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据史料记载,静海乃退海之地。3000多年前,尚属泽乡,后经自然变化,海河平原开始出现,逐渐成为陆地。传说“四不象” 等野生动物曾在这里生息、繁衍。夏、商时期,先民开始在此狩猎饲养。夏代的易氏部落、商代的亳氏部落,就定居于此。《静海县志》记载,东周时期,此地被称为“长芦”,先后归属于齐、燕、赵等。秦属巨鹿郡。[7]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时,属齐国。
前663年(齐桓公二十三年),静海一带被割让给燕国。
战国时,前312年(齐宣王八年),齐国伐燕,属齐国;前284年(燕昭王二十八年),燕将乐毅伐齐,属燕国;
前247年(赵孝成王十九年),赵国和燕国交换土地,静海一带属赵国。
前223年(秦始皇帝二十四年),属秦朝钜鹿郡上谷地。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在陈官屯镇西钓台村附近建“东平舒县”治。东平舒县大致包括后来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8]
东平舒县位于渤海西,束州东,滹池河北,泒水南,属渤海郡管辖,人口约40000余人。这一时期,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相对稳定,农业、商业及人口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繁荣的东平舒文化。
公元前47年(西汉元帝初元二年),“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九河之地为海水所渐”。海水吞没了静海地区,东平舒县迁至后大城县内,东平舒文化消失了。90年(东汉元和二年),属河间国;219年(建安末年),属章武郡;三国时(220年—280年),属魏国冀州刺史部章武郡;265 年(西晋太始元年),属章武国;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时,属冀州章武郡;南北朝(420年—589年)时,属瀛州章武郡;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东平舒县去“东”字,称“平舒县”;直至晋隋以前,这里仍为“渤海西南隅一泽国”。[9]
隋朝初期,海水逐渐退去,但仍为一片沼泽。607年(隋朝大业三年),属瀛州河间郡。唐朝(618年-907年),时,先属河北道沧州;621年(武德四年),改属景州。896年(唐乾宁三年),设置“乾宁军”。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时,属契丹国南京道析津府宁州。936年(五代后晋元年),石敬瑭割16州与契丹, 乾宁军被割,改称“宁州”。959年(后周显德六年),柴世宗北伐,收复静海,仍称为乾宁军,属永安县(后河北省青县)管辖。柴世宗的北伐,奠定了宋辽以界河(海河、大清河)为界的基础。[7]
北宋(960年-1127年)时,先属河北路沧州;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即辽乾亨四年),宋朝为防御辽军侵扰,沿界河设置窝子寨(后静海镇)、独流东寨、独流北寨、沙窝寨、当城寨、钓台寨等军事地点,归清州管辖。1048年(宋庆历八年),黄河改道,使界河水势发生变化,设在这里的寨、铺逐渐失去了军事防御的作用,驻军开始开荒屯田,并兼管民事诉讼。随着移民的流入,一些较大的寨、铺逐渐演变成为农业自然经济区,属高阳关路沧州,由此,静海地区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宋绍熙年间(1190年一1194年),静海为金所辖,其时,已有主户5623户,客户1192户。
1108年(北宋大观二年),置靖海县,其意是渴求安定太平,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1113年(北宋政和三年)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
1193年(金明昌四年),复置靖海县,属河北东路清州。
1230年(元太宗二年),属清宁府;后属中书省河间路清州。
1265年(蒙古至元二年),并入会川(后河北省青县),属河间路管辖,仍名“靖海” 。其间连年战乱、水患不绝,致使人口稀少、经济衰败。元朝后期,制盐业迅速兴起,静海地区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
1368年(明洪武元年),为避讳“ 靖难”以求安宁,改“靖”为“静”,称静海区,属河间府。1375年(洪武八年)改属顺天府(后北京)。1377年(洪武十年)改属河间府青州。金(1115年-1234年)、元(1206年-1368年)两代,靖海县东南抵滹池故渎,北至界河,东至西泥沽,西南隔盐河与大城县相望,西北傍淀池与霸州为邻。
据《明史》和明嘉靖年间《河间府志》载,明代,静海区东西长220里,南北宽12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70里,西至顺天府文安县界50里,西南至青县界6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60里。后来天津市区的大、小直沽,津南区的咸水沽及东丽区军粮城,当时均属静海区。明朝时静海区分19里:阜民、子牙、新兴、归德、政化、永丰、独流、广富、保和、常乐、呼家庄、曹家庄、贾家口、羊粪沟、德化、新口、稍直口、大直沽、秀麦。1523年(嘉靖二年),因灾荒,人民逃散,并为10里。清顺治初年,因兵燹,人民逃亡,并为9里。 清朝康熙年间(1662—1722),静海区分四路一巡检。东路:东窑至杨家场,共77村;西路:谷家庄至高里庄,共66村;南路:唐官屯至小新庄,共99村;北路:羊粪港至冯家庄,共71村;奉新驿兼衔巡检,共69村。据清朝康熙年间《天津府志》载,清初,静海区东西长200里,南北宽140里。其四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顺天府武清县界100里。1725年(清雍正三年)属天津州,1731年(雍正九年)改属直隶省天津府。[10]
1730年(雍正八年),据清朝乾隆年间《天津府志》载,从县内划出15个村归天津州。九年,拨沧州、静海、武清三州县的267个村庄归天津县。此后,静海区面积缩小,东西广200里,南北袤100里。其六至:东至渤海160里,西至大城县界40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60里,东南至沧州界75里,东北至武清县界75里。清朝同治年间(1861—1875),静海区分四路,辖48个地练、349个村。东路辖砖垛、双窑、大泊、小韩庄、常流庄、管铺头、沈青庄、中旺、和顺、曲河、尚码头、土河、大庄子、顺民屯、县东街等15个地练106个村。西路辖西五里庄、花园、贾口、谷家庄、梁头、东河头、滩子头、禅房、杨芬港、瓦子头、子牙等11个地练71个村。南路辖县南街、双塘、长屯、陈官屯、高家庄、齐家庄、寨里口、大郝庄、唐官屯、靳官屯、杨官屯、旧张屯等12个地练96个村。北路辖县北街、白杨树、萧家楼、独流、当城、良王庄、沙窝、木厂、琉璃城、青凝侯等10个地练78个村。 到鸦片战争前夕,静海区的面貌已大为改善,人口激增,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耕地200万亩,分东、西、南、北四路,辖348个行政村, 总户数达46000户,人口17万多人。
