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明弘治二年(1489年),由番禺划地设置 从化县,隶属 广州府。清袭明制,从化县隶属广州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38年,从化县隶属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区;1945年,从化县再次划归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一年后改隶属广东省政府专员公署直属督察,至1949年。
1949年10月13日,从化县全境解放,隶属省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划归 粤北行政区(后称韶关专员公署)。1958年10月,从化、佛冈两县合并为从化县,仍属韶关专员公署。1959年1月,改属佛山专员公署。1960年9月,改属广州市。1961年4月,从化、佛冈重新分为两个县,各辖原有地域,从化县仍属广州市。1994年3月,撤销从化县,设立从化市,属广州市代管。
2014年2月12日,撤销县级从化市,设立广州市从化区,以原从化市的行政区域为从化区的行政区域,从化区人民政府驻街口街道新城东路99号。
从化区截至2021年,从化市下辖3个街道、5个镇、1个水库、1个林场。[10]
3个街道:街口街道、城郊街道、江埔街道。
5个镇:太平镇、 温泉镇、 良口镇、 吕田镇、 鳌头镇。
1个水库:黄龙带水库。
1个林场:大岭山林场。[10]
从化区(3)从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北面。地理坐标东经113°17'~114°04',北纬23°22'~23°56'。[11]东邻 龙门县,南与 增城区、广州 白云区接壤,西与广州 花都区、清远市相连,北与 佛冈县、 新丰县毗邻。全区总面积1985.26平方公里。
从化区从化区处于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过渡地带。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呈阶梯状。其中耕地32.46万亩、园地33.96万亩、林地192.01万亩、牧草地79.2万亩、其他农用地2.40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2.85万亩、交通用地1.18万亩、水域3.91万亩、没有开发利用土地9.01万亩。
从化区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3]全年平均气温偏低,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明显;年头年尾均遇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各地有不同程度的低温霜(冰)冻天气过程出现。年平均气温为21.2℃,比常年偏低0.4℃,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1.6℃;年降水量2176.3毫米,比历年平均量1951.9毫米偏多一成;年日照时数1175.0小时,比累年平均值少2成。
从化区从化雨量充沛,川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区水源可采总量年均约27.5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7亿立方米,主要来源于三大河系,而河川径流主要由降雨量产生,属雨水补给型。流溪河总集雨面积1594平方公里,平均年产水量18.2亿立方米。潖江河总集雨面积316平方公里,平均年产水量3.6亿立方米。连麻河总集雨面积75平方公里,平均年产水量0.9亿立方米。4—8月为丰水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85%。地下水4.85亿立方米,其中温泉地下的储水约在200米深层。由于储量丰富,水压较高,表层的第四层沙砾比较薄,所以一般在3~5米就有水涌出,日自涌量达1400立方米。
从化主要矿种有钨、锡、铋、铷、钼、铜、铁、钽铌、铅、锌、黄金、 钾长石、 大理石、 绿柱石、 石英石、水柱石、瓷土、稀土、钴钍矿等48种。储藏量已查明正在开采的有16种:黑钨矿6.05万吨,锡矿3172吨,钼矿2123吨,铋矿147.6吨,铜矿2881吨,铅矿5.35万吨,铁矿石166.65万吨,黄铁矿石2589吨,钽铌矿150吨,铷121.4吨,绿柱石(含皮)124吨,萤石矿39.72万吨,钾长石36.65万吨,石英石46.51万吨,瓷土矿190万吨,高岭土1500万吨。
从化区(3)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81332户,比上年增加2666户,同比增长1.5%,每户平均人数3人。户籍总人口655388人,比上年增加5620人,同比增长0.9%。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215128人,占全区总人口32.82%;乡村人口440260人,占全区总人口67.18%。按性别划分,男性人口333434人,占全区总人口50.88%;女性人口321954人,占全区总人口49.12%,性别比(女=100)为103.57。按年龄划分,14岁及以下人口142906人,15-64岁人口447285人,65岁及以上人口65197人,人口负担系数为46.53%。全区省内迁入人口2176人,省外迁入人口2080人;迁往省内人口949人,迁往省外人口430人。年末常住人口为72.74万人,同比增长1.1%,城镇化率为50.06%。[2]
从化市内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少数民族27个,分别是土家族、苗族、壮族、瑶族、仡佬族、蒙古族、侗族、回族、满族、朝鲜族、彝族、白族、藏族、布依族人、黎族、土家族、维吾尔族、仫佬族、畲族、水族、京族、佤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布朗族、锡伯族。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董可[7] |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赵龙[9] |
副区长 | 张文虹、周耿斌、黄小海、陈志勇、廖绮晶、涂家朝[9]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林奕孜[9] |
副主任 | 邓宇恒、李东强、卢凤萍、谢焕扬、林康、钟梅芳[9]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邬卫东[9] |
副主席 | 刘宗静、李启和、吴林涛、潘慧兰、常绍东、朱仁和[9] |
职务 | 姓名 |
---|---|
书记 |
董可[7] |
职务 | 姓名 |
---|---|
区长 |
赵龙[9] |
副区长 | 张文虹、周耿斌、黄小海、陈志勇、廖绮晶、涂家朝[9]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林奕孜[9] |
副主任 | 邓宇恒、李东强、卢凤萍、谢焕扬、林康、钟梅芳[9]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邬卫东[9] |
副主席 | 刘宗静、李启和、吴林涛、潘慧兰、常绍东、朱仁和[9] |
从化区
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413.39 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2.53 亿元,同比增长 8.8%;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5.92亿元,同比下降 1.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4.93 亿元,同比增长5.3%。三 次 产 业 比 重 由 上 年 同 期的7.97:32.61:59.42调整为7.87:32.88:59.25。[2]
