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郡县建置以前,属骆越地;秦属象郡。公元前76年象郡废。
汉属郁林郡临尘县地,三国属郁林郡临浦县地,东晋、宋、齐、梁、陈属晋兴郡,隋属郁林郡。
唐属邕管,始建五个州,即西原州(今下雷)、波州(今安平)、万承(形)州(今龙门)、养利州(今桃城)、思诚州(今恩城)。
五代十国属宜州,西原州改为罗和峒。
宋以后属邕管,罗和峒改为下雷州,增设太平、全茗、茗盈三州,波州改为安平州:全县定型为下雷、太平、安平、万承、养利、恩城、全茗、茗盈八个州,属左江道,元属太平路(下雷属镇安路) ,明属左江道太平府(下雷属镇安府) 。
清属太平思顺道太平府。
1929年前养利县先属左江道,后属广西省龙州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养利、雷平、万承县属龙州专区;1951年属崇左专区,1952年属邕宁专区;1952年12月属桂西壮族自治区;1956年属桂西壮族自治州;1958年废州复设邕宁专区属邕宁专区; 同年7年邕宁专区改名南宁专区后,属南宁专区;1970年南宁专区又改为南宁地区后,即属南宁地区。
2002年12月28日,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崇左市,大新县划归崇左市至今。
1996年,大新县面积2754平方千米,人口约34.5万人。辖5个镇、11个乡:桃城镇、全茗镇、硕龙镇、下雷镇、雷平镇、龙门乡、五山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恩城乡、榄圩乡、振兴乡、宝圩乡、堪圩乡、土湖乡。县政府驻桃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新县总人口314323人。其中:桃城镇60953人,全茗镇23548人,雷平镇35193人,硕龙镇10625人,下雷镇13587人,五山乡17792人,龙门乡15765人,昌明乡15356人,福隆乡13043人,那岭乡13328人,恩城乡13296人,榄圩乡27531人,振兴乡12758人,宝圩乡15927人,堪圩乡15541人,土湖乡10080人。
2002年7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2]129号)同意将振兴乡与雷平镇合并为雷平镇,原振兴乡和雷平镇镇所辖行政区域全部归雷平镇管辖。调整后,大新县辖5个镇、10个乡:桃城镇、全茗镇、雷平镇、硕龙镇、下雷镇、五山乡、龙门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恩城乡、榄圩乡、宝圩乡、堪圩乡、土湖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64号)同意撤销土湖乡,整建制并入下雷镇,下雷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大新县辖5个镇、9个乡:桃城镇、全茗镇、雷平镇、硕龙镇、下雷镇、五山乡、龙门乡、昌明乡、福隆乡、那岭乡、恩城乡、榄圩乡、宝圩乡、堪圩乡。[10]
县辖行政单位 | 辖区 |
桃城镇 | 新城、新振、桃源3个社区;北三、黎明、松洞、社隆、宝贤、爱国、新华、万礼、宝新、大岭、德立11个行政村。 |
全茗镇 | 全茗社区;政教、顿周、上湖、灵熬、上马、乔苗、配偶7个行政村。 |
雷平镇 | 太平社区;中军、公益、新益、后益、车站、左安、品现、三伦、新立、安平、安民、上利、那岸、振兴、共和、新贵、钦联、布龙、怀义、怀阳、怀仁、怀礼22个行政村。 |
硕龙镇 | 硕龙社区;隘江、礼贤、德天、巷口、义显、义宁、门村、岩应、念典9个行政村。 |
下雷镇 | 下雷社区;仁惠、仁爱、仁益、信隆、吉门、志兴、新丰7个行政村。 |
五山乡 | 天水社区;三合、文化、温新、文应、其山、宾山、盘山、联山8个行政村。 |
龙门乡 | 龙门社区;武安、宝山、三联、西宁、上育、苦丁、文明7个行政村。 |
昌明乡 | 昌明社区;奉备、五榕、仁化、良泮、新民、良党、东风7个行政村。 |
福隆乡 | 福隆社区;中山、五兆、平良、欧阳、营旺5个行政村。 |
那岭乡 | 那岭社区;好胜、那信、巴伏、那廉、那义、五一、巴兰、陇玉、龙贺9个行政村。 |
恩城乡 | 恩城社区;维新、陆榜、新合、新圩、如龙、护国、和平7个行政村。 |
榄圩乡 | 榄圩社区;武姜、先力、先明、康谭、岜光、新球、新排、那遵、正隆、新吉、上吉、荣圩、仁合、康合14个行政村。 |
宝圩乡 | 宝圩社区;宝西、板价、板六、尚艺、景阳5个行政村。 |
堪圩乡 | 堪圩社区;民六、芦山、拔浪、民智、明仕、谨汤6个行政村。 |
土湖乡 | 土湖社区;志刚、三湖、新湖、新育、信孚5个行政村。 |
县辖行政单位 | 辖区 |
桃城镇 | 新城、新振、桃源3个社区;北三、黎明、松洞、社隆、宝贤、爱国、新华、万礼、宝新、大岭、德立11个行政村。 |
全茗镇 | 全茗社区;政教、顿周、上湖、灵熬、上马、乔苗、配偶7个行政村。 |
雷平镇 | 太平社区;中军、公益、新益、后益、车站、左安、品现、三伦、新立、安平、安民、上利、那岸、振兴、共和、新贵、钦联、布龙、怀义、怀阳、怀仁、怀礼22个行政村。 |
硕龙镇 | 硕龙社区;隘江、礼贤、德天、巷口、义显、义宁、门村、岩应、念典9个行政村。 |
下雷镇 | 下雷社区;仁惠、仁爱、仁益、信隆、吉门、志兴、新丰7个行政村。 |
五山乡 | 天水社区;三合、文化、温新、文应、其山、宾山、盘山、联山8个行政村。 |
龙门乡 | 龙门社区;武安、宝山、三联、西宁、上育、苦丁、文明7个行政村。 |
昌明乡 | 昌明社区;奉备、五榕、仁化、良泮、新民、良党、东风7个行政村。 |
福隆乡 | 福隆社区;中山、五兆、平良、欧阳、营旺5个行政村。 |
那岭乡 | 那岭社区;好胜、那信、巴伏、那廉、那义、五一、巴兰、陇玉、龙贺9个行政村。 |
恩城乡 | 恩城社区;维新、陆榜、新合、新圩、如龙、护国、和平7个行政村。 |