清末民国初期,县境缩小。民国《静海县志》载:“南北极长处相距120里,东西极宽处相距100里,截长补短约方80余里,计7000余方中里。”其四至:东至天津县界35里,西至大城县界25里,南至青县界40里,北至武清县界45里。[9]
1913年(民国二年),属直隶省渤海观察使;1914年(民国三年),属津海道。
1923年(民国十二年),静海区划分6个区,辖356个村镇。第一区,区公所驻大侯庄,辖村庄50个;第二区,区公所驻中旺镇,辖村镇86个;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村镇83个;第四区,区公所驻瓦子头镇,辖村镇52个;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村镇51个;总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村镇34个。
1928年(民国十七年),直属河北省。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静海区划分6个区、281个编乡、1720个闾、8561个邻。第一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64个编乡;第二区,区公所驻惠丰桥,辖78个编乡;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47个编乡;第四区,区公所驻东子牙镇,辖35个编乡;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34个编乡;第六区,区公所驻良王庄,辖23个编乡。[7]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属河北省天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属河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华北,静海沦陷后设“静海区公署”,属津海道;
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静海区面积1886.3平方公里。东至小官房,西至大瓦头,南至戴官屯,北至谢家堡。
1944年9月,抗日武装在县境西部地区建静大县政府。转年10月9日,改为静海区政府。
1944年冬,在津浦铁路东部成立中共津南工作委员会。1945年5月,建津南县,辖9个区,一区(抛庄)、二区(李庄)、三区(马圈)、四区(蔡公庄)、五区(大十八户)、六区(管铺头)、七区(梨园头)、八区(青凝侯)、九区(巨葛庄),共辖199个村。[10]
1944年9月,以大城县的七、八区为依托地建静大县。1945年春,境域扩至津浦铁路以西地区,辖6个区:一区(德归、郑庄一带)、二区(茁头、台头一带)、三、七区(独流、当城一带)、四区(朱家村、东子牙一带)、五区(小黄洼、东滩头一带)、六区(流河、沿庄一带)。 1945年10月,静大县易名静海区。
另外,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静海区西南部和大城县部分地区建立了革命政权,设置静大县人民政府,由冀中第八分区管辖。 1945年3月,静海区和大城县分设,静海区仍属冀中第八分区。
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在静海设静海区政府,属河北省第二行政专员公署,由河北省沧州专署管辖。[9]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静海区划分6个区,36个乡镇,482个保,4899个甲。第一区,区公所驻静海镇,辖6个乡镇、93个保、1027个甲;第二区,区公所驻惠丰桥,辖9个乡、127个保、1270个甲;第三区,区公所驻唐官屯镇,辖8个乡镇、90个保、839个甲;第四区,区公所驻大瓦子头镇,辖4个乡镇、63个保、630个甲;第五区,区公所驻独流镇,辖6个乡镇、66个保、678个甲;第六区,区公所驻良王庄,辖3个乡、43个保、455个甲。
新中国建立前后,杨芬港、杨官店等地析出,王口、台头等地并入,静海区面积渐增。东至小官房,西至里,南至烧窑盆,北至十一堡,幅员1894平方公里。
1948年12月,静海解放,静海区人民政府由东藏庄(后属河北省大城县)迁到静海镇,由河北省天津专署管辖。[10]
此时,静海区划分12个区、5个市。12个区是:一区(旺村)、二区(王家村)、三区(滩里)、四区(梁头)、五区(岳家园)、六区(王家院)、七区(八里庄)、八区(大黄庄)、九区(陈官屯)、十区(靳官屯)、十一区(宗保村)、十二区(孙庄)。5个市是:王口、唐官屯、静海、独流、台黄。
1949年3月,原津南县的砖垛、湾头、中旺、马圈、抛庄5个区并入静海区。
新中国建立后,1949年10月,属河北省天津专区。
1949年12月,静海区划分12个区,并以区驻地名称呼之:城厢(一区)、独流(二区)、台黄(三区)、王口(四区)、子牙(五区)、陈官屯(六区)、唐官屯(七区)、中旺(八区)、马圈(九区)、蔡公庄(十区)、砖垛(十一区)、良王庄(十二区)。
1954年5月,静海区划分10个区、2个区级镇,下辖110个乡和乡级镇。2个区级镇是:杨柳青、独流。10个区是:一区(城关)辖8个乡镇;二区(管铺头)辖12个乡;三区(独流)辖6个乡;四区(王囗)辖11个乡镇;五区(子牙)辖14个乡镇;六区(唐官屯)辖9个乡镇;七区(中旺)辖13个乡;八区(蔡公庄)辖13个乡;九区(陈官屯)辖12个乡镇;十区(良王庄)辖12个乡。
1957年8月,静海区置25个乡、2个镇和2个办事处。25个乡是:城关、梁头、王囗、八里庄、子牙、唐官屯、东滩头、陈官屯、西翟庄、大郝庄、蔡公庄、王稳庄、大庄子、徐庄子、中旺、赵连庄、府君庙、大六分、台头、大南河、良王庄、小甸子、大丰堆、管铺头、当城。2个镇是:杨柳青、独流。2个办事处是:中旺、蔡公庄。[8]
1958年8月30日,静海区划分8个人民公社(括号内为公社驻地):红旗人民公社(静海)、东风人民公社(独流)、旭升人民公社(王口)、卫星人民公社(子牙)、钢龙人民公社(唐官屯)、团泊洼人民公社(洋闸)、火箭人民公社(小甸子)、红色人民公杜(杨柳青)。
1958年11月,青县、静海区合并,称静海区,县治静海镇,改属河北省天津市,域境扩大,幅员3534平方公里。东至万新庄,西至里,南至东呈村,北至大柳滩。
1961年5月13日,青县、静海区分置, 静海区驻静海镇, 改属河北省天津地区。
