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置衡山县。据《今县释名》:“西北衡山,是为南岳,山如车盖及衡轭之形,故名。”[11]县因衡山得名。
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境内有南岳衡山得名。
秦统一中国后,其地属长沙郡。
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公元257年),隶属衡阳县。
晋惠帝永熙元年(公元290年),改衡阳县为衡山县,为县名之始。
唐属衡州,宋属潭州,元属潭州路,后改为天临路。
明清属衡州府。
民国废府存县,直属湖南省。
1949年 1949年8月湖南省和平解放,衡阳市由原省辖市改为县级市,衡山县由衡阳专区管辖,衡山县包括今衡山、衡东两县和南岳区。
1950年 衡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一至八区(湖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1月5日报告备案)1951年 设立南岳特区,以衡山县的南岳镇及白果、贯底等16个乡为其行政区域(湖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2月5日报告备案)
1951年 撤销衡阳市七区、八区(湖南省民政厅1951年11月1日批准)
1952年 撤销衡阳、郴州、零陵3专区,设立湘南行政区(地级)。衡阳专区的茶陵县、攸县划归湘潭专区,其余26个县划归湘南行政区(政务院 1952年11月13日批准)
1952年 衡阳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湘南行政区(政务院1952年11月13日批准)
1952年 撤销南岳特区,并入衡山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12月27日批准)
1954年 撤销湘南行政区,设立衡阳专区、郴县专区。衡阳专区辖衡阳市及衡南、衡山、常宁、宁远、永明、道县、零陵、东安、祁阳、祁东、衡阳、江华12县。郴县专区辖郴县、资兴、桂东、汝城、宜章、临武、蓝山、嘉禾、桂阳、新田、永兴、耒阳、安仁、酃县14县(国务院1954年6月批准)
1960年 设立南岳管理局,以衡山县的南岳镇和南岳、店门、祝融、师古4公社为其行政区域(中共湖南省委员会1960年4月21日报告备案)
1963年 撤销南岳管理局,设立南岳县,以衡山县的南岳、店门等51个公社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3年5月20日批准)
1966年 撤销南岳县,并入衡山县(国务院1966年1月18日批准)
1966年 设立衡东县,以衡山县湘江东岸6个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6年1月18日批准)
1969年 衡东县驻地由衡山县城迁至衡东县吴集北枧头坪。
1983年 撤销衡阳地区,所属的衡阳、衡南、衡山、衡东、常宁、祁东6县划归衡阳市;(国务院1983年2月8日批准)
1984年 基于南岳镇、南岳乡及东湖、马迹、望峰三个乡镇的10个村,设立衡阳市南岳区(湖南省人民政府1984年5月22日批准)
2009年 《湖南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建议方案》公布,拟将衡山县、衡东县、南岳区合并为衡山市,在行政级别上升格为副厅级。
2010年6月7日,衡阳市委市政府联席会议提出的“扩城边岳”方案,计划将衡山县店门镇划给衡阳市南岳区,打通南岳区与衡阳市之间的“飞地”,以抵制南岳区合并到衡山县,达到衡阳市对南岳区的长期控管。[4]
2010年6月13日,为抗议衡阳市划走店门镇,600多衡山县群众向107国道出发游行,并将国道围堵4个小时之久。[5]
2010年6月16日,衡阳市委宣布,暂停店门镇的区划调整工作,湖南省管县改革模式陷僵局。[6]
截至2021年,衡山县下辖7个镇、5个乡。[12]
7个镇:开云镇、白果镇、东湖镇、萱洲镇、长江镇、新桥镇、店门镇。
5个乡:永和乡、福田铺乡、岭坡乡、贯塘乡、江东乡。[12]
衡山县位于南中国交通中心、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中北部,因南岳衡山得名,为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组成部分。地处东经112 °27'-112 °57',北纬26 °58'-27 °28',之间,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接衡阳市石鼓区,西邻衡阳市南岳区,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北界湘潭县。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
县境地形内高外低,将祝融峰围在中间,地势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4]形成两个倾斜面。以山、丘、岗为主,兼有河溪、平原,其地貌组合具有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全县山地约占11.4%,丘陵约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
衡山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热量充足,光照充裕,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基本同季,雨旱季较明显;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年平均气温17.5℃,后山比前山气温略低,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平均降水量为1400毫米,有利于农业生产。
