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区古称海盐,别称柘湖、康城、前京、苎城、鹦鹉洲等,是中国著名的海盐之城。
金山区春秋时,金山区地处吴、越交会,战国时吴、越交战频繁,县境隶属屡变。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前后,吴王夫差败越,金山区归吴,周元王三十年(前490年),勾践被释返国,县境复入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兴兵败越,金山区地区属楚。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金山区设海盐县。《上海通志》大事记记载:“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今金山区东南甸山一带设海盐县城,为上海地区首个县治。”
清雍正四年至宣统三年(1726~1911年),乡、保、区、图建置保持从娄县析出时的原状未变,金山区计5个乡,8个保,20个区,125个图;包括朱泾、张堰、吕巷、干巷、松隐5个镇,韩家坞、杨巷、兴塔、北仓、西仓、旧港、南陆、姚家廊下、二龙庙9个市。
民国元年(1912年),金山区成立军政分府,隶江苏省。民国3年设沪海道于上海,金山区隶沪海道。
民国16年废沪海道,隶江苏省。民国22年,金山区属江苏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民国25年,改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6年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区卫登陆,县城沦陷。金山区政府流亡于江浙边境,隶江苏省江南行署。日军组织“金山区维持会”。
民国十八年(1929年),成立伪县政府,隶汪伪国民政府辖下江苏省。民国31~32年,日伪“清乡”,金山区政府改为金山区特区公署,由驻嘉兴日军控制。民国34年,抗日战争胜利,金山区仍隶江苏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6年(1947年)12月,把2个乡、镇合并为17个乡、镇:朱泾镇、张堰镇、吕巷镇、金卫镇、松隐镇、秀州乡、大茫乡、兴塔乡、泖港乡、干巷乡、廊下乡、胥泖乡、黄公乡、太平乡、查山乡、钱圩乡、潦北乡。各地政务繁简及经济、交通等因素,把乡镇分为甲、乙两等。朱泾镇为县治所在地,张堰镇、吕巷镇为县经济重心,金卫镇和松隐镇为军事交通要地,列为甲等;其余12个乡列为乙等。
民国37年(1948年)4月,把17个乡、镇合并为9个乡、镇,即朱泾、张堰、吕巷、松隐、金卫5个镇和干巷、廊下、秀泖、泖港4个乡。
1949年5月13日,金山区解放。1949年5月15日,成立金山区人民政府,隶江苏省。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销金山县改隶苏州专区;1958年11月,金山县划归上海市。
1949年解放前夕,又析张堰、金卫两镇部分地域设钱圩乡。
1949年5月,金山区解放。县人民政府下辖朱泾、张堰两镇和泖港、秀泖、吕巷、松隐4个办事处。朱泾镇人民政府辖10个保;张堰镇人民政府辖24个保;泖港办事处辖11个保;吕巷办事处辖17个保;松隐办事处辖17个保;秀泖办事处辖11个保。金山区共90个保,1817个甲。1817年8月设金卫办事处。
1996年,全县辖15个镇、1个乡:朱泾镇、枫泾镇、兴塔镇、新农镇、松隐镇、亭林镇、朱行镇、漕泾镇、山阳镇、金山卫镇、张堰镇、钱圩镇、廊下镇、吕巷镇、干巷镇、朱泾乡。县政府驻朱泾镇。
1997年4月29日,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以原金山区的行政区域为金山区的行政区域。
2001年,全区辖1个街道、14个镇:石化街道、朱泾镇、枫泾镇、兴塔镇、新农镇、松隐镇、亭林镇、朱行镇、漕泾镇、山阳镇、金山卫镇、张堰镇、廊下镇、吕巷镇、干巷镇。
2005年末,全区辖1个街道、9个镇:石化街道、枫泾镇、朱泾镇、亭林镇、漕泾镇、山阳镇、金山卫镇、张堰镇、廊下镇、吕巷镇。
2012年金山区辖1个街道、1个工业区、9个镇:石化街道、金山工业区、朱泾镇、枫泾镇、张堰镇、亭林镇、吕巷镇、廊下镇、金山卫镇、漕泾镇、山阳镇。
截止2018年5月,金山区通过资金扶持、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等政策措施推动农村创业创新,形成了创新促创业、创业带就业的良性互动格局。近年来投入补贴资金5343.41万元累计扶持710家创新创业企业;目前全区建成7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2家区级众创空间。
金山地方政府机构,清代为县衙,民国时期为县公署、县政府。解放后,建立区人民政府。民国时期,区政府曾先后设议事会和参议会。解放初期,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形式,团结金山区人民恢复国民经济,建设基层人民政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金山县委员会于1961年9月23日成立。1987年4月举行了五届政协全体委员会议。
金山区(3)截至2021年,金山区下辖9个镇、1个街道、1个工业区。[14]
1个街道:石化街道。
9个镇:朱泾镇、枫泾镇、张堰镇、亭林镇、吕巷镇、廊下镇、金山卫镇、漕泾镇、山阳镇。
1个工业区:金山工业区。[14]
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远郊。南临杭州湾,东与奉贤区胡桥、庄行两乡相接,西与浙江省嘉善县姚庄、枫南及平湖市秀溪、新埭、南桥乡接界,西南与浙江省平湖市港中、新庙、全塘3乡相连,北与松江区叶榭、张泽、泖港、新五、新洪及青浦区蒸淀乡毗邻。海中大、小金山和浮山三岛亦属金山区。区境东西长44公里,南北宽26公里,总面积586.05平方公里。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建于区境东南海滨。
金山区三岛位于东经121°24′~25′,北纬30°41′~42′,距杭州湾北岸陆地点金山区嘴6.2公里。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岛组成,大金山区顶峰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点。
金山区吴淞高程105.03米,东西尖狭,中部宽阔,略呈菱形,最长处963米,最宽处437米,面积0.3平方公里。小金山,亦称“胜山”,位于大金山西北1.75公里,吴淞高程34.23米,东狭西宽,山势平坦,最长处450米,最宽处247米,面积0.1平方公里。位于大金山南0.63公里,吴淞高程31.71米,长290米,最宽处183米,面积0.05平方公里;呈椭圆形,山头浑圆无峰,仅中部有山脊隆起,海拔较低,状如圆盘,浮于海面,旧志也称“玉盘山”。其椭圆形山体东部尚有狭长小山脊出露海面,整个山体状如龟,俗称“乌龟山”。光绪《华亭县志》云“浮山即玉盘山,又俗呼龟山,皆象形也”。
