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冠军合照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国际大学生组织就已开始计划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23年5月,在巴黎召开了世界大学生体育代表大会,会议决定次年举行第一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
1924年,首届国际大学生运动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Games)在华沙举行,设田径、游泳和击剑3个比赛项目。此后,运动会不定期举办,至1939年共举办了8届。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运动会被迫中断。
恢复和平后,1947年恢复举行,由法国重新举办了国际大学生运动会。但从1951年起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分裂成东西方两个运动会,西方的名为“国际学生体育运动会”,东方的叫“青年学生运动会”或“青年友好运动会”。两个阵营各自组织和举办自己的大学生运动会。
1957年,为了庆祝法国全国学联成立50周年,在巴黎举行了国际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经与会30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决定以后定期举办世界性的大学生体育比赛,定名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原则上每两年举行一届。
1959年,第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都灵举行,来自45个国家的985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中国曾经派出4名田径选手参加了部分田径项目的比赛。至1999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已举办过20届。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正式规定的比赛项目一般有田径、游泳、跳水、水球、体操、击剑、网球、篮球和排球等9项,但东道国有权再增加1项。例如1977年的东道国保加利亚增加了摔跤,1979年墨西哥增加了足球,1985年日本增加了柔道。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图册(3)1960年,仿奥运会赛制,又在法国夏蒙尼举办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
1961年第二届起至第八届,中国均未派团参加。
1975年,中国被接纳为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正式会员。
1975年9月加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
1977年第九届起,中国派团参加了迄今为止的历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1977年,第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保加利亚索非亚举行。中国派出了38名选手,参加了女子篮球、女子排球、田径、游泳、跳水和水球比赛,获得1枚银牌、3枚铜牌,奖牌总数列第18位。
1979年的墨西哥第1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中国也派出了选手,但只参加了田径、游泳、跳水和水球比赛。女子跳水选手陈肖霞夺得跳水金牌,这是中国运动员在大运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
1981年,夏季运动会和冬季运动改为在同一年举行。
1981年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中国派出了由129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全部项目的比赛,共获得10枚金牌,有两人破两项大运会纪录,金牌数排在第4位,其中体操王子李宁一人获得3枚金牌。
1983年在加拿大埃德蒙顿的第12届大运会上,中国选手获得了5枚金牌、3枚银牌、4枚铜牌。其中体操金牌占了半数以上。
1985年,1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日本神户开幕,162名选手组成的中国队,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6枚,排第4位。中国队继续在跳水、体操项目保持优势。另外,这届大运会第一次设置了足球比赛,中国队取得了第3名的好成绩。
1987年7月,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1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增加了皮划艇项目,中国派队参加了所有项目的比赛,获得11枚金牌,列金牌总数第5位。李素杰在5公里竞走中,为中国队夺得田径比赛的唯一一枚金牌,并打破了大运会纪录。中国皮划艇队第一次参赛,梁三妹、曾美兰就获得了女子赛艇轻量级双人双桨冠军,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1989年第15届大运会,相对前几届大运会,中国代表团成绩不是很好,获得金牌4枚,列奖牌榜第7位。
1991年第16届大运会上,中国成绩回升,获得了20枚金牌,第一次在奖牌榜上排到了第二位,特别是在游泳比赛中获得了9枚金牌,结束了中国在大运会游泳项目上无金牌的历史。中国台北代表团在这届大运会上也有了历史的突破,王惠珍获得女子200米冠军,这也是台北选手第一次在大运会夺得金牌。
1997年08月19日至08月31日,第十九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卡塔尼亚举行。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跳水、网球、击剑、足球、篮球、排球、水球和体操(含艺术体操)10个项目的比赛。在奖牌榜上位居前三名的国家是:美国(20金、19银、22铜)、乌克兰(17金、6银、4铜)、日本(14金、8银、11铜)。中国派出116名运动员参加了除游泳和水球之外的8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10枚金牌、9枚银牌和7枚铜牌,名列第五。