衡山县位于衡阳市中北部,因南岳衡山得名。地处东经112 °27'-112 °57',北纬26 °58'-27 °28',之间,东隔湘江与衡东相望,南接衡阳市石鼓区,西邻衡阳市南岳区,西南与衡阳县接壤,西北与双峰县毗邻,北界湘潭县。南北纵长54.5公里,东西横跨48公里,总面积934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46%。
县境以山、丘、岗为主,丘陵约占42.3%,岗地约占24.8%,平原约占21.5%。
衡山山脉将衡山县分成东南(前山)、西北(后山)两大部分,致使衡山县地势由衡山山体向西北、东南逐渐降低。境内可见到500、300、150米左右的夷平面,具有横向的带状阶梯式分布特点。境内最高点为岭坡乡南部近衡山紫盖峰的毛凹脊,海拔672米;最低点为荆陂河出口处,海拔40.6米;高差631.4米。境内山丘属衡山山脉。由于祝融峰等26座山峰组成的衡山,横亘于县境中部,形成了东南(前山)、西北(后山)的天然屏障。境内主要山峰有:巾紫峰、燕子岩、勾头峰、吐雾峰等。
衡山县境内有湘江干流64.85公里。有湘江支流38条,总长达444.8公里。其中一级支流10条177.5公里;二级支流17条186.2公里;三级支流8条78.9公里;溪流3条26.1公里。
湘江
从衡阳市石鼓区、衡南县与衡山县萱洲镇交界的草鱼石入境,南北流向经县境萱洲、贺家、永和、师古、开云、长江六个乡镇,至长江镇永丰村入湘潭镇境。境内长64.85千米,境内河面宽300-1200米。河道可四季通航,大源渡航电枢纽建成,直航千吨级船舶,湘江正常水位41.7米,警戒水位47米,正常水深2.3米。
涓水
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双峰县昌山,从新桥石地方村入境,沿途流经新桥、贯塘、江东、白果、长青五个乡镇,至长青乡晓岚村晓岚港出境入湘潭县。境内长26.8千米,河道汇水面积490.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上世纪50年代前,为衡山第二条通航河道,后因河床淤高,不能通航。
荆陂河
又名金边河,为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衡山紫盖峰东侧福田铺乡,流经沙泉、开云、长江等乡镇入湘江,全长29千米,集水面积112.2平方公里。
乌江
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岳紫盖峰东南侧,流经师古,永和等乡镇,至师古乡乌石铺入湘江,全长20千米,集水面积119.4平方公里。
金属矿产以有色金属分布较普遍。已知矿种有铅、锌、钨、金、铜、锡、锑、钽、锗、铀等;黑色金属矿有铁、锰。全县有中型矿床2处:即九龙泉多金属矿和罗渡3011矿。小型矿床5处:福田铅矿、岭坡铅锌矿、马迹铅锌矿、岭坡金矿和长江锰矿,还有矿点和矿化点多处。已开采有的福田铅锌 矿、岭坡铅锌矿和长江金矿、锰矿等处。
衡山县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矿种较多,贮量大 ,堪称“非金属之乡”。 已知矿种有花岗石、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即瓷泥)、青石膏、白云母、石英砂、紫砂陶、石灰石、煤等。全县有大型矿床2处,即石膏矿和钠长石矿;中型矿床1处,即高岭土矿;小型矿床2处,即霞流冲煤矿和钓牛坪白云母矿。另有矿化点多处,大中型矿床除白云母矿外,其余均已开采。其中,钠长石储量占全国储量的45%,占全省储量的98%,为亚洲之最。瓷泥、石膏储量均居全省第二。全县探明有金、锗、钾长石、钠长石、石膏、紫砂陶、瓷泥等矿藏40多种,其中非金属矿20多种,有“非金属之乡”的美称;其中钾、钠长石储量雄冠亚洲,紫砂陶储量居全国之最,矿产品潜在经济价值246亿元。衡山还是国家商品粮、水稻杂交种子、经济林基地县、湖南省瘦肉型猪、黄鸡出口基地县,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衡山县域属湘江水系,水体总面积48.6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2%。有湘江大小支流185条,共900多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8条,共长468.7 公里。 境内年均降雨量为11.81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5. 01亿立方米,湘江年均流量为505.4亿立方米,全县地表水资源约259.03亿立方米,汛期在4-7月, 枯水期一般出现在11月至次年1月。民国时衡山站湘江最高水位55.89 米(1924年),超过警戒水位8.89米,建国后,最高水位54. 88米(1994年)。衡山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丰欠不均。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到2001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各类水利2.2万余处,其中中型水库2座(新桥、九观桥),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67座,大小塘坝2.2万余处,可蓄水量1.218亿方。
衡山县共有开云镇、萱洲镇、店门镇、长江镇、白果镇、东湖镇、新桥镇、马迹镇8个镇,贺家、永和、福田铺、岭坡、望峰、长青、贯塘、江东、沙泉9个乡,15个居委会、118个居民小组、326个村民委员会、3191个村民小组。衡山县总人口40.46万人,其中男性20.86万人,女性19.60万人,农业人口35.29万人,城镇人口5.18万人,2001年人口出生率为11‰,自然增长率为4.8‰。除汉族外,县内有苗族、土家族、侗族、壮族、瑶族、满族、回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衣族、黎族、京族、佤族等14个少数民族。
衡山县内有苗族、土家族、侗族、壮族、瑶族、满族、回族、彝族、蒙古族、藏族、布衣族、黎族、京族、佤族等14个少数民族分布。