1961年5月,静海区划分24个公社:城关、梁头、大丰堆、东双塘、子牙、东滩头、徐庄子、陈官屯、大郝庄、西翟庄、蔡公庄、赵连庄、管铺头、团泊、中旺、大庄子、唐官屯、独流、良王庄、府君庙、台头、王口、流河、冯庄,属天津市、天津专区双重领导;1962年1月,流河、冯庄公社划归青县,1963年2月,赵连庄公社划归北大港区。[9]
1965年3月,静海区置3个县辖镇和23个公社。3个县辖镇是:静海、独流、唐官屯;23个公社是:城关、梁头、大丰堆、东双塘、二堡、东滩头、陈官屯、大郝庄、西翟庄、蔡公庄、胡连庄、管铺头、团泊、中旺、大庄子、大张屯、良王庄、独流、府君庙、徐庄子、台头、王囗、子牙。
1960—1967年间,青县所属的村庄及杨柳青、大南河、冯庄、赵连庄、常流庄等地先后析出,面积逐渐缩小。1967年后,静海区的境域没有变化。
1967年1月,属天津专区;
1973年8月1日改属天津市。
1974年4月,子牙公社析出沿庄公社。1983年,公社建置均改为乡建置。
1984年6月,管铺头乡更名杨成庄乡,独流乡更名北肖楼乡;1988年3月,王口乡和中旺乡改为镇;4月,陈官屯乡改为镇;1989年8月,台头乡和子牙乡改为镇;1993年11月,大邱庄撤村建镇。
1996年12月,蔡公庄乡改为镇。1997年初,梁头乡改为镇。[10]
1998年,静海区共有17个乡、11个镇。17个乡是:城关、东双塘、大丰堆、北肖楼、良王庄、府君庙、徐庄子、二堡、沿庄、东滩头、大张屯、西翟庄、大郝庄、团泊、胡连庄、杨城庄、大庄子。11个镇是:静海、唐官屯、独流、王口、台头、子牙、陈官屯、中旺、大邱庄、蔡公庄、梁头。1999年12月21日,团泊乡改为镇。
2000年12月1日,双塘乡改为镇。
2001年3月16日,大丰堆乡改为镇;同年8月,沿庄乡、西翟庄乡改为镇。
2001年8月,在原有乡镇基础上进行区划调整:撤销大庄子乡,并入中旺镇;撤销大张屯乡、大郝庄乡,并入唐官屯镇;撤销东滩头乡,并入沿庄镇;撤销二堡乡,并入台头镇;撤销北肖楼乡,并入独流镇;撤销府君庙乡,将原府君庙乡所辖王家院、李家院、府君庙、十里堡、普提洼、白杨树6个村并入良王庄乡;将西五里、北五里、魏家庄、付家村4个村并入静海镇;将王家营、苟家营、刘家营、冯家村4个村并入独流镇;撤销胡连庄,并入团泊镇;撤销城关乡、徐庄子乡,并入静海镇。[8]
2003年9月25日,将原蔡公庄镇的大屯、满井子、王虎庄3村划归大邱庄镇。
2006年1月1日,将原西翟庄镇庞庄子村划归大邱庄镇。
2010年3月3日,将大丰堆镇的岳庄子村、白公坨村、崔庄子村、李八庄村,西翟庄镇的巨庄子村、东尚码头村、西尚码头村、前尚码头村、北尚码头村,蔡公庄镇的官坑村、太平村,团泊镇的胡连庄、五美城、三间房、刘房子、丁房子、东房子、刑家桓共18个村划归大邱庄镇。[10]
2015年8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天津市静海县,设立天津市静海区,相关的行政区域界线、政府驻地均未做调整。[11]
截至2021年,静海区下辖16个镇、2个乡、2个街道、1个开发区、1个产业区、1个新城。[12]
2个街道:华康街道、朝阳街道。
16个镇:静海镇、唐官屯镇、独流镇、王口镇、台头镇、子牙镇、陈官屯镇、中旺镇、大邱庄镇、蔡公庄镇、梁头镇、团泊镇、双塘镇、大丰堆镇、沿庄镇、西翟庄镇。
2个乡:良王庄乡、杨成庄乡。
1个开发区:天津静海经济开发区。
1个产业区: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
1个新城:团泊新城。[12]
静海区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天津市西南部,海河流域下游,其东北、东南地区分别与天津市西青区及滨海新区接壤,西北部与河北省霸州市交界,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河北省文安、大城县相接,南部是河北省的青县和黄骅市。静海区南北长54公里,东西宽40公里,位于东经116°42′-117°12′30〞、北纬38°35′-39°4′45〞。[13]
静海区静海区的地形比较平缓但多洼淀。总的趋势是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平均地面坡降为1/2米。最高地点在西南端的小河附近,海拔约7.0米左右;最低点在团泊洼水库北端库区内,海拔为2.4米。静海区的主要洼淀有贾口洼、团泊洼及东淀,历史上曾是黑龙港河、子牙河、大清河等河系的滞沥和分洪区。[13]
静海区为平原地貌类型,按其成因又可分为洼地冲击平原和滨海平原两部分。南运河以西为黑龙港洼地冲击平原,南运河以东属于滨海平原。静海区的地形平缓,适于现代化农业的机械化耕作,但地势低洼,易生涝灾。[7]
静海区的土壤均属潮土类型,分布呈现出由古河两侧向大洼中心土壤变湿、质地加重的规律。大部分土地可耕性好,其中农耕地105万亩,占总面积的62.89%,人均占有耕地2.6亩,是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的两倍多。按全国的标准划分,二、三级地占全部(农、村、荒)可耕地的74.37%,粮食单产在200斤以上,最高可达600-700斤。但是,静海土地在成陆过程中,经历过数次海进海退,加以晚期河流纵横,分割封闭,排水不畅的地理环境形成历史上的低洼盐碱地区,虽然采取了多种治理措施,但盐渍土仍占农耕地的27.22%。[14]
静海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15]虽临渤海,但属内陆海湾,海洋气候影响不大,而大陆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春季(3~5月)干燥、多风、光照足;夏季(6~8月)炎热、多雨、阴天多;秋季(9~11月)昼暖、夜寒、温差大;冬季(12月~次年2月)寡照、寒冷、雪稀少。
静海区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99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1.8℃,最热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6.2℃,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4.8℃。[16]
静海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河流渠道众多,素有“九河下梢”之称。静海区有一级河道6条,二级河道2条。根治海河之前,水源丰沛,汛期常有大洪。根治海河之后,各河道均成为季节性河流,只在汛期河道中才能见水,一年之中,大部分时期处于干涸、半干涸状态。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马厂减河流经全境。[17]