金山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太湖流域碟形洼地东南端。全境地势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东南略有升高,河渠交织成网。县境地貌经历了燕山晚期地质运动、新生代古气候冷热交替变化以及300万年来地壳的缓慢沉降,从而在前第四纪地层的基底上堆积了厚O~285米不等的松散岩层,造就了现今的地貌形态。根据地貌形成的外动力过程、成因及其形态,可分为湖沼洼地、湖积平原、泻湖平原、滨海平原、潮坪,以及剥蚀残丘6个地貌单元。
金山区境内地表除有几个小残丘如秦山、查山和杭州湾水域中的金山三岛外,均为广厚的第四纪疏松层覆盖。大地构造属扬子准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带上海台陷金山~南汇隆褶断束的西南部分。境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燕山期有强烈活化,控制岩浆岩的喷发、侵入和构造火山盆地的形成;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破坏和改造了北东向断裂,构成吕巷断凸的北东边界;北西向断裂多为上述两组断裂的配套部分。本县基岩地形总体上呈现南东高、北西低的倾斜状态,就是由于受北东向断裂错动,自南东向北西大体作阶梯状下降的结果。
金山区属北亚热带季风地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6.7毫米,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68.3%,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本区的梅雨期,常年平均降雨量226.6毫米。每年影响金山的热带气旋平均有2个,多发生在7、8、9三个月。
金山区内河流属黄浦江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区。经嘉善、平湖两县入境,汇入黄浦江出海。黄浦江,位于县境之北,其水源由园泄泾、斜塘(均在松江县境)及大泖港三支合成。金山处于黄浦江上游支流段,西部骨干河道为过境浙水入浦的通道,以东西向为主;东部骨干河道通浦纳潮,以南北向为主。全县计骨干河道42条(段),总长312.74公里。乡、村支河纵横密布,总长3407.7公里(村以下小河不计在内),平均每平方公里内有河道长度6.8公里。东南多小河,密度较高,每平方公里河道长度在7~10公里之间;西部多大河,密度较低,在3.2~3.7公里之间。
矿藏资源
金山区矿体中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铜平均品位1.31%,已具中型规模铜矿床;伴生的银储量可达大型矿床的规模,而金、锌、钼及镉等多种金属,亦有一定储量。
金山区非金属矿藏主要为耐火粘土、陶瓷及耐酸材料高岭土,在秦山露头地区可见。1958年,用手摇钻探机在秦山探到耐热度在1700℃以上的高岭土,其储量粗略估算约6.6万吨。60年代后期曾开采,作为电器绝缘材料,后因杂质较多而停采。还蕴藏未受铁锰质渲染,但二氧化矽普遍增加到60~80%的矽化正长斑岩,经加工处理后可作半硅砖、保暖砖。
金山区张堰附近蕴藏有以铜为主,包含有铁、银、金、锌等多金属伴生矿体。张堰矿区位于张堰镇附近,矿体埋深在负200米至负400米之间,矿体主要产于角岩系所夹的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中,按其产状及与围岩关系分似层状、透镜状与脉状3类。矿体中主要组份分布较均匀,铜平均品位1.31%,已具中型规模铜矿床;伴生的银储量可达大型矿床的规模,而金、锌、钼及镉等多种金属,亦有一定储量。金山区非金属矿藏主要为耐火粘土、陶瓷及耐酸材料高岭土,在秦山露头地区可见。
土地资源
根据地貌形态、土壤类型组合特点、水文地质条件及利用等综合因素,金山区土地资源可划分为四个区。西北部低田区 包括枫围、兴塔、朱泾、新农4个乡,松隐乡的大部和六里塘以西的吕巷、廊下部分,共有可供利用的土地23万亩,占金山区土地面积37.88%。
地面高程大多在3.5米以下,是金山区地势最低部分,多囊水田和滞水田。以青紫泥系列为主,有一小部分青泥土和少量的青黄泥、青紫土,有机质含量高,潜在养分丰富。通过农田水利建设,降低水位,水旱合理轮作,消除渍害,可提高土体潜在养分的释放能力,宜种植稻、麦。
动物资源
狸猫图片(3)解放前,野生兽类有猪獾、狗獾、狸猫、水獭、黄狼、刺猬、野兔等。解放后因农田建设,平整坟地,野生兽类失去栖息繁衍环境,仅存黄狼、狸猫等少数品种。
家畜有牛、羊、猪、兔等。耕牛有黄牛、荡脚牛、水牛等。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1985年,金山区耕牛已不满1000头。20世界60年代初引进奶牛,20世界80年代成为新兴饲养业。猪是主要家畜,枫泾猪是地方优良猪种,20世界60年代起引进约克、长白、苏白等猪种,并杂交育成苏枫一代新品种。羊有山羊、湖羊。兔,历来饲养肉用白兔。20世界50年代后期引进青紫兰、安哥拉肉兔及日本大耳兔。又引进西德毛兔,已成为农家饲养主要品种。少数农户20世界70年代饲养水貂。
金山区境内家畜有牛、羊、猪、兔等。耕牛有黄牛、荡脚牛、水牛等。猪是主要家畜,枫泾猪是地方优良猪种。羊有山羊、湖羊。兔,历来饲养肉用白兔。人工饲养的禽类有鸡、鸭、鹅和鸽、鹌鹑、鸬鹚等。有淡水鱼60余种。其中鲤、鲫为天然水域和养殖水域中的优势种群;青、草、鲢、鳙、鳊为内塘和河沟养殖的主要品种。此外尚有鳜鱼、鸟鳢、鲈鱼、塘鳢鱼、银飘鱼、翘嘴红鲌、餐条鱼、鳑鲏鱼、黄鱼、鲶鱼、银丝鱼、肉鲥鱼、黄鳝、鳗鲡、泥鳅及蚌、田螺、虾、蟹、龟、鳖、蚌珠等。海水水产主要有马交鱼、黄鱼、带鱼、鳓鱼、梅童鱼、银鱼、凤鲚鱼、箬塌鱼、竹荚鱼、白虾、海蜇等。
植物资源
金山区粮食类作物有稻米(分粳、籼、糯)、麦(分大麦、小麦、元麦)、玉米、高粱、蚕豆、豌豆、赤豆。纤维类主要为棉花、苎麻。少量种植黄麻、黄草、棕榈。油料类主要为油菜籽,次为大豆、芝麻、蓖麻。蔬菜类栽培品种分属17个科,50多个属,57个种类,270多个品种。主要菜种有:青头菜、瓢羹白菜、大白菜、油塌菜、菠菜、萝卜、莴苣、辣椒、茄子、冬瓜、生瓜、夜开花、茭白、丝瓜、韭菜、大蒜、豇豆、苋菜、茼篙菜等。树木有80余品种。用材树种,有水杉、池杉、落羽杉、樟树、白榆、银杏、朴树、合欢树、槐树、悬铃木、麻栎、重阳木、臭椿、泡桐、刺槐、杞柳、榉树、楝树、桑树、杨树等。观赏树种有雪松、黑山松、华山松、侧柏、罗汉松、女贞、棕榈、黄杨、桧柏、龙柏、紫藤等。花卉有广玉兰、桂花、牡丹、月季、山茶、杜鹃、腊梅、天竺、菊、兰、荷花、鸡冠花、石蒜、美人蕉等。
野生药材主要有:金钱草(活血丹)、蛇莓、野蔷薇根、扁蓄、杠扳归、虎杖、茅莓、龙葵、牛膝、酢酱草、马齿苋、鸡眼草、田皂角、半边莲、紫花地丁、地锦草、泽漆、小青草(爵床)、车前草、仙桃草(蚊母草)、水苦买、墨旱莲(鳢肠)、蒲公英、鼠鼬草、苍耳、马兰、小蓟草(刺儿菜)、天名精、野菊花、苘麻、血见愁(铁苋菜)、猪殃殃、葎草、马鞭草、荠菜花、田字草、蔊菜、鸭跖草、抱石莲、构棘、单叶牡荆、常春油麻藤、云台南星、威灵仙、红楠、多茎鼠鼬、柃木等。栽培药材主要有灵芝、瓜娄、益母草、桑枝、地肤、合欢、女贞子、接骨木、鸡冠花、透骨草等。家、野兼有药材主要有:紫苏、稀签草、藿香、牵牛子等。
解放前,金山区人口在16一17万之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民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生育受到鼓励,人口处于高出生、低死亡状态。