2021年,全县年末129536户,总人口438838人,减少3449人。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45842人,乡村人口292996人。全年共出生人口2823人,出生率6.4‰;死亡人口3868人,死亡率8.8‰;净减人口104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4‰。年末常住人口33.4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6.04万人,城镇化率48.01% 。[3]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戴新贤 |
县委副书记 |
段晓赛、陆志宏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段晓赛 |
副县长 | 陈昌义、戴诗庭、周孝兵、谭斌、袁晓斌、王海鸥、涂闻卿、周智勇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旷志军 |
副主任 | 聂水平、赵晓阳、戴立华、陈琛、旷立伟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唐年初 |
副主席 | 阳涛、胡文星、周湘宁、王朝晖、宋少峰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戴新贤 |
县委副书记 |
段晓赛、陆志宏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段晓赛 |
副县长 | 陈昌义、戴诗庭、周孝兵、谭斌、袁晓斌、王海鸥、涂闻卿、周智勇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旷志军 |
副主任 | 聂水平、赵晓阳、戴立华、陈琛、旷立伟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唐年初 |
副主席 | 阳涛、胡文星、周湘宁、王朝晖、宋少峰 |
参考资料来源:衡山县人民政府[13] |
2021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7495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7307万元,增长9.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6028万元,增长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1619万元,增长8.1%。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为20.7:39.3:40.0。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和3.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6.4%、32.2%和41.4%。人均GDP55994元。
2021年全年新增“四上”企业36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限额以上商业企业6家,资质等级建筑房产企业4家,其他服务业企业3家。[3]
投资创业
县委、县政府不断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逐渐形成了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招商引资的理念:大开放才能带来大发展。始终坚持“互利互惠双赢”的原则,诚招四海客商。
衡山经济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4.5亿元。现有“三纵三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建有千吨级码头和日产3万吨的工业水厂各一座;日产3万吨的自来水厂供水管道已埋设到核心区;现有35KV变电站1处,35KV供电专线已架设到核心区;110KV变电站已建成送电,规划建设220KV变电站一处;并建有专门的通信基站、燃气门站,燃气主管道已埋设到核心区。所有区内企业均可享受“一费制”、“执法准入制”等待遇,所有投资商均可享受本县“绿卡”特殊保护。土地等优惠可根据企业投资规模、利税状况实行“一事一议”。园区存量企业和签约入园企业已达36家,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再生纸业、生物化工、制衣制鞋等优势产业,已成为全县资金洼地、投资热土、创业乐园。
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2709万元,增长12.9%,其中:农业产值190932万元,林业产值88693万元,牧业产值295840万元,渔业产值5335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3887万元。2021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7940万元,较上年增长9.3%。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67千公顷,减少1.3%。粮食总产量216432吨,减少7.7%;油料16955吨,增长2.0%;瓜果27433吨,减少0.2%;茶叶442吨,增长2.1%;水果35870吨,与上年持平。
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61.13万头,增长36.7%;家禽出笼716.28万羽,增长3.6%;禽蛋产量2.01万吨,减少6.9%;肉类总产量4.55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22232吨,增长0.6%。年末农业机械90910台,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3.47万千瓦,人均拥有农业机械1.48千瓦。[3]
