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老城喀什噶尔的灵魂在喀什老城,它代表了这个城市古老的过去,平静的现在,如果幸运,它必将代表未来。 喀什古城,原称疏勒,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见于我国西汉时张骞所记载的古疏勒。古疏勒城位于今天喀什市内南边盘橐城所在地,也叫艾斯克赛尔古城;唐朝时曾设疏勒镇,但是,故址在今天的喀什市东20多公里处的汗偌依古城,有莫尔佛塔为证。恰萨和亚瓦格所在地的喀什古城应是喀喇汗王朝王都的遗址,据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走进老街巷,在约2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里,2.3万居民聚居叠住,两三百条巷道交错密织。[3]
喀什老城奇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灿烂的历史街区土石路面的巷道,宽一点的能走驴车,窄的两人并肩难行;街巷长者600多米,短的50米就到尽头。街巷东转西折,南弯北错,迂回曲折,看似路尽,却柳暗花明又见一巷,恰似《水浒传》里祝家庄的盘陀路。巷道两边是一户户维吾尔民居。民居屋舍很有特点,一般人家都在有限的平面上,盖起两到三层土木结构的小楼,有的向下延伸,建成地下室。客厅、居室皆由木质扶梯、楼梯连结。家家都有晾台,位于平面屋顶。每户都有不大的庭院,用于养花或置放盆景。盆景、鲜花与建筑物廊柱、木雕、挑檐上的各色花饰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幽静清新。有时在两条巷道的相接处,会遇到跨街架起的一间小楼,似成门廊,使小巷增添丁几分古朴与幽深。走上一条条越来越窄的小巷,穿过一间间越建越高的屋舍,来到孜里其巷的一户维吾尔族家庭。据介绍,这户住宅建在老街区的最高处。进门后,脚踩木梯,拾级而上,登至屋脊,眼前豁然开朗,真有“一览众屋矮”之感。就是远处林立的高楼,也仿佛只在脚边。
老街巷的名称都沿用维吾尔语旧名,且各有含意。像恰萨街道办事处的亚格巴扎,意为食油市场;阔孜其亚贝希,为土陶工;而再格来巷,原意是金银匠聚居处。如果按街巷名一一访去,喀什古城已毁建筑的原有位置以及古代市场布局,可略知一二。属亚瓦格街道办事处的“布拉克贝希”巷,“布拉克”,维吾尔语意思为“泉”。
这条巷子呈环形,中心因为有九股泉眼,人称九龙泉。又有人依“疏勒拜泉退匈奴”的千古佳话,称其为“耿恭泉”。[3]
喀什老城1、老城有售门票的地方,但不要门票的出入口却有八九个之多(比如在清真寺对面,或者毛主席塑像背后等等),有时间可以流连大半天。
2、老城里的民居是允许游客进去游览的,而一般民居若家门前的两扇门都打开,则代表男主人在家;若看到只有单独的一扇门打开,则表示只有女主人在家;而要是看到大门前挂了布帘,则代表现在家中正有客人来访。行走在老城中,观察着那一扇扇各异的大门,感觉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3、在老城区里如果迷路,就看脚下的砖,它就是行路的方向标,可以带领你走出老城。其中只要沿着6角的砖走,便可走出老城;而另外一种4角的砖向前走是死胡同。这是当地人的一种暗语,外地人如果不懂,来此多半会迷路,而当地人对此很熟悉,所以不会有这种困扰。经过证实这种方法很有用,很佩服最初建路的老城人民,可以将如此丰富的智慧灵活运用于生活之中!
喀什老城门票:喀什老城免票,艾提尕尔清真寺门票 45元/人。
市内乘坐公交2路、7路、8路、22路、28路到艾提尕尔站下车可至,其中7路穿越老城,可以选择在老城深处的任一站点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