团泊洼水库静海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静海区年平均降水566.7毫米,最大年降水量为13.38亿立方米,降雨深938.8毫米,最小年降水量为3.62亿立方米,降水深254.1毫米。降水多发生在夏季,其余三季以风为主,降水少,一年中多数时间呈干燥状态。静海区地处海河流域下游,河流渠道众多,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流经县境的河道主要有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和马厂减河。此外二级河道有黑龙港河和青静黄排干。这些河流渠干纵横交错,遍布静海区各地,为农田的排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8]
静海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埋藏较浅,储量约在2.6亿立方米以上。主要分布在境内南运河两侧及东淀、莲花淀等地带。此外,静海区还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静海区的东南地区。开发利用价值很大。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团泊湖水库占地666.7公顷,水体容量1.8亿立方米,是天津市两大自然保护区之一。库区附近地热资源丰富,总储量达84亿立方米,水中含有铜、钼、铁、钴、钙、硅等24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18]
静海区境内发现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煤成气、石油、天然气、地下热水等。境内石炭、二迭系含煤地层分布广,一段埋深1500~2000米,煤层平均厚21米,远景储量丰富。其中静海镇西南煤田,煤层埋深小于1500米,面积50Km2,含煤层19个,累计厚度30米,估算储量12.3万吨。境内东南部中旺、大庄子、大郝庄、蔡公庄等乡镇,分布着厚层的第三系含油气岩系,属于大港油田的油气田探采区。[19]
静海区野生动物种类不多,至20世纪80年代,狐、獾等较大野兽濒临绝迹。鱼类主要分布在各洼淀海水区及河道中。鸟类品种繁多,主要分布于洼淀水乡。20世纪70年代后主要集中于团泊洼水库一带。小哺乳兽类、两栖、爬行、软体、环节、节肢动物遍及静海区。[20]
静海区有野生药材89种,其中金钩如意是静海的特产。有鱼类28种,隶属7目、13科,主要有鲤鱼、鲫鱼、粘鱼等。鸟类分38科,共164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类鸟类有11种:黑鹳、白鹳、鸳鸯、大天鹅、疣鼻天鹅、蜂鹰、苍鹰、雀鹰、松雀鹰、普通夜鹰、大鸨。[20]
金代前,静海区建置多变,人口亦计于其它州县之中。西汉初年,境内设东平舒县治,人口约40000。宋代属清州,元丰年间(1078一1086),有6816户,其中主户5623,客户1193。[21]
金元光二年(1223),有11969户。元至元七年(1270),有3446户,7343口。明永乐二年(l406)前后,福建、广东、江苏、山东、河南、湖北的移民来县定居,人口数量大增。弘治四年(1491),有2364户,21038口。万历六年(1579),有2501户,23387口。嘉靖年间(1522—1566),有2380户,18642人。清同治年间(1862—1874),有90925户,240795人。光绪年间(1875—1908),91051户,261565人。清末,有46073户,179600人。至民国初年增到240000余人。到1948年,有77536户,383644人(包括津南县户口)。1949年,静海区总户数为55295户,总人口为250059人,其中男131247,女ll8812。[21]
新中国建立后,静海区进行过4次人口普查,其户口数是: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静海区57780户,278948人,比1949年增加28889人,4年增长15.2%,平均年增长率为2.77%。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户数为63624户,总人口为295976人,比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7028人,增长6.1%,平均年增长率为o.54%。其间,县行政区划变动较大,人口增加较少。[21]
静海乡村公路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静海区106533户,430373人,比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增加134397人,增长45.41%,平均年增长率为2.1%。2000年,静海区共计160198户,501868人,其中农业人口426220人,非农业人口75648人。全部人口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约为1.03:1。2006年,静海区共176367户,528779人,其中农业人口433514人,非农业人口95265人。有20个民族,汉族为主体,占总人口数的99.2%,回族人口占0.5%,其他少数民族共占总人口数的0.3%。[21]
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78.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7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87%;乡村人口33.95万人。户籍人口62.2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743人,出生率为7.7%;死亡人口4122人,死亡率为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 。[5]
区委书记:刘春雷
区委副书记:金汇江、徐瑛[22]
区长:曲海富[6]
副区长:赵春兴、刘洪庆、杨阳、杨文胜、张永涛[23]
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恩海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霍伟钢、韩凤敏、高文智、潘玉新、徐宗佩[24]
主席:窦双菊
副主席:龚振波、郭文江、班东江、白冰冰、周晋民、王颖、王勇、刘风瑞
秘书长:董克江[25]
综述
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3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4%,全年增速呈逐季向好趋势。其中,一产增加值完成25.00亿元,同比下降7.7%;二产增加值完成192.68亿元,同比下降3.5%;三产增加值完成215.30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5%,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7%,比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
