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

文成县

中文名 文成县
车牌代码 浙C
经纬度 东经119°46’~120°15’、北纬27°34’~27°59’
主要民族 畲族
外文名 WenchengCounty
地理位置 浙江省南部、温州市西南、飞云江中上游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12个镇、5个乡
县长 罗招政
邮政编码 325300
地区生产总值 116.52亿元(2021年)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文成县名取自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文学家刘基(字伯温)的谥号。明朝开国元勋、大明军师刘伯温死后,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武宗于公元一五一四年下了一道诰令,说刘基“慷慨有志,刚毅多谋,学为帝师,才称王佐”,“占事考祥,明有征验;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是“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故“今特赠尔为太师,谥号文成。”经纬天地为文,安民立政为成,合言之,文成就是经天纬地、立政安民的意思。

春秋战国时期属瓯越地。

秦统一六国后,废封国,设郡县,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属东瓯国。

西汉始元二年(前85)以东瓯地回浦乡建立回浦县,为回浦县辖地,属会稽郡。

东汉章和元年(87),改回浦县为章安县。[8]

东汉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为永宁县辖地。

东汉建安八年(203),析章安县南乡建立松阳县,青田地为其所辖。仍属会稽郡。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析永宁县置罗阳县,瑞安、泰顺地为其所辖。

三国吴太平二年(257),罗阳县、松阳县归属临海郡。

三国吴宝鼎三年(268),改罗阳县为安阳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为安固县。

东晋太宁元年(323),从临海郡析置永嘉郡。松阳、安固2县均属永嘉郡。

隋开皇九年(589),废郡,改永嘉郡为处州,分松阳县东乡建立括苍县,青田为括苍县辖地。括苍、安固同属处州。[8]

隋开皇十二后(592),处州改称括州。

隋大业三年(607),改括州为永嘉郡。

唐武德四年(621),永嘉郡复改称括州。

唐上元二年(675),析括州置温州。安固县为温州属地。

唐景云二年(711),从括苍县析置青田县,属括州。

唐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郡,括州改称缙云郡,温州改为永嘉郡。青田县属缙云郡,安固县属永嘉郡。

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缙云郡复称括州,永嘉郡复称温州。[8]

唐大力十四年(779),又改括州为处州,青田县属处州。

唐天复二年(902),改安固县为瑞安县。

宋咸淳元年(1265)改温州为瑞安府。瑞安县为其一部分。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浙江行省温州路。瑞安县为温州路一部分。元元贞元年(1295),瑞安县升为瑞安州,仍隶属温州路。[8]

元代,青田县隶属浙江省处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温州路为温州府。

明洪武三年(1370),瑞安州复改为瑞安县。

明景泰三年(1452),析瑞安、平阳地置泰顺县。

明代,青田县隶属处州府。

清康熙六年(1667),浙江省设杭嘉湖、宁绍台、金衢严、温处四道。青田县隶属温处道处州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处道温州府。

清宣统三年(1911),浙江成立军政府,青田县属处州军政分府,瑞安、泰顺两县属温州军政分府。

民国3年(1914),温州、处州合并,称瓯海道。[8]

民国16年(1927)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制。县直隶浙江省。

民国21年(1932),实行县政督察制,县隶属行政督察区。瑞安县辖地先后属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第四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青田县辖地先后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第二特区、第九行政督察区、第七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监察区;泰顺县辖地先后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第五行政督察区。

民国35年(1946)12月,行政院核准以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文成县。[8]

民国37年(1948)7月1日,文成县政府成立。县隶属浙江省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8日文成县解放,6月改名大南县。

1949年8月,恢复文成县原名。

1958年10月撤销文成县,和瑞安县合并。

1961年9月,文成县又从瑞安县析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成县先后隶属浙江省第五专区、浙江省温州专区、浙江省温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浙江省温州地区。1981年9月,温州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文成县归属温州市领导。[8]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 ,文成县下辖12个镇、5个乡。[9]

区划详情

文成县文成县12个镇:大峃镇、百丈漈镇、南田镇、西坑畲族镇、黄坦镇、珊溪镇、巨屿镇、玉壶镇、峃口镇、周壤镇、铜铃山镇、二源镇。

5个乡:周山畲族乡、桂山乡、双桂乡、平和乡、公阳乡。[9]

自然环境

位置

文成位于浙江省南部山区,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东经119°46’~ 120°15’,北纬27°34’~ 27°59’。东邻瑞安市,南界平阳、苍南县,西倚泰顺、景宁县,北接青田县。

地貌

文成县文成县(3)文成县境内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典型山地的地貌。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宜人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最高为西北部的石垟林场顶峰,海拔1362米。最低为平和乡大垟口,海拔15米。山脉分属两支,江北属南田山脉,为洞宫山脉分支。江南为南雁荡山脉分支,从平阳县进入文成县,东入瑞安市。山顶上有平台,也是文成县山地的典型地貌。