1965年,金山区人口达24万。1966年区境扩大,人口达38万。70年代后期,加强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处于低自然增长状态。1985年,金山区19个乡镇人口459643人,上海石化总厂地区人口55691人,合计全境人口为515334人。除石化地区外,金山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99.34人;87%为农业人口。
1979年,鼓励市属单位向郊区扩散,允许人在郊县、户口挂在市区。金山区有市属工厂、企事业单位职工138户,2496人为市区户口。金山区有市区户口、城镇居民户口和农村农业人口三种户口类型。
1985年,农业户口人数354249人,城镇户口人数102898人,市区户口人数2496人。
2000年金山区常住人口出生率6.01‰,死亡率6.03‰,自然增长率-0.02‰,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相比,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下降了6.50、6.54个‰,死亡率上升了0.04个‰。
2012年金山区约有11万人,其中未成年人约1.7万人。金山区的人口成分比例男:女7:4。
金山区以202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822776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3243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90338人,增长12.3%,平均每年增加9034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2%。金山区统计局被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授予“国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金山区共有2个集体、5个个人分别获得市先进集体和市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户籍总人口52.77万人。从性别看,男性人口26.15万人,女性人口26.6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6%和50.4%。从户口看,城镇人口27.05万人,乡村人口25.72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1.3%和48.7%。[8]
区长:李泽龙
副区长:王益洋、邱运理、何冬宾、张玉学、曹婕、蔡宁、翟金国
区委书记:刘健[12]
区委副书记:李泽龙[12]、信亚东[15]
政协主席:刘豫峰
副主席:张斌、李士权、袁晓英、胡军、樊文军
秘书长:朱爱萍[16]
主任:沈华棣
副主任:朱喜林、盛宗耀、周俭、蒋雅红、余雷[11]
2021年,金山区地区生产总值1182.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5%,居郊区第三。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2亿元,下降5.0%;第二产业增加值796.19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378.06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0.7%、67.3%和32.0%。
2021年,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527.41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区级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34.32亿元,同比增长6.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3.81亿元,同比增长6.1%。全年税收收入509.40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区级税收收入125.79亿元,同比增长11.1%。
2021年,在地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468.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属地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632.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1.10亿元,增长9.0%,其中工业性投资104.46亿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0.00亿元,增长12.4%;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164.09亿元,增长19.3%。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58.95亿元,增长14.4%[8]
水稻
2021年金山区粮食播种面积18.78万亩,同比下降0.5%;总产量10.85万吨,同比增长8.8%。2021年金山区水稻播种面积18.34万亩,同比下降1.0%,水稻总产量10.72万吨,同比增长8.6%;大麦播种面积1294亩,同比增长2.6%,大麦产量388.2吨,同比下降0.03%;小麦播种面积3177亩,同比增长35.8%,小麦产量905.45吨,同比增长31.1%。全区油菜籽播种面积667.65亩,同比下降7.1%,产量114.42吨,同比下降8.1%;青饲料播种面积2017.95亩,同比增长52.0%;鲜食玉米播种面积2908.05亩,同比增长4.0%,产量2108.41吨,同比下降0.1%。
2021年,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2.01万亩,同比增长4.9%,蔬菜产量24.00万吨,同比增长3.3%。
2021年,全年西瓜播种面积3744.30亩,同比增长4.3%,产量7819.57吨,同比下降5.1%;甜瓜播种面积1223.64亩,同比下降18.4%,产量1998.33吨,同比增长3.3%;哈密瓜播种面积204.47亩,同比下降20.9%,产量187.16吨,同比下降46.9%;草莓播种面积1671.39亩,同比增长14.2%,产量1973.86吨,同比增长24.6%。
2021年,全年肉猪产量3831.84吨,同比下降18.6%;肉禽产量4016.55吨,同比下降28.5%;鲜奶产量1.68万吨,同比下降10.3%。水产品总产量5153.15吨,同比增长2.3%。[8]
工业
