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是1993年5月成立的一处地志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坐落在广饶县城月河路中段北首,东到关帝庙大街,南临月河公园,西靠月河路,北依广饶宾馆。博物馆陈列大楼采用中国古典景观式建筑设计风格,主体二层,局部三层,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设基本陈列9个。一楼西展厅是《史前文化展》。主要以模拟造型、图片展览及丰富的历史文物反映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生产、生活状况,并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古文化遗址发掘现场复原陈列,同时还介绍了我国最早的开颅术的情况,突出了东营市南端的广饶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东展厅是《馆藏文物精品展》和《石刻造像展》。目前本馆有馆藏文物7000余件,其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320余件。此次展览主要陈列展出上自岳石文化下迄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精品,以此体现广饶的历史脉络。《石刻造像展》以实物集中反映了我市劳动人民高超的雕刻技艺和超强的创造力。碑形高大、线条流