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现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印学理论与社史研究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 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幼习书法篆刻得翁思洵、顾懋钧指授,继师 韩天衡。又从 马承源攻习 玺印篆刻鉴定研究。
2018年11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聘请孙慰祖为顾问。[1]
已出版主要著作有《孙慰祖论印文稿》、 《封泥:发现与研究》、 《中国古代封泥》、《可斋论印新稿》、 《可斋论印三集》、 《印章》、《邓石如篆刻》、《陈鸿寿篆刻》、《两汉官印汇考》、《古封泥 集成》、 《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中国篆刻全集•汉代卷》、《孙慰祖印选》等。
孙慰祖 主要出版物: (1988年-2010年,共计32册)
|
|||
书, ,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备注 |
《孙慰祖印稿》 | 2000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品集 |
《孙慰祖印选》 | 2006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品集 |
《淳法上人别署印谱》 | 2007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品集 |
《印中岁月——可斋忆事印记》 | 2008年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作品集 |
《孙慰祖印谱》 | 2008年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作品集 |
《两汉官印汇考》 | 1993年 | 上海书画出版社,香港大业公司 |
著作 |
《印章》 | 1998年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著作 |
《孙慰祖论印文稿》 | 1999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著作 |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封泥》 | 2002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著作 |
《封泥:发现与研究》 | 2002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著作 |
《可斋论印新稿》 | 2003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著作 |
《可斋论印三集》 | 2007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著作 |
《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 | 2010年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著作 |
《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 | 2010年 | 外文出版社 |
著作 |
《古封泥集成》 | 1994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中国篆刻全集,•汉代卷》 | 2000年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编著 |
《邓石如篆刻》 | 2000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 | 2001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陈鸿寿篆刻》 | 2007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印章艺术概说》 | 1988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合作 |
《古玉印精萃》 | 1989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合作 |
《秦汉金文汇编》 | 1997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合作 |
《印里印外》 | 2000年 | 台湾汶采有限公司 |
合作 |
《古玉印集存》 | 2002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合作 |
《单晓天印选》 | 1989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黄士陵印谱》 | 1993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徐三庚印谱》 | 1993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梅花草堂白石印存》 | 2001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近现代名家篆刻》 | 2004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执行主编 |
《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印学卷1949-2008》 | 2010年 | 荣宝斋出版社 |
执行主编 |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 1999年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编委 |
《中国篆刻大辞典》 | 2003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编委 |
孙慰祖 主要出版物: (1988年-2010年,共计32册)
|
|||
书, ,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备注 |
《孙慰祖印稿》 | 2000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作品集 |
《孙慰祖印选》 | 2006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品集 |
《淳法上人别署印谱》 | 2007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品集 |
《印中岁月——可斋忆事印记》 | 2008年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作品集 |
《孙慰祖印谱》 | 2008年 | 西泠印社出版社 |
作品集 |
《两汉官印汇考》 | 1993年 | 上海书画出版社,香港大业公司 |
著作 |
《印章》 | 1998年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著作 |
《孙慰祖论印文稿》 | 1999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著作 |
《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封泥》 | 2002年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著作 |
《封泥:发现与研究》 | 2002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著作 |
