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体育学院

中文名 天津体育学院
本科招生电话 022-23015120
外文名 TianJinUniversityofSport
学校主页 http://www.tjus.edu.cn/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6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领域)5个
院校代码 10071
党委书记 张立顺
创办时间 1958年8月
本科专业 18个
主管部门 天津市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天津体育校景天津体育校景(2)1958年8月,天津体育学院成立,由时任河北省副省长、天津市市委书记、市长李耕涛兼任第一任院长。

1979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学校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开展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单位”,同年开始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0年,学校成为“立项建设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成为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院校。

201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6年,学校高职专业全部停招。

2017年,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体育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体育学学科前5%,获得并列第4名的佳绩。

2017年11月,学校整体搬迁至静海团泊新城西区的新校区。[8]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学校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通过重点建设、扶持建设等方式实现专业内涵式发展。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在教育部备案的共有本科专业 18 个,涵盖教育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理学、医学 6 个学科门类。2020-2021 学年,学校共有本科招生专业 17 个。[4]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舞蹈学

应用心理学

运动训练科学学院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康复

康复治疗学

体育文化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

新闻学

英语

舞蹈学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体育经济与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竞技体育学部

-------

竞技体育学校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中国排球学院

-------

墨盾书院

-------

资料来源:[4]

师资力量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舞蹈学

应用心理学

运动训练科学学院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康复

康复治疗学

体育文化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

新闻学

英语

舞蹈学

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

公共事业管理

体育经济与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竞技体育学部

-------

竞技体育学校

-------

继续教育学院

-------

国际教育学院

-------

中国排球学院

-------

墨盾书院

-------

资料来源:[4]

学科建设

师资概况

截至2022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594人,专任教师中具有正高级职称5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12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86人;入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14个,天津市“十二五”教学创新团队3个;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8人,其他各类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15人;学校现有在岗博士研究生导师4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97人。[9]

教学名师

级别

名称

获奖人

获批时间

国家级

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姚家新

2009年

天津市级

第一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李树怡

2003年

天津市级

第五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姚家新

2009年

天津市级

第六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刘洵

2011年

天津市级

第七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刘善云

2013年

天津市级

第八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谭思洁

2014年

天津市级

第九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孙敬

2015年

天津市级

第十二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孙延林

2018年

资料来源:[10]

教学团队

级别

名称

团队带头人

获批时间

国家级教学团队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姚家新

2010年

天津市级教学创新团队

运动心理学教学团队

姚家新

2013年

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

张勇

2013年

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团队

王健

2013年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体育教育与训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李宗浩

2007年

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

张勇

2009年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姚家新

2010年

运动康复治疗学教学团队

黄力平

2013年

武术教学团队

梅杭强

2014年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肖林鹏

2015年

体质测评与运动干预教学团队

谭思洁

2016年

太极拳教学团队

杨祥全

2017年

网球教学团队

刘世军

2017年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

王慧琳

2018年

资料来源:[10]

教学建设

级别

名称

获奖人

获批时间

国家级

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姚家新

2009年

天津市级

第一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李树怡

2003年

天津市级

第五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姚家新

2009年

天津市级

第六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刘洵

2011年

天津市级

第七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刘善云

2013年

天津市级

第八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谭思洁

2014年

天津市级

第九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孙敬

2015年

天津市级

第十二届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孙延林

2018年

资料来源:[10]

学术研究

级别

名称

团队带头人

获批时间

国家级教学团队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姚家新

2010年

天津市级教学创新团队

运动心理学教学团队

姚家新

2013年

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

张勇

2013年

体育教育训练学教学团队

王健

2013年

天津市级教学团队

体育教育与训练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李宗浩

2007年

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

张勇

2009年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姚家新

2010年

运动康复治疗学教学团队

黄力平

2013年

武术教学团队

梅杭强

2014年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肖林鹏

2015年

体质测评与运动干预教学团队

谭思洁

2016年

太极拳教学团队

杨祥全

2017年

网球教学团队

刘世军

2017年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团队

王慧琳

2018年

资料来源:[10]

科研机构

重点学科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第一批天津市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1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2个。[9]

天津市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天津市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体育学

天津市特色学科(群)建设名单:特殊教育、运动健康[9]

学位授权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共有6个学位授权点,包括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共有博士和硕士二级学位授权点26个,包括博士一级学科下的6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一级学科下的15个二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5]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

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心理学、运动康复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教育学

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舞蹈学、体育管理学、运动康复学、运动与健康管理学、体育口述史学、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授权点:体育(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5]

学科评估

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体育学一级学科获A-等级。[9]

软科点评:竞技运动国内前列,教管文艺全面发展。

科研成果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2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5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5个,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建成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精品课程,8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5门天津市一流本科建设课程,4门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9门天津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康复

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舞蹈学、特殊教育、新闻学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体育运动心理学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

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运动人体科学

天津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特殊教育

天津市品牌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新闻学、教育技术学、市场营销、应用心理学、运动康复与健康

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学、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市场营销、特殊教育、运动康复

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应用心理学

天津市高等学校“十二五”综合投资规划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舞蹈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教育技术学、新闻学、应用心理学、市场营销 [9]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动机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体育运动心理实验教学中心、体质测评实验教学中心、体能训练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动损伤与康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天津市高校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精品课:人文素质拓展、艺术修养、运动心理学、武术[4]