2021年全县1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56.6亿元,增长14.2%。园区工业产值128.5亿元,增长15.9%。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1.0亿元,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为87.2%。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家;园区工业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82.1%。工业对经济发展贡献较大,全部工业占GDP的比重27.2%,对GDP的贡献率为28.2%,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实现制造业增加值49.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6.5%。
2021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2.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3家全年完成建筑施工产值54.4亿元,增长11.9%。房屋施工面积205.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52.6万平方米。[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热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93.2亿元,增长14.5%。城镇投资作出重要贡献,投资85.4亿元,增长15.3%,占全部投资的91.6%;房地产投资7.77亿元,增长7.2%。
2021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9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21台;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12个;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7.1公里,落实农村公路安防措施80.8公里;农村厕改1119户,建公厕10座;提升农村通信网络,建成基站8个,实施乡村“雪亮工程”安防设备615个;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100户;城镇新增就业3003人;孕产妇产前筛查2178人,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5801人;法律援助案件486件,低保户、残障人士等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和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5亿元,增长13.4%。实现城镇销售额39.91亿元,增长12.1%;实现乡村销售额9.14亿元,增长19.6%。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39.69亿元,增长13.8%;住宿餐饮业销售额9.36亿元,增长11.9%。
招商引资
2021年,在衡阳市“千家万户”行动中,引进招商项目82个,其中总投资过亿元项目12个;引进“三类500强”项目1个(中能建光伏发电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内资63.4亿元,同比增长31.26%;外贸进出口总额5399万元,同比增长65.1%。
财政金融保险
2021年,全县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收入质量继续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9227万元,增长14.7%。其中:税务完成117802万元,增长20.7%;财政完成21425万元,下降10.2%。实现税收收入112681万元,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80.9%,比上年增加3.7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506万元,增长7.2%。全年财政支出263720万元,增长8.9%。
2021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957583万元,增长16.8%;各类贷款余额1098222万元,比上年增长27.5%。
2021年完成保险业务收入33964万元,增长11.6%。其中:财产险13027万元,增长12.7%;人身险20937万元,增长10.9%。[3]
简板敲,渔鼓响,张果老骑在驴背上”,几句民谣,形象地把“渔鼓”这种民间说唱的历史渊源、演奏乐器都介绍了出来。“渔鼓书”这种艺术形式,据说自唐朝就已形成了,流传了一千多年,“渔鼓书”的伴奏乐器非常简单,一个渔鼓,一个简子。明代王圻《三才图绘》载:“渔鼓”,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又有简子,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略俱外反。歌时用两片合击之以和也。
土特产品
县境主要特产有广柑、草席、竹木器。
