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慈善总会成立于1994年,是经中国政府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由热心慈善事业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的全国性非营利性公益社会团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1994年4月成立。该团体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为宗旨。其任务是募集社会善款,资助、兴办各类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组织热心慈善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慈善活动。崔乃夫、阎明复、范宝俊、李本公先后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中华慈善总会自成立至今,始终坚持恪守总会宗旨,积极倡导慈善意识,努力开拓慈善工作的服务领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方筹措慈善资金,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在紧急救援、扶贫济困、安老助孤、医疗救助、助学支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几年来,中华慈善总会特别注意发挥其本身所特有的涵盖面较为宽泛的特点,开展了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八大方面几十个慈善项目,逐步形成了遍布全国、规模巨大的慈善援助体系。截至目前,中华慈善总会直接募集慈善款物共折合人民币四百多亿元,数以千万计的困难群众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
中华慈善总会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聘请了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审计,重大募捐活动接受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中华慈善总会始终坚持公开、公正、依法、自律的财务理念,社会公信力稳步提高。
中华慈善总会不断加强对外联络工作,与港澳台和海外的许多公益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实施了多项合作项目,得到了国际慈善组织的普遍认同。1998年,中华慈善总会加入了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现更名为“全球联合之路”),成为该组织中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会员。可以说,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已经开始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共同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一条重要枢纽。
王光英、何鲁丽、倪志福、王文元、周铁农、杨汝岱、蒋正华、许嘉璐、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黄孟复、司马义·艾买提、张怀西、张思卿、李贵鲜
崔乃夫、阎明复、范宝俊
王健林、李春平、郑家纯[3]
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
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胡可明
中华慈善总会秘书长:边志伟
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工作。
1、会标的基本色是红色,体现出温暖、热情的公益色彩;
2、会标上半部分是四个不同方向的“心”,象征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爱心;四颗心构成一颗红心,象征着爱心因慈善而汇聚到一起;
3、四颗心与中间红心的组合构成了一名儿童的形象,寓意着关爱、呵护、未来与希望;
4、变形的双手象征着来自全社会的呵护、关爱与援助,双手托起并守护着上方的爱心与儿童,寓意着慈善事业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将拥有光明的未来。
1、办公厅
职能: 负责总会的行政、人事、后勤以及团体会员联络等工作。
2、筹募部
职能: 负责筹集慈善捐款等工作。
3、项目部
职能: 负责慈善项目的设立、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4、对外联络部
职能: 负责外事接待和对外合作等工作。
5、财务部
职能: 负责总会的财务工作以及社会捐款的财务管理。
6、新闻办公室
职能:负责信息收集、新闻宣传、政策理论研究等工作。
职能: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参与调查处理申诉、举报事项。
1、中华慈善总会官方网站
2、民政部网站群中华慈善总会子站
是中华慈善总会作为民政部主管社团,在民政部网站群的子站。
3、中华慈善新闻网
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总会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工作委员会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慈善新闻类网站。
4、《慈善公益报》社
《慈善公益报》是由民政部主管、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大众传媒。该报对开、周五刊(工作日报),每周一至周五出版。
5、《慈善》杂志社
《慈善》杂志是中华慈善总会和天津市慈善协会共同主办的慈善文化双月刊,于1998年5月创刊。《慈善》杂志致力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道德教育、普撒爱心、净化人性、引人向善,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办刊宗旨,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舆论阵地。
6、《慈善周刊》编辑部
《慈善周刊》由中华慈善总会与《人民政协报》共同主办,编辑部设在《人民政协报》社。
7、《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
《中华慈善年鉴》是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华慈善总会主办、中华慈善年鉴编辑部编纂出版的唯一一部公开、全面、客观、详实地反映中国慈善系统每一年度慈善事业发展变化情况的大型资料性工具书。
中华慈善总会实行严格的财务制度和审计制度,聘请了知名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年度财务审计,重大募捐活动接受国家审计署的审计,并随时接受社会监督。中华慈善总会始终坚持公开、公正、依法、自律的财务理念,社会公信力稳步提高。
