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桑褐刺蛾

茶树桑褐刺蛾

拉丁学名 Setorapostornata(Hampson)
动物界
鳞翅目
别称 褐刺蛾
分布区域 山东、河北、陕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8mm, 翅展3l一39mm,身体土褐色至灰褐色。前翅前缘近2/3处至近肩角和近臀角处,各具1暗褐色弧形横线,两线内侧衬影状带,外横线较垂直,外衬铜斑不清晰,仅在臀角呈梯形;雌蛾身斑纹较雄蛾浅。卵扁椭圆形,黄色,半透明。幼虫体长35mm,黄色,背线 天蓝色,各节在背线前后各具1对 黑点,亚背线各节具1对突起,其中后胸及1、5、8、9腹节突起最大。茧灰褐色,椭圆形。

茶树桑褐刺蛾(图2)茶树桑褐刺蛾(图2)

生活习性

  年生2—4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结茧越冬。3代区成虫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下旬、9月上旬出现,成虫夜间活动,有 趋光性,卵多成块产在叶背,每雌产卵300多粒,幼虫孵化后在叶背群集并取食叶肉,半月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老熟后入土结茧化蛹。

防治方法

  (1)秋冬季摘虫茧,放入 纱笼,网孔以刺娥成虫不能逃出为准,保护和引放 寄生蜂。  (2)幼虫群集为害期人工捕杀,捕杀时注意幼虫毒毛。  (3)利用 黑光灯诱杀成虫。  (4)幼虫发生期施药防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