2020年,在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1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36.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5%,税收占比84.5%,税收收入中增值税14.45亿元,企业所得税6.10亿元,个人所得税0.61亿元。进一步压缩公用经费,支出向民生倾斜,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56亿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教育支出18.76亿元,占比为19.85%;城乡社区支出18.26亿元,占比为19.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71亿元,占比为13.44%。
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2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17.50亿元,增长64.8%;新材料产业总产值95.77亿元,增长11.0%;新能源产业总产值20.18亿元,增长42.8%。
2020年,“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压缩审批时间、精简审批流程,积极推进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一窗通”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惠企21条”、“稳就业32条”等惠企政策得到精准落实。全年实有注册私营企业30232户,比上年增长10.9%,实有私营企业资本金2579.76亿元,增长17.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63.7%,位居全市第一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8个百分点。[5]
静海区内栽培的植物比较丰富,据统计,粮食作物分8科,共19种,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水稻、黄豆、绿豆、红小豆等。蔬菜作物分2门、15科,共73种,主要有大白菜、黄瓜、萝卜、菠菜、西红柿、蘑菇等。青麻叶大白菜质嫩味美,历史上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宫。果树资源共十几种,主要有小枣、蜜桃、苹果、鸭梨等。金丝小枣是静海的特产,静海区种植面积28.5万亩。家种药材共40余种,主要有枸杞、生地、菊花等。
2020年全年农业总产值5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降7.3%。粮食产量27.46万吨,比上年减产13.1%;经济作物播面12.12万亩,比上年下降8.0%。
2020年全年肉类总产量4.20万吨,比上年下降7.2%。禽蛋产量1.35万吨,增长9.3%。牛奶产量4.66万吨,下降21.5%。全年水产品产量2.90万吨,增长14.8%。全年木材产量1.39万立方米,下降4.1%。
2020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不断壮大,专业合作社累计达2188家。专业合作社落实畜禽养殖环保要求,养殖向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其中奶牛规模化存栏占全区100%;生猪规模化饲养量占全区55.7%;蛋鸡规模化养殖占全区82.13%。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0.91万亩,累计达到78.43万亩。[5]
2020年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62.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64.6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占比较高的行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增长6.64%,占比分别为51.3%、15.4%、7.2%。
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实现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081.21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利润总额47.37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完成33.23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2020年全区纳统的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共91家,比上年增加1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3.62亿元,比上年下降23.8%;利润总额0.61亿元,下降51.2%。[5]
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2020年全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52.90亿元,比上年下降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05亿元,下降20.3%。
