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焕先

吴焕先

中文名 吴焕先
逝世日期 1935年8月21日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07年8月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吴焕先(1907-1935 )湖北黄安箭河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人。1923年入湖北麻城职业学校。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箭河一带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农民协会,进行反封建斗争。1927年任中共县委组织部长兼区委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领导组织了箭河地区防务委员会,同反动地主民团展开了武装斗争。11月13日参与指挥了黄麻起义。起义失败后,继续在当地坚持革命斗争,并参与开辟了紫山堡革命根据地。1929年12月召开的鄂豫边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当选为土地委员会主席。1930年鄂豫皖特委成立后,先后任特委委员、中共黄安县委书记和苏维埃党团书记等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1年10月任红二十五军七十三师政委。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任二十五军政委,不久又调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主任。他和徐向前、徐朋人等同张国焘作了不懈的斗争,因而遭到打击,被降职调任鄂东北游击司令。1932年10月,张国焘率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鄂豫皖根据地,他领导原二十五军七十三师的一部分和少量地方武装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同年11月省委根据他的建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并任命他为军长。在他的领导下,红二十五军先后在郭家河、潘家河、杨四寨等战斗中给予敌人沉重打击。1934年4月,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合编为红二十五军,任政治委员。1934年11月根据党中央指示,同军长程子华率红二十五军北上抗日,实行战略转移。他沉着机智,英勇善战,率部多次粉碎了敌人的围追阻击。不久到达陕南地区,创建了鄂豫陕根据地。1935年4月在葛牌镇举行的省委扩大会议上,当选为新的鄂豫陕省委副书记。5月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逝后,任代理书记。8月,红二十五军在甘肃泾川城西南渡河时,遭国民党政府军袭击,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英勇牺牲。

(本目录内容由搜狗四史百科编委会编写)

人物贡献

参与创建鄂豫皖

1926年秋,吴焕先回到家乡,在箭厂河乡四角曹门村黄泥塝一棵大松树下建立了新县第一吴焕先吴焕先个党小组;同年秋,吴焕先在四角曹门建立了新县第一批农民协会。吴焕先的家人被土豪劣绅杀害后,吴焕先认识到:要想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得有自己的武装。第二天,他就组织农会的骨干分子,在他家门口架起20盘铁匠炉,连夜赶制鱼叉、大刀、梭标。他们奇袭民团,打监卡、乡公所。农民武装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190人发展到三千多人。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了。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们向封建地主和一切反动势力进行了猛烈冲击。同年冬,吴焕先在箭厂河乡办起的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武装──三堂革命红学,是黄麻起义的主要力量。

重建红二十五军[4]

1932年初,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政权和红军大大发展起来了。可惜的是,张国焘极力推行错误路线,于1932年10月惊惶失措地带着红军主力越过平汉路向西去了。此后,敌人并没有减轻对根据地的压力,仍然集中十五个师的兵力反复清剿鄂豫皖根据地。这时,几乎村村都遭到血洗,房屋在火光中变成废墟;成百成千的老弱妇幼被集体枪杀。几千名青年妇女被装上汽车送往河南、武汉贩卖了。在这严重的形势下,鄂豫皖地区急需有个统一领导,这时,担任鄂东北游击司令的吴焕先同志勇敢地站出来了。他找到省委书记沈泽民、郑位三等同志,建议迅速把分散的红军、游击队、伤病员集中起来,组建红二十五军。省委做出了组建红二十五军的决定,任命吴焕先同志为军长,王平章为政委,徐海东为副军长兼七十四师师长。在很短时间之内,吴焕先同志就把军部、两个师、五个团、两个特务营,全部组建起来了。吴焕先统一了思想,要求根据地党政军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坚持对敌斗争;健全和恢复了各级党政组织,及时稳定了当时的混乱状况,加强了各地的核心领导;整顿和扩充了地方武装,把张国焘临走时所埋藏的武器弹药挖出来,武装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使鄂豫边的革命斗争有了正确的领导。他亲自到各师、团,到各个连队给干部、战士讲话。他说:鄂豫皖根据地是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能丢,大别山的红旗不能倒!战则存,不战则亡,我们一定坚持到最后胜利!

全军刚组建不久,吴焕先等同志就指挥部队连续打了三个胜仗:在郭家河子将敌人一0四旅全部歼灭,俘敌两千余名,缴获长短枪两千多支,而我们自己才伤亡几十人;在潘家河子歼灭敌人一个整团;接着,又在杨泗寨歼敌三百多。三战三捷,军威大振,人民群众拍手称快,全军指战员为自己有这样一位指挥才能出众的军长,而无比兴奋。

率军北上

1934年11月,中央派出的代表程子华赶到鄂豫皖传达指示,要求红二十五军远征,另外开辟根据地。11月16日,吴焕先作为政委,又率部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部队在一路上冲破敌人重重围堵,血战独树镇、突围庾家河,在其他军首长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吴焕先一度独担重任,率领全军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迎接党中央

