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社会

汽车社会

目录导航

来源

汽车社会汽车社会  汽车社会一词应来自日语的"车社会",英文中有car city一词,那是指销售汽车的地方。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给社会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形成了汽车社会一词。

  汽车社会这种现象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表现尤为突出。在这些国度生活如果没有车简直寸步难行,汽车成了最重要的生活和工作的用具。

  汽车社会对现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推动一大批产业和各种科技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强大的一个重要标志。

  汽车社会有自身的法规和道德。进入汽车社会必须遵守这些法规和道德。

  汽车社会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全世界每年死在汽车事故的人数超过一个大型战争的死亡人数。汽车排出的尾气也是致使地球温暖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汽车社会带来的这种负面影响是今后人类必须解决的一大课题。

标准

汽车社会汽车社会  人力车和畜力车,是农耕文化的产物。而汽车是工业文明的标志。目前被认为进入汽车社会的国家都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也都是发达国家。

  一般认为,汽车社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标准:

  一是汽车普及率比较高。美国是世界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大约有2.46亿辆。美国人口近3亿,每千人汽车保有量高达820辆,汽车普及率是82%。日本人口1.3亿,汽车保有量7000万辆左右,汽车普及率是54%。德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比利时、荷兰等西方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都很高,属于成熟的汽车社会。

  二是要有完善的交通设施,如道路和管理系统、道路救援系统、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系统。

  三是要有完备的道路交通法规四是要有相当程度的汽车文化,较高的汽车文明。

中国离汽车社会的差距

汽车社会汽车社会  按照以上几个标准来衡量,中国只有少部分大城市具备汽车社会的特征。整体而言,中国离汽车社会还有明显差距。

  拿汽车保有量来说,全世界千人保有量为120辆。而中国还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按照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亿辆。其中汽车7619万多辆,摩托车9453万多辆,挂车120万多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3万多辆,其他机动车两万多辆。在7619万辆汽车中有1600多万辆是农用车。真正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大约6000万辆。按照13亿人口来平均,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只有46辆,汽车普及率不到5%。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城乡差别、地区差别非常大。汽车消费也是如此。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车满为患,交通堵塞严重。而一些西部省会城市和广大二三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还很低。 中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图库 论坛)已经超过5万公里,仅次于美国。珠三角和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出现拥挤,而不少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却是车辆稀少。我们有世界一流的高等级高速公路,但在许多县城,还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混行。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中国离汽车社会差距也颇大。

  国内的道路交通法规虽然屡经修订,但仍有不完善之处。已经颁布实施的若干法规,在执行中也打了很多折扣。中国的交通管理水平,许多地方还停留在自行车时代,亟待提高。受车源限制,目前国内二手车每年的交易量不到新车的四分之一。

  在汽车文化和汽车文明方面,中国的差距更大。交通意识和交通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汽车与行人的矛盾,汽车与道路的矛盾,汽车与环境、资源和能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虽然汽车保有量低于许多国家,但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却居世界各国之首,占全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五、六分之一。各个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交通拥堵,有一些并不是由于道路不足,很大程度是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文明驾驶等交通道德缺失造成的。仅北京市每天就有数万人开车时随意变换车道,数十万人随意停车。

汽车快速增长带来种种矛盾

汽车社会汽车社会  有人说中国是未富先老,提前进入老年社会。刚刚跨入汽车社会的门槛,就遇到能源和环境、以及交通拥堵的多重挑战。

  随着汽车保有量大量增加,带来了巨大的燃油消耗。一项调查表明,汽车在中国能源消耗和在大气污染排放中的分担率上都占有很大比例,目前汽车每年消耗掉国产85%左右的汽油和23%左右的柴油。国家能源局公布的统计表明,2009年中国进口原油依存度超过一半,还不包括大量进口成品油。

  如果中国汽车拥有量继续以每年1000万辆以上的速度递增,那么不到2020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就会超过1.5亿辆。汽车保有量的大量增加将使中国的原油需求比现在增长一倍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急剧增加。

  中国的石油资源相对短缺,对外依存度较高。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但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超过日本逼近美国,这是国际石油市场所无法承受的。

  北京是中国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已经突破400万辆。由于汽车增长过快,北京的交通拥堵与日俱增,空气质量不断恶化。一项测量表明,北京空气中的二氧化氮含量比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清洁空气标准高出了78%。

  汽车用油资源国内不足和高成本以及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将严重制约中国汽车消费。国家环保总局一位负责人说,如果中国的汽车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世界将难以承受其后果。