2020年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2252.07亿元,比上年下降6.8%,其中限额以上销售额完成1753.73亿元,下降5.0%。限额以上金属材料类销售额1186.19亿元,下降2.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销售25.77亿元,增长10.0%.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3亿元,比上年下降8.1%。全年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48亿元,比上年下降20.7%,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1.14亿元,比上年下降44.4%。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0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0.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3个百分点。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9.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5%,其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0.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4.8%。按投资领域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1.4%,其中水电气路投资增长15.5%;经营性项目投资下降2.8%,其中房地产业下降1.8%;其他投资增长50.1%。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83.2%,保持高速增长。
2020年全年房地产业79个项目,商品房销售面积99.1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9%。网报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86.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其中住宅600.56万平方米,增长11.3%。本年房屋竣工面积182.21万平方米,增长383.4%。商品房待售面积56.16万平方米,增长46.8%。
对外经济
2020年,深入落实津冀关于积极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发挥装配式建筑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央企、京企等已有近20家装配式建筑企业先后落户静海,牵头制定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达10余项,装配式建筑产品进一步应用于雄安新区建设。“静沧廊”交通加快衔接,已开通运营静海至沧州、胜芳、廊坊、白沟等省际客运班线。打造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静海区医院确定为京津冀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9月完成京津冀门诊联网直接结算测试并顺利上线运行。
2020年全区招商引资内外资项目共14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2个,实际到位资金共87亿元(外资按1美元折合7元人民币换算),市外内资项目133个,实际到位资金85亿元,占全部84.8亿元任务的103%。其中,新开工项目28个,到位资金9亿元,占到位额的11%;跨年度结转项目105个,到位资金76亿元,占到位额的89%,
金融
2020年全年完成增加值19.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2%。
2020年年末全部银行辖区内各项存款余额862.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对公存款273.79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89.0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8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企业贷款295.17亿元,个人贷款188.51亿元。保险赔付力度加大。全年全区承保金额314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保费收入15.57亿元,比上年下降18.2%。各种赔付支出3.04亿元,比上年增长6.2%。[5]
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截至2020年末,全区共开通公交线路及客运线路72条,其中区域城乡线路47条,配车180-243辆;城区公交线路6条,配车40-60辆;对外线路19条,配车168-210辆。全区年客运总量410万人次,其中公交客运总量370万人次。[5]
高速:京沪高速、津沧高速、滨石高速、荣乌高速、京福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
国道:104国道、205国道、336国道等[7]
京沪高铁贯穿全境,主要火车站有静海火车站。[7]
县城距天津国际机场50公里。[7]
县城距天津新港80公里。[7]
2020年高等学校招生10048人,在校生35375人,毕业生7764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751人,在校生2569人,毕业生920人。普通高中招生4607人,在校生12187人,毕业生4034人。初中招生10058人,在校生28690人,毕业生8924人。普通小学招生8620人,在校生57166人,毕业生10192人。特殊教育,含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就读的“随班就读”学生,招生43人,在校生405人,毕业生84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0944人,其中幼儿园20841人,附设学前班幼儿103人。小学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0%,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2020年全区全年实施国家、市、县级科技项目68项。全年专利申请数5209件,比上年增长1.0%。全年专利授权数4162件,增长54.8%,其中发明专利30件。年末实有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个,园区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4家,年末实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3家。全年新增瞪羚企业20家,新增雏鹰企业59家。