国家级精品课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运动生理学

2007年

运动心理学

2008年

排球

2009年

网球

2010年

资料来源:[11]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运动心理学

2016年

网球

2016年

资料来源:[11]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太极拳:圆的文化,生的智慧

2014年

资料来源:[11]

天津市级精品课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健美操

2003年

武术

2004年

运动生理学

2005年

运动心理学

2006年

田径运动

2007年

网球

2008年

排球

2009年

体育概论

2010年

资料来源:[11]

教学成果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9项成果分别获天津市和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9]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学术资源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运动生理学

2007年

运动心理学

2008年

排球

2009年

网球

2010年

资料来源:[11]

合作交流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运动心理学

2016年

网球

2016年

资料来源:[11]

学院领导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太极拳:圆的文化,生的智慧

2014年

资料来源:[11]

文化传统

课程名称

获批时间

健美操

2003年

武术

2004年

运动生理学

2005年

运动心理学

2006年

田径运动

2007年

网球

2008年

排球

2009年

体育概论

2010年

资料来源:[11]

校训

校徽

截至2022年5月,学校有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单位,3个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1个天津市高校智库,1个天津市首批重点联系和推动建设的科技创新智库,1个天津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与天津大学合作共建了全国首家“智能体育协同创新中心”,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运动营养与健康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人民政府、天津健康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四方签约,共建崇礼研究生院,参与筹建的西藏昌都市特教学校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中心现已投入使用。[9]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单位):“竞技运动心理与生理调控”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运动生理与运动医学”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市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教育部体育教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高校创新科技团队培养计划:心理学与运动行为促进、运动线粒体生物学基础与应用、若干重大慢性疾病的运动康复与防治

天津市高校智库:学生体质与身心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天津市首批重点联系和推动建设的科技创新智库:“全民体质与主动健康”智库

天津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天津市学生体质检测中心[9]

知名校友

棒球场棒球场截至2022年5月,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局级科研项目431项。其中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防科技战略先导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后期资助项目2项、一般及青年项目2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5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1项,天津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30项、“十三五”规划项目25项、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9项(含重大项目1项),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天津市技术平台专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和一般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基金及奥运科技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课题259项,天津市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天津市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4项,出版著作、编著、教材工具书等16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9]

学校荣誉

●馆藏资源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图书馆新馆现有纸质图书馆藏总量43万余册,拥有电子数据库(校园网范围内全天 24 小时开放)50余个,包含可使用的电子图书145万册、电子期刊4万余种、中外文学位论文600万篇。学校图书馆为天津市高校图书馆联盟成员馆,参加了包括本市高校图书馆、市公共图书馆、市科技信息研究所等24个单位组成的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协作组织,为学校师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信息资源。[4]

●学术期刊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81年9月试刊,是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天津体育学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全面报道体育科学领域最前沿、最热点、最关注的研究成果;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争鸣活动;传播有理论、实践与应用价值的体育科学研究成果;架设体育理论与运动实践的桥梁;反映校内教学、科研、训练等方面的科研成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广泛与深入开展,推动体育运动的科学化研究进程。现开设:专题研究,特邀论坛,成果报告,综述与进展,百家论坛,博士(生)论坛,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练员与学者沙龙,研究报道等栏目。

1992年,在首次中文核心期刊评估中被评为体育类核心期刊。1992年以来,该刊始终被评为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1996年在天津市首次期刊评估中被评为一级期刊,同时在天津市第3届优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期刊奖,1996—2007年度连续7次被评为天津市一级期刊,1996、1999、2001、2003、2005年度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 1999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期刊评比”中获“优秀学报三等奖”(体育科技期刊首次获得该奖项的期刊之一)。2001年被首批收录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重点建设的“中国期刊方阵”(体育院校学报中惟一一家入选期刊),被评为双效期刊。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该刊获得一等奖(该刊为体育院校科技期刊中获得该奖项的两家期刊之一)。2006、2010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中国高校精品·优秀·特色科技期刊”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2007、2009年在由北方10省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举办的北方期刊奖评选活中荣获“优秀期刊”称号。该刊还首批获得了《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1996年始,被加拿大国际体育文献数据库收录。1997年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随之上网,并被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00年在体育期刊中率先被CA(美国《化学文摘》)(体育科技期刊中惟一入选期刊)、AJ(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为来源刊,同年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为来源刊。2002年被CS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收录为来源刊。2004年底首批进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社会科学期刊精品库》,并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12][13]

发展规划

截至2022年5月,学校分别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韩国、日本、新加坡、波兰、德国等20余所国外知名高校和体育专业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学校坚持服务于“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在天津市高校率先成立了“天津市留学生武术文化体验基地” [13]  ,承办第19届国际女童与妇女体育运动协会(IAPESGW)世界大会,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共建鲁班工坊,助推中华武术“走出去”战略落地,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稳固提升。[9]

词条图册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张立顺

党委副书记、院长

张欣[7]

副院长

宋爱军、张卫国

市纪委监委驻天津体育学院纪检监察组组长

张洺涛

资料来源:2022年5月天津体育学院官网[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