2021年在地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468.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属地规上工业产值完成1632.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7%。2021年,工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526.74亿元,现价增长15.6%;三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468.48亿元,现价增长12.5%。
2021年,四个产业集群共有507家企业,分属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和信息技术,共完成工业产值1271.61亿元,同比增长17.1%,占属地工业产值比重为77.9%,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见表2)。2021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767.2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2.6%,占在地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1.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21年完成建筑业产值135.85亿元,同比增长13.2%。2021年建筑房屋施工面积433.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9%;房屋竣工面积67.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8]
消费市场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0.00亿元,同比增长12.4%;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164.09亿元,同比增长19.3%。
旅游业
2021年,全区旅游接待人次达855.80万人次,同比增长51.6%,旅游综合收入42.69亿元,同比增长41.7%。
金融业
截至2021年12月底,金融系统存款余额1906.46亿元,比年初增长10.8%,其中居民储蓄887.08亿元,比年初增长11.5%;各项贷款余额1178.13亿元,比年初增长15.6%,其中个人住房贷款354.37亿元,比年初增长8.9%。
房地产开发
2021年,金山区商品房投资140.32亿元,同比增长4.9%;商品房销售面积82.42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30.2%;商品房销售额155.21亿元,同比增长19.6%。2021年,全区存量商品住房成交面积78.3万㎡,同比上升3%;存量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14966元/㎡,同比下降4.5%。外贸外资总体较快增长。2021年,全区进出口商品总额965.18亿元,同比增长24.7%,其中,出口商品总额500.21亿元,同比增长32.8%。
招商引资
2021年,全区招商引资签约额36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签约额330亿元,同比增长108.5%;合同外资完成45720.40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外资到位完成35303.88万美元,同比增长17.2%;经济小区税收完成203.4亿元,同比增长18%。[8]
金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
金山区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经成陆。枫泾、金山区卫、朱泾三大古镇都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山区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故事之乡和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山区农民画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金山区黑陶被冠以“黑珍珠”的美誉。
戏剧
金山区民间艺人组织小戏班,民国1914年(1925年)前后,绍兴戏(越剧)、常锡文戏(锡剧)、京戏(京剧)等剧种逐渐在县内流行。民国1915年,东新镇(新农地区)沈庆芳等组织“感化社”,用文明戏形式,演出《妻党同恶报》、《王小二过年》等劝人为善剧目。
民国1923年,张堰镇有专唱京戏的票友组织票房,自娱或客串演出。廊下泖上(今中丰村)吴钦明等组织戏班,在金山区、平湖两县集镇演出《白蛇传》《玉堂春》等剧目。民国1935年,朱泾镇有平剧京戏爱好者组成平剧研究社。
走马灯龙灯
龙灯扎制技艺精湛,龙头扎制五彩,龙身一般7~13节不等,都为单数。龙身用印上彩鳞的布或绸连接起来,每节点烛。龙尾用棕皮扎成。另外还有小型的草龙、布龙等。
花灯
花灯有提灯、挑灯、转灯等,大多制成花篮形,也有制成花形的。转灯是在花篮底部装上木制的灯托,把花篮固定在灯托上,舞者手握灯托,花篮可以随意转动,制作精美。
走马灯
一般在纸糊花灯里置一轮,上贴纸剪的人马等图案,轮下燃烛或灯,使轮和纸像转动,显示出各种画面。
风筝
又称纸鸢、鹞子。根据鸟、兽、虫、鱼等动物形态扎骨架,再糊以薄纸,上绘图彩。有的风筝装有哨子,在空中可发出响声。
金山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疏浚航道,修筑公路,兴建桥梁,交通运输呈现水陆并举的格局。
1985年,境内有通车公路10条,总里程130.55公里;过境铁路两条,总里程35公里;航道141条,总里程629.61公里;初步形成水陆衔接,干支相连的交通运输网。金山区专业运输总产值3347万元,由于公路客货运输迅猛发展,道路设施已不相适应,造成车流欠畅,车速减慢,交通事故增多。
金山区有A4、A5、A6、A7、A8和A30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金山区已经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区域大交通格局,成为联结上海与浙东、浙西地区的桥头堡和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沪杭铁路和在建的沪杭甬铁路客运专线贯穿金山区北部地区。沪杭铁路金山区支线(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由上海南站站至金山区卫站,全长约56.4公里,已于2012年10月16日开始正式运行,直达约半小时。
金山区交通便捷,沪杭铁路、金山区铁路支线和亭卫公路、新卫公路横贯南北,320国道穿越东西。上海金山区车客渡码头的建立,开辟了上海至宁波等地的海上蓝色通道。随着上海市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至2005年,金山区境内形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架(“两横”指莘奉金高速公路和亭枫高速公路,“三纵”指沪杭高速公路、同三国道和嘉金高速公路),金山区的交通条件产生质的飞跃。