2020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活动费用合计15.92亿元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19项,新产品销售收入232.20亿元,发表科技论文31篇。新能源汽车、电子产业等高科技产品逐渐兴起。
2020年,落实“海河英才计划”,实施“梧桐工程-人才引进计划”,招聘培养更多高技能人员。截至年末,全区共有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人才10865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才2653人,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点。中级职称人才4736人,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5]
类别 | 学校列表 | ||
---|---|---|---|
高等院校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天津体育学院 |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民办)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民办) | ||
部分中学 | 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 | 天津市静海第六中学 | 天津市唐官屯中学 |
类别 | 学校列表 | ||
---|---|---|---|
高等院校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天津体育学院 |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民办) |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民办) | ||
部分中学 | 天津市静海第一中学 | 天津市静海第六中学 | 天津市唐官屯中学 |
2020年全年举办大型文艺晚会7场,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含少儿图书馆)2个,农家书屋383个,藏书(含电子书)131.1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9个,覆盖所有乡镇(街道);博物馆1个,书画院1个,书画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35次。无线电视台1座,数字电视实际用户13.18万户。年末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年制作电视节目时间2495小时,
2020年,年末拥有AA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3个。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6.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00万元。
2020年全年组织体育活动12次,参与人数15600人。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2枚。年末拥有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2718名,群众活动站点350处。
2020年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138个。年末共有区级医院3个,乡镇卫生院19个,民营医院16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391人,其中年末共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78人,比上年增加了人;注册护士1077人,增加26人。医疗卫生机构年末共有床位2036张,比上年增加84张。村办卫生机构353个,乡村医生886人,执业和助理医师164人。[5]
2020年持续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市域郊铁路静海线纳入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全力支持津石高速天津段建设。港静公路(静海大港界一团唐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新建乡村公路46条总计38.36公里,道路通车里程达到2229.09公里。市政新修拓宽道路0.64万平方米,本年新修地下给排水管道2021延米。集中供热户数16.6万户。建成美丽村庄35个,完成主干街道硬化17.42万平方米,里巷街道硬化45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007盏。
2020年,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新能源环保发电,农村卫生厕所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区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天然气用户比上年增加8.1%。大力实施节能降耗工程,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了4.5%,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7,比上一年下降2.7%;大气细物粒物(PM2.5)年平均值59微克/立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9.17%。[5]
2020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14亿元,比上年下降24.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10亿元;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04亿元。全年快递业务量1283.38万件,增长14.3%,快递投递量3608.38万件,增长18.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6.75万户,增长1.7%。[5]
2020年新增就业1.89万人,同比增长32.4%。