中华慈善总会不断加强对外联络工作,与港澳台和海外的许多公益慈善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实施了多项合作项目,得到了国际慈善组织的普遍认同。1998年,中华慈善总会加入了国际联合劝募协会(现更名为“全球联合之路”),成为该组织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会员。可以说,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之一,已经开始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和国际友人,共同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稳步发展的一条重要枢纽。
二十年来,以中华慈善总会和团体会员为主的全国慈善会系统,在中国慈善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4年8月底,全国县以上慈善会已经发展到2359个。其中:省、(直辖)市、自治区慈善会31个;地市级慈善会(含直辖市直属区、副省级市及自治州)432个;县级慈善会(含县级市、市辖区)1896个;县区级慈善分会及慈善联络站12503个。与上一年度相比,地市级慈善会新增110个,县级慈善会新增660个。目前中华慈善总会已有361家团体会员,主要是各省、区、市级慈善会和部分县市级慈善会。
自1998年总会初步确立社会组织接收救灾捐赠主体地位以来,总会历经张北地震、98抗洪赈灾、抗击非典、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西南地区旱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玉树地震、芦山地震、鲁甸地震以及印度洋海啸、台湾八八水灾、日本地震等十多次救灾捐赠活动,筹募的捐赠款物达50多亿元(包括各地慈善会汇缴的20多亿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开展慈善项目,加大帮扶力度,为困难群体提供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是慈善组织的中心工作。成立初期,中华慈善总会通过深入的调研论证,先后推出了矫治儿童唇腭裂和雨水积蓄工程等慈善项目。由于这些项目符合中国社会实际情况,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切实需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1999年引入的美国“微笑列车”慈善项目以及2003年的“格列卫”药品援助项目,开辟了大型助医慈善项目格局。目前,中华慈善总会已拥有涵盖救灾、扶贫、安老、助孤、支教、助学、扶残、助医等8大方面的60多个慈善项目和基金,与团体会员共同搭建了遍布全国、规模巨大的慈善项目援助体系,惠及困难群众千万人次,充分发挥了慈善事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作用。
慈善一元捐行动
慈善一元捐行动是中华慈善总会践行社会捐赠经常化而开展的面向全社会的小额募捐行动,目的是呼吁全社会每一个人为慈善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慈善一元捐行动是以人民币一元为起点,在不影响捐赠者生活水准的前提下进行捐赠,多捐不限,其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慈善之情,弘扬“不以善小而不为”的慈善理念,使每个人的爱心通过慈善一元捐行动得以实现。
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
微笑列车唇腭裂修复慈善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和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合作为中国贫困唇腭裂患者提供免费手术、对实施手术的医护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的医疗救治项目。其救治对象是不能支付唇腭裂修复手术费用的贫困患者。在2005年举办的首届中华慈善大会上,该项目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微笑列车项目开展15年来,全国共有微笑列车项目合作医院331家,累计完成唇腭裂免费修复手术33万例,捐赠善款14亿人民币,先后举办全国性唇腭裂学术会议9届,培训医护人员1.4万余人次。
“一张纸•献爱心”工程
“一张纸•献爱心工程”是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呼吁人们减少纸张浪费,提高旧纸回收利用率,通过捐献废旧纸张的形式,易“废”为财,支持慈善事业。一张纸•献爱心工程倡导从节约一张纸入手,这种公益行为方式简单易行,容易为人接受。随着活动的普及,节约和慈善的观念将逐渐深入人心,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意义深远。
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
地处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几乎是中、东部地区的两倍,而病情严重的孩子因家庭贫困无法接受手术救治,正被病魔一个个夺去生命。鉴于此,中华慈善总会于2011年2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了“为了我们的孩子——千名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救助行动”。行动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新闻界志愿者慈善促进工作委员会”承办,旨在救助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
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
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于2003年9月在中国正式启动,由非政府性质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CCF)负责在中国的整体运作和协调工作。格列卫患者援助项目旨在让中国所有符合援助条件的费城染色体阳性、在慢性期、加速期或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周岁以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8周岁以上); c-Kit阳性, 不可切除(不可手术)和/或转移的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患者(18周岁以上)及不能切除、复发或者转移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患者获得格列卫药品援助。目前该援助项目覆盖了81个国家,为5万多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提供了免费格列卫药物,是当今最为慷慨、广泛和直接的全球性癌症患者援助计划。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
