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9月23日,罗密·施奈德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出生时的名字为:罗丝玛丽·玛格德利娜·阿尔巴赫-雷蒂。二战爆发后,她与同是电影演员的父母移居德国,并在贝希特斯加登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度过了童年生涯[8]。
1943年,她的父母感情破裂,之后她与母亲玛格达·施奈德生活在一起,并改随母亲的姓氏[9]。
1949年,由于玛格达·施奈德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她,所以把她送进入了靠近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所名为“戈登斯坦”的天主教寄宿学校。在校四年中,母亲因为常年拍电影只看望过罗密两三次,而父亲则连信都没给罗密写过[6]。
1953年,罗密·施奈德进入了德国科隆艺术学校学习[9]。同年,她的母亲玛格达与制作人Kurt Ulrich合作拍摄《白丁香再度盛开》,并且要为该片寻找一位年轻女演员来饰演玛格达的女儿,玛格达顺理成章的推荐了自己的女儿,罗密·施奈德从此踏入影视业[8]。
1953年,罗密·施奈德与母亲玛格达·施奈德合作拍摄了喜剧片《白丁香再度盛开》,15岁的罗密初涉银幕并地诠释了片中的角色“Evchen Forster”。这部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但罗密的扮相和表演使观众记住了她[6]。
1954年,罗密应邀再次与母亲合作,在爱情喜剧片《一个女王的少女时代》中饰演“维多利亚公主”;之后又与莉莉·帕尔默共同出演了喜剧影片《焰火》,再度获得行家好评。同年,她被导演恩斯特·马利施卡选中,“因为她的外表和气质与奥地利历史上的希茜公主十分相像”,因此获得了饰演“茜茜”的角色[6]。
1955年,罗密·施奈德与卡尔亨兹·伯恩共同出演了历史题材的系列影片《茜茜公主》,凭借在片中饰演天真纯美、活泼善良的“茜茜”而被观众熟知[10]。
1956年,再次与卡尔亨兹·伯恩合作,出演了系列影片的第二部《茜茜公主2》,该片讲述了罗密饰演的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一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皇后“茜茜公主”嫁入皇宫后逐渐走向成熟,并开始参与执政的故事[3]。
1957年,她完成了系列影片的最后一部《茜茜公主3》[1]。此外,她还出演了考特纳·赫尔穆特执导的爱情影片《蒙普迪》,以及剧情影片《鲁滨逊不能死》。
1958年,罗密首先与卡洛斯·汤普森共同出演了罗尔福·席勒执导的喜剧影片《半温柔的女人》。之后与阿兰·德龙合作共同出演了爱情影片《花月断肠时》,由于两人的语言不通,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中,甚至两人拥抱接吻时,脚下一直都蹲着翻译。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将戏中的感情延续到了戏外[4]。
1959年,与莫泽尔·汉斯共同出演了喜剧影片《漂亮的说谎者》。随后主演了罗伯特·西奥德梅克执导的剧情影片《卡贾》。同年,罗密放弃了自己在德国的事业移居阿兰·德龙所在的巴黎,在法国影视圈重配角做起[4]。
1960年,罗密·施奈德初到巴黎后参演了雷内·克莱芒执导的犯罪惊悚影片《怒海沉尸》,该片的男主角是阿兰·德龙,罗密只是客串饰演了一个3分钟的小角色[11]。
1962年,出演了维托里奥·德·西卡执导的奇幻喜剧影片《三艳嬉春》。随后与安东尼·博金斯、让娜·莫罗共同出演了奥逊·威尔斯执导的奇幻影片《审判》[1]。
1963年,罗密踏入美国,在哥伦比亚影业公司拍摄了几部好莱坞影片。首先是与阿尔伯特·芬尼、彼得·方达等人共同出演的战争影片《胜利者》[12];之后她与约翰·休斯顿等人共同出演了奥托·普雷明格执导的剧情影片《红衣主教》,并凭借在片中饰演的“安玛丽·哈特曼”一角获得了第21届金球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5]。