《可斋论印新稿》 | 2003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著作 |
《可斋论印三集》 | 2007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著作 |
《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 | 2010年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著作 |
《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 | 2010年 | 外文出版社 |
著作 |
《古封泥集成》 | 1994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中国篆刻全集,•汉代卷》 | 2000年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编著 |
《邓石如篆刻》 | 2000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 | 2001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陈鸿寿篆刻》 | 2007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著 |
《印章艺术概说》 | 1988年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合作 |
《古玉印精萃》 | 1989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合作 |
《秦汉金文汇编》 | 1997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合作 |
《印里印外》 | 2000年 | 台湾汶采有限公司 |
合作 |
《古玉印集存》 | 2002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合作 |
《单晓天印选》 | 1989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黄士陵印谱》 | 1993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徐三庚印谱》 | 1993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梅花草堂白石印存》 | 2001年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编 |
《近现代名家篆刻》 | 2004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执行主编 |
《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印学卷1949-2008》 | 2010年 | 荣宝斋出版社 |
执行主编 |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 1999年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编委 |
《中国篆刻大辞典》 | 2003年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编委 |
两汉官印汇考
内容简介
孙慰祖在1985年进入 上海博物馆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编纂一本《 两汉官印汇考》。为此,他走访了全国各地博物馆,亲历了许多有意思的真伪之争。本书共分五 卷,第一卷:帝、后、朝官及其属官印;第二卷:州、郡、县、道官印;第三卷:王、 侯国邑官印及封爵印;第四卷:未明辖属之职官印;第五卷:边远地区民族官 印。及附录:一、两汉及新莽官印钮式; 二、两汉及新莽官印部分断代 标准品简表 ;三、本书所收新出官印简目 ;四、本书资料来源及主要徵引书目。
古玉印集存
内容简介
一、本编为辑录战国至汉晋时期玉印之专谱,采集范围为明代以来谱录所载及海内外公私收藏、考古出土的玉质玺印。凡鉴为伪品及印文过于漫漶者不录,计为 501件。 二、所辑图版均为原大,并竭力征得原鈐为底本,以便借鉴与研究。 三、所辑玉印以战国、秦、汉、晋为序次,每一时代首例官印,私印随之。私印并按首字笔画简繁为次,首字未可辨识者列于每一时代之末。 四、每印下注序释号及释文。资料来源以简称标注,读者可据附录《引用谱录及资料来源》寻检原书。
秦汉金文汇编内容简介
孙慰祖、徐谷甫两位先生合作完成的《秦汉金文汇编》是继容庚先生《秦汉金文录》和《金文续编》之后的又一部专门收录秦汉铜器铭文与文字的专书。书首有孙慰 祖先生撰写的《秦汉金文概述》,对秦汉铜器制作特点、铭文特点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秦汉金文字体风格及辨伪方法的阐述。《秦汉金文汇编》是秦汉时期的金 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秦代金文 渐至末流,所存石刻书迹亦不多。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法度、衡石、丈石之业,皆刻或铸于铜铁之上,以颁行天下。其以曲线为主,间架平稳,整齐中寓变化,气势 奔放,堪称小篆之杰作,也为后代习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资料。
古玉印精粹
内容简介
印是中国古代印章的精萃,它融合了 篆刻艺术和古玉琢雕艺术,而受到 文人雅士的青睐。玉印更是篆刻初学者必修的课目,也是收藏爱好者重 点研究的对象。本书所收录的均是由中国著名艺术家、篆刻理论家韩天衡、孙慰祖两先生经多年的研究,采集编著的玉质玺印,汇集成册。
印章艺术概说
内容简介
印章艺术为我国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自古以来一般以篆书入印,所以又称篆刻艺术。“方寸容天地 铁笔见精神”,如果说书法体现了毛笔挥洒自如的特点,那么印章则体现了“铁笔”的精神,它不象其他艺术靠形象、色彩或曲折动人的情节来增加感染力,而只在 “方寸天地”,以特殊的点画线条,横生天趣。此书中,孙慰祖和韩天衡两位篆刻家向我们详细的讲述了有关印章艺术的知识。
陈鸿寿篆刻
内容简介
陈鸿寿是清代著名的书画篆刻家,为“西泠八家”之一,虽以印名世,但其印章传世却不多,历来印谱中收录的也非常少,出版过的所有的他的印章不超过200 方。上海博物馆印学研究专家孙慰祖先生历时数年,整理汇编陈鸿寿的印作380多方,并撰写论文《陈鸿寿行略与艺事》及《陈鸿寿年表》,汇成《陈鸿寿篆刻》 一书。
先后应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市政厅文化康乐部、澳门艺术博物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艺术大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书艺院、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美国夏威夷东方博物馆、美国克拉克美术馆、阿根廷国家博物馆、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瑞士苏黎世美术博物馆、马来西亚创价学会、韩国振兴书道会邀请访问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书法篆刻作品曾入选全国一、二、三、届篆刻艺术展、全国四、五届书法篆刻展、中国美术馆当代篆刻艺术邀请展、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当代著名副秘书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西泠印社篆刻艺术评展、全澳书画联展等各类展览评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