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中文名称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
成立时间 1943年4月15日
目的 为中美两国共同对日作战
主要职责 交换搜集海陆空军事情报
地址 重庆歌乐山、安徽歙县雄村
目录导航

目的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海军情报所为收集对日作战情报而与军统美国站站长肖勃联系并提出意向的。1942年春,美海军情报所正式派遣梅乐斯到重庆与戴笠进行谈判、到1943年4月在重庆磁器口签订合同。其内容共10项,主要有:军统局向美方提供日本陆海空军在华活动的一切情报,协助解决美方人员在华期间的食宿交通问题;美方无偿供给军统局必要武器、无线电器材、气象器材及交通医药器材;美方人员在华享受外交人员待遇,并帮助军统局训练特务部队。

契机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戴笠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主任戴笠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成功,使美国最终参战。美国与日本隔太平洋相望,打击日本必须主要依靠海军及空军,掌握足够的气象、地理及军情信息就成了重要的工作。而美国认为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可以为美国提供这些信息。为了赢得战争,美国必须要同中国的军情机构合作,在中国成立一个军事情报机构。1942年5月,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Mary Miles)奉命来到中国在中国驻美武官萧信如的帮助下,梅乐斯与军统戴笠取得了联系,并就合作事宜进行了磋商。

筹建

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副主任梅乐斯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副主任梅乐斯1943年4月15日中美双方共同拟定了一份名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协定》的条约。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成立得到了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的批准,成立于1943年4月15日,结束于1946年1月。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直接隶属于中美两国最高军事统帅部,总部设在中国重庆西北郊的歌乐山下杨家山。成立时,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宋子文、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杜诺万少将、萧信如上校和梅乐斯、戴笠先后签名。军统领导人戴笠、美国海军中校梅乐斯分任主任参谋长中方两人,为郑介民和李崇诗,美方为贝利美。主任秘书中方为潘其武,美方为史密斯。中美合作所主要有情报组、气象组、心理组、军事组和秘密行动组,人事组,作战组,电讯组,联络组,研究分析组,供应组,医务组,会计组,总务组,运输组等部门组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