气候

文成县文成县(3)文成县境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18.5℃,最热月份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高度40.8℃,最冷月份1月,平均气温28.2℃,极端低稳零下4.7℃。常年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884.7毫米。南田、百丈景区和石垟、叶胜森林公园夏季平均温度15℃。

水文

文成县生态环境良好,县域地表水11个断面水质情况均达标;珊溪水库库中及坝前两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均为I类水质,满足功能区要求;文瑞交接断面水质为Ⅰ类水质,水质情况保持稳定。

空气

2018年,空气质量为优的214天,空气质量为良的13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

自然资源

生物

文成县文成县森林面积9.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31%,森林蓄积量666.57万立方米,常年采伐量1万立方米。。拥有林业用地1358万亩,其中原始森林面积1.2万亩。毛竹主要分布在双溪、汇溪及叶胜、石垟林场。蓄积量562万株,年采伐量104万株。其他林产品有油茶籽、油桐籽和乌桕籽。油茶籽年最高产量750吨。在原始森林中有脊椎动物5纲34目379种,其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猕猴、短尾猴、金钱豹、金猫、白颈长尾雉、穿山甲、水獭等17种,其他两栖类和鸟类等动物100余种,比中国临安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各种珍稀动物还要丰富。

水能

文成县水能蕴藏量达50万千瓦,可开发资源42.29万千瓦,居温州市第一位,全省第五位。后相继建成百丈二级、三级电站,西坑高岭头一级、二级和三级电站,装机4.6万千瓦。全国最高水头百丈漈水力发电厂坐落在县城北面,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珊溪水利枢纽工程已竣工。[10]

矿产

文成县境内矿产有锰、铜、金和铅锌矿等13种,矿点50处。其中尤以非金属矿花岗石、高岭土、萤石、叶腊石储量最为丰富。[10]

农副产品资源

文成县现已规模经营的有杨梅、柑、桔、梨、柿、糯米山药、香菇、竹笋、蕨菜及干菜系列等农副产品。[5]

旅游资源

文成县主要有刘伯温故里、百丈飞瀑、飞云江中上游山水和石胜林海四大景区,其中刘基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百丈漈瀑布高207米,为全国之最,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甚多。[5]

人口

人口

2021年全县辖12个镇、5个乡。城市社区14个、居委会1个、行政村229个。共有社会团体17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3个,基金会1个。全县户籍人口40.6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55万人,女性人口19.1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7.0%,死亡率6.7%,自然增长率0.3%。根据2021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8.8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4.3%。[2]

民族

文成县是浙江省、温州市少数民族的重点县,有少数民族成分32个,少数民族人口1.76万,占全县人口的4.3%。其中畲族1.65万,占少数民族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散布全县17个乡镇、22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4个民族行政村,设有西坑畲族镇、周山畲族乡2个民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还有黄坦镇、双桂乡。全县少数民族80%以上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偏僻边远山区、半山区,是典型的散居民族地区。[5]

政治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罗招政
副县长 张健、毛伟新、瞿灵灵、张海飞、林伟、郑祥邦、吴可塑、王荣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刘中华
县委副书记 罗招政、吕金记

参考资料来源:[11][12]

经济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罗招政
副县长 张健、毛伟新、瞿灵灵、张海飞、林伟、郑祥邦、吴可塑、王荣华

概况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刘中华
县委副书记 罗招政、吕金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116.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7%,两年平均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8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30.67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76.06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8.4:26.3:65.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041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264美元),增长4.6%。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经最终核实,2020年文成县生产总值108.09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9.0:25.2:65.8。[2]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年农业总产值14.33亿元,增长2.1%。其中农业产值12.00亿元,增长1.0%;林业产值1.15亿元,增长2.4%;牧业产值0.78亿元,增长24.7%;渔业产值0.20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9亿元,增长6.0%。

2021年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6.84万亩,下降2.1%。粮食播种面积11.22万亩,增长2.5%,其中稻谷种植面积7.28万亩,增长4.4%。粮食总产量4.63万吨,增长1.4%,其中稻谷产量3.56万吨,增长3.5%。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10.93万亩,增长1.4%;水果产量5.06万吨,增长1.4%;茶叶产量0.05万吨,增长2.8%。

2021年全年完成森林抚育面积0.14万亩,营造林面积0.91万亩其中新增人工造林0.81万亩。木材产量2.24万立方米。

2021年全县生猪存栏0.26万头,增长81.5%;牛存栏0.13万头,增长8.3%;羊存栏0.76万头,下降1.1%;家禽存栏24.56万羽,下降14.2%;禽蛋产量265吨,下降32.2%。免存栏17.67万只,下降0.1%。

2021年全年水产品产量0.13万吨,增长4.3%。[2]