榄圩乡 | 榄圩社区;武姜、先力、先明、康谭、岜光、新球、新排、那遵、正隆、新吉、上吉、荣圩、仁合、康合14个行政村。 |
宝圩乡 | 宝圩社区;宝西、板价、板六、尚艺、景阳5个行政村。 |
堪圩乡 | 堪圩社区;民六、芦山、拔浪、民智、明仕、谨汤6个行政村。 |
土湖乡 | 土湖社区;志刚、三湖、新湖、新育、信孚5个行政村。 |
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县境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岭间形成许多小盆地。县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系。寒武系和下泥盆系以及下石炭系为硅质、砂质、泥质夹灰质岩相,构成土山和丘陵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是林业发展区。上泥盆系和上石炭系及二迭系为灰质岩相,构成峰丛、峰林和弧峰地形,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5%。第四系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或碎屑岩组成,发育于溶蚀小平原和圆洼地、槽谷地中,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5%,是主要耕作区,面积较大的有雷平、桃城和全茗溶蚀小平原。
大新县地貌分别从西北和东北角向南伸展,北高、南略低,呈东西长、南北窄,形似蹲狮(东头西尾,北背南脚)。县东面有小明山山脉,从东向西和西南倾斜,山脉延至龙门、昌明、 福隆、榄圩四乡边缘,;县北面亦属西大明山山脉,是西侧山体,由东向西蜿蜒在桃城、全茗、新振、那岭四乡镇边缘,;县西面及西北面山脉面积97平方公里, 山体连绵在县西、西北方向的下雷,硕龙两乡境内;县南面有一片丘陵山体,卧伏在东南面雷平镇的车站、新立村,振兴乡的怀义,怀阳村和榄圩乡的仁合村境内, 低丘起伏重叠,;县中部、东北部、西南部为石灰岩石山构成的山峰林,中部地势由北向东倾斜,西南部地势由西向东南倾斜。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微寒,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夏季雨量较多,有时出现汛期,秋、冬、春三季降雨量较少,无霜期长达341天。年平均气温21.3摄氏度。年平均日照时数1597小时,年平均阵雨量1362毫米。
大新县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人口数) ,1949年为57.7人,1982年为113人,1985年为118人。据1982年6月31日零时止的人口普查统计, 全县312173人中,壮族302172人,汉族8576人, 苗族895人,瑶族137人,侗族9人,仫佬族3人,回族15人,彝族8人,水家族35人,京族4人,其他民族29人。
境内聚居着壮、瑶、苗、水等少数民族,2009年末人口37.28万,其中壮族人口占总人口98%。
2018年末,全县总人口385013人(按公安局口径),其中男性人口199153人,占总人口51.7%;女性人口185860人,占总人口48.3%。2018年全县出生人口5257人,死亡人口2056人。据自治区统计局反馈,全县常住人口30.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万人。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高贤斌 |
县委副书记 | 覃万宁、黄彦程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覃万宁 |
副县长 | 黎峰、农好伟、赵小凤(女)、陆万敏、甘创新、曹志刚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龙诚 |
副主任 | 黄大强、农建敏、赵英林、闭艳宁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许钟央 |
副主席 | 岑天洲、张志军、农艺梅、黄华兴 |
以上内容参考:大新县人民政府[11][12][13][14]、广西崇左政协网[15]。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高贤斌 |
县委副书记 | 覃万宁、黄彦程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覃万宁 |
副县长 | 黎峰、农好伟、赵小凤(女)、陆万敏、甘创新、曹志刚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龙诚 |
副主任 | 黄大强、农建敏、赵英林、闭艳宁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许钟央 |
副主席 | 岑天洲、张志军、农艺梅、黄华兴 |
综合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大新县等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6]
2018年,全年全县生产总值141600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402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684635万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480967万元,增长10.2%。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2.4%、37.4%和50.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2.7和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7.7%、48.3%和34.0%。人均GDP为45967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全县城镇化率达28.76%,比上年提高0.84个百分点。