承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审核权下放,到2021年底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50家。组织推荐43人申报各类市级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其中,3人入选上海市“扬帆计划”“技术带头人计划”。深入开展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培育,全区现共有各类载体24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家,市级科技创新创业载体17家。
2021年全区88家企业获批科技履约贷,同比增长8.6%,获批金额4.05亿元,同比增长12.5%。2021年,顺利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下放。截至12月底,金山区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业务受理1004件,审批通过量946项,其中新办376项,A证70张。基础设施支撑能级明显提升。2021年新建5G基站959个,累计建设5G基站2076个。推进各领域5G应用项目29个。基站物理站址数量增加至1193个;基站运营商启用增加至1993个;新增室内分布覆盖25栋楼宇,覆盖总面积达158万平方米,实现4G网络的优质全覆盖,5G网络重点区域全覆盖,热点地区用户下行平均速率达到100Mbit/s以上,基本满足4K/8K、VR/AR业务体验需求。部署物联感知终端2万多个,基本实现全区覆盖。
2021年,下一代广播电视NGB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区24万户有线电视实现数字化整体转换,近5.5万户家庭安装了有线电视智慧社区平台应用。信息管线、通信基站、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等集约化建设稳步推进,基站共建贡献率达到80%以上。
2021年,打造金山科技节、“全国科普日”活动、金山科普讲师团等品牌项目,金山共有科普基地52家,其中市级及以上科普基地11家、区级41家;党建带科建示范点4家。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全区共有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17家,金山区专家工作站68家。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累计完成新版社保卡申领664343张(含非本市户籍)。其中,本市户籍总申领数509917人,换领率、社保功能开通率均在97%以上,处于全市前列。[8]
2021年,全面落实中小学生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健康“五项管理”要求;稳慎推进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统筹课内课外两个时段、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升作业质量。
2021年,启动青少年综合素质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融合育人区域教育改革合作项目”研究与实践,全面启动全员导师制。金山区入选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举行第25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佩花晚会,收获8个“小梅花”和4个“小梅花集体节目”。
2021年,全面迎接市课程与教学调研,被市教委高度认可。接受并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级督导。新评2所市示范性幼儿园。做好招生工作,稳慎解决滨海地区新生入园入学问题。中高考平稳有序,质量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筹建工作。与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体育学院开展合作共建。
2021学年初共有小学23所,在校学生27431人;中学37所,在校学生23566人。本年秋季高考本科录取率为93.94%,本科录取1659人(另春季高考本科录取84人)。[8]
2021年,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群众性文化服务,举办金山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活动,创编展演话剧《特殊身份的警官》,开展百人红色故事宣讲、国产优秀红色影片展映、“百年丹心、艺颂辉煌”区艺术大展等活动;推进“书香金山”建设,全年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服务市民达45.78万人次;实施文化惠民“百千万”工程,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供给,全年服务群众近17万人次。着力开展乡村文脉挖掘、展示、传承,举办泥土的芬芳——金山乡村艺术节,“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文脉传承项目”获评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金山区、枫泾镇、朱泾镇、山阳镇分别以金山农民画、故事、花灯、民乐获评2021-2023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山区以金山农民画再次获评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同时,积极开展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制作、购买更多数字文化资源,以学习强国、“i金山”“文旅金山”等发布数字文化服务内容。
2021年,区文旅、教育、工青妇、党群等部门开展文艺演出、阅读推广、展览展示、艺术表演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服务市民群众319.99万人次,大力拓展各类线上文化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受众达242万人次。[8]
