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3)自有史以来,至中华民国时期,石景山区现辖地区(简称“石景山地区”)无独立建置,分别属于蓟国、燕国、广平县、幽都县、宛平县、北平特别市郊五区。1948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将石景山地区划为“北平市第二十七区”,是为独立建置之始。后两次更名,于1952年8月27日,定名为“石景山区”。其后,区划几经变动。1967年8月7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决定,将石景山办事处改名为石景山区,此后,行政区域未再变动。
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封帝尧之后于蓟,都城蓟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封召公爽于燕,都城在今房山区董家林一带。石景山地区属蓟国地。后蓟国衰落,约西周末年被燕国兼并,燕迁都蓟城。石景山地区属燕国都邑地。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年),秦兵攻占燕都蓟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废止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石景山地区属广阳郡蓟城蓟县地。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西汉实行郡、国并立制度。石景山地区属燕国蓟城地。元朔三年(前126年),汉武帝废燕国置“燕郡”。地属燕郡蓟城地。元狩六年(前117年),封刘旦为燕王,燕郡复称燕国。
石景山区元封五年(前106年),西汉始设十三州部。石景山地区属幽州燕国蓟城地。元凤元年(前80年),燕王刘旦谋反失败自杀,改燕国为“广阳郡”。石景山地区属广阳郡蓟城地。本始元年(前73年),改广阳郡为“广阳国”。地属广阳国蓟城地。王莽新朝元年(9年),废广阳国设广阳郡(曾改名广有)。石景山地区属幽州广有郡伐戎县地。东汉形成州一郡(国)一县三级政区,建武二年(26年),复置广阳国。地属广阳国蓟县地。建武十三年(37年),废广阳国并人上谷郡。地属上谷郡蓟县地。永平八年(65年),恢复广阳郡。建安十八年(213年),幽州并人冀州。地属冀州广阳郡蓟县地;不久,幽州复置。石景山地区属幽州广阳郡蓟县地。
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实行州一郡一县三级制度,前后虽有幽州燕郡、燕国等称谓变化,石景山地区始终为蓟县辖地。
隋开皇元年(581年),隋取代北周,开皇三年(583年),实行州一县二级制度,石景山地区属幽州蓟县地。大业三年(607年),废幽州置“涿郡”。地属涿郡蓟县地。
唐初,武德元年(618年),废涿郡,复置幽州。贞观元年(627年),分全国为十道。石景山地区属河北道幽州地。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划全国为十五道,开始形成道一州一县三级政区。地属河北道幽州蓟县地。天宝元年(742年),幽州改称“范阳郡”,析蓟县置广平、广宁二县。地属河北道范阳郡广平县地。天宝三年(744年),撤广平、广宁复并蓟县。至德元年(756年),于蓟县西置广平县。乾元元年(758年),复改范阳郡为幽州。石景山地区属河北道幽州广平县地。大历三年(768年),改幽州为“范阳府”,地属范阳府广平县地。建中二年(781年),设幽都县。地属范阳府幽都县地。唐末,广平县废,后在幽州(唐代称蓟城为幽州)城西设玉河县。石景山地区属范阳府幽都县、玉河县地。
五代时期,后晋天福元年(936年),石敬瑭为报答契丹援立之助,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石景山地区属幽都县、玉河县地。
石景山图书馆契丹天显十一年(936年)末,契丹进占幽云十六州。辽会同元年(938年)十一月,升幽州为“南京”,又称燕京;设南京道,同时改国号为“辽”。辽实行道一府一州一县四级政区,南京道下辖幽都府。石景山地区属南京道幽都府幽都县、玉河县地。开泰元年(1012年),幽都府改称“析津府”,幽都县改称“宛平县”。地属南京道析津府宛平县、玉河县地。金天辅六年(1122年)底,金攻占南京。翌年,宋宣和五年(1123年)三月,北宋接管,改燕京为“燕山府”,析津府改为“燕山府路”。
石景山地区属燕山府燕山府路宛平县、玉河县地。金天会三年(1125年)年底,金国夺占宋燕山府,恢复燕京和析津府,并置燕京路。天眷元年(1138年),废玉河县,辖地并人宛平县。石景山地区属燕京路析津府宛平县地。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海陵王下诏迁都燕京。贞元元年(1153年)三月,改燕京为“中都”,析津府改为“永安府”(翌年又改为“大兴府”),燕京路改称“中都路”。石景山地区属中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
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蒙古军攻占金中都,将中都改称燕京,中都路改称燕京路。石景山地区属燕京路大兴府宛平县地。至元元年(1264年)八月,改燕京为中都,燕京路改称中都路。地属中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至元八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翌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中都路改称“大都路”。石景山地区属大都路大兴府宛平县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军攻占大都城,将大都路改为“北平府”,十月,北平府隶山东行省。翌年三月,设北平行省,北平府隶北平行省。石景山地区属北平行省北平府宛平县地。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改北平为“北京”。二月,改北平府为“顺天府”,地属顺天府宛平县地。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军攻占北京。石景山地区属顺天府宛平县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在顺天府辖域内设东、南、西、北四路厅。石景山地区属西路厅宛平县地。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2月12日,清帝溥仪“逊位”。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2日,临时参议院决定以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石景山地区属顺天府宛平县地。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10月5日,顺天府改称“京兆地方”,地属京兆地方宛平县。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京师警察厅在近郊设东、南、西、北郊四个警区,石景山地区归西郊警署管理。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当时,北洋政府仍设在北京,统治北方地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6日,北伐军进占北京。6月21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直隶省改名“河北省”,将原京兆地区各县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为“北平”,设北平特别市。