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工程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

校训 真、诚、勤、勇
院庆日 每年10月8日
中文名 福建工程学院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
院校代码 10388
硕士招生电话 0591-22863083
党委书记 吴仁华
本科专业 65个
主管部门 福建省
知名校友 邹韬奋、林幼堃、陈一坚、刘思职、卢衍豪、王屏山、游德馨
简称 闽工院(FJUT)
类型 理工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建校早期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林纾、陈宝琛、陈璧等人在福州南台苍霞洲林纾旧居(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46号)创设“苍霞精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州苍霞精舍迁至乌山麓蒙泉山馆,改名绅设中西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绅设中西学堂更名为公立苍霞中学堂。

清宣统元年(1909年7月),公立苍霞中学堂更名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7)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更名为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冬,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工科改为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理科改为省立高级中学,两校合用校舍。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52年9月,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

拆分重组

1953年5月,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改为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7月,分土木科设福州建筑工程学校,迁盖山区霞湖。

  • 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1955年,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

1956年,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更名为食品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

1958年6月,食品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8月,更名为福建机电专科学校、福建机电学校。

1962年7月,福建农机学校并入,学校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同时挂福建机电学校牌子。

1963年8月,学校更名为福建机电学校。

1978年,学校建立福建机电学校大专班。

1995年6月,福建机电学校更名为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

2000年8月,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和创建于1985年3月的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成立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1956年1月,福州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城市建设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9月,城市建设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0年7月,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学院。

1963年,福建建筑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学校。

1978年11月,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94年3月,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合并发展

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工程学院。

2010年,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工程学院成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福建工程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

2016年,学校被列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校之一。

2017年12月,学校入选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2018年3月,学校入选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12月,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的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公示名单。 [8]

2022年5月,福建省科技厅发布通知,确定了11家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入选。[9]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2022年4月,学校拥有34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其中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社科基地1个、省级重点智库(培育)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个、“数字福建”科研创新平台2个、其他省级平台17个。[10]

福建工程学院省级科研平台一览表
序号 机构名称 所属学院
1 数字福建工业制造物联网实验室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 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福建省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4 福建省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
6 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 福建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 人文学院
8 地下工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
9 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福建省精确成型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福建省室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13 福建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法学院
15 福建省高校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
17 福建省高校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18 北斗导航与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福建省数控装备技术重大研发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 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 管理学院
21 福建省机床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2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3 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福建工程学院先进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5 福建省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7 福建工程学院省智能装备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8 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9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实训基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30 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31 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法学院
32 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人文学院

研究成果

福建工程学院省级科研平台一览表
序号 机构名称 所属学院
1 数字福建工业制造物联网实验室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 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3 福建省数字化装备重点实验室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4 福建省新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5 福建省土木工程新技术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
6 福建省汽车电子与电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7 福建地方文献整理研究中心 人文学院
8 地下工程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土木工程学院
9 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数字福建交通大数据研究所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福建省精确成型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2 福建省室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13 福建省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 福建自贸区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法学院
15 福建省高校工业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福建省高校闽台合作土木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土木工程学院
17 福建省高校绿色节能环境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18 北斗导航与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福建省数控装备技术重大研发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 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 管理学院
21 福建省机床行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2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基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3 福建省模具技术开发基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4 福建工程学院先进制造生产力促进中心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5 福建省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26 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7 福建工程学院省智能装备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8 汽车关键零部件试验平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9 福建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实训基地”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30 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31 福建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法学院
32 福建地方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人文学院

学术资源

2012年至2017年10月,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10项。参与国家863重大课题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54项;主持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83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项,其中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得授权专利548项,其中发明专利163项。

在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福建工程学院和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公司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汽车玻璃深加工的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截至2022年3月,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5项,省部级项目57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3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福建省科研重大(重点)专项5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54项,其中省(部)级科技奖44项(含一等奖10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85项。[2]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学术交流

  •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9月1日,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10余万册,纸质期刊1300余种。现有中外文数据库18个,其中外文数据库13个,特色数据库2个,主要有ScienceDirect、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SpringerLink、ACS、EBSCO Host、Ei Village 2 美国工程索引、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超星中文电子图书等数据库,共有电子图书201万余种,电子期刊2.5万种。[11]

  • 学术期刊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为双月刊,曾获得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奖,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

办学条件

  • 政学产研

学校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开设现代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和建筑行业工程师实验班,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建筑现代化产业学院、智慧水务产业学院。

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 校际合作

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约项目单位,2012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希腊等全球近20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来西亚、捷克、波兰、泰国等高校建立深入合作,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引进海外智力、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学校于2012年开始招收来华留学生,具备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福建省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资格,有来自“一带一路”有关2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来校学习本科或硕士研究生课程。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德国高校的“质量工程”交换项目、马来亚大学交换生项目、捷克奥斯特拉发理工大学交换生项目等国际交流项目,选派百余名优秀大学生赴国(境)外名校留学或长短期学习。

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70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2]