衡山县交通十分便利,现已初步形成了铁路、水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南距南中国高铁中心枢纽站——衡阳东站40公里、衡阳市南岳机场45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纵贯南北,衡岳高速公路、潭衡高速公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湘江水路五条交通动脉平行而过;横跨衡山大桥的314线省级公路和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大坝公路,连接湘江东西两岸。这四纵两横,构成了四通八达、贯穿南北东西的“目 ”字型交通大格局。县城距京珠高速公路新塘镇出入口不足三公里。即将开工建设的千吨级码头,将使衡山的水路建设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南北货物流通提供一条更为方便和经济的运输通道。 全县拥有公路通车里程1986.2公里。全县100%的村通、70%的组通公路,路网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212公里,居全省前列。按行政级别分:国道(107)37.26公里;省道(314)47.1公里;县道132.64公里;乡道340公里;村道1406.7公里 ;专用公路22.5公里。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42.36公里,四级公路209.74公里,等外公路1734.1 公里;按路面种类分:水泥路面51公里,沥青路面198.4公里,砂石路1736.8公里,1997年成为全省乡乡镇镇通油路第一县。
2021年末,全县拥有大小货车681辆/8912吨,大小客车122辆/2902客位。[3]
便捷的交通要地
衡山地处衡阳西南云大都市区、湖南“一点一线”中心地带,紧靠长株潭地区,是“沿海的内陆,内陆的前沿”。交通便利,南岳高速公路、107国道贯穿南北,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傍县城而过;湘江流经县域65.4公里;314省道、连接全县乡镇的油路,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特别是武广高铁衡山西站,湘江衡山千吨级码头、京珠复线潭衡高速公路、衡岳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的竣工和建设,使衡山成为湘中南地区交通最便捷的县市之一。
2021年,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3340人。其中:高级职称870人,中级职称5848人,初级职称6622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98人。
2021年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260个,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50.6%;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初中生年巩固率为100%;本学年新招普通高中生2397人,毕业2600人;招收初中生4771人,毕业4604人;招收小学生3699人,毕业5187人。年末,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397人,初中在校学生14038人,小学在校学生27000人。[3]
2021年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257个(含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村卫生室、诊所等);卫生工作人员285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09人;卫生机构病床2283张;建制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90人。
2021年创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3场;县图书馆馆藏书籍14.5万册,全年接待读者6.2万人次,文献外借4.0万册;县剧团“送戏下乡”100场,县院线服务站全年放映电影1945场;上报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新源渡口勘察设计方案;申报宾冬生墓、李渭璜墓、刘东轩墓、罐子窑、普济桥、清凉桥、山霞李氏宗祠、燕形咀等9处文物;九观村、双全新村入选衡阳市十大美丽乡村;县体育馆开展和接待体育活动9次,全年接待13万余人次。[3]
2021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36元,增长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66元,比上年增长6.8%。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719134万元,增长16.0%,人均储蓄51340元。
2021年年末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31万人,企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4.1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24.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9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2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2.81万人。[3]