文化

2021年全年工业增加值13.72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8亿元,增长12.5%;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5.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7.01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亿元,增长78.5%。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18亿元,增长6.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5亿元,增长28.7%;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0.40亿元,增长16.2%。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42亿元,增长28.3%;其中建筑业省内产值48.48亿元,增长13.3%。资质建筑业企业利润0.98亿元,增长74.1%。[2]

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1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4亿元,增长13.1%;其中民间投资29.91亿元,增长27.2%;基础设施投资31.63亿元,增长3.5%。第一产业投资0.07亿元,下降2.1%;第二产业投资3.35亿元,增长81.2%;第三产业投资58.62亿元,增长10.7%。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8.06亿元,增长6.4%。企业房屋施工面积105.01万平方米,增长12.8%。商品房销售面积8.50万平方米,下降43.7%;商品房销售额10.43亿元,下降44.7%。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71亿元,增长4.2%;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7.42亿元,下降0.2%。网络零售额21.64亿元,增长19.1%。

2021年,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中,日常消费品类较快回升。粮油类0.23亿元,增长37.5%;肉禽蛋类0.07亿元,增长6.2%。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节能智能家居产品热销。文化办公用品类0.06亿元,增长2.3%;家具类0.05亿元,增长1.6%;石油及制品类0.92亿元,增长6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0.07亿元,增长54.6%。其中,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增长58.4%。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58.0%。

2021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6.14亿元,增长13.9%其中进口总额1.72亿元,增长69.5%;出口总额4.42亿元,增长1.0%。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7.98亿元,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75亿元,增长15.0%;其中税收收入7.87亿元,增长18.5%。企业所得税0.65亿元,增长9.4%;个人所得税0.55亿元,下降24.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3.80亿元,增长5.4%;其中民生项目支出42.63亿元,增长4.5%。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18.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4%,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399.54亿元,增长5.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86.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286.81亿元,增长20.9%。[2]

交通电力

畲族人们畲族人们畲族的民间文学非常丰富,包括山歌、民族起源和诸天神传说、民间故事、谚语、儿歌等。在畲族文学中,山歌是它的主要部分。山歌大都在群众中以畲语唱形式代代相传,并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所以他们的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虽然也有一些汉文的手抄本,但那是借汉字记间,只供唱用。因此,在歌本上创造了许多土俗字。

传统的文学作品,有些已散失无传,至今流传下来的,约有一千多篇,四、五万行。有追述本民族来源、迁徙和历史大事的长篇叙事诗歌,有富有艺术魅力的歌颂劳动和爱情的杂歌,有取材于汉族民间神话故事、章回小说、评话唱本等编成的小说歌。尤其是有关历史传说的山歌,更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唱。浙江畲歌按歌词内容分,除上述几种外还有风俗歌、功德歌等。

(一)长篇叙事诗歌,歌词篇幅较长,有“高皇歌“、“麟豹王歌“、“来朝歌“、“元朝十八帝“、“盘古歌“、“长毛歌“等,其中以“高皇歌“流传最广。

(二)杂歌,形式自由,可长可短,数量极多,内容丰富,富有艺术魅力,多是畲族人民即兴创作的。

(三)小说歌,又称“全连本“或“戏出“,畲民叫作“大段“,约有一百多种。多取材于汉族民间的神话故事、传说、章回小说、评话唱本等编成。

(四)风俗歌,主要有“嫁女歌“和“哭丧歌“。在畲族婚姻嫁娶中,无论是嫁女或入赘,都要长夜盘歌。男方请来好歌手“赤郎“和“行郎“(抬花轿的),与女方歌手通宵达旦的对歌,通过对唱“敬酒歌“、“对盏歌“、“度亲歌“、“撬蛙歌“、“嫁女歌“彼此考察对方的唱歌能力。

(五)功德歌,又称祭祖歌,做功德分“做阴“、“做阳“两种,死人丧事追荐亡魂的叫“做阴“,平时祈福禳灾的叫“做阳“。

教育科技

文卫体育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公路总里程1719公里。其中,国道77公里,省道16公里,县道526公里,乡道137公里,专用公路27公里,村道935公里。高速公路34公里,一级公路9公里。实有城市公交车52辆,城乡公交车122辆,出租车35辆,年载客量270万人次。水路客船4艘,年载客量3万人次。年末机动车保有量6.39万辆,增长6.2%;其中汽车保有量5.38万辆,增长3.7%。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6.03亿千瓦时,增长11.4%;工业用电量1.87亿千瓦时,增长23.6%;建筑业用电0.60亿千瓦时,增长0.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13亿千瓦时,增长1.8%。[2]