2021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9.2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 12.0%。其中种植业产值37.64 亿元,同比增长14.6%;林业产值 1.80 亿元,同比增长15.5%;畜牧业产值11.72亿元,同比增长 18.0%;渔业产值 1.31 亿元,同比下降4.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6.74 亿元,同比下降8.0%。
2021年,从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11万亩,总产量 7.27 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3.0%和6.1%,其中稻谷种植面积 18.53 万亩,产量 6.56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0%和4.3%。蔬菜种植面积 20.69 万亩,产量31.87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0.6%和 0.6%。水果种植面积49.01 万亩,产量14.7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2.3%和 14.3%,其中荔枝种植面积29.12万亩,产量 5.0 万吨,分别增长 3.3%和 21.7%。花卉产值9.52亿元,增长 8.34%。
2021年,年末生猪存栏 9.31 万头,增长69.4%;家禽存栏434.48万只,增长 73.5%,其中蛋鸡存栏257.05 万只,增长92.9%。全年生猪出栏 22.72 万头,增长 23%;家禽出栏555.85 万只,下降17.7%。[2]
2021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120.84 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规模以上(简称规上,下同)工业增加值98.08 亿元,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总产值 502.31 亿元,同比增长3.1%;完成工业销售产值 499.46 亿元,同比增长2.9%,规上工业产销率99.43%。
2021年,从经济类型看,规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5.3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6.98%,同比增长6.0%;“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 103.95 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 20.69%,同比增长 8.1%;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3.0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 62.32%,同比增长0.8%。
2021年,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 44.10 亿元,同比下降0.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44.96%;规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6.04 亿元,同比增长 7.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6%。
2021年,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59.1%,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 99.43%,较上年下降0.3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1.04 亿元,同比下降 30.6%。亏损企业亏损总额9.04亿元,增长 74.9%。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37元,较上年增加 1.98 元。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15.13 亿元,同比下降9.3%。2021年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 53 个,同比增长10.4%;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5.44 亿元,同比下降13.3%。[2]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5.96 亿元,同比下降4.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 5.81 亿元,同比增长9.1%;金融业增加值0.83 亿元,同比增长 2.5%;房地产业增加值47.89 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22.19亿元,同比增长5.4%。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9.81 亿元,同比增长 0.8%;利润总额 7.6 亿元,同比增长3 倍。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3.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21.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 7.9%,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下降4.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 2.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0.5%。
2021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60 亿元,同比增长 11.3%。年末全区机动车辆13.23 万辆,同比增长3.9%。其中,汽车 8.84 万辆,同比增长5.1%;摩托车4.38 万辆,同比增长 1.5%。
2021年,全年通信业务总量 1.94 亿元。建设5G 基站955 座,累计已建 5G 基站总数 3112 座;建立政务公共场所WLAN 热点110个,AP 的网络服务 1115 个。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项目在地)同比增长1.2%;其中,民间投资额同比增长 13.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9.46%。