衡山县人民医院衡山县中医院、衡山县第二人民医院、衡山县妇幼保健院
2021年,邮政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总量分别增长25.7%和18.5%。互联网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业务总量增长16.7%。通讯信号实现全覆盖,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总量2.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量19.8万户;国际互联网络用户进一步发展,固定宽带网络用户7.23万户。[3]
衡山县与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佛道圣地——南岳衡山同存于衡阳地区,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蒸湘大地。
衡山县地处衡阳市中北部、湘江中游,以其秀丽的山川、灿烂的文化、富饶的物产闻名天下,赢得了“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的美称。衡山有着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晋惠帝元年(公元209年),从衡州临蒸县析出设衡山县。唐宋属衡州,元属衡州路,明清时属衡州府。民国废府存道直属衡阳道。新中国成立后,衡山县包括今衡山、衡东两县和南岳区。1966年将湘江以东地区析出,设衡东县。1983年地市合并,设南岳区直属衡阳市。衡山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0万人口。县境交通便利,107国道纵横南北、湘江大桥将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与县内交通相连。衡山的自然风光绚丽迷人,巾紫峰森林公园、观湘州江心岛、九观桥湖、大源渡人工湖等四大景区让您饱览山河秀美、巾紫杜鹃、观湘夕照更让您心旷神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衡山县虽小,但她受湘江碧水的滋润,得南岳名山之灵气,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区,旅游观光胜地。虞舜南巡,曾会诸侯 于此,举祭望之礼;大禹治水,在衡山得金简指点,留有碑、碣,并在南郊登紫金台,望九嶷祭舜,周穆王游历衡山,亦存西台古迹。汉晋以后,道佛共荣,高僧、仙道在此参禅授法,名著东瀛、南洋。历代名流学者会集于此,流连忘返。李白、杜甫、揽胜抒怀,唱绝衡山;韩愈祷岳开云,佑福衡山;朱熹、张栻讲学论经,点化衡山;王夫之著书立说,举旗抗清,振奋衡山。
衡山县素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伟统,是革命老区。“五四”时期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武装暴动、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救亡、解放战争时期的武装斗争的支前工作,组成了一幅 幅衡山人民的革命历史画卷。近百年来,衡山一批批优秀儿女投身于历史的滚滚洪流,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一代女魂”唐群英、辛亥革命先驱刘揆一、刘道一,农运领袖刘东轩、谢怀德 ,红军将领李实行、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他们是民族精英,中华瑰宝,更是衡山人民的骄傲。毛泽建烈士陵园、康王庙和湖南农民运动纪念馆、岳北农工会旧址和唐群英故居等革命纪念馆址亦让人感叹历史的变迁。
县境名胜有巾紫晴岚、晓霞烟雨、流怀曲水、桐岗归牧、岳路樵歌等8景。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毛泽建烈士墓、白果镇的岳北农工会旧址,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境内自然景观迷人,古有开云晓钟、观湘返照、雷溪月色、晓霞晴岚、流杯曲水、桐岗归牧、腰峰雨注、湘江夜雨等八大胜景,现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九观湖旅游区、国家重点工程——大源渡航电枢纽、省级森林公园——紫巾山森林公园、九龙峡漂流等。有湖南省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岳北农工会旧址、毛泽东考察衡山农民运动旧址——康王庙、毛泽建烈士陵园,唐群英故居等红色景点,与南岳衡山风景区、罗荣桓故居、曾国藩故居等遥相呼应,形成了湘中黄金旅游线路。
底蕴深厚的胜地
衡山县位于衡阳市中部偏北,湘江中游,总面积934平方公里,辖9个乡8个镇,319个村,21个居委会(社区),总人口40.7万。于西晋惠帝永熙元年置县,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人杰地灵、风光秀美,因此享有“文明奥区”美誉。衡山人杰地灵,尽享千古风流。这里留下了唐尧虞舜等先祖巡狩祭祀的遗迹,传颂着祝融播火、韩愈精诚开云等美丽传说,刻下了李白、杜甫等一代诗圣的吟咏,回荡过朱熹、王夫之、魏源等一代先哲的足音,承接过毛泽东、周恩来、罗荣桓、胡耀邦等中华俊杰抖落的风尘,诞生了“一代女魂”唐群英、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等革命先辈,接纳过无数海内外游人的耿耿赤诚。衡山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佛道共存,生息共荣,境内遍布寺、观、庵、宫,有南岳行宫、接官亭、文庙、清凉寺等享誉国内外的佛道圣地,中华民族三大瑰宝之一的“禹王碑”遗址坐落于县内福田铺乡云峰村,被誉为“文明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