2021年,制定实施新一轮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迁建、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区血站迁建、金山医院示范性发热门诊建设,漕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建成使用,吕巷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改造工程竣工,完成2家急救分站建设,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平台投入试运行。开展突发疫情处置、全员核酸检测及后
2021年,备定点医院启用等演练,提升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能力至每天最大检测量2.5万单管,新增专业技术用车7辆,完成部分单兵装备配置。强化公卫人才队伍建设,薪酬待遇逐步提高。
2021年,推进区属医院提档升级,金山医院设立市化学伤害急危重病医学重点实验室,市六医院金山分院成为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医院,亭林医院创成二甲综合医院并成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做实医联体,金山医院肿瘤科、市六医院金山分院骨科、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亭林医院消化内科等市级特色专科“金山版”打造初显成效,共有152名市级专家在金服务,6家医疗机构纳入龙华中医医联体建设。完成张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1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1家示范性和1家标准化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举办首届医学高峰论坛等多场学术论坛。
2021年,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签约37万人、签约率45%并位居全市第3,社区就诊率58%并位居全市第1。优化孕产妇风险管理,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100%。推进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建设,儿科医院亭林社区儿童康复基地成立。深化医养结合,建成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家。加强职业卫生监管,举办“蓝盾杯”职业健康防护技能竞赛。促进家庭健康发展,成为本市唯一入选中计协首批家庭健康促进行动试点区。积极打造优美健康环境,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评审、首批市级健康村镇试点评估,为本市唯一入选2021年度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区)典型经验并位居全国第4。
2021年,强化规划引领事业发展,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均已发布,10项专项子规划全部印发。加快卫生健康数字化转型,建成“便捷就医服务”七大应用场景,实现全程在线付费,建成医疗废弃物全程可追溯平台。加强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立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4项、市级课题6项,发表医学期刊论文302篇(其中99篇SCI),首次开展社区好中医、星级家庭医生团队等评选活动,“1+4+4”政策惠及910人次。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场办结率提升至57%。
2021年,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4.45岁(全市平均84.11岁),比上年上升0.03岁;金山地区婴儿死亡率为1.15‰(全市平均2.30‰),金山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市平均3.66/10万);传染病发病率87.63/10万,比近5年的平均发病率下降24.60%。全区拥有医疗机构307所,开放床位5332张,卫生技术人员6988人。门急诊服务708.81万人次,出院病人8.32万人次,病床使用率78.51%。[8]
2021年,全区体育类社会组织81个,其中体育协会19个、民办非企体育组织39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社会自建体育场所参与公益开放18家,金山体育消费券使用次数28483人次,公益性开放时段接纳市民86300人次。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多元,助力“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成功举办六届区运会,本届区运会共设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残疾人组四个组别54个大项,来自各委办局、街镇、学校、企事业单位等130个代表团的1万多名运动员参赛,产生204枚金牌,18人次打破14项金山区运动会纪录。成功举办“金山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中国家庭帆船赛(上海站)、全国马术场地障碍锦标赛、全国马术盛装舞步锦标赛、上海城市业余联赛金山城市沙滩铁人三项赛等市级及以上赛事13次。全年共开展区镇两级赛事活动320场,参与人次达到11万人次。
2021年,新建市民健身步道8条、市民益智健身点30个,改建市民多功能运动场8处、长者运动之家2个(张堰、漕泾)、社区市民健身中心1个(漕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92235平方米(不含健康智慧小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3平方米。完成高危险性体育项目游泳场所审批2家、攀岩场所1家。截至2021年底建成4处区级体育场馆、23个社区公共运动场、538个市民益智健身点、11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4条市民健身步道、14个百姓(市民)健身房、2条自行车绿道、3个百姓游泳池。
2021年,确立了10个品牌项目,15个重点项目,15个特色项目。青少年奥、全运项目注册运动员达到1608人。2021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26人,完成“十四五”总目标数的22%。
2021年,金山体育健儿积极出征奥运会、全运会,贡献了金山力量。其中,1名金山运动员获东京奥运会女子水球集体项目第八名,38名金山运动员代表上海市参加2021年9月在陕西西安举办的十四届全运会夺得5金1银3铜,创造了金山运动员全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金牌贡献率在全市位列第三。探索体教融合发展新路径,建立学生校外“每天锻炼一小时”申报平台,推出校园周末足球擂台赛,开设“人人运动、学会游泳”普修课程和青少年俱乐部课后公益课程等。