  中国汽车上限是1.5亿辆

  汽车作为大宗耐用消费品,对拉动内需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如何在加快建设汽车社会的同时,努力减少汽车对能源和环境的压力,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轿车进入家庭,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是社会发展趋势,什么力量也挡不住。但是,受土地、能源和环境的制约,中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一个家庭有好几辆车。中国要建设的汽车社会必须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按照清华大学专家的测算,在中国的土地上,最多可以承载1.5亿辆汽车。乐观的预测是不超过2.5亿辆。如果按1.5亿辆来计算,届时还是13亿人口,那么千人汽车保有量为115.3辆,接近现在的全球平均水平。 当中国汽车饱和以后,必须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才能保证汽车社会的正常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汽车社会

汽车社会汽车社会  首先要大力推进汽车领域的节能减排,推动节能、环保、安全、资源节约技术的传播和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国务院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首次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新能源汽车,应该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国内电动汽车的领先企业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国外发展电动汽车,优先考虑的是环保,而中国优先考虑的则是石油安全。因此,发展电动汽车在中国尤为紧迫。

  另外,要大力提倡小排量汽车;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频率;提高汽车发动机的升功率,以尽可能少的能源提供更大的动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汽车社会,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汽车消费环境。要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促进汽车金融发展。要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发展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推动停车场建设,规范停车收费。交通换乘枢纽应建设大型停车场所,方便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减轻交通拥堵压力。

  在汽车文化和汽车文明方面,需要大力普及汽车知识和交通法规,提高每一个交通参与人,包括司机和行人的交通意识,逐步建立符合现代文明的汽车社会生活方式,共创健康、文明、和谐的汽车社会。

多国对汽车文明设硬指标

  德国洪堡大学社会学家茨姆曼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汽车文明缺失这个过程,二战后的德国也遇到过。汽车业的突飞猛进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国家中产阶层崛起时期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汽车社会同时会留下能源、环保、文明道德等方面的后遗症。即使在德国这样的汽车大国,也曾有过汽车带来大量道路伤亡的时期,这些血的教训使得法律规定十分严格,比如法律规定汽车以时速100公里行驶,如果车辆与前车间距不到10米,就会被罚100欧元并扣4分。有两次这样的经历就得重新进驾驶员补习班学习。另外,针对汽车文明,德国法律也有明确规定,如果司机说侮辱性言语,将被罚2500欧元。

汽车社会汽车社会  在欧洲不少国家,要想成为汽车社会的合格成员不容易,考驾照已经成为“最难的考试”。从今年1月21日开始,西班牙实行新驾驶考试规则。新规则规定,正式实际路考中的前10分钟将为考生的自由驾驶时间。自由驾驶中,考官将告诉考生某个确定的地点,如果考生认识该地区,可以自己开车前往,考官在此过程中将不给予指示。如果考生不认识该地点,考生则需要自己设定GPS或按路牌的指示来抵达指定地点。另外,新的实际路考中还增加了“有效驾驶”这一项考核标准,即考生在驾驶期间能否确保速度与挡位相适应,以节省油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韩国也早已进入汽车普及的汽车社会。但韩国交通事故仍然在经合组织(OECD)国家中偏高,交通事故死亡率居榜首,每年有5000人命丧车轮下。韩国交通安全公团2012年对人行道停止遵守率、速度遵守率(禁止超速)、交通事故死亡率、公共交通满意度等交通文化指数的调查显示,韩国交通文化指数为75分。为此,韩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汽车文明,从2008年开始在国务总理府设立了年度交通事故死亡者减少目标后,2012年儿童因交通事故致死率比去年下降了55%。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汽车保有数量、拥有驾照人数、汽车生产规模等都能证明这一结论。但这还不能说明中国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科学管理和科学制造能力的汽车强国。

  何茂春认为,汽车虽小,却是一个国家制造业能力的综合反映,如何管理汽车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法制水平和社会公平等。中国汽车社会现在遇到的问题来源于早期没有做好足够准备,对汽车未来的发展没有科学论证。他说,工业发展有三大支柱:航空航天、汽车业和日用消费品。一个国家真正成为制造业大国,其汽车业必须健康科学依法有序地发展。但中国汽车不能走其他大国汽车社会的发展道路。污染、能耗高、拥堵等问题现在治理还来得及。否则,一味发展大排量汽车,只会给汽车业和整个社会带来麻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