2021年,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额同比增长69.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3.21%。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6.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18.8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6%,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77.94%。
2021年,从行业看,工业投资额同比增长6.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 18.85%。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1%;技改投资同比增长 13.8%。商业投资同比下降 30.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94%。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 17.4%,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2.07%。其它投资同比增长 32.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8.14%。
2021年,全年商品房交易面积 56.02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 52.46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83 亿元,同比下降11.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销售商品分类中,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 16.0%,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1.6%,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 89.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下降62.9%,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下降61.4%,化妆品类同比下降45.5%,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4.6%。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42.2 亿元,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5.3%。
2021年,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138.2 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出口总额 121.1 亿元,同比增长22.0%;进口总额17.1亿元,同比下降 7.8%。全年引进企业 21 家,同比增长50.0%;合同利用外资 4.95 亿美元,同比增长236.5%;实际利用外资0.19亿美元,同比下降 1.5%。
旅游
2021年,全年共接待游客 1451.07 万人次,同比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 51.73 亿元,同比增长 1.5%。
财税金融
2021年,全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7 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税收收入 22.06 亿元,同比增长2.6%;非税收入9.72 亿元,同比增长 31.6%。财政税收收入占比69.44%,比上年同期下降 4.97 个百分点。全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1.48 亿元,同比增长 5.9%。民生和社会事务支出66.64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72.85%。
2021年,全区完成税收收入 60.24 亿元,同比增长6.0%。按产业分,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税收0.32 亿元、26.13 亿元和33.80亿元,分别增长 109.9%、-7.8%和19.2%。按行业分,完成工业税收 20.89 亿元,同比下降 5.5%;商业税收5.49 亿元,同比下降 11.0%;房地产税收 11.85 亿元,同比增长33.1%。按税种分,完成国内增值税 24.35 亿元,同比下降1.6%;企业所得税15.36亿元,同比增长 14.6%;个人所得税6.05 亿元,同比增长43.9%。
2021年,年末银行业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0.54 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个人存款 411.40 亿元,同比增长13.8%。银行业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532.86 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个人贷款 243.37 亿元,同比增长 11.7%。[2]
从化区历史悠久,这里出土的文物有距今七八千年的新石器。从化在500多年前建县时,隶属 广州府。从化人民有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光荣历史。明清时期,这里发生多次农民起义,反抗封建统治。抗日战争期间,在著名的粤北第一、二次会战中,从化是主战场,从化人民配合国民党军队重创日军,遏制日军北犯,俘日官兵多名,击毙2900多人,击毁运输车百多辆,缴获大炮、枪械、马匹一批。
7000年前从化境内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已发现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存,宋、元、明、清是从化的一个鼎盛时期。从化保存下来的古村落、古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建筑,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从化区从化区历史村镇主题区域:从化区众多的历史村镇,体现了 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融合交汇。规划重点保护从化市东风殷家庄、大墩村、凤院村、大江浦村、松柏堂、钟楼村、木棉村、钱岗村等历史村镇,保护广裕祠、邓氏祠堂、从化学宫大成殿等历史村镇中典型的祠堂、民居,维系传统聚落的格局和风貌。
太平镇屈洞村的防御使钟公祠、钱岗村的广裕祠堂、神岗镇木棉村的五岳殿、邓村的邓氏宗祠、良口镇的六十二军一五七师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以及六十三军抗日阵亡烈士公墓等六个文物单位列入广州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太平镇的广裕祠堂、神岗镇的五岳殿被广州市推荐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神岗镇钟楼村、街口镇松柏堂被推荐列入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江埔村等六个古村落列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内。