2021年,金山区现有体育产业单位1837家。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体育产业单位共有28家,列入上海市500强体育企业有19家。2021年,引进注册型企业6家,实地型企业1家。2021年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1.01亿元,超额完成销售任务。继续推出市区两级体育消费券,通过“来沪动”“鑫体育乐生活”微信小程序投放体育消费券,共发出体育消费券199万元,带动体育消费520万元。[8]
2021年共认定生活困难农户6346户、10755人,较2020年认定的4272人同比增长152%。各项救助政策进一步细化落实。开展2021年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2021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区共帮困89382人次,发放资金4584.11万元;走访慰问6600户次,发放资金466.16万元。开展市民综合帮扶(含个案帮扶和项目帮扶)2121例、支出帮扶资金1180.69万元,务求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完成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相关社会救助标准调标衔接工作,自7月1日起,最低生活保障由1240元/人/月调整为1330元/人/月,特困人员日常生活供养由1615元/人/月调整为1730元/人/月。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向城乡低保、重残无业、特困人员等救助对象,累计发放生活救助11.64万人次、14155.17万元,临时救助354人次、35.87万元;累计发放特困人员医疗或丧葬费补助648人次、145.09万元;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75万人次、3783.74万元;发放社会散居儿童、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1157人次、188.67万元。截至12月底,共受理60人次(本地户籍55人次、非户籍5人次)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申请。累计完成生活困难农户经济核查委托4975户,8526人;接受并完成城乡低保、教育救助、医疗救助和廉租房等经济核查委托22815份。充分发挥慈善的拾遗补缺作用。联合举办金山区2021年“蓝天下的至爱”慈善联合募捐活动,累计募得善款2454.6万余元。发动“防汛救灾驰援河南”专项捐款活动,共募得捐款4.7万元。截至12月底,共收到爱心企业定向捐款23.8万元,用于区内部分镇、村扶贫帮困项目。共开展助困、助医、助学、助老等各类慈善救助(公益)项目30余项,惠及各类对象15万人次,支出资金2299.05万元;累计处置慈善物资价值合计37.24万元。
2021年年内新增养老床位178张,全区总床位达到7945张。完成认知症床位改造100张(上海安宁养老院)。新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家(石化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5家、老年助餐场所4家、老年睦邻点50个。完成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5户。截至12月底,发放2021年度养老机构运营补贴236.85万元、持证护理员补贴21.55万元;发放2020年度养老机构“以奖代补”32.44万元。发放老年综合津贴2.174亿元,惠及13万余名本区户籍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
2021年,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331元,增长9.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845元,增长7.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27元,增长11.2%。[8]
2021年,持续推动新一轮创业型城区创建,打造“创·享金山成·在湾区”创业品牌,落实扶持政策,活跃创业氛围,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创业指导。2021年成功扶持501家创业组织,完成年度指标400家的125.2%,其中帮助青年大学生成功创业417人,完成年度指标240人的173.7%。
2021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8724个,完成年度指标15000个的124.8%;本区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6309人,控制在9520人以内;帮助268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完成市局下达指标230人的116.5%。截至12月底,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6559人次,完成年度指标的121.8%。
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为78026人,其中,城乡居保缴费人数17152人,享受城乡居保养老待遇60874人。全区城乡居保养老人员平均月养老金水平为每人每月1352.08元。截至12月底,共受理申请工伤认定2986件,其中按项目参保155件;受理各类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2211件,作出工伤初次鉴定结论2190件。[8]
2021年,受理备案新开工项目26个,面积52.92万㎡,完成竣工基地26个,竣工面积为51.66万㎡,未发生受伤、死亡事故。
按照“应保尽保”原则,2021年,当年新增廉租房租金配租家庭62户,发放租金补贴460.86万元,截至12月底,廉租在册享受家庭387户(含9户实物配租)。基本完成年度复核工作,审核通过57户。
2021年,督促各街镇(金山工业区)严格按照建设导则,提前完成市级10个小区建设指标。累计覆盖239个小区,覆盖率100%,共建成充电设施3167组,可提供31407个充电车位。
2021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10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104.46亿元,同比增长5.4%。
