策划,政府作出的稍微退让年轻人们的“革命游戏”落幕。满脸的秽迹和缠着纱布的手带来的只是短暂高潮后的巨大心里跌落,如同做爱到高潮时对方突然想要上厕所那样,是再也难以弥补的不满足。

其实他们享受的只是那个过程―――他们要让那些站在不远的对面的成年人,那些前半个脑袋秃掉的“资产阶级”看着自己的车被烧毁却无能为力。至于结果,烧毁多少辆车,占领多少个教堂,那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他们的希望之火渐弱成清晨街角忽明忽暗的灯光,愈来愈小。

可他们仍可以认为自己没有失败。年轻的“革命者们”总是这样。

他们的父亲们――曾经的革命者,却已经安于祈祷和玩些刀片与纸片的小把戏。

他们想:哦,革命什么的太久远了,到成功他们都不在了。

二. 悠着点,这很贵。

年轻的革命者们抽着大烟,火焰灼热的烟雾弥散,那后面是模糊了的骷髅头骨。

没错你别怀疑,这确实是电影里他们的作为。

毕竟这是巴黎,不是中国。他们是英俊的年轻小伙子,不是毛泽东朱德。

悠着点,这很贵。可20多岁,青春也很贵。

三. 挥霍的希望。

开始有了爱情。电影也终于开始悠了背景音乐。

其实愤青们,小资们,哲人们,你们的爱情都一样。

和摇滚一样,先挑逗后安抚的固定程式,纠结于真假,怀疑,爱情。只是越自命不凡的人群越容易得到心理满足。

摇滚,都是一样。

恋爱也终究回归到感官上的刺激,从小心的试探进而深入。

爱情,都是一样。

谁也无法满足用诗歌和仅限于精神交流的爱情,人们还是想要些更实在的什么。

做爱。还有工作。

接着无论多么特别的人,都回和那些秃顶的男人,肥胖的主妇一样,进入了生活。

不同的是,起初的一段时间,他们还会保持一会儿姿态。

低音钢琴的配乐贯穿这一章节,让人心生绝望。

爱情,和理想,怎么都是冲突的。

四. 非痛苦的宣泄。

革命者们全散伙儿了。

革命呢,依然会有人继续着。失败着。

五. 正义的睡眠。

毒品过量之后,他终于有了深长的睡眠,足够给他带来一个王子与公主的梦境。自给自足的生活以及在灌木丛中和爱人相拥睡去。

只能在梦境中醒来,身着王子服装以革命者的姿态醒来,并意识到――犯了错误。

他们想要革命。一直想。那是理想。

他们放弃了理想,他们没有钱。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