人民生活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小学24所,在校生1.5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6所,在校生0.7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0.15万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0.32万人;幼儿园27所,在园幼儿0.62万人。中小学专任教师0.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129人。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新增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6家,落实企业研发费补助500万元。全年专利授权量68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2件。[2]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全县拥有文化站17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影放映单位2个,城市书房4家,百姓书屋7家,文化驿站21家,文化礼堂257家。公共图书馆藏书51.20万册,比上年增加1.72万册。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0家,床位数827张。其中医院5家,卫生院17家,村卫生室65家,各类诊所39家。卫生技术人员20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8人,注册护士760人。全县医疗机构总诊疗215.26万人次,下降18.7%,入院人数1.58万人,基层就诊比例66.3%。

2021年年末全县建成百姓健身房4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体育设施进公园1个,篮球场地4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个,登山健步道2条。全年发行体育彩票2450.65万元。[2]

生态环境

文成县文成县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7元,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07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0元,增长10.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3元,增长15.8%。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480元,增长16.2%;其中食品支出8519元,增长1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348元,增长15.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03元,增长16.4%。[2]

应急管理

2021年年末市场主体总数2.05万户,新增市场主体0.43万户。新增城镇就业人数0.29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46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0.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

2021年年末全县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6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3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23万人。失业保险1.42万人,工伤保险4.50万人,生育保险2.08万人。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83万人。[2]

旅游

2021年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有222天,二级标准的有12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PM2.5年均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3.8分贝,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62.3分贝。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水库56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52座。山塘153座。电站84座。河道733条,总长1422公里。地表水县控及以上站位11个,水质类别均达到或优于类标准,达标率100%。[2]

概略

2021年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起,亡人1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413起,下降13.1%,其中死亡人数18人。发生火灾114起,直接经济损失234万元。[2]

刘伯温故里景区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

文成县风光文成县风光(20)文成境内百丈漈飞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飞瀑[13],为全国最高的瀑布;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壶穴碧潭,刘基庙(墓),系国家重点文保单位。长达27的时间,文成擘绘了生态富县、旅游强县发展蓝图,形成了“多点开花、众星拱月”的品质旅游景区集群。在创刘伯温故里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已创成百丈漈、铜铃山、龙麒源、森林氧吧小镇等4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已创成刘基庙、峡谷景廊、月老山、猴王谷、七星武阳、天顶湖生态农庄、九溪欢乐谷、仙人居、山一角等9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著名人物

以大明第一谋臣刘基(字伯温)得名,由百丈漈、刘基庙和天圣山文化园(安福寺)三大核心片区组成,总面积5.81平方公里。该景区旅游资源丰富,主要单体资源涵盖8个主类,22个亚类,46个基本类型,优良级以上旅游资源单体数量108种,尤以“一庙、一瀑、一寺”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山水文化、佛教文化最具特色。景区于2017年2月顺利通过了国家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进入国家5A级景区创建名录。

刘伯温故里景区—百丈漈景点:百丈漈地处海拔300米至638米的高山上,镶嵌在“V”形山谷中,纵深约3公里,以“瀑奇、湖美、洞怪、潭多、峰秀”而著称。瀑布总高度达287米,由三级瀑布组成瀑布群,形成“一漈百丈高、二漈百丈深、三漈百丈宽”的奇特景观。一漈单级落差为207.38米,2013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现场宣布百丈漈为“中华第一高瀑”,百丈漈也因此入选“中国十大名瀑”。

刘伯温故里景区—刘基庙景点:“刘基庙”位于南田镇,明英宗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12月落成,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整座庙堂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系七间四进五重单檐二合院式木结构,两侧有庑廊,四周有围墙。1989年12月12日,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伯温故里景区—天圣山文化园(安福寺)景点:天圣山文化园(安福寺)位于西坑畲族镇天圣山脚下,相传是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琉璃光如来佛的道场。安福寺始建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可惜清末民初时被毁。2003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原址重建,2008年4月2日举行奠基典礼,2011年1月11日举行上梁法会。寺院总占地面积约1400多亩,总投资超5亿。

词条图册

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文成县境内,因境内有一巨崖形似“铜铃”而得名,由铜铃峡、铜铃寨、小瑶池三大景区组成。公园总面积2755公顷,森林覆盖率96%。境内植物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公园内山峦叠翠,峡谷幽深,飞瀑碧潭,神奇万千:尤其是以因激流旋冲而形成的系列“壶穴景观”最为著名,享有“铜铃壶穴,华夏一绝”之美誉。铜铃山具独特的自然山水,完整的森林植被,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森林小气侯,是人们回归自然、“森林沐浴”、避暑度假、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14]

飞云湖景区

百丈漈-飞云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位于浙江省温州市西南部,飞云江中上游的文成县。景区位于海拔300米至638米的高山之巅百丈漈镇篁庄村,纵深约3公里,面积为4.75平方公里,有着一漈雄、二漈奇、三漈幽等特色。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