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美〕克莉丝汀·汤普森
译 者:陈旭光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本印次:2004年1月第1版
开本页数:16开677页
装 帧 :平装
ISBN :7301060963
本书电影史的体系架构相当具有自己的独创性,除了电影艺术、电影美学 《世界电影史》(美)克莉丝汀·汤普森等著风格、电影大师等方面的系统论述之外,本书对电影工业的发展也有资料详尽的独到论述。本书无论在电影史的整体外观,还是在某些特殊细节上都提供了对电影史形貌的新颖见解,不仅是一次对世界电影历史的生重新整合,也是对世界电影研究学术史的一次系统探索和批判。 本书从三个原则性问题介入电影的历史: 1.电影媒介是如何被运用,即电影语言是如何逐步产生、发展、成熟并规范化的? 2.电影工业的环境—— 电影制作、发行与演映的状况如何影响电影媒介的发展? 3.电影艺术的世界性潮流与电影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导论一 电影史构架与写作的三个原则性问题
导论二 历史、历史书写与电影史
第一部分 早期电影
第一章 早期电影的摄制与放映:1880年代-1904
第一节 法国电影工业的成长
第二节 英国与“布莱顿学派”
第三节美国:电影业的竞争与爱迪生的东山再起
第二章 电影国际性的扩张:1905-1912
第一节欧洲的电影制作
一法国的电影
二意大利的电影
第二节 美国电影的崛起
一 剧情影片的崛起
二 明星制
三 电影中心向好莱坞迁移
第三章 国家电影、古典好莱坞电影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3-1919
第一节 国家电影的兴起
一德国
二 意大利
三 法国
第二节 古典好莱坞电影
一 制片厂制度的形成
二 191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生产
三 电影作品与电影工作者
第二部分 晚期默片 1919-1929
第四章 1920年代的法国电影
第一节法国印象派电影运动
一 印象派电影与电影工业的关系
二 印象派的形式特性
三 印象派的形式特性
四 法国印象派电影运动的终结
第五章 1920年代的德国电影
第一节 战后德国电影的类型与风格
一 历史巨片
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运动
三 德国室内剧电影
四 表现主义运动的结束
第六章 1920年代的苏联电影
第七章 好莱坞默片晚期:1920-1929
第八章 1920年代的国际趋势
第三部分 有声电影的发展
第四部分 战后时期1946-1960年代
第五部分 当代电影 1960年代以来
汉译本《世界电影史》据法国1979年法文版译出,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82年 《世界电影史》法国译本一版一印,多次再版。
书名原文:Histoire du cinema mondial des origines a nos jours。
对世界各国的电影事业概况、思潮流派、创作倾向、重要作品和人物做了全面的论述。
亨利·朗格卢瓦序
绪论——电影史的资料、方法与问题
前言
第一章 电影的发明
第二章 卢米埃尔和梅里爱的影片
第三章 布赖顿学派和百代的创业
第四章 美国电影的初兴
第五章 法国与艺术影片(1908——1914)
第六章 北欧电影和意大利电影(1906——1924)
第七章 美国电影的兴盛 (1908——1918)
第八章 德国电影的新发现
第九章 法国的印象派
第十章 苏联电影的勃兴
第十一章 法国和世界的先锋派电影
第十二章 好莱坞的建立
第十三章 有声电影的兴起
第十四章 美国电影十五年(1930——1945)
第十五章 法国诗意的现实主义(1930——1945)
第十六章 苏联电影的新高涨(1930——1945)
第十七章 英国和欧洲的电影新发展 (1920——1945)
第十八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影片(1945——1960)
第十九章 1945年至1962年的好莱坞
第二十章 英国、瑞典和北欧国家(1945——1962)
第二十一章 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1945——1962)
第二十二章 动画片(1890——[[1962)
第二十三章 拉丁美洲(1900——1962)
第二十四章 远东的电影(1902——1966)
第二十五章 印度和亚洲的电影
第二十六章 阿拉伯世界和黑非洲
第二十七章 新技术与新电影
I. 数字中的世界电影
II. 二百个电影艺术家(简历和影片目录)
III. 世界影片年表
《世界电影史(第2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美国)大卫·波德维尔(Bordwell D.) (美国)克里斯汀·汤普森(Thompson K.) 译者: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