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译释

伤寒论译释

开本 32
书名 伤寒论译释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2399291、753239929X
类型 医学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伤寒论译释

作 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著

出 版 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大32开

ISBN : 9787532399291

定价:¥68.00

内容简介

本书用现代语译释了全部《伤寒论》,对读者可有一定的帮助。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共六篇,根据伤寒六经病证治内容,用综合方式加以系统的阐述。每篇有概说、主要脉证、辨证、治疗、方组论述、预后、兼变证治、合病、并病、小结等,既作了全面性的分析介绍,又揭示出便于重点掌握的规律。下编十卷,依据明代赵开美本原文编次,逐条译释,除原文外,分列校勘、词解、语译、提要、浅释、选注、按语、方解、应用范围、医案选录、结语等项目,从原文的一字一句,到每一证治的理法方药,不厌求详,反复阐释,为归纳古今,揭示新义,提供了很多的探讨材料。本书的译释,浅显易懂,注家精义,择善而从,并有重点地把原书的精神实质,加以综合论述,使读者既能掌握重点内容而用于实践,又便于深入研究。本书可供学习中医,西医学习中医,以及教学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目录

上编 《伤寒论》综述

绪论

太阳病篇

一、太阳病概说

二、太阳病的主要脉证

三、太阳病的证候类型

(一)中风

(二)伤寒

(三)温病

四、太阳病的辨治

(一)太阳中风表虚证

(二)太阳伤寒表实证

(三)微邪郁表、营卫不和证

(四)太阳温病之表证

五、太阳病兼证的辨治

(一)太阳中风兼肺气上逆证

(二)太阳表寒兼经俞不利证

(三)太阳病兼里有郁热证

(四)太阳病兼水饮证

(五)太阳病兼水气停蓄证

(六)太阳病兼下焦蓄血证

(七)太阳病兼里虚不足证

六、误治变证的辨治

(一)误汗变证的辨治

(二)误下变证的辨治

(三)误火变证的辨治

七、太阳病类似证的辨治

小结

阳明病篇

一、阳明病概说

二、阳明病的脉证

(一)主要脉证

(二)阳明热证

(三)阳明实证

三、阳明病的辨证

(一)不恶寒

(二)发热

(三)汗自出

(四)口渴

(五)腹满疼痛

(六)大便秘

(七)小便利

(八)神昏谵语

四、阳明病的治法

……

少阳病篇

太阴病篇

少阴病篇

厥阴病篇

下编 《伤寒论》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附录

索引

条文索引

方剂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伤寒论译释(第4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伤寒论》综述
概说 主要脉证 辩证
治疗 方组论述
预后 兼变证治
合病 并病
《伤寒论》语释
词解 校勘 语释
提要 浅释
选注 按语 方解
应用范围 医案选录

文摘

《伤寒论》源出于《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的著作,由于汉末战乱频繁,致成书不久即散佚不全,经西晋太医令王叔和对其中“伤寒”部分之内容进行搜集编次,始改名《伤寒论》。但流传依然不广,唐代名医孙思邈直到晚年才看到比较完整的传本,经过“以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整理加工,作为《千金翼方》的九、十两卷。王焘编写《外台秘要》也引载了《伤寒论》部分条文,但内容与《千金翼方》不尽相同,这可能是因传本不同的缘故。至宋代治平年间,林亿、高保衡等据节度史高继冲所藏的《伤寒论》校正、印行,全书共分十卷,凡二十二篇,合三百九十七条,除去重复和缺方共计一百一十二方,即现代所说的宋版《伤寒论》,由此始得广泛流传。金代成无己,开始对全文作注,其后注释《伤寒论》的越来越多,到现在已有数百家,虽见仁见智,争议不少,然均可为深人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参考。
可是,《伤寒论》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医籍?直至现在尚缺乏一致意见:伤寒学家大多强调《伤寒论》所论是广义伤寒,主要根据是《素问·热论》“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与《难经》“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的论述,从而肯定《伤寒论》是一部讨论多种外感热病的专著。温病学家则认为《伤寒论》所论是狭义伤寒,侧重于风寒性质的外感病,因而把《伤寒论》与温病学完全对立起来。前者忽视了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补充,后者贬低了《伤寒论》的理论价值。其实《伤寒论》并不是专论外感病,明代方中行就曾指出:“论病以辨明伤寒,非谓论伤寒之一病也。”柯韵伯说得尤其明确:“原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六经各有伤寒,非伤寒中独有六经也。”

序言

业师陈亦人教授是研究《伤寒论》的著名学者,从事《伤寒论》教学、研究数十年,力倡“《伤寒论》非外感病专著”之论,他说:“《伤寒论》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是一部经典,是一部圣人的著述,是一部中医史上承前启后的巨著,是几乎所有的成名医家共同推崇的一部最最重要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入道之津梁,而在我看来,更是一部论述疑难病证的专著。”他主持编写的《伤寒论译释》是当代研究《伤寒论》的划时代的巨著,问世半个世纪,仍享有盛誉而无有替代,虽经多次重印,仍供不应求。1990年,我曾协助老师对《伤寒论译释》进行第三次修订,负责“三阴病篇”的审定,此即《伤寒论译释》(第三版)。《伤寒论译释》(第三版)问世后,老师发现仍有一些差错,当获悉出版社对该书还将加印时,遂于1996年对该书又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校正,以便在加印时改正。近来,出版社要对《伤寒论译释》(第三版)进行再版了,为了实现老师的遗愿,应出版社商请,在老师1996年校正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认真、仔细的审阅、校对,以尽可能减少差错,完成老师未尽之心愿,报答老师培育之恩,以作为对老师的怀念。
值得提出的是,读者应重视对“上编《伤寒论》综述”的阅读,这是老师对《伤寒论》进行的高度概括,是点睛之作,特别是在对《伤寒论》进行系统学习之后,再重读“《伤寒论》综述”,您将会有“豁然开朗”之感。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