慈善文化进校园项目由中华慈善总会于2012年启动,并联合各地慈善会、教育部门共同实施的全国性慈善文化普及项目。该项目以向中小学生赠阅《慈善读本》为基本载体,以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为主要方式,旨在弘扬慈善精神,推动中国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目前已在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0多个市(地、州)的2500余所中小学相继推广,惠及人群超过200万人,受到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普遍认同。
善聚源饮水工程
善聚源饮水工程是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的公益慈善项目,旨在充分调动各层面社会群体参与慈善事业,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喝上健康放心的饮用水,缓解老少边穷地区和重特大灾害时期的饮水安全问题。该工程通过净化设备的综合应用,将不能饮用的水,经过各种技术处理净化后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打造每个人身边的爱心源泉,为解决应急救灾和缓解水质性安全问题贡献慈善公益的力量。
慈爱孤儿工程
慈爱孤儿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在2000年发起,以救助百万孤儿为目标的大型慈善工程。工程宗旨是: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引导全社会同献爱心,让孤儿也有美好的童年。救助方式是:定向助养孤儿;非定向助养孤儿;捐建慈善爱心学校、捐建慈善爱心电脑教室。
贫困母亲救助项目
为加大扶贫力度,改善贫困母亲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而优化贫困母亲生存环境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华慈善总会于2009年联合发起开展“贫困母亲救助”扶贫爱心行动。为把此项爱心行动落实到实处,中华慈善总会2010年特设立“贫困母亲救助项目”,此项目为扶贫救助贫困母亲专项基金,属中华慈善总会重点扶贫救助项目,主要扶贫和救助贫困地区的贫困母亲及贫困家庭。
雨水积蓄工程
雨水积蓄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为帮助解决西部山区人民基本生活用水困难的益民工程。“修水窖•集雨水”,修建一个100平方米的集雨面和一个30—50立方米的水窑,解决3一5口之家常年人畜饮水问题;或者捐赠一定数额的善款修建一集体性的集雨设施,解决一个人口聚集点的饮水问题。面向全社会募集资金,帮助干旱少雨缺水地区百姓修建集雨设施,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
多吉美患者援助项目
2007年4月中华慈善总会与拜耳医药保健品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中华慈善总会多吉美患者援助项目”。该项目已帮助超过4000名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贫困患者和超过14000名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肝细胞癌贫困患者获得多吉美的治疗。
易瑞沙慈善援助项目
易瑞沙慈善援助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接受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捐赠易瑞沙药品,而对贫困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展的医疗救助项目, 2007年1月正式启动。 截至到2014年11月底,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捐赠价值约人民币59.76亿元的易瑞沙药品;项目累计援助患者25406位。在全国设立了40个援助药品发放点,有2000位医生义务参与本项目。
特罗凯慈善援助项目
特罗凯慈善援助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为帮助中国大陆家庭贫困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通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支持而设立的药品援助项目。特罗凯慈善援助项目自2008年4月启动截至2014年11底,已有16089名患者获得援助,援助时间最长达74个月,援助药品总价值43.4亿元人民币。项目覆盖165个城市和434家注册医院,拥有1170名注册医生,在全国设有41个发药点。项目于2009年、2014年先后两次荣获“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2010年荣获民政部颁发的第六届“中华慈善奖优秀项目奖”。
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
全可利慈善援助项目是由中华慈善总会与瑞士爱可泰隆制药公司于2009年1月设立援助贫困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药品项目。截止2014年11月底,累计接收瑞士爱可泰隆制药公司捐赠药品44111盒。累计申请项目援助患者4633人,累计获得援助患者4259名。项目在全国共设立28个药品发放点,有730位注册医生无偿参与项目。
安维汀慈善援助项目
安维汀慈善援助项目,是中华慈善总会为帮助中国大陆家庭贫困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能够得到有效治疗,通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支持而设立的药品援助项目。项目对符合安维汀适应症的病前低保患者给予全额免费药品援助,其它经济困难患者经过连续6个月安维汀治疗取得稳定疗效后,给予慈善药品援助。项目自2012年6月启动截至2014年11月底,已有2006名患者获得援助, 援助时间最长达24个月,全国共有602名注册医生,设有37个发药点,覆盖113个城市和279家医院,援助药品总价值为4.2亿元人民币。
达希纳援助项目
达希纳全球患者援助项目于2009年底在中国正式启动,由非政府性质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CCF)负责在中国的整体运作和协调工作。达希纳患者援助项目旨在让中国所有符合援助条件的既往治疗(包括伊马替尼治疗)耐药或不耐受的费城染色体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和加速期成人患者(18周岁以上)提供达希纳药品的援助。
拜科奇血友病患者援助项目
2009年6月中华慈善总会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中华慈善总会拜科奇血友病儿童援助项目”。该项目已帮助超过1400名中国血友病儿童获得拜科奇的治疗,减少关节损伤的发生,提高了血友病儿童的生活质量。
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