2020年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36元,比上年增长3.4%。按常住地分,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44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工资性收入16476元,比上年增长4.7%;经营净收入3888元,增长3.3%;财产净收入1491元,下降0.6%;转移净收入3389元,下降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4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工资性收入22860元,比上年增长6.7%;经营净收入4849元,下降0.8%;财产性净收入4182元,下降0.4%;转移净收入5863元,下降2.6%。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97元,比上年下降5.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389元,下降12.0%。
2020年年末全区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在缴费状态人数11.19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6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数12.05万人,增加4369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人数12.32万人,增加7876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人数46.01万人,增加1567人。失业保险缴费人数10.59万人,增加8207人。工伤保险缴费人数10.85万人,增加8127万人。生育保险缴费人数10.73万人,增加4477人,
2020年全区享受城市低保人数为943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为15037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816人。临时救助3313人次。[5]
主要景点
类别 | 列表 | |||
---|---|---|---|---|
古遗址 | 城村遗址 | 西钓台西汉古城遗址 | 民主庄战国遗址 | 纪庄子战国西汉遗址 |
西翟庄西汉遗址 | 张村东汉、隋遗址 | 蛮子营宋、元遗址 | ||
瓦碴地宋、元遗址 | 双楼元遗址 | |||
建筑遗址 | 靖海侯府 | 台头行宫 | 移兴寺 | |
庆云寺 | 文庙 | 城隍庙 | ||
龙行寺 | 鄱里庙 | 弯桃寺 | ||
洪阳寺 | 清凉寺 | 报恩寺 | ||
华严寺 | 西峰寺 | 西山寺 | ||
禅林寺 | 魁星阁 | 真武庙 | ||
传说遗址 | 子牙钓鱼台 | 仙人墓 | 凤凰台 | |
古墓 | 古墓群 | 西钓台战国墓群 | 子牙战国墓群 | 东钓台战国墓群 |
大邀铺战国西汉墓群 | 西钓台西汉墓群 | 东滩头汉墓群 | ||
纪庄子汉墓群 | 流庄汉、唐墓群 | 都里宋、元墓群 | ||
小瓦头宋墓群 | 西钓台宋墓群 | |||
名人墓 | 李世和墓 | 李进墓 | 张绅墓 | |
岳通墓 | 玄默墓 | 张简墓 | ||
高尔俨墓 | 高尔修墓 | 励杜讷墓 | ||
励廷仪墓 | 励宗万墓 | 元展成墓 | ||
毛士墓 | 徐浩墓 | |||
文物碑刻 | 出土文物 | 战国时期青铜剑 | 小“明”字刀币 | 汉代陶楼 |
汉代陶灯 | 汉代熏炉 | 汉代陶井 | ||
汉代陶猪圈 | 宋代木船 | 宋代瓷枕 | ||
明、清两代瓷罐 | ||||
碑碣石刻 | 西峰寺重修记 | 报恩寺重修碑记 | 郑直庵墓志铭 | |
马野峰墓志铭 | 凤城北关茶棚碑记 | 周太师尚父钓台庙碑 | ||
励廷仪及纪氏合葬墓志铭 | 续筑格淀堤成纪事诗碑 | 南运减河靳官屯闸记 | ||
静邑东西双塘承办义渡永免杂差碑记 | ||||
一等彰威侯上海镇守使郑公神道碑 | ||||
子牙河南泊堤工分局新筑碑记 | ||||
纪念地 | 天下第一坛 | “离字团”总坛口 | 张德成殉难地 | 烈士陵园 |
宫家屯村烈士陵园 | ||||
其他 | 西双塘民俗风景区 | 光合谷度假区 | 萨马兰奇纪念馆 |
类别 | 列表 | |||
---|---|---|---|---|
古遗址 | 城村遗址 | 西钓台西汉古城遗址 | 民主庄战国遗址 | 纪庄子战国西汉遗址 |
西翟庄西汉遗址 | 张村东汉、隋遗址 | 蛮子营宋、元遗址 | ||
瓦碴地宋、元遗址 | 双楼元遗址 | |||
建筑遗址 | 靖海侯府 | 台头行宫 | 移兴寺 | |
庆云寺 | 文庙 | 城隍庙 | ||
龙行寺 | 鄱里庙 | 弯桃寺 | ||
洪阳寺 | 清凉寺 | 报恩寺 | ||
华严寺 | 西峰寺 | 西山寺 | ||
禅林寺 | 魁星阁 | 真武庙 | ||
传说遗址 | 子牙钓鱼台 | 仙人墓 | 凤凰台 | |
古墓 | 古墓群 | 西钓台战国墓群 | 子牙战国墓群 | 东钓台战国墓群 |
大邀铺战国西汉墓群 | 西钓台西汉墓群 | 东滩头汉墓群 | ||
纪庄子汉墓群 | 流庄汉、唐墓群 | 都里宋、元墓群 | ||
小瓦头宋墓群 | 西钓台宋墓群 | |||
名人墓 | 李世和墓 | 李进墓 | 张绅墓 | |
岳通墓 | 玄默墓 | 张简墓 | ||
高尔俨墓 | 高尔修墓 | 励杜讷墓 | ||
励廷仪墓 | 励宗万墓 | 元展成墓 | ||
毛士墓 | 徐浩墓 | |||
文物碑刻 | 出土文物 | 战国时期青铜剑 | 小“明”字刀币 | 汉代陶楼 |
汉代陶灯 | 汉代熏炉 | 汉代陶井 | ||
汉代陶猪圈 | 宋代木船 | 宋代瓷枕 | ||
明、清两代瓷罐 | ||||
碑碣石刻 | 西峰寺重修记 | 报恩寺重修碑记 | 郑直庵墓志铭 | |
马野峰墓志铭 | 凤城北关茶棚碑记 | 周太师尚父钓台庙碑 | ||
励廷仪及纪氏合葬墓志铭 | 续筑格淀堤成纪事诗碑 | 南运减河靳官屯闸记 | ||
静邑东西双塘承办义渡永免杂差碑记 | ||||
一等彰威侯上海镇守使郑公神道碑 | ||||
子牙河南泊堤工分局新筑碑记 | ||||
纪念地 | 天下第一坛 | “离字团”总坛口 | 张德成殉难地 | 烈士陵园 |
宫家屯村烈士陵园 | ||||
其他 | 西双塘民俗风景区 | 光合谷度假区 | 萨马兰奇纪念馆 |
董健民 | 杨瑞符 | 李家骥 | 胡文臣 | 杜羲 |
腾德生 | 吴印川 | 曹福田 | 张德成 | 完颜佐 |
王恭 | 于鉴 | 郭天锡 | 郑气 | 陈耀 |
张筒 | 玄默 | 王正志 | 法寰 | 高尔俨 |
参考资料来源[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