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发神谶碑

天发神谶碑

全称 天发神谶碑
年代
字数 213字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宋 拓三国吴刻《天发神谶碑》
  拓本半开纵32.zcm,横20.6cm
  1956年家属捐赠故宫博物院藏
  《天发神谶碑》也叫《天玺纪功碑》、《吴孙皓纪功碑》,俗称《三段碑》。传为皇象所书。
  关于此碑有这样一个记载:公元264年,三国吴孙皓继帝位,由于他残暴昏庸,政局日益不稳。276年,改元天玺。为了稳定人心,佯称天降神谶文的舆论,以为吴国祥瑞。刻碑于一巨大的矮圆幢形石上,立于江宁(今南京)天禧寺。后碑石断为三截,故名《三截碑》。也有说此碑乃三石垒成,非是断裂。清嘉庆十年(1805年)三月此碑毁于火灾。
  此碑的建立与迷信有关,而碑文的书写也很奇异。它虽是篆书,但不同于任何篆书面目,康有为曾惊叹为“奇书惊世”。张叔未则云“吴《天玺纪功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
  其书起笔方重,有隶书笔意,转折处则外方内圆,下垂处呈悬针状,森森然如武库戈戟,凌然不可侵犯。后世篆刻家对此碑很受启发,多取此碑笔意入印。赵之谦“丁文蔚”一印便有此意味,后世认为赵之谦这方印还启发了齐白石,从而形成了大刀阔斧、斩钉截铁的齐派篆刻风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