2008年5月中华慈善总会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中华慈善总会万他维患者援助项目”。该项目已帮助超过830名中国肺动脉高压患者获得万他维的治疗,延长生存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恩瑞格援助项目
恩瑞格患者援助项目于2010年11月在中国正式启动,由非政府性质的慈善组织中华慈善总会(CCF)负责在中国的整体运作和协调工作。恩瑞格患者援助项目旨在帮助那些被临床证明可以受益于恩瑞格药品却因经济原因而不能持续进行去铁治疗的铁过载患者。
倍泰龙患者援助项目
2012年4月中华慈善总会与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了“中华慈善总会倍泰龙患者援助项目”。该项已帮助超过760名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获得倍泰龙的治疗,减少发作的次数和神经损伤,降低残疾发生率,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
思而赞慈善援助项目
中华慈善总会与赛诺菲健赞公司(原为美国健赞公司)合作开展的思而赞慈善援助项目始于2008年,为中国的130余名戈谢病患者免费援助思而赞药品,至今累计援助金额已超4亿元人民币。
威高爱心工程
威高爱心工程是中华慈善总会为帮助家庭贫困的患有脊柱侧弯的青少年、儿童,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通过山东威海威高骨科材料有限公司支持而设立的骨科材料捐赠项目。
“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
自1997年起,中华慈善总会与世界宣明会在中国的公益事业领域携手合作,开设大型、长期、高投入的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又名儿童为本、区域发展项目)。儿童为本、小区扶贫项目旨在为贫穷社区的儿童提供教育资助、免疫注射及营养改善,同时在社区推广农业、畜牧业和林业发展,建立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慈福行动
慈福行动于1999年通过美国视博恩公司北京代表处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道主义救援服务。2001年美国视博恩公司北京代表处与中华慈善总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开展以“慈福行动”命名的人道主义救援项目。慈福行动坚持以服务的原则面对贫困人群和我们的支持者,以爱、怜悯、诚信、专业及卓越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向处于疾苦中的人群提供援助。2014年,慈福行动获得“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LDS项目
LDS慈善协会 (LDSCharities) 是美国一家非政府非赢利性的慈善机构,不分种族,国家, 宗教信仰,LDS 慈善协会为全世界各地有需求的人群、组织提供慈善援助和发展项目。LDS慈善协会和中华慈善总会的合作超过10年时间,合作的领域主要包含轮椅和助行器的捐赠、卫生环境改善、饮水项目、紧急灾害救助,范围遍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该项目于2014年被授予“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项目奖”。
衣恋圣秀慈善基金
衣恋圣秀慈善基金是韩国衣恋集团与中华慈善总会共同设立的基金项目,其宗旨是资助中国弱势群体,向社会传递“衣恋”的关爱之心。衣恋圣秀慈善基金与中华慈善总会五年合作救助主题为帮助初中学习成绩优秀,却因家庭生活贫困,无力进入高中的应届初中毕业学生顺利进入高中搭建慈善爱心桥梁,且持续资助至完成高中学业。
IDo基金
2008年5月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李厚霖先生捐资2000万元,在中华慈善总会设立专项基金。原名为“I Do儿童基金”,2012年3月更名为“I Do基金”。I Do基金以发动社会力量关心救助儿童为宗旨,所捐款项主要用于治疗和护理灾区受伤儿童;救助灾区孤儿、贫困地区儿童及所有需要帮助儿童;奖励有突出表现儿童等。I Do基金项目全部按照捐赠方的意愿进行项目实施。
汇丰中华慈善基金
1997年,中华慈善总会携手汇丰银行共同成立汇丰中华慈善基金,并启动“汇丰中华慈善老人关怀项目”。汇丰中华慈善基金是以发动社会力量关怀老人为宗旨,所捐款项主要用于养老护理培训、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教程编写、养老论坛及长期照护全国联盟工作。
大众慈善基金
中华慈善总会大众慈善基金由深圳市大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2009年3月捐资在中华慈善总会设立,本着“让大众参与慈善,让慈善惠及大众”的理念,主要关注“教育、扶贫、助残、医疗”四大领域。深入了解社会弱势群体,并针对性的给予援助,以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
宝马爱心基金
2008年6月,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共同捐资1000万元,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成立宝马爱心基金。基金秉持合力、实效、持续、透明的原则,倡导“行有道﹒爱无界”的精神,致力于在教育支持、社会关爱(包括灾难救助)、文化促进等方面开展慈善和公益项目。基金成立五年来,共筹集善款9300余万元,截至2014年底,基金直接受益贫困学生及教师已超过1万人。除了捐赠善款,基金还发展成为宝马全方位的企业社会责任平台,为包括企业员工、经销商和爱心车主在内的志愿者建立起一个持续汇聚爱心的平台。
巴迪社会发展基金
2011年4月,巴迪基金会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建立中华慈善总会巴迪社区发展基金。该基金旨在建构农村基层和谐社区,推动农村基层扶贫、教育、环境建设等事业的发展。其运作形式主要是通过与基层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对农村基层社区的妇女和青少年进行能力建设培训,释放个人和机构的潜能来推动农村基层社区向和谐与繁荣发展。
三生爱心基金
2012年10月中华慈善总会与三生(中国)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三生爱心基金。该基金定向资助贫困青少年的助学助教活动。目前重点开展的项目是在农村留守儿童聚集地区建设“三生爱心教室”,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同时成为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提供经常性服务的平台。
李春平慈善基金
2008年9月,李春平先生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建立李春平慈善基金。李春平先生是2008年获得民政部授予“全国最有影响慈善行为楷模”称号的慈善家,曾以各种方式向社会捐赠善款一亿三千多万元人民币。
2018年9月10日,中华慈善总会支持的“为了明天-关爱儿童”项目获得第十届“中华慈善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