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里隶属开平市蚬冈镇,东北距开平市区 22 公里 。清朝光绪年间(公元 1875-1908 年),由黄氏家族按规划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黄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黄贻桂画定村首界面线,规定纵巷宽 1.5 米 ,每三排建一横隔巷,第一条横隔巷宽 1.5 米 ,从第二条横隔巷开始一律宽 60 公分 ,划出统一面积的宅基地由族人认购,要求房屋统一为 6 米 高。村后并列着的瑞石楼、升峰楼、锦江楼 3 座碉楼。
民国七年(公元 1918 年),村民集资兴建在村后中部兴建了锦江楼。锦江楼是典型的众楼,楼高 5 层 17.36 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层为悬挑出来的平台,女儿墙外有中西融合的灰塑图案,正中为一悬山顶的楼屋,墙体密布枪眼,窗口狭小,置有铁门、窗。建筑形体简洁,朴实无华,是防御性显著的碉楼。
民国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 1923-1925 年),在香港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致富的黄璧秀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回乡兴建了瑞石楼。瑞石楼位于锦江楼的东侧,坐落在村落民居的主轴线上,是典型的居楼式碉楼。瑞石楼是由黄璧秀在香港谋生、爱好建筑艺术的侄儿黄滋南设计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楼所用的水泥、钢筋、玻璃、木材等均是经香港进口,总投资 3 万港元。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瑞石楼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楼高 9 层 28.37 米 。室内布置也受到西方生活的较大影响。第 1 层是客厅,第 2 至 6 层每层都配备设施齐全的厅房、卧室、卫生间、厨房和家具。第 6 层外部为柱廊,第 7 层为平台,平台四角各伸出一个了望、防卫用的圆形塔楼,南北面则以巴罗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第 8 层内部放置祖先神龛,该神龛雕刻精美,堪称艺术精品,为家人祭祖的精神空间所在,室外则是一周观景平台,第 9 层是堡垒式的了望塔,整体建筑呈现出中世纪意大利城堡风格。瑞石楼在立面上运用西洋式窗楣线脚、柱廊造型,大量的灰塑图案中,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福、禄、喜、寿等内容,在西洋的外表下蕴涵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楼内家具形式与陈设表现出十足的传统格调,酸枝木的几案、椅凳、床柜,柚木的屏风,坤甸木的楼梯、窗户等,用材讲究,做工精致,格调高雅。特别是用篆、隶、行、草、楷等多种中国书法刻写的屏联,更具中国传统风韵。瑞石楼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
民国十七年(公元 1928 年),赴美谋生,后来经商致富的黄峰秀在家乡兴建了升峰楼。取楼名为“升峰”,寄寓楼主祈求家庭幸福、事业腾升的意愿。黄峰秀晚年落叶归根,从美国回家乡后一直居住在楼内,直至终老。该楼高 7 层 12.34 米 ,钢筋混凝土结构,造型精致秀丽,充满南亚印度建筑的情调,是典型的居楼。
号称“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坐落在开平市蚬冈镇锦江里村后左侧。楼高九层,占地9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牢固非常。人们坐车从公路经过,老远就可以看到它在竹丛树林背景的衬托下高高耸立的雄姿。
说它是“开平第一”,不仅是高度上第一,外观上也是别的碉楼难以相比的。楼的顶部有3层亭阁,凸现西方建筑独特风格,其中以四周用承重墙接托的罗马穹窿顶和以支柱支承的拜占廷穹窿顶造型最为显著,给人以异于常态的美感。该楼首层至五层楼体每层都有不同的线脚和柱饰,增加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各层的窗裙、窗楣和窗花的造型和构图也各有不同,显得灵活多变。五层顶部的仿罗马拱券和四角别致的托柱有别于其他碉楼中常见的卷草托脚,循序渐进,向上部自然过渡,很有美学上的视觉效果。六层有爱奥尼克风格的列柱与拱券组成的柱廊。七层是平台,四角建有穹窿顶的角亭,南北两面可见到巴洛克风格的山花图案。八层平台中,有一座西式的塔亭。九层小凉亭的穹窿顶,罗马风格浓重。楼名匾额放在七层上部正中的位置,上写“瑞石楼”三个刚劲隽秀的大字。从外观上的整体结构看,瑞石楼比例匀称,宏伟端庄,墙体的法国蓝涂色给它平添了几分浪漫的气息。
该楼是中西建筑风格完好结合的典型。在整体的西方建筑风格中,楼主着意加进一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因素,这在窗框、窗楣图案和六层围墙外墙的图案、灰雕中得到了体现。中式结构,在楼的内部结构和陈设中得到充分的表现。内部布置、用具和摆设是岭南传统的样式。每层都有从香港购买的坤甸或柚木板做的屏风,上面雕刻着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的诸如“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雀屏中目,鸿案齐眉”等内容的对联,传统文化气息浓厚。首层是客厅,分大厅和偏厅,大厅正对门口的墙上设有祖先的灵位,并悬挂着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和家人合照的“全家福”。大厅是拜祭祖先和会客的地方,偏厅布置典雅,是与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饮茶闲聊的场所。二至六层每层都有厅房、卫生间、厨房各一个,卧房二间,通道旁用作屏风的木板上都刻着寄托平安和吉祥意愿的联语。联语给人丰富的联想。那浓重的文化氛围,抵消了空间窄小的局限给人带来的压抑感。这也体现了楼主的既有防卫功能又适合于家居的建楼构想。由于是家族私楼,各个厅房均有生活用品的摆设,这又是其他碉楼难以比拟的。
瑞石楼的始建人黄璧秀,号瑞石。他和儿子黄畅兰(长子)、黄赐兰(次子)一起在香港经营药材铺和钱庄,事业成功。20世纪初,社会治安不好,盗贼横行,群从备受苦难。当时59岁的黄璧秀因父母和妻子在家乡居住,为了家人的安全,所以他不惜投入三万多元港币的巨资,于民国十年(1923年)筹建家居碉楼,民国十二年(1925年)竣工,历时3年。楼建成后,他以自己的号取名,叫"瑞石楼"。因为他与当时广东省有名的大书法家、广州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有旧,铁禅大师便题写了“瑞石楼”三个大字赠给他。铁禅大师苍劲浑雄的书法给该楼提高了知名度和文化品位。为了防匪,楼内配备了枪械、铜钟、探照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