1935年夏,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南后,听说红四方面军到了川西,大多数人主张入川,与同从鄂豫皖苏区走出的红军会合。时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兼红二十五军政委的吴焕先坚持反对入川。吴焕先根据敌人口供和《大公报》所载消息,决定部队进入甘肃境内,以威胁敌人后方,策应主力红军北上,迎接党中央。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偶作中央红军之向导,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

制定民族政策

1935年8月中旬,红二十五军军进入静宁县以北的单家集和兴隆镇等地。这里是回民聚住的地区,军政委吴焕先及时对全体指战员进行群众纪律和民族政策教育,专门规定了“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禁止部队驻扎清真寺,禁止毁坏回族的经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区吃大荤;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使用回民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他让刘华清用毛笔把“三大禁令”和“四项注意”写成大标语,贴到街上。他还亲自到清真寺拜访,召集阿訇和当地知名人士座谈,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部队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开展助民劳动,切实做到了秋毫无犯。因此,红二十五军在兴隆镇受到了广大回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还有十多名回族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后来,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受到了回民和其他各族群众的热烈欢迎,并诉说了红二十五军模范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事情。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会师后,毛泽东提起这段往事时,夸奖了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所做的群众工作,说红二十五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

人物评价

吴焕先是红二十五军的主要领导人,深受红二十五军将士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同志曾深情地说:“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4]”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徐海东将军传》、《战将韩先楚》、《程子华回忆录》、《刘华清回忆录》等相关著作中均对吴焕先的卓越领导才能和高尚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1989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吴焕先的评价:“……他在重建红二十五军和领导红二十五军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在长征入陕、开辟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在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西征北上中,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初期,在省委书记徐宝珊病重,军长、副军长均负重伤时,他勇挑重担,指挥作战,建军建政,充分表现出他的智慧和才能。尤其是决定红二十五军西进甘肃,迎接党中央,与陕甘红军会和的战略行动,表现了他胸怀全局和远见卓识。吴焕先是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的卓越领导者,是经过严峻斗争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战英勇,指挥有方,在几次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奋不顾身,带领部队建立奇功。他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密切联系群众,以身作则,关心士兵,严格治军,深受指战员的爱戴,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83年,随军记者张麟在《徐海东将军传》一书中讲述了吴焕先牺牲时的情景:红军背水一战,取得了全胜。但是,红二十五军的指战员们却没有胜利后的喜悦,而是处于万分悲痛之中,无不捶胸顿足,热泪纵横。因为,就在战斗即将结束的时刻,他们所爱戴的军政治委员、年仅二十八岁的吴焕先同志,闭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

2000年,张正隆的报告文学《战将韩先楚》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该书称吴焕先是韩先楚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导师,韩先楚常为有吴焕先这样的领导,也是良师,感到幸运和自豪。书中高度赞扬了吴焕先的远见卓识和革命精神,也记载了红二十五军将士对政委的敬爱。

人物纪念

1963年清明节期间,中共红安县委、红安县人民政府在位于红安县城东北角的革命烈士陵园(2010年改建为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修建了吴焕先衣冠墓。1979年,国家领导人李先念同志为墓碑题词:吴焕先同志之墓。

在甘肃省兰州市华林山烈士陵园有一座纪念碑,它是1985年为纪念牺牲在甘肃的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烈士建立的,上面錾刻着经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同志批示,由胡启立、胡乔木、胡绳同志修改审定的纪念碑文。[1]

吴焕先同志之墓-李先念

1985年,在吴焕先牺牲50周年前夕,徐向前为他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1]

1985年8月,为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50周年,程子华、郭述申、韩先楚、刘震、陈先瑞和刘华清等老同志,联名写信给中央,建议为吴焕先政委建立纪念碑。经中共中央批准,在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和甘肃兰州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李先念同志题词:“功勋卓著”;徐向前同志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程子华同志题词:“吴焕先同志永垂不朽!”。

1985年10月,经中央批准,河南省委在新县为吴焕先举行了隆重纪念大会。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北上先锋》电视片,介绍了这位卓越的青年将领。

2009年9月14日,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相关著作

血沃中原

在编写红25军战史期间,卢振国在北京采访当时健在的红25军老战士、查阅大量史料的同时,他还先后数十次前往红25军的发源地并沿着红25军长征的路线,寻找当年的见证人,实地踏访红军经过的遗址,采集到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史实和第一手资料。谈起这段经历,卢老师显得非常激动,他告诉我们,当时他在采访中每到一处,几乎所有红25军的老战士都把在泾川县英勇牺牲的军政委吴焕先称为红25军的“军魂”,在多少次最为危急的关头,在多少个关系到红25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那个无所畏惧,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冲锋陷阵的政委吴焕先的感人事迹总是让健在的老战士难以忘怀。红25军的惊险传奇使卢振国从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

红二十五军军魂

在郑州大学党委和统战部门及有关方面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由民革郑州大学主委孙俊杰同志执笔创作的,作为郑州大学与新县红色历史文化合作研究项目成果,反映新县重要革命历史人物吴焕先烈士革命事迹的长篇专著《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一书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