lO月30日,行政院确定北平特别市区域,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特别市西郊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地。12月19日,北平市政府设立市辖区,将全市分为15个区。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十三区(西郊区)正式成立。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特别市十三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地。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29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北平。12月14日,日军扶植的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北平成立。翌年4月17日改北平为北京。1938年7月,伪河北省公署划全省为4个“道”,宛平县分属“津海道”;1940年6月改为8个道,宛平县分属“燕京道”。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成立,临时政府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9月,伪“公署”废除以数字命名的市辖区为内、外城郊排序,4个郊区改称东郊、南郊、西郊、北郊。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京市西郊区、南部属河北省燕京道宛平县地。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各级伪政权垮台,北京恢复北平名称。12月6日,北平市政府恢复以数字命名市辖区,共16个区,西郊区定名为“十五区”。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市十五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北平市警察局将4个郊区分局调整为8个,称郊一至郊八分局。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北平市政府将十三至十六4个区调整为8个区,称十三至二十区,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十七区;当时,郊区各区按警察分局的顺序习称为郊一至郊八区。故石景山地区北部属北平市郊五区、南部属河北省宛平县。
1948年12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将石景山地区划为北平市;二十七区,为石景山区独立建置之始。1949年1月下旬,北平市第二十七区人民政府成立,区政府设在北辛安大街。5月,市政府批准,田村、模式口、高井、五里坨、三家店等地划归二十七区管辖,辖区面积由31.25平方公里增加到99平方公里。
1949年7月1日,北平市第二十七区改称北平市第十九区,辖域不变。
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自8月1日起,第十九区改称第十五区,辖域不变。
1951年4月7日,根据北京市郊区委员会决定,第十三区(今海淀区)所辖东杨坨村地区划归第十五区管辖,辖区面积增加到124平方公里。
1952年8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第十五区所辖三家店、东杨坨、五里坨、黑石头等村划归京西矿区管辖,第十五区改称石景山区。区政府设在北辛安和平街3号。辖区面积61平方公里。
解放后,北京市区划几经调整。1952年,撤销宛平县,成立丰台区、南范区、石景山区,隶北京市。
1954年5月,北辛安镇建置撤销。
1956年3月17日,市政府将京西矿区所辖五里坨乡、黑石头乡、高井乡和海淀区所辖八大处乡划归石景山区。
1958年5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石景山区,原辖区大部并入丰台区,田村、西黄村乡划归海淀区,五里坨乡划归门头沟区。1958年,南苑区、石景山区大都并入丰台区。
1963年7月8日,北京市人委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石景山办事处,为市人委派出机构。1963年,石景山区从丰台区分出成立石景山办事处,1967年建为石景山区。丰台区人民政府驻丰台镇。
1964年2月,中共北京市委决定,将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移交丰台区领导。
1967年8月7日,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决定,石景山办事处改名为石景山区,石景山中苏友好人民公社划归石景山区管辖。
1978年,区委、区革委会机关从北辛安和平街3号迁址石景山路35号。
1980年12月24日-29日,石景山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区革命委员会,恢复区人民政府。
2005年,石景山区辖9个街道:鲁谷街道、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共有133个社区。年末户籍人口35.0万人。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489439人,其中:八宝山街道 100731人、老山街道 37774人、八角街道 7084S人、古城街道 62249人、苹果园街道 81852人、金顶街街道 61963人、广宁街道 14361人、五里坨街道 30664人、首钢迁安矿区街道 28992 人。
石景山区辖9个街道: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鲁谷社区(街道)。
截至2021年,石景山区下辖9个街道。
9个街道: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金顶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鲁谷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110107001000 |
八宝山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2000 |
老山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3000 |
八角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4000 |
古城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5000 |
苹果园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6000 |
金顶街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9000 |
广宁街道办事处 |
110107010000 |
五里坨街道办事处 |
110107011000 |
鲁谷街道办事处 |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110107001000 |
八宝山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2000 |
老山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3000 |
八角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4000 |