1999年,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已举办过19届,比赛项目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冰球、北欧两项、滑板滑雪。
1999年07月03日至07月13日,第二十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西班牙的帕尔马举行。来自114个国家的5776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游泳、柔道、帆船、跳水、网球、击剑、足球、篮球、排球、水球和体操12个项目的比赛。比赛结果,美国以30枚金牌、19枚银牌和15枚铜牌居金牌榜首位,俄罗斯以14枚金牌、18枚银牌和12枚铜牌排位第二,古巴以12枚金牌、3枚银牌和12枚铜牌名列第三。日本以11枚金牌、13枚银牌和17枚铜牌位居第四。中国派出174名运动员参加了除帆船、足球和水球以外的9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了9枚金牌、6枚银牌和10枚铜牌,名列第五。
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包括265名运动员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金牌榜榜首的位置。
2003年韩国大邱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中国继续了奖牌榜榜首的位置。
2005年,在土耳其伊兹密尔举行的第23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共有来自170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名大学生运动员参加角逐。在11天的比赛中,共产生了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击剑、跳水、体操等15个大项的197枚金牌。俄罗斯、中国和日本代表团最终名列金牌榜前三位。在没有太多名将和一线选手参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能够取得21金16银12铜的佳绩,说明我国教体结合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8月18日晚在曼谷谢幕。这是一届中国“领唱”的大运会。平均年龄不到22岁、全部以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中国队以33枚金牌的骄人战绩登顶大运会金牌榜,大大超越了上届的21金,谱写了一个与青春有关、与荣誉相伴的美妙篇章。俄罗斯、乌克兰分别以29金和27金列第二、三位,东道主泰国队以15金排第六。
2011年8月12日到8月22日,第26届世界大运会于在中国深圳举行,本届大运会共设24个竞赛项目,包括22个奥运项目,国际象棋、健美操两个非奥项目首次登上大运会舞台。与上届相比,增加了帆船、射击、高尔夫球等9个大项,在竞赛项目、金牌数量和参赛规模上均创大运历史新纪录。本届世界大运会,深圳大运会组委会共收到152个代表团的注册信息,注册人数为11901人,其中运动员为7865人,随队官员为4036人。东道主中国队参赛人数最多,共有505名运动员,其他规模较大的代表团有俄罗斯、日本和美国。
2017年8月19日第29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台北开幕。
2018年,葡萄牙当地时间12月13日10时许,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与成都市、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共同签署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意向协议,标志着成都市成功获得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权。7月14日,下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举办城市、成都市市长罗强在闭幕式上挥舞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会旗。
2019年7月13日第30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意大利那不勒斯举行。
2020年4月20日,2021成都大运会筹委会消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主视觉征集活动正式启动,于4月20日至6月1日面向全球征集2021成都大运会主视觉。
2021年4月2日,国际大体联宣布,考虑到全球疫情形势、国际旅行限制等因素,原定于今年8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延期至2022年举办,具体日期有关各方将另行商定。运动会名称“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运动会标识保持不变。2021年8月18至29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中国成都举行;5月15日,国际大体联宣布,成都2021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定于2022年6月26日至7月7日举办。[3]
2022年2月25日,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火种交接欢迎仪式在蓉举行。[4]
2022年5月6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宣布,原定于2022年6月在四川成都举办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延期至2023年举办。[5]
2022年6月,国际大体联执委会会议上宣布了成都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新的举办日期:成都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举行。同时,年龄限制和参赛资格将进行调整,以便符合2021和2022年(延期)参赛资格的学生参加。[2]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夏季运动会比赛的规定项目有田径、篮球、击剑、足球、体操、游泳、跳水、水球、网球和排球10种。根据举办国的要求还可以增选项目,最多为三项。
