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乐府诗集》引《乐府广题》, 公元543年,东魏统帅 高欢(后为北齐 神武帝)率军与西魏战于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士卒死者十有四五,高欢怒愤致疾。周王(即西魏统帅 宇文泰,鲜卑族宇文部人,后由其子建立北周)下令称:“ 高欢鼠子,亲犯玉璧。剑弩一发,元凶自毙。” 高欢闻讯,勉力坐起,召集将士。让将领 斛律金唱《 勒歌》,自为唱和。 高欢为鲜卑化汉人,其部众多为鲜卑人,军情危急,引吭高歌,意在砥砺士气。歌中阴山,即阴山山系,在今 内蒙古中部,西起狼山,中经大青山,东与 内兴安岭相接。勒川,指阴山下的平原。 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朝曾灭北部的勒 袁纥乌部, 公元429年(魏太 武神二年)稍后,又将贝加尔湖畔东部勒人数十万迁到漠南阴山一带。因其与鲜卑杂居,故可能通用鲜卑语。 公元472年(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2月,东部勒起义,离开阴山投奔北部的柔然族。此歌约产生于 公元429至472年间,即北魏朝中期。
这是一首歌唱家乡、歌唱草原的 牧歌,意象新鲜、生动。全歌苍劲,豪莽,抑扬而又畅达。佚名的汉译者,用汉诗的杂言句式,传达出原作的情韵及节奏,致使此歌千古传唱。有优美的声音,有青草的气息,让你的心灵在脑海中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