古城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5000 |
苹果园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6000 |
金顶街街道办事处 |
110107009000 |
广宁街道办事处 |
110107010000 |
五里坨街道办事处 |
110107011000 |
鲁谷街道办事处 |
石景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6]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573.11毫米,是华北地区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
石景山区位于北纬39°53′-39°59′,东经116°07′-116°14′。距市中心仅14公里,是外城四区中距市中心最近的城区,利于吸纳人气距天安门16千米。处在长安街的西向延长线上。位于北京市西山风景区南麓和永定河冲积扇上,地势北高南低,略有起伏。
石景山区西北部山地是太行山余脉。
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部,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连绵起伏的山地,属太行山北端余脉向平原的延伸部分,有克勤峪(曾称荐福山)、天泰山、翠微山、青龙山、虎头山等山峰40余座。山区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中部和南部为永定河冲积形成的微倾斜平原,有海拔200米以下的石景山、金顶山、老山、八宝山等残丘横亘其间。最高处为北部的克勤峪,海拔797.6米,最低处为东部石槽东南的农田,海拔仅为58.1米。
石景山区(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总人口489439人,其中:八宝山街道100731人、老山街道37774人、八角街道70849人、古城街道62249人、苹果园街道81852人、金顶街街道61963人、广宁街道14361人、五里坨街道30664人、首钢迁安矿28992人。
2021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6.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8.8%。常住人口出生率为6.30‰,死亡率为6.28‰,自然增长率为0.02‰。
常卫:区委书记
李新、刘海涛:区委副书记
区长:李新
副区长:齐春利、李先侠、刘锋、王其志、申键、王智勇、尹圆、李文化[7]
主任:李文起
副主任:高洪雁、宁慧娟、张玉国、石显富、闫金定[7]
田利跃:政协主席
岳林华、宋世媛、葛强、毛轩、汪礼俊、刘铁军:政协副主席
程伯静:秘书长[8]
石景山区是重工业企业、高科技单位和多个国家体育运动中心聚集的地方,有首都钢铁总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数家,中国科学院电子对撞机实验室、首都钢铁公司SGNEC电子有限公司、国家射击射箭和自行车摩托车运动中心,为普及科技知识、了解现代工业生产和康乐健身的首选之地。
石景山园区
石景山2006年1月17日,石景山高科技园区(原八大处高科技园区)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石景山园通过批准。这次石景山高科技园区获准进入中关村科技园区,将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各项优惠政策,为该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扩充了园区土地面积,由原来的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扩充至3.45平方公里,主要由原八大处园区(含八大处园区一期和北方微电子基地)和北辛安园两部分组成。
石景山区在充分利用历史遗存的自然、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事业的同时,为适应人们旅游新时尚,十分重视现代游乐与服务设施的,开发建设,先后建立了融高科技游乐器械、现代化园一体的石景山游乐园和服务设施齐全的宾馆饭店等众多游乐服务及交通设施,形成了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随着首钢搬迁调整和北京奥运会的举办,石景山区又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为海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会。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65亿元,同比增长8%,第三产业比重达到6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206.6亿元,同比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60亿元,同比增长10.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607元,同比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前列,全年始终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2013年中关村石景山园快速发展,园区企业全年收入突破1100亿元,同比增长30%,进入6个千亿级产业园区行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重要成果,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完善区政府与首钢总公司工作对接机制,落实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任务,启动首钢西十筒仓改造等项目,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建设取得新进展。促进区内多种经济改革发展。创新投融资模式,国有经济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古城创业大厦等项目建设,启动八大处农工商公司产权制度改革,集体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实现新突破。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完成“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
2013年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377亿元,同比增长近9倍,成为新的增长点,“长安金轴”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实现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发展,电子信息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园区成为全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商务服务业创新发展,全区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市唯一的“商业保理”试点区,银河综合商务区获批北京市首批商务服务业集聚区称号。举办“京西主题消费年”等特色活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持续增强。旅游休闲产业融合发展,召开旅游发展大会,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总部基地体验中心一期工程完工,首钢工业文化旅游区获批市3A级旅游景区。
