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上应根据 塑性指数分为 粉质粘土和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粘土。
土质学术语。具有粒间连结的 细粒土。颗粒细, 孔隙小而多,透水性弱,具膨胀、收缩特性,力学性质随含水量大小而变化。一般按粘粒(粒径小于0.005毫米)含量多少分为三类:(1)粘土,粘粒含量大于30%;(2) 亚粘土(亦称“粉质粘土”), 粘粒含量在10%~30%之间;(3)亚砂土,粘粒含量3%~10%。按塑性指数划分:(1)粘土,塑性指数大于17;(2)亚粘土,塑性指数为10~17;(3)轻亚粘土(亦称亚砂土),塑性指数为3~10。常作为建筑物 地基或用作堤坝、路堤填土材料。
以粒径小于 0.075毫米的土粒为主体所组成具有塑性的细粒土。又称塑性土。次生 粘土矿物对塑性的 形成起主导作用。粘性土随含水率大小可处于液体、塑体、固体等稠度状态,各稠度状态间的含水率界限称稠度界限。液限和塑限是塑体稠度的上、下限。粘性土处于塑体状态时,具有在外力作用下可塑成任意形状而不破坏其整体性,外力去除后能保持所得形状的塑性性质。塑性的大小可通过液限与塑限之差,即塑性指数定量表示。塑性指数愈大,塑性愈强。塑性指数曾是粘性土分类的主要依据,据这种指数分为 粘土、 亚粘土、 亚砂土。粘土是粘性土的典型代表,具强塑性、吸水性、膨胀性、收缩性、吸附性、冻胀性、烧结性、耐火性等特殊性质。作为建筑物地基,粘性土的承载力取决于它的天然稠度状态。粘性土是烧制砖瓦的材料,也是重要矿产。粘性土的地质成因多种多样,在地壳上广为分布,约占沉积岩土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