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中文名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 生物制药
外文名 PFIZER
企业领导 AlbertBourla(首席执行官)
成立时间 1849年
年利润 9,616百万美元(2020年)
总部地点 纽约
目录导航

企业简介

辉瑞制药有限公司(PFIZER)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础的生物制药公司,创建于1849年,早期的辉瑞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化工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化学品公司。

发展历程

一图读懂辉瑞制药一图读懂辉瑞制药辉瑞公司创立于1849年,早期的辉瑞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化工产品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化学品公司,药物作为化学品的一种也属于公司的经营范围之内。1861年爆发的南北战争给了辉瑞公司发展的机会,战争中辉瑞向北军提供了大量的药品,公司随着战争的进展而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国内较大的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

南北战争之后辉瑞的主要产品是柠檬酸,直到1928年弗莱明爵士发现青霉素后,辉瑞公司开始介入抗生素的生产,并逐渐将企业的重心转移到抗生素领域,此后,辉瑞公司对发酵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其用于柠檬酸和青霉素的生产,工业界普遍认同辉瑞公司是发展发酵技术的先驱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了辉瑞公司又一次发展的机会,辉瑞公司是当时唯一使用发酵技术生产青霉素的企业,不仅产量极大且生产成本非常低,向美国军方提供了大量相对廉价的青霉素产品,公司也利用这一机会飞速扩张。

战后的辉瑞公司进一步加强了药物的生产与研发,并于1951年研发广谱抗生素土霉素成功。此后的四环素、吡罗昔康等药物的成功研发都给辉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这些药物很多成为临床的经典药物,而辉瑞的很多研发案例也因而成为药物设计的经典案例。

1998年,辉瑞公司研发的西地那非(万艾可)上市,并且获得空前美国辉瑞公司美国辉瑞公司成功,据统计在全世界,每秒钟就有四粒“万艾可”被患者服用,辉瑞公司也因为万艾可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先后吞并了华纳兰伯特公司和法玛西亚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药品生产企业。其众多的产品组合、科研开发项目、成熟的非处方药业务,将使新辉瑞公司成为强大的最具竞争力的跨国医药公司。

2009年,已成为全球最大药品制造商的辉瑞制药与竞争对手惠氏宣布,两家公司已确定达成并购协议,辉瑞将按惠氏当前50.19美元的股价对后者以现金加换股方式进行收购,总价值大约680亿美元。收购完成后,辉瑞公司全球最大药品制造商的地位将进一步得以巩固。

2009年10月16日辉瑞公司宣布,已正式完成对惠氏公司的收购。随着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政府审批通过辉瑞收购惠氏案,这桩十年来制药界最大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如今辉瑞收购惠氏案已获所有国家通过。[4]

2012年9月辉瑞与浙江海正制药成立“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该合资企业将面向中国和全球市场开发、生产和推广包括品牌仿制药在内的专利到期药物。合资企业的成立标志着两家公司在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优价的品牌仿制药方面的努力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9年5月8日,辉瑞宣布与临床生物公司Therachon达成协议,以3.4亿美元的预付款和4.7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总计8.1亿美元)收购后者,获得Therachon研发的治疗软骨发育不全和短肠综合征的临床阶段新药TA-46和apraglutide。[5]

2019年5月24日,辉瑞与医疗保健公司葛兰素史克成立合资公司,着力打造疫苗制品领军企业。[6]

位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辉瑞中国研发中心(CRDC)是辉瑞在亚太地区重要的研发枢纽,为辉瑞全球的生物及化学制药研究与开发项目提供支持服务。除了与药物开发有关的活动外,该中心还设有亚洲研究团队,执行与协调辉瑞的亚洲研究战略,并与亚洲各地的学术研究机构、临床实验机构(CRO)以及政府研究机构合作,增强亚洲地区

的研究能力。到目前为止,辉瑞中国研发中心投资已超过1.5亿美元,现有各类研发人员900余名,并在武汉光谷生物产业中心成立分中心,大大扩展了其在国内的研发规模和合作领域。

同时,辉瑞中国研发中心还与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等国内一流的学术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药物经济学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项目,不断推进中国研究与创新药物以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发展进步。

2018年5月,晶泰科技宣布与辉瑞制药签订战略研发合作,融合量子物理与人工智能,建立小分子药物模拟算法平台,提高算法的精确度和适用广泛度,驱动小分子药物的创新。[7]

2019年6月17日,辉瑞和Array生物制药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辉瑞将以每股48美元全现金收购Array,交易总额约114亿美元。[8]