2013年召开第七次经济发展推进大会,重新修订26项政策,深入推进“118”行动计划,创新服务平台,深化“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进一步营造了招商、安商的良好环境。成功引进中保信等龙头企业,全区新引进企业1100家,其中注册资金亿元以上企业23家,同比增长44%,新引进企业对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贡献率达到47%,“招大引强”成效显著。
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8.2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801.7亿元,增长8.7%。产业构成为16.5:83.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9万元。
石景山区为北京市中心城区,故无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从主要行业来看,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比上年增长30.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2.8%,专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下降62.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7.1亿元,比上年下降44.3%。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6.9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在本市完成176.1亿元,增长6.2%;在外省完成730.8亿元,增长10.5%。本年新签订合同额969.1亿元,下降6.3%。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0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4465.3亿元,比上年增长6.7%,利润总额736.3亿元,比上年增长42.0%。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8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金融业实现收入合计1189.9亿元,比上年增长3.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169.4亿元,比上年增长9.1%;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合计293.6亿元,比上年下降2.2%。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增值税24.5亿元,比上年下降1.0%;企业所得税16.7亿元,比上年增长61.6%;个人所得税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
2021年年末全区中资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2842.0亿元,比年初增加289.4亿元。其中,单位存款1413.8亿元,比年初增加99.3亿元;个人存款1267.9亿元,比年初增加115.6亿元。年末全区中资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1193.6亿元,比年初增加98.8亿元。其中,境内短期贷款391.0亿元,比年初增加63.0亿元;境内中长期贷款801.4亿元,比年初增加40.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7.0%。其中,建安投资增长41.7%。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下降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7.8%。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6.7%。其中,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10.6%。年末全区房屋施工面积比上年末下降3.6%;全年房屋竣工面积下降17.2%。
市场消费
2021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为3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4%。从主要行业看,超级市场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汽车新车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5.9亿元,比上年下降3.7%;计算机、软件及辅助设备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8.5亿元,比上年增长75.0%。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3.5%。其中,出口35.5亿元,增长19.2%;进口50.7亿元,增长154.8%。
2021年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3亿美元。
区内长安街延长线、莲石路、阜石路三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与五环路、四环路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20余条公交线路穿越本区。地铁一号线连接地铁二号线、五号线等城市轨道交通路线。到中关村核心区20分钟,到CBD商务区30分钟,到首都机场40分钟。
一号线地铁,横贯全区;运营在长安街、阜石路、石门路等北京主要公交线路728、337、347、354、370、598、389、941、336、318及在区内运行的公交线路交叉成网。
2021年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4666元,比上年增长7.6%。从四项收入构成看,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53358元,增长17.6%;人均经营净收入31元,下降96.2%;人均财产净收入8628元,增长3.8%;人均转移净收入22650元,下降6.2%。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4790元,比上年增长11.7%。
2021年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人数分别为48.5万人、33.0万人、35.9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长1.9%、2.7%、22.3%。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人数为0.2万人,比上年增长13.1%。
水、电、气、热、通讯、光缆等基础设施完备,实现地下管网的数字化管理。区域内有110千伏变电站6座;有58个供热单位,实现3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年供水量达1482万吨。道路总条数168条,总长度228公里。已连续多次获得“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的殊荣。