院系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3月,学校开设有17个学院(部),开设71个本科专业,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法、艺等学科门类。[12]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车辆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智能制造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机械电子工程(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体育教研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年 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工学学士
网络空间安全 四年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智能建造 四年 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建筑学 五年 建筑学学士
城乡规划 五年 工学学士
风景园林 五年 工学学士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四年 工学学士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审计学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工程管理 四年 工学学士
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工业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物流管理 四年 工学学士
交通运输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学士
英语 四年 文学学士
翻译 四年 文学学士
广告学 四年 文学学士
网络与新媒体 四年 文学学士
新闻学 四年 文学学士
少数民族预科班 一年
法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学士
知识产权 四年 法学学士
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学士
智能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网络空间安全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学士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海峡工学院(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学士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工业设计(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环境设计(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国脉信息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 市场营销(数字营销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国际商务(国际会计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国际商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方向) 四年 经济学学士
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方向) 四年 经济学学士
电子商务专业(运营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金融工程(量化投资方向) 四年 经济学学士
电子商务专业(数据分析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数字经济[13]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师资力量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制 授予学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车辆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智能制造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机械电子工程(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马克思主义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体育教研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网络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四年 工学学士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四年 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四年 工学学士
网络空间安全 四年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学院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智能建造 四年 工学学士
土木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建筑学 五年 建筑学学士
城乡规划 五年 工学学士
风景园林 五年 工学学士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管理学院 工程造价 四年 工学学士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会计学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审计学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工程管理 四年 工学学士
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环境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交通运输学院 交通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工业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物流管理 四年 工学学士
交通运输 四年 工学学士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人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四年 文学学士
英语 四年 文学学士
翻译 四年 文学学士
广告学 四年 文学学士
网络与新媒体 四年 文学学士
新闻学 四年 文学学士
少数民族预科班 一年
法学院 法学 四年 法学学士
知识产权 四年 法学学士
数理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四年 理学学士
智能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软件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四年 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网络空间安全 四年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学士
设计学院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学士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海峡工学院(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工业设计 四年 工学学士
数字媒体艺术 四年 艺术学学士
产品设计 四年 艺术学学士
工业设计(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环境设计(闽台) 四年 工学学士
国脉信息学院·互联网经贸学院 市场营销(数字营销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国际商务(国际会计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工商管理(国际企业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国际商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方向) 四年 经济学学士
金融工程(互联网金融方向) 四年 经济学学士
电子商务专业(运营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金融工程(量化投资方向) 四年 经济学学士
电子商务专业(数据分析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向) 四年 管理学学士
财务管理 四年 管理学学士
数字经济[13] 四年 管理学学士

质量工程教学建设

2018年3月,新增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2022年3月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2]

学科类别 学科名录
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二级重点学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材料加工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工程、工程管理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文化传统

学科类别 学科名录
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一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福建省二级重点学科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材料加工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设计学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工程、工程管理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机械工程、电气工程

学院领导

师资概括

截至2022年3月,学校专任教师1260人,其中高级职称625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1人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1~2023年度),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19个。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14]

类别
姓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蒋新华、张建勋、陈文哲、刘心中、蔡雪峰、苏群荣、黄森彬、叶祖德、颜琦、江吉彬、王乾廷、王卫国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 王乾廷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李栋伟
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 陈文哲、林从华、刘心中、江吉彬、吴波
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江吉彬
2012年度福建省领军人才 陈文哲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乾廷、韦建刚
福建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 王乾廷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潘正祥、孔令华
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潘正祥、管幸生
福建省在闽优秀台湾人才 林建德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卫国、吴波、张旭、杨小礼、李栋伟
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滕军、林伟民、高学山、张其武、刘志峰、韩传峰、

黄晓东、屠基元、余翔、邱毅、朱授恩、许弘雷、王进

苍霞杰出学者

郑建生、郭丹、陈文哲、严龙华、韩明、戴品强、

缪小龙、王乾廷、王卫国、刘兴军、邓晓华、陆娜、

夏永辉、严玲、马秀良、杨鸣波、李剑、江吉彬

省级教学团队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材料加工工程教学团队、工程管理教学团队、工程结构防灾减灾课程群教学团队、装备制造类课程群教学团队、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实验教学团队[15]

特聘教授

杨永斌院士、侯立安院士、张堂贤、吴国培、郑为民、张真诚、石碰、王聪荣、江欣国、张煜、杨晓光、杨健民、戈宝军、李伟光[16]

名誉教授

陈一坚院士、林幼堃院士、阮雪榆院士、孙钧院士、陈清泉院士、沈志云院士、陈秉钊教授、BRNCA院士、刘加平院士、杨永斌院士、侯立安院士[17]

现任领导

类别
姓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蒋新华、张建勋、陈文哲、刘心中、蔡雪峰、苏群荣、黄森彬、叶祖德、颜琦、江吉彬、王乾廷、王卫国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 王乾廷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李栋伟
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员名单 陈文哲、林从华、刘心中、江吉彬、吴波
省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 江吉彬
2012年度福建省领军人才 陈文哲
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王乾廷、韦建刚
福建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 王乾廷
福建省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 潘正祥、孔令华
福建省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 潘正祥、管幸生
福建省在闽优秀台湾人才 林建德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卫国、吴波、张旭、杨小礼、李栋伟
闽江学者讲座教授