2022年2月11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了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即Paxlovid)进口注册。[9]

2022年5月10日(当地时间),辉瑞公司与生物医药控股公司(Biohaven,BHVN)达成协议,辉瑞以11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Biohaven。[10]

企业业务

立普妥

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是截止为止全球处方量最多的降胆固醇药物和处方量排名第一的处方药。它可以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甘油三酯水平。自1996年以来,其卓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在400多个临床试验和超过1.53亿病人的临床用药经验中得到证实。

络活喜

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是截止为止世界处方量最大的治疗高血压的品牌药物。1990年以来,它在全球的使用已超过400亿个病人治疗日。该药品的成功得益于其杰出的疗效,起效和缓、作用持久平稳、每日一次的方便剂量、24小时稳定控制高血压和心绞痛以及极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左洛复

左洛复(盐酸舍曲林片)可以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耐受性强,每日口服一次,可以快速有效地改善抑郁症状,有效缓解焦虑情绪,并显著改善强迫症状。

万艾可

万艾可作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口服PDE5抑制剂,是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销量最大的处方药物。自1998年上市以来,在全球超过125个国家被批准使用,开出超过2.7亿张处方,治疗了全球3800万男性。2004年,万艾可作为ED治疗的一线用药列入《男子勃起功能障碍诊治指南》;万艾可进入零售渠道,为ED患者的方便治疗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0年是万艾可中国上市的十周年。在中国男科临床应用以来,西地那非在治疗ED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已为国内医生和患者所认可,对各种病因、不同程度、不同年龄的ED患者均具有良好疗效,国内研究表明其临床总有效率达80. 8%。

大扶康

大扶康(氟康唑胶囊/静脉注射液)是世界上领先的抗真菌药物,治疗危重患者经常合并的致命性真菌感染。因其疗效好、使用方便、副作用低、病人耐受性好等优势使早期经验性治疗的方案成为现实。

希舒美

希舒美(阿奇霉素片/干混悬剂)是全球广泛应用的口服抗生素。它可以治疗成人和儿童的大多数呼吸系统感染,每天服用一次,连续服用三天。同时对于各种临床常见性病(包括单纯性淋球菌感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单剂口服1克就能获得满意疗效。

西乐葆

西乐葆(塞来昔布胶囊)是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全球第一个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1)缓解骨关节炎(OA)的症状和体征。2)缓解成人类风湿关节炎(RA)的症状和体征。3)治疗成人急性疼痛(AP)。(见[临床试验])4) 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和体征。

与传统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比,西乐葆在胃肠道安全性方面有显著优势,大大降低了服用抗炎镇痛药物带来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风险。

恩利

恩利(依那西普, Etanercept, Enbrel)是风湿病领域全球首个原研全人源化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拮抗剂,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生物制剂,已在美国、欧盟、中国等多个国家被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AS)等免疫性疾病,在近20年来,超过90万的患者从中获益,累积病人年已经超过3百40万患者。

乐瑞卡

乐瑞卡(普瑞巴林胶囊)是新一代神经痛治疗药物,钙离子通道调节剂。通过调节过度兴奋的神经元,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过度释放,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被众多国际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2007年,乐瑞卡(普瑞巴林胶囊)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十大医学突破之一。

阿诺新

阿诺新(依西美坦)是一种甾体类芳香化酶灭活剂,结构与天然雄烯二酮底物相似,主要适用于绝经后妇女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优秀产品。就绝经后妇女而言,雌激素主要通过外周组织中雄激素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而产生。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来剥夺雌激素是治疗绝经后妇女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的一种有效和可选择的方法。

开普拓

开普拓(盐酸伊立替康注射液)是将天然喜树碱进行修饰后制成的,毒副作用减小,抗肿瘤疗效更加确切。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与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联合治疗既往未接受化疗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作为单一用药,治疗经含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

索坦

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向性的治疗肿瘤的口服药物,能选择性地靶向某些蛋白的受体,后者被认为在肿瘤生长过程中起着一种分子开关样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患有不可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甲磺酸伊马替尼不耐受或进展的胃肠间质瘤以及不可切除的、转移性高分化进展期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国癌症基金会推出的“索坦患者援助项目”在华已经开展超过5年。

赛可瑞

赛可瑞TM(克唑替尼)是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该产品成为个体化治疗药物研发的新里程碑,3期临床试验证明,对比化疗,赛可瑞TM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有显著的客观缓解率和无进展生存期优势,并提供更好的症状缓解和生活质量。