冬季运动会比赛的规定项目有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冰球、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和冬季两项。根据举办国的要求还可以增选1或2个项目。
国际大体联是两年一度的大运会的领导机构。成立于1949年,其总部设在布鲁塞尔。FISU是国际大体联的缩写。
国际大体联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指导夏季大运会、冬季大运会和大学生体育锦标赛。其宗旨是:促进大学生体育整体水平的发展,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及体育教育,促进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合作,以便加强国际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团结一致。
美国人乔治·基里安于1999年当选为国际大体联主席,并于2003年连任。
会徽受到“大学”一词的启发,国际大体联的会徽中间为单词开头字母“U”,在字母的旁边及下方则有寓意着五大洲的五颗星均匀点缀着。大体联会旗则用印有会徽的白色旗帜做成。
早期国际大学生运动会概况(1924-1949年)
届次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1 |
1924 |
华沙(波兰) |
2 |
1927 |
罗马(意大利) |
3 |
1928 |
巴黎(法国) |
4 |
1930 |
达姆施塔特(德国) |
5 |
1933 |
都灵(意大利) |
6 |
1935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7 |
1937 |
巴黎(法国) |
8 |
1939 |
摩纳哥(摩纳哥) |
9 |
1947 |
巴黎(法国) |
10 |
1949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分裂时期的国际大学生运动会概况(1951-1957年)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1951 |
柏林(民主德国)/卢森堡(卢森堡) |
1953 |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多特蒙德(联邦德国) |
1954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1955 |
华沙(波兰)/圣塞瓦斯蒂安(西班牙) |
1957 |
莫斯科(苏联)/巴黎(法国) |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概况
届次 |
举办时间 |
地点 |
参赛国家和地区 |
运动员人数 |
1 |
1959 |
都灵(意大利) |
45 |
985 |
2 |
1961 |
索非亚(保加利亚) |
32 |
1270 |
3 |
1963 |
阿雷格里港(巴西) |
27 |
713 |
4 |
1965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32 |
1729 |
5 |
1967 |
东京(日本) |
30 |
937 |
6 |
1970 |
都灵(意大利) |
40 |
2080 |
7 |
1973 |
莫斯科(苏联) |
64 |
2765 |
8 |
1975 |
罗马(意大利) |
40 |
712 |
9 |
1977 |
索非亚(保加利亚) |
85 |
3232 |
10 |
1979 |
墨西哥城(墨西哥) |
85 |
3500 |
11 |
1981 |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 |
87 |
2915 |
12 |
1983 |
埃德蒙顿(加拿大) |
69 |
2402 |
13 |
1985 |
神户(日本) |
106 |
3949 |
14 |
1987 |
萨格勒布(南斯拉夫) |
121 |
3904 |
15 |
1989 |
杜伊斯堡(联邦德国) |
90 |
3000 |
16 |
1991 |
谢菲尔德(英国) |
101 |
3346 |
17 |
1993 |
布法罗(美国) |
130 |
6000 |
18 |
1995 |
福冈(日本) |
163 |
5740 |
19 |
1997 |
卡塔尼亚(意大利) |
160 |
6000 |
20 |
1999 |
帕尔马(西班牙) |
114 |
5776 |
21 |
2001 |
北京(中国) |
164 |
6757 |
22 |
2003 |
大邱(韩国) |
172 |
7180 |
23 |
2005 |
伊兹密尔(土耳其) |
133 |
7816 |
24 |
2007 |
曼谷(泰国) |
150 |
12000 |
25 |
2009 |
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 |
145 |
10000 |
26 |
2011 |
深圳(中国) |
180 |
13000 |
27 | 2013 | 喀山(俄罗斯) | 162 | 10442 |
28 | 2015 | 光州(韩国) | 143 | 12885 |
29 | 2017 | 台北(中国) | ||
30 | 2019 | 那不勒斯(意大利) | 120 | 12000[6] |
31 | 2023[7] | 成都(中国) |
届次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1 |
1924 |
华沙(波兰) |
2 |
1927 |
罗马(意大利) |
3 |
1928 |
巴黎(法国) |
4 |
1930 |
达姆施塔特(德国) |
5 |
1933 |
都灵(意大利) |
6 |
1935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7 |
1937 |
巴黎(法国) |
8 |
1939 |
摩纳哥(摩纳哥) |
9 |
1947 |
巴黎(法国) |
10 |
1949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举办时间 |
举办地点 |
1951 |
柏林(民主德国)/卢森堡(卢森堡) |
1953 |
布加勒斯特(罗马尼亚)/多特蒙德(联邦德国) |
1954 |
布达佩斯(匈牙利) |
1955 |
华沙(波兰)/圣塞瓦斯蒂安(西班牙) |
1957 |
莫斯科(苏联)/巴黎(法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