2021年全区共安排36项重大工程和12项实事项目,预计总投资132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2.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6.2亿元(约占96.9%),项目建设总体推进有序。龙湾路(海芙路-海盛路)道路新建工程、G320公路改建工程(二期)、枫泾镇兴豪路(亭枫公路-浙江省界)正式通车,北秀公路新建工程加快建设。金山永久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改扩建工程(二期)投入使用,新江水质净化二厂(二期)有序实施。龙堰路幼儿园新建工程、龙堰路初级中学新建工程、前京中学新建工程建成启用,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项目、区疾控中心迁建工程等加快建设。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稳步推进,老年日间服务中心、金山区标准化卫生室(站)、住宅修缮项目、E-3地块公共绿地提升项目、街心花园改造等一批惠民项目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居民健康体检项目持续开展,金山区既有多层住宅加梯项目加快建设。[8]
2021年,金山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AQI)为90.4%,较2020年同期升高2.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同期下降9.4%。
2021年,积极谋划第三轮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按照《金山地区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方案(2021-2023年)》及项目清单,金山区的第三轮环境综合整治共涉及十大领域75个项目(2021年31个、2022年26个、2023年18个),预计总投资为60.4亿元。截至12月底,2021年度整治任务已全部完成,包括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2个、污染治理项目13个、农业农村环境建设项目4个、能力建设项目1个、生态建设项目1个。2022-2023年的44个项目已启动29项,其中2项已提前完成。[8]
2021年,共发生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生产经营性火灾、农业机械生产安全亡人事故29起,亡34人,其中,道路交通亡人事故13起,亡13人;工矿商贸亡人事故15起,亡15人;生产经营性火灾亡人事故1起,亡6人(不含2名消防救援人员),未发生农业机械亡人事故。2021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287人。[8]
金山区在工业方面,区内有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石化”),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炼油化工一体化、高度综合的现代化石油化工企业之一,是中国发展现代石油化工工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沪杭高铁在此设金山北站(枫泾卫星村)。
古冈身遗址
位于漕泾镇沙积村2140号,距漕泾镇东北约1.5公里处,[9]是上海西部古海岸线的遗迹,是在海浪作用下由死亡的海生贝类生物壳体和沙积聚而成的沙脊。
古海塘遗址
金山古海塘位于上海市西南杭州湾北岸,东接奉贤海塘,东北西南走向,略呈弧形,总长约25公里(现存约13.4公里)。
上海南社纪念馆(姚光故居)
2007年成立,是陈列南社历史人物事迹的展示平台和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社纪念馆综合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参与社会革命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史实。
枫泾古镇
镇域总面积为91.66平方公里。2005年9月16日,枫泾镇入选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镇。是上海市第一个历史文化名镇,“枫泾寻画”为新沪上八景之一。
金山区从古自今出过较多文化名人,古代有南北朝文字语言学家顾野王、唐代高僧船子和尚、宋代诗文家白牛居士陈舜俞、元末文学书法家杨维祯、明代书法家沈度,有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家丁聪、南社后期主任姚光等。
顾野王(519~581) |
精通天文、地理、历史。24岁时著成《玉篇》30卷。 |
杨维祯(1296~1370) |
元文学家、书法家。值兵乱,浪迹浙西。张士诚据浙西,屡召不赴。 |
唯庵(1323~1396) |
7岁剃发受戒于杭州天龙寺。有《船居诗》10首,学士宋濂为之序。 |
焦袁熹(1661~1736) |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帮助王鸿绪编纂《明史稿》。 |
王祖庚(1700~?) |
清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著有《十四日儿年谱》和《砺斋诗钞》初集、二集及《锦瑟词》等。 |
顾野王(519~581) |
精通天文、地理、历史。24岁时著成《玉篇》30卷。 |
杨维祯(1296~1370) |
元文学家、书法家。值兵乱,浪迹浙西。张士诚据浙西,屡召不赴。 |
唯庵(1323~1396) |
7岁剃发受戒于杭州天龙寺。有《船居诗》10首,学士宋濂为之序。 |
焦袁熹(1661~1736) |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帮助王鸿绪编纂《明史稿》。 |
王祖庚(1700~?) |
清雍正五年(1727年)进士,著有《十四日儿年谱》和《砺斋诗钞》初集、二集及《锦瑟词》等。 |
2018年4月,上海市金山区市以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文脉传承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17]
2018年5月, “2018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正式公布,金山区上榜。[18]
2018年5月21日,金山区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名单。[19]
2018年10月,金山区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20]
2019年1月,金山区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1]
2020年11月,入选中央文明办公布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5]
2021年7月,入选2021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公示名单。[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