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兔

高原兔

拉丁学名 Lepusoiostolus
脊索动物门
中文学名 高原兔
兔科
哺乳纲
分布区域 青藏高原(中国、印度、尼泊尔)
目录导航

外形特征

高原兔图册高原兔图册(9)高原兔高原兔  高原兔的四肢强劲,腿肌发达而有力,前腿较短,具5趾,后腿较长,肌肉、筋腱发达强大,具4趾,脚下的毛多而蓬松,适于跳跃、奔跑迅速,疾跑时矫健神速,有如离弦之箭。在奔跑时还能突然止步,急转弯或跑回头路以摆脱追击。   高原兔的前脚可以用来挖洞穴居。当发现有不喜欢的动物走近时,它就会用前脚做出挖洞的动作,好像想挖个洞以便逃离似的。   它的后脚脚下的毛多而蓬松,但比前脚既长得多也结实得多,显得强劲有力。在打斗的时候,还有跳起来用后脚踢两下的防卫本领。遇到危险或不高兴时,它也会用后腿蹬对方。它的后腿适于一窜一跳地前进,利用后腿弹跳时,可跳出1米多远,也可跳至50厘米高。   灰尾兔体形较大,毛细软,长而蓬松,尾较短,其长度约占后足长的2/3。耳朵长而大,其长超过颅全长,向前折时明显地超过鼻端。下颌骨冠状突向后倾斜。吻部略长,自上颊齿列向前逐渐变狭窄,吻端具长须。夏毛背面暗灰黄色渲染红棕色;额部和鼻部中央毛较短,并具较长黑尖,其间杂有少量全黑的针毛;鼻两侧与眼眶四周毛色较淡,颊部毛色沙黄,其间杂有少量全黑或具白尖的针毛;耳外侧与颊部同为沙黄色,耳外侧方前部的毛色与额部相同;颈部背方有较小的浅棕灰色斑纹,背部毛色较额部略浅,毛尖为棕黑色,整个背部呈现沙黄色;臀具灰色细毛,背中央较深,两侧较浅淡;体侧毛色远较背方为淡,有稀疏的白色针毛伸出毛被之外;腹毛为纯白色前肢为浅棕黄色,后肢外侧呈棕色,内侧和足背皆为白色,尾背方有一块很窄的暗灰色毛区,两侧白色长毛基灰;冬毛长而密,但毛色较夏毛为淡。高原兔的头骨较大,外形较粗壮;成体颅全长不少于90毫米;颧弓平直;额前部低平,后部隆起,两侧有向上斜伸的骨棱;眶后突极大,并且明显地向上翘起,使其外缘明显地高出眶间额骨部分,而与额骨成一个角度;头骨侧面观,眼眶的高度也比其它种高;顶骨两侧微凸,中缝无明显的矢状嵴,顶间骨骨缝不清晰,成体时骨缝完全消失;颧骨平直,不向外侧突出,听泡小而低,具宽度仅为两听泡间隔的60%;枕骨上方有明显地较大增厚部分;腭骨宽度短于翼骨间宽。门齿孔后部外侧1/3处显著外突。下颌关节间较大,关节突略向后延伸。

高原兔图册高原兔图册(4) 高原兔图册高原兔图册(5)

生活习性

高原兔图册高原兔图册(4) 高原兔图册高原兔图册(5)

分布

  高原兔栖息于高山草甸、灌丛等地带,广泛分布于高海拔地区,向上最高可分布到海拔5200米处,可以称为垂直分布最高的兔类动物。极强的适应能力使它们可以生活在干燥得连以善于高原生活而著称的鼠兔类都不愿意栖息的荒漠草原上和陡峭的山腰上。高原兔昼夜活动,尤其是晨昏活动最为频繁。在开阔的地方它们常挖出一条大约25—40厘米长的坑,一端很浅,一端有15厘米左右的深度,然后蜷缩着臀部安静地在卧在坑里。它以草本植物、灌木嫩叶等为食。春季发情交配。一年繁殖2胎。每胎产4—6仔。   灰尾兔平时胆小,性情温和,然而一到3—5月的交配季节,就一反常态,不再像平时那样谨慎而隐蔽,变得异常活跃,整天东奔西窜寻找配偶。为了获得雌兔的青睐,雄兽常常欢蹦乱跳,嘻戏狂欢,跳跃时做出各种怪诞的动作。在这段时间里每只雌兽的后边都会跟随着几只雄兽,有时六七只雄兽为了争夺一只雌兽而相互角逐,激烈争斗。它们后腿站立,像拳击运动员那样,用前爪猛击对方,或扭打撕咬,最后取得胜利的雄兽才能与雌兽交配。

品种

  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包括甘肃、西藏、青海、新疆、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国外分布于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和印度等地。

词条图册

  我国有7个亚种:   1.指名亚种体沙黄色,几乎无黑色,黑色 毛尖的单毛极少;臀部银灰色,尾纯白或仅尾背面中间微带灰色。分布于西藏中部、西部和 北部地区,以及新疆南部且末和昆仑山一带。   2. 柴达木亚种体色类似指名亚种,黑色毛尖的单毛较多,臀部银灰色或银白色;尾上面有细灰纹,其余白色,毛基灰色。分布于青海的 柴达木盆地及甘肃中部。    灰尾兔   3.玉树亚种体浅棕黄色,闯杂显著的黑色波纹,黑色毛尖的单毛很多;臀部毛色近似指名亚种,尾上面细纹褐灰色或灰色,其余白色,毛基灰色。分布于青海南部的玉树,四川西北,西藏东南部。   灰尾兔   4.川西亚种体暗黄褐色,黑色毛尖的单毛很多;臀部暗灰色或铅灰色;尾上面纹较宽,呈灰褐色或褐色,其余带白色,毛基灰色。分布于四川西北部,西藏东部的 昌都、 江达、波密一带,青海东南部和云南北部。   5.康定亚种体茶褐色或更暗的黄褐色,黑色毛尖的单毛特别多;腹部青灰色、褐灰色,尾有宽的褐色背纹,其余带灰色。现仅知分布于四川的康定。   6.青海亚种体沙黄褐色,部分毛尖多为褐黑色;臀部带灰色,尾上面细纹灰褐色,其余白色,毛基灰色。分布于青海东北郡、东部、东南部以及匹川西北部。   7. 曲松亚种体 暗沙黄褐色,杂有黑褐色波纹,部分单 毛毛尖呈褐色,臀部铅灰色;尾有短细灰色背纹,其余白色,毛基淡灰色。分布于西藏东南部的 雅鲁藏布江下游一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