滕军、林伟民、高学山、张其武、刘志峰、韩传峰、

黄晓东、屠基元、余翔、邱毅、朱授恩、许弘雷、王进

苍霞杰出学者

郑建生、郭丹、陈文哲、严龙华、韩明、戴品强、

缪小龙、王乾廷、王卫国、刘兴军、邓晓华、陆娜、

夏永辉、严玲、马秀良、杨鸣波、李剑、江吉彬

省级教学团队 土木工程教学团队、材料加工工程教学团队、工程管理教学团队、工程结构防灾减灾课程群教学团队、装备制造类课程群教学团队、电子信息类专业群实验教学团队[15]

历任领导

截至2022年3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 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83门。国家级教学实践平台6个,其中“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37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筑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或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工程学院(3)

“十二五”期间,学校获得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有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项目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1个。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建设项目 年度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3 土木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2013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移工程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3 建筑施工技术
2013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2 土木工程
2012 工程造价
20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2012 勘查技术与工程
2012 城市规划
2012 工业工程
2012 建筑学
省级实践教学基地项目 2012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移工程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乾达重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建融造价咨询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 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3 电气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3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07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2007 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
2008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2009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5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5 工程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06 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13 福建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教学成绩

截至2022年3月,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共获国际级荣誉262项、国家级2110项、省级1937项,如获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决赛银奖、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等。学校实施“本科生专利提升计划”,资助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授权85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305项。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获福建省2018年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入围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入围福建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建设基地。在文体艺术方面,获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捧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原创艺术精品《光》《海那边的爱》《文脉》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海峡两岸大学生舞蹈大赛中斩获殊荣;校男子篮球队参加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阳光组)曾荣获冠军、亚军,是唯一一支连续五届入围全国八强的球队。毕业生深受欢迎,近五年应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2.25%。[2]校园风光校园风光

知名校友

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建设项目 年度 名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实验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工程造价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3 土木工程
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2013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移工程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2013 建筑施工技术
2013 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2012 土木工程
2012 工程造价
201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2012 勘查技术与工程
2012 城市规划
2012 工业工程
2012 建筑学
省级实践教学基地项目 2012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中移工程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乾达重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中建海峡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建融造价咨询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2012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3 机械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3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3 电气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3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07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2007 土木工程综合实践中心
2008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2009 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5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15 工程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
2006 电子电气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013 福建工程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学校荣誉

学校标识

  • 校标

校徽校徽学校校标以前身校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手迹为标准字,内环下方正中央有“1896”字样,表明学校百年历史文化的传承。

校标主体图形构成用三对镜像拼音字母“J”构成“人”字造型,寓意“大土木、大机电”的特色学科背景,展示学校一以贯之追求的人文精神。

校标左右以线条组合向中间汇聚,象征学校融合提升,不断壮大的发展趋势。

台阶图形凸显学校稳步前进,勇攀高峰的坚强决心。

校标以蓝色作为主色调,体现学校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 徽章

学校徽章是题有林纾字体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教职员工徽章为红底白字,研究生徽章为橙底白字,本专科学生徽章为白底红字。

  • 校旗

学校校旗是中央印有学校校标、林纾字体校名及英文校名的标准组合,色彩按学校视觉识别系统规定的标准色和辅助色搭配。

  • 校歌
《笠剑风泱泱》闽江滚滚山苍苍,人才辈出永无疆。格物神妙创物巧,济济共一堂。实验室、实习场,物质建设工担当。兴教育、策富强 ,蔚为民族光。产业南洲放曙光,时代潮流顺者昌。科学娇花艺术果,桃李含春芳。补己短、取人长,迎头赶上莫徜徉。救国策、济时方 ,笠剑风泱泱。 校歌校歌
  • 校训:真、诚、勤、勇

1、真:真实、真理、真心、认真、笃志求真;

2、诚:诚实、诚恳、诚信、忠诚、诚实守信;

3、勤:勤奋、勤俭、勤学、勤政、勤奋耐劳;

4、勇:勇气、勇敢、勇于开拓、勇于创新。

校训是从1932年确定的福建高工校训演变而来,体现学校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体现师生知行合一的实践准则以及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获得荣誉

《笠剑风泱泱》闽江滚滚山苍苍,人才辈出永无疆。格物神妙创物巧,济济共一堂。实验室、实习场,物质建设工担当。兴教育、策富强 ,蔚为民族光。产业南洲放曙光,时代潮流顺者昌。科学娇花艺术果,桃李含春芳。补己短、取人长,迎头赶上莫徜徉。救国策、济时方 ,笠剑风泱泱。 校歌校歌

学校排名

词条图册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吴仁华
党委副书记、校长 童昕
党委副书记 詹松青、徐子青
副校长 刘国买、何仕、韦建刚[18]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王宜勤

资料来源:[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