2018年,全年财政收入37379万元,同比下降12.7%。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753万元,同比下降7.8%。全年税收收入完成30619万元,非税收入完成6760万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73566万元,增长11.0%。
2018年,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9292万元,同比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296342万元,增长4.5%;林业产值18604万元,增长6.6%;牧业产值72663万元,增长3.7%;渔业产值13223万元,增长6.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460万元,增长4.9%。
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6995亩,比上年减少26505亩;经济作物面积578370亩,比上年增加55680亩,增长10.7%;蔬菜种植面积95145亩,比上年增加7095亩,增长8.0%;甘蔗种植面积511845亩,比上年增加10425亩,增长2.1%。
2018年,粮食总产量114249吨,下降3.8%,其中水稻产量78384吨,下降2.2%;玉米产量27801吨,下降8.6%。甘蔗总产量3345848吨,增长3.8%。蔬菜总产量113207吨,增长8.1%。水果总产量90984吨,增长18.2%。
2018年,全县肉猪出栏31.06万头,增长3.1%;肉牛出栏2.47万头,增长6.7%;肉羊出栏2.27万只,增长13.0%;家禽出栏352.0万只,增长1.3%。肉类总产量33311吨,增长4.2%。全年水产品产量6769吨,增长4.5%。
2018年,全年人工造林面积105公顷,年末封山育林面积97096公顷。年内木材采伐量13.2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
2018年,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0.2万千瓦,增长0.1%;农村用电量6261万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1104公顷。
工业
2018年,全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545231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08003万元,同比增长10.0%;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37228万元,同比增长7.8%。
2018年,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605499万元,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1352万元,增长7.0%;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4147万元,增长3.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锰业增加值370441万元,增长2.4%;制糖业增加值126962万元,增长18.5%;电力生产供应业增加值30579万元,增长8.3%;化工业增加值51421万元,增长10.9%。
2018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中:锰矿石成品矿1510304吨,下降14.6%;铁合金669032吨,下降4.5%;成品糖540103吨,增长12.9%;电解锰284787吨,增长10.4%。
2018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7%,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化率达2.41,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18年,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9136万元,增长7.1%。建筑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0.6%,拉动经济增长0.05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9%。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6.3%,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4.4%;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0875万元,同比下降36.2%;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4%,技改投资同比下降34.3%,民间投资同比下降6.2%,非公投资同比下降2.0%。