新冠候选疫苗BNT162b2

2020年11月10日,美国制药公司辉瑞发布消息称,与德国BioNTech公司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候选疫苗BNT162b2已经证明有超过90%有效性。[11]

管理团队

董事会成员:Scott Gottlieb[12]

CEO:Albert Bourla[13]

全球产品开发部炎症与免疫学首席开发官:Michael Corbo

企业文化

为实现辉瑞的目标和完成辉瑞的使命,辉瑞恪守作为辉瑞公司事业辉瑞公司辉瑞公司成功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念。

领导才能

辉瑞相信领导者通过分享知识和奖励杰出的个人来激励员工。辉瑞力求为公司内各阶层的员工提供展示其领导才能的机会。

革新创造

革新创造是提高健康和保持辉瑞公司持续发展及收益增长的关键。

力争上游

辉瑞为持续提高绩效、认真衡量结果及维护道德念和尊重他人而不懈努力。

尊重他人

辉瑞意识到员工是辉瑞成功的基石,多元化的员工队伍是公司力量的源泉,为辉瑞尊重员工的历史而自豪。

团队精神

辉瑞深知作为一个成功的公司,辉瑞公司必须团结协作,不断地超越组织结构上及地域上的限制,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客户至上

辉瑞力求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以追求客户满意为服务宗旨。

社区精神

辉瑞努力在所在的每一个国家及其社区发挥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更加美好的生活和工作场所,因为辉瑞所在的国家及其社区的活力对业务长期的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道德观念

辉瑞对自己和他人设定崇高的道德标准,并追求完美的产品及高效的运作程序。

追求品质

辉瑞致力于为全球提供品质卓越的医疗保健。辉瑞的业务行为和运作程序都是以获得高品质为目的,超越患者、客户、员工、投资者、商业伙伴和政府官员的期望。对每一件事,辉瑞追求品质的热忱永无止境。

企业业绩

2021年5月4日,辉瑞公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财务业绩。财报显示,辉瑞2021年Q1营收为145.82亿美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为48.77亿美元,同比增长45%。[14]

2021年11月,辉瑞公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辉瑞第三季度营收241亿美元,市场预估226.8亿美元;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1.34美元,预期1.08美元。辉瑞预计2022年COVID疫苗收入约为290亿美元,预估为229.5亿美元。[15]

2022年5月3日,辉瑞发布2022年一季度季报,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2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77%,如剔除新冠疫苗Comirnaty和新冠口服药Paxlovid的贡献,一季度营业增长2%;净利润78.64亿美元,同比增长61%。[16]

2022年7月28日,辉瑞发布第二季度财报,第二季度营收277.4亿美元,同比增长47%,预估263.1亿美元;净利润99.1亿美元,同比增长78%;调整后每股收益2.04美元,同比增长92%。第二季度疫苗业务收入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上半年疫苗业务收入254.0亿美元,同比增长80%。[17]

2022年11月1日,辉瑞公司发布三季度报,第三季度营收226.38亿美元,同比下降6%,预期210.44亿美元;第三季度净利润为86.08亿美元,同比增长6%,预期为76.31亿美元。如不包括Paxlovid和Comirnaty的贡献,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

企业合作

2018年12月19日,辉瑞与葛兰素史克宣布把各自的健康药物业务合并为一家合资公司,葛兰素史克持股68%,辉瑞持股32%,该合资公司的年销售额高达98亿英镑(127亿美元)。[18]

2019年1月8日,辉瑞制药与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计划在药品追溯、智慧医疗等方面继续展开合作,并逐步探索用药安全、患者教育等领域的深度研究。此双方还将落地医师培训公益项目。[19]

2019年1月31日,辉瑞制药和健客在北京达成合作,落地在线家庭医生项目。除此之外,双方还计划从互联网医院、网上药店、药物可及性、慢病管理、患者教育、医生教育、基层惠民项目、医疗大数据等方面展开合作,探索一体化医药健康服务。[20]

2019年8月1日,辉瑞葛与兰素史克完成交易,整合双方的消费保健品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成立以后,将成为OTC产品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同时在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所有关键地区市场份额均位居第一或第二的位置。[21]

2020年7月25日,辉瑞公司与康希诺生物在上海共同签署了推广服务协议。[22]

2020年11月,辉瑞与梅奥医学中心Global Bridges达成战略合作。双方携手扩展教育资源共享,向中国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中文版的烟草依赖治疗领域相关的医学培训资料,助力他们及时获得与全球同步的医疗专业信息与资源,以期共同推进全球健康的公平可及。[23]