1964年,她与杰克·莱蒙共同主演了大卫·斯威夫特执导的喜剧影片《东墙飘香梦》。
1965年,罗密与彼德·奥图、彼得·塞勒斯合作,在联美电影公司拍摄了喜剧影片《风流绅士》。之后,她重返欧洲影坛并继续与美国的影视公司合作[12]。
1966年,她返回法国与米歇尔·皮寇利共同出演了剧情影片《女贼》。同年,又在美国拍摄了朱尔斯·达辛执导的剧情影片《夏夜10点半》[12]。此外,她与克里斯托弗·普卢默共同出演了动作影片《双重间谍网》[2]。
1968年,她拍摄了两部电影作品,首先是与汤姆·康特奈、雷纳德·洛塞特合作,拍摄了英国喜剧影片《奥特雷》。之后又回到法国与阿兰·德龙共同出演了犯罪惊悚影片《游泳池》,这部电影让昔日的情侣搭档在银幕上重聚[4]。
1970年,罗密·施奈德的演技得到了国际影视界的承认[6]。
1971年,与米歇尔·皮寇利合作并共同出演了克洛德·苏台执导的黑色电影《马克斯与拾穗者》。片中饰演了一个窃贼团伙头目的女友“莉莉”,被一个自称是银行家的人利用从而操纵窃贼团伙抢劫银行[13]。
1972年,她与萨米·弗雷、伊夫·蒙当联袂主演了克洛德·苏台执导的爱情喜剧片《凯撒与罗莎丽》,片中饰演了年轻女子“罗萨丽”面对两任男友的追求而陷入左右为难的三角关系中[14]。之后她再次与阿兰·德龙合作出演了约瑟夫·罗西执导的历史惊悚片《恶魔的诱惑》,片中饰演了托洛斯基的崇拜者,一位年轻的女秘书“吉塔·萨姆艾尔”[1]。此外,她还出演了传记影片《路德维希》。
1973年,罗密与让·路易·特兰蒂尼昂共同主演了皮埃尔·格兰尼亚-德弗利执导的战争影片《末班车》,影片讲述了二战时德军入侵法国后人们乘坐火车逃亡的故事。罗密在片中饰演了一位火车上逃亡的德籍犹太旅客“安娜·克普弗”。
1975年,与米切尔·罗宾共同出演了安德烈·祖拉斯基执导的爱情影片《重要的是爱》。同年,她与菲利浦·诺瓦雷共同出演了战争影片《老枪》,片中饰演菲利浦的妻子“克拉拉”[6]。
1976年,凭借在爱情影片《重要的是爱》中饰演的“娜第尔”一角获得了第1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奖[9]。同年,在法国与菲利浦·诺瓦雷共同拍摄了剧情影片《窗边一妇人》,片中饰演“Margot”一角。
1977年,罗密回到德国,与布拉德·道里夫共同出演了剧情影片《与贵妇合影》,并获得了第27届德国电影奖-金胶片奖最佳女主角[1];同年,凭借剧情片《窗边一妇人》获得了第2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的提名。
1978年,凭借在克洛德·苏台执导的剧情影片《一个简单的故事》中饰演的离异女士“玛丽”一角,获得了第4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奖;以及第23届意大利大卫奖-特别奖[1]。
1979年,她与伊夫·蒙当共同出演了剧情影片《一个女人的光辉》,并凭借在片中饰演“Lydia”一角获得了第5届凯撒奖-最佳女演员提名[15]。此外,她还获得了塔奥米纳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6]。
1980年,罗密·施奈德出演了剧情影片《女银行家》,片中饰演了一位原本家境贫寒靠股票投机起家的女银行家“艾玛”。同年,拍摄了贝特朗·塔维涅执导的科幻影片《死亡的窥伺》[12]。
1981年,凭借《女银行家》中的“艾玛”一角被法国观众选为该年度最佳女演员[6]。之后又与意大利导演迪诺·里西合作,并拍摄了剧情影片《爱的幻影》[12]。
1982年,她与米歇尔·皮寇利共同主演了剧情影片《无忧的过客》,片中饰演的“艾拉”一角,该片是她29年电影生涯中出演的最后一部影片[12]。
1983年,罗密·施奈德因《无忧的过客》一片还获得了第8届凯撒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只是那时罗密已经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