2002年,从化投入资金先后完成广裕祠、邓氏宗祠的维修和神岗木棉村五岳殿的实地测绘及维修设计。对五岳殿、先师殿、西溪祖祠、大江埔祠堂群和太平红石礼堂进行维修,并正在筹备开发钱岗古村落项目。新挖掘吕田镇狮象岩新石器遗址,扩大了文物的保护范围。
2003年完成全面维修的太平镇钱岗村广裕祠,荣获该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项目奖第一名,并于11月29日在广裕祠举行颁奖仪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官员亲自前来把获奖证书颁发给钱岗古村村民代表。
2004年,从化投入资金20万元,维修从化学宫大成殿;划拨10万元用于维修太平镇红石村一间苏式礼堂;协助广州市文化局在吕田镇狮象村征地20亩,作为狮象岩新石器遗址的规划保护用地。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一批有价值的古墓葬、古建筑、古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363处,各类瓷器、石器、石雕、木牌匾、民间民俗用品等可移动文物70件。
2021年,全区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9 件,同比增长80%。专利授权总量 2881 件,同比增长41.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72 件,同比增长 62.3%;实用新型专利1934 件,同比增长56.7%;外观设计专利 775 件,同比增长12.3%。有效发明专利量713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 9.9 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54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5 件。商标申请量4946件,注册量 4407 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18195 件。
2021年,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 198 家,2021 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 家。申报省级科技项目 18 项、市级科技项目71 项,获省科技项目立项 3 个,市科技项目立项60 个。全区共有众创空间10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 1 家,市级众创空间9 家。[2]
从化中学2021年,全年各级各类教育招生数 6.07 万人,同比增长3.7%;在校生 22.57 万人,同比增长 4.1%;毕业生5.29 万人,同比增长7.6%。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 1 人,在校生99 人。[2]
从化图书馆2021年,区图书馆总分馆共接待读者50 万人次、外借图书86.49 万册次,其中镇街分馆接待读者20 万人次(未含学校分馆)、外借图书 4.38 万册次。区图书馆开展各类活动共计763场,参加人数 5.11 万人次;区文化馆开展群文活动373场次,受惠市民众 132234 人次(线上 123083 人次,线下9151人次);区博物馆举办展览 16 场次(其中线上展览7 场次,线下展览9场次),文化讲座 2 场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2 场次,送展下乡 18 场次,红色党史宣传教育活动16 场次,开展志愿讲解服务31 场次,接待群众约 12 万人次,其中青少年约5.7 万人次。[2]
2019广清穿越徒步大会2021年,全年共举办全区性体育活动(含单项比赛)4 次,参加人数1.15 万人次。现有 52 个社会体育协会(俱乐部),全年新增体育协会 4 个,注销 2 个。全区共有体育场地面积444.6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面积 6.2 平方米。全年新增全民健身路径8条。[2]
从化城南医院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2 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68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 个,其他卫生机构 1 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447 人,同比增长2.9%;其中,执业(助理)医师 1641 人,注册护士2140 人,药师(士)259 人,技师(士)252 人。拥有医疗床位2614 张,其中医院1761 张。[2]
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13168 人,同比增长30.6%;提供就业岗位 4.54 万个;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4104 人,登记办理灵活就业人员 3493 人。我区户籍高校毕业生报到毕业生总人数为1292 人,已就业人数共 1190 人,就业率达92.11%。[2]
2021年,年末全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22 万人,同比增长5.6%;失业保险 14.36 万人,同比增长4.8%;工伤保险15.96万人,同比增长 6.8%。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共1.23万人,同比增长 1.7%。[2]
2021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39 元,同比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6381 元,同比增长10.6%。[2]
2021年,全年降雨量 1297.5 毫米,日照时数1976.8 小时,平均温度22.3℃,平均湿度 79%。环境空气综合指数2.83,达标351天,同比增加 2 天,达标天数比例 96.2%,PM2.5 均值为21微克/立方米,PM10 均值为 35 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均值为20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6 年保持全市第一。
2021年,全区供水总量8448.73万吨,同比增长12.5%,日供水量23.15万吨,占设计日供水规模 74.15%,出厂水水质综合检测合格率达到 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量3921 万吨,日均处理量10.74万吨,运行负荷率 83.27%,污泥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95%。累计建成碧道111.8 公里,同比增长16.3%。
2021年,全区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835 个,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量7.02 万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