2018年,房地产业增加值33843万元,增长4.8%。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拉动经济增长0.12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27170平方米,增长5.2%。商品房销售额67668万元,增长3.0%,其中住宅销售额65390万元,增长3.2%。
贸易、旅游
2018年,全年全县外贸进出品总额43740万美元,同比下降23.9%,其中出口总额35703万美元,下降12.9%;进口总额8037万美元,下降51.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691万元,同比增长10.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3436万元,同比增长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5255万元,同比增长15.4%。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50851万元,增长9.0%;餐饮收入额17840万元,增长22.2%。批发业商品销售额75256万元,同比下降2.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11549万元,增长6.5%;住宿业营业额16458万元,下降1.5%;餐饮业营业额21904万元,增长15.7%。
2018年,全年全县共接待游客为685.39万人次,同比增长5.3%;国内游客为675.01万人次,同比增长5.4%;入境游客为10.38万人次,同比增长4.4%;旅游综合收入53.34亿元,同比增长5.5%。
花类有玫瑰花、野玫瑰、野牡丹、野菊花、桃金娘等。 药材类有金银花、刺角、射干、佛手、千层纸等。以土茯苓,金钱草,金银花等三种资源较丰富。林木类有松、杉、槐木、金丝李、苦楝、香椿等。草类有茅草、芦苇、蕨、巴芒、龙须草、黄背草、狗尾草、野枯草、竹节草、割鸡芒、铁芒箕、纤毛鸭嘴草、断肠草等。
鸟类有山鸡、水鸡、鹧鸪、麻雀、大山雀等。兽类有灵猫、野猫、金猫、云豹、狐狸、山猪、虎、飞虎、等。爬行类有穿山甲 、蟒、山万蛇、吹风蛇等。虫类有蜜蜂、黄蜂、黑蜂等。水产类有鳖、鲤鱼、鲢鱼、鲮鱼、鲫鱼、鲶鱼等。
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面积2466.66公顷的龙眼果树林。是全国六大龙眼基地之一,素有“龙眼之乡”的美称。
特产
特产(2)桂圆肉:桂圆肉是大新县较大宗的土特产品,年产100万公斤,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
苦丁茶:苦丁茶是大新县比较名贵的土特产品,全县仅有陈年老树5棵,年产60至70公斤。
桂圆蛤蚧口服液:大新县食品饮料厂于1987年在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协作帮助下,用蛤蚧、桂圆肉提炼精制而成的桂圆蛤蚧口服液,经南宁地区科委鉴定属全区首创产品,1991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金杯奖,1992年获全国妇女儿童精品博览会金杯奖。[17]
大新县大新县的交通不断发展。1991年县全县境内公路有568.9公里,货运汽车446辆,其中个体232辆;客运83辆,其中个体49辆;2002年初,境内公路总长718公里,其中省道157.3公里。年客运量323.7万人次,年货运量453万吨。全部乡镇和98.6%的村委会通汽车。[17]
至2011年,累计投资4.36亿元建成了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雷平至下雷二级公路(一期工程)等一批道路,全县在养公路里程由2005年的766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933公里,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投入6725万元建成屯级道路375条共1273.5公里。
大新县民国时期,养利、雷平、万承县府设文教科、教务委员会,提倡公民道德教育等, 兴办小学。 至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全县在校的中学生仅200多人,小学生15361人,全县人口中大多数是文盲。
大新县的文化事业不断发展,1991年全县已有电影院4座、影剧院1座,共有2800多个座位;县文化馆有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大楼。县图书馆建筑面积有1012平方米的大楼,藏书共6.2万册。完全中学3所,普通中学23所,小学153所,1991年在校生共计54416人,专任教师2179人。2001年在校生共计43200人,全县有教师专业技术人员3458人,小学入学率为99.02%,普及率为98.64%,巩固率为99.42%,毕业率为94.59%。1977年恢复升学考试以来,至1991年全县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874名。
2011年累计投入2.4亿元,实施了中小学基础设施、职业教育攻坚、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等教育项目建设,“两基”攻坚工作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大新中学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