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少女的面模

塞纳河少女的面模

中文名 《塞纳河少女的面模》
制片人 赖慧慧
上映时间 2012年08月29日-09月02日
导演 张子一
目录导航

简介

朗读剧《塞纳河少女的面模》。

《塞纳河少女的面模》是为了纪念冯至先生(“二十世纪中国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的一部原创话剧。该剧的创作起源于冯至先生的真实故事,及他的大量诗作,其中也有冯至和季羡林长达一生的友谊和晚年时刻最动人的交往。

该剧编剧童道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俄罗斯文学专家和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有感于他自己与冯至、季羡林先生的亲身交往,第一次拿起戏剧创作的笔,历时四年写出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话剧作品。剧中还有冯至在生命的最后时期与季羡林先生交往的动人场景。季羡林一角由我国第一位戏剧学博士后王绍军饰演。[1]

该剧在蓬蒿剧场首轮演出期间,中国社科院外文研究所、中国作协、鲁迅艺术学院作家培训班三次组织集体观摩,著名演员濮存昕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剧中的冯至诗歌朗诵。在北京大学的公益演出,同样引起强烈反响。该轮演出,是应北大中文系邀请,作为“中国作家北大行”系列学术活动的重头戏,第一次改变该校传统学术会议和讲演的模式,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北大这一轮的演出,剧中冯至诗歌朗读的志愿者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女士。

本轮演出冯至的饰演者是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话剧金狮奖得主梁国庆,冯至夫人姚可昆的饰演者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著名影视演员朱琳。季羡林的饰演者是我国首位戏剧学博士后、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副主任王绍军。

故事梗概

1936年,冯至在德国柏林留学期间,无意中在一家书店买到一具少女的雕塑面模,下面用法语标明“赛纳河畔的无名少女,她因不幸遭遇投河而死,死后还面含微笑又略带忧愁”。抗战时期冯至先生回国任教于西南联大,一直将她珍藏在身边,直至“文革”期间被红卫兵打碎。

冯至

原北大西语系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我国“五四”时期黄金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我国建国以后几乎所有的外国文学的翻译出版工作都是在他的主导下进行的,他又是我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之一。他和季羡林在“文革”期间的遭遇,与他们一生追求的审美情怀之间有着巨大的反差,这本身就是一曲壮美的生命史诗。

主创介绍

编剧:童道明

我国著名的戏剧评论家及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出品人:王翔

蓬蒿剧场创办人。

导演:张子一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编导专业。从业于电影制作及电影节海外事物,却身为职业话剧观众以及非职业话剧导演。

演员:

梁国庆

朱琳

王绍军

职员表

出品:蓬蒿剧场

出品人:王翔

编剧:童道明

导演及舞美设计:张子一

演员:梁国庆朱琳王绍军张冰喻

制作人:赖慧慧

执行制作:张毅

灯光设计:王鹏

舞台监督:黄施霖

演出信息

演出时间:2012年08月29日 - 09月02日

演出场馆:[北京] 蓬蒿剧场

票价:60 100 120

《塞纳河少女的面模》剧本 朗读会在蓬蒿剧场公演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