2021年年末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量117.9万册;博物馆4个,其中免费开放2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旅游: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64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6%;实现旅游总收入61.4亿元,增长75.6%。
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站遍布全区。其中被列为二级甲等医院的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等,加之覆盖率达到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构成完善的医疗体系,为区内人民提供了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2021年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4个,比上年末减少2个。其中,医院24个。医疗机构共有(实有)床位5320张,减少53张。其中,医院床位5260张。卫生技术人员为956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75万人,注册护士4331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748.9万人次,增长21.0%。
2021年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7%,比上年末下降0.29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65.06%,比上年末提高11.98个百分点。
拥有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完善教育体系和完备的教育设施。全区有幼儿园36所,小学33所,普通中学22所(其中示范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高等院校4所,其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方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受到国家重视。
2021年全年普通高中招生1450人,在校生4109人,毕业生987人。普通初中招生2976人,在校生8824人,毕业生2216人。普通小学招生4548人,在校生24855人,毕业生3494人。幼儿园入园幼儿5400人,在园幼儿17158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14人,在校生1470人,毕业生277人。特殊教育招生12人,在校生88人,毕业生6人。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量4682件,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807件,增长49.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639件。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121件,增长30.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5件。全年技术合同登记2262项,增长5.7%;技术合同成交总额124亿元,增长10.1%。
2021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27.7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1331吨标准煤/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2.2%。
2021年全区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值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和61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10.8%和1.6%。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值为30微克/立方米,下降3.2%。二氧化硫(S02)年均浓度值为3微克/立方米,下降25%。
石景山区蕴藏着众多人文名胜。世界稀有的释迦牟尼炅牙舍利珍藏于此处灵光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拥有明代壁画精品的法海寺,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与幽雅碧秀的蟠龙山交相辉映。此外,先驱者之魂--八宝山革命公墓、没落王朝的历史见证--明代宦官田义墓和宝胜仙桥、万善桥、慈善寺、双泉寺、承恩寺等物华天宝均荟萃于石景山这块美丽的土地上。
耸立在永定河畔的石景山上寺庙林立,碑碣垒垒,晾经台、藏经洞、大戏台别具一格。一代名园八大处,宛如七星北斗缀在卢师、平坡、翠微山三山之间大放异彩。
天泰山位于石景山区西北部,香山公园西南。北至海淀区挂甲塔,南至双泉寺,西至五府庄、潭峪,东至南北马场。主峰海拔430.8米。因主峰西有平台一处,曰天台,山因名天台山,亦作天太山、天泰山。天台处有明清古刹慈善寺,亦称天台寺。旧时每年三月十八日开庙。寺内中路大悲殿正中原供金漆木雕观音像,两旁有碧霞元君等8尊塑像,这种佛、道共进一堂的现象,在京郊较为罕见。后殿供肉身坐化和尚,俗称魔王菩萨和尚,相传即清世祖顺治帝。1917年、1924年冯玉祥两次住在天泰山慈善寺,留下“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等重要石刻,是一处避暑胜地。慈善寺为区级保护文物。
翠微山位于石景山区与海淀区交界处。东南距市中心约20公里。海拔387米,为香峪大梁东南坡的山峰之一,北与香山遥相对应。山势和缓,原名平坡山,因唐建平坡寺得名;明洪熙初年(1425)改叫翠微山。南麓多古寺,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底、大悲寺、龙王堂、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等依山而建,合称八大处,为京郊著名游览区。西南山麓还有明建法海寺。
石景山位于石景山区西部。为西山山前的侵蚀残丘,地势和缓,海拔184米。历史上为永定河河防要地。自元代以来,在此修堤防水。1949年以来,先后在永定河上游修建了官厅水库及引水渠。东南山麓一带,建有石景山发电总厂和首都钢铁公司。[9]
莲花河发源于石景山区石槽,流经莲花池。莲花池以上称新开渠。原在鸭子桥入南护城河,1951年治理后改在万泉寺东入凉水河。全长4.2公里,底宽16—20米。主要支流有新开渠、水衙沟。水源原主要出自莲花池泉水,后被新开渠石景山工业废水所代替。古称洗马沟。[10]
法海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北京石景山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明正统四年(1439年)创建,五年建成。弘治十七年(1504年)重修,本寺的宝贵遗产和主要特色,是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