2020年11月19日,辉瑞和联拓生物宣布达成合作关系,携手推动创新药物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上市。[24]

2021年1月14日,辉瑞中国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开展公共卫生人才梯队、疫苗临床试验基地、疾控机构形象建设等三方面的合作。[25]

2021年5月,京东健康与辉瑞中国在继2020年“进博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双方宣布升级战略合作并启动“儿童疫苗健康全程管理方案”。[26]

2022年3月,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中国医药签订协议,在协议期内(2022年度)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 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商业运营。[27]

2022年12月14日,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辉瑞公司签订协议,在协议期内负责辉瑞公司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进口和经销。[28]

荣誉记录

企业荣誉

2018年5月,2017年全球最赚钱企业排行榜出炉,辉瑞排名第14位。[4]

2018年5月21日,2018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辉瑞制药排名第57位。[29]

2018年6月,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发布,辉瑞制药排名第44。

2018年12月18日,辉瑞入选2018年度(第十五届)《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排名第104。[30]

2019年7月22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世界500强排行榜,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排名第198。[31]

2019年7月22日,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以11153(百万美元)的利润,荣获2019年世界500强最赚钱的50家公司第46名。[32]

2020年5月,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榜第49。[33]

2020年8月10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位列第215位。[34]

2021年1月12日,《华祥苑·华茶·2020胡润世界500强》发布,辉瑞以14,390亿元人民币价值,位列第37名。[35]

2021年5月,《2021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发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位列第58名。[36]

2021年6月2日,2021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位列第77名。

2021年8月2日,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位列第281名。[37]

2021年8月20日,2021胡润世界500强发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以14,620亿元人民币价值排名第41。[38]

2022年4月,《时代》杂志评选出2022年全球100大最具影响力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在列。[39]

2022年5月12日,《2022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发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位列第43名。[40]

2022年5月23日,2022年《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发布,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位列第43名。[41]

社会责任[42]

辉瑞中国一直倡导履行企业社会公民义务并身体力行,通过各种社会公益项目认真承担着对我们的利益相关方及我们所工作和生活的社区的社会责任。我们以贡献社会为己任,致力于帮助人们享有更长久、更健康和更美好的生活,同时为促进卫生事业发展而努力。辉瑞充分利用自身在医疗领域的特长和经验,与有关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组织合作,积极投身于各种疾病宣传、健康教育、社区卫生以及医务人员培训等项目,如旨在早日实现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拐点早日到来的中国血管健康工程;控烟戒烟领域的无烟医院、戒烟医师培训项目、女性控烟项目;探索社区慢性病管理新模式的社区高血压细节管理项目、阳光社区慢病管理学院等。

此外,辉瑞也积极投身在华的公益事业,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辉瑞中国各种公益捐赠款/物总额已超过2亿元人民币。

2003年SARS疫情爆发时,辉瑞中国公司曾经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向中国政府捐赠45万美元的物品和资金。

2004年辉瑞中国公司向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健康快车”项目捐赠价值45万人民币的人工晶体,用于中国西部贫困白内障患儿的复明手术。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辉瑞是最早响应的外资企业之一,先后向灾区捐赠了价值1500万人民币的资金和产品,辉瑞员工也捐款150万人民币并身体力行纷纷加入志愿者的行列。

2010年4月15日,辉瑞公司通过有关慈善组织和救援机构向青海地震灾区提供价值人民币五百万元的现金和产品用于赈灾。

2021年1月14日讯,辉瑞、阿斯利康和强生将向澳大利亚提供2.7亿剂疫苗。[43]

企业事件

2018年1月30日,辉瑞宣布与AbbVie就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全球范围的专利诉讼达成和解。根据协议,在欧洲市场,辉瑞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获得EMA批准后就可上市销售。但是在美国市场,辉瑞需要2023年11月20日以后方可上市销售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44]

2022年8月26日(当地时间),莫德纳称其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地区法院对辉瑞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莫德纳称,辉瑞的新冠疫苗Comirnaty侵犯了莫德纳2010-2016年期间申请的基础mRNA技术的专利。[45]

2023年1月,网传辉瑞研发部主管被暗访时透露,辉瑞考虑自行研发COVID病毒变种,并称疫苗生意是“摇钱树”。1月27日,辉瑞发文回应称,在辉瑞-生物技术公司COVID-19疫苗的持续开发中,辉瑞没有进行功能增益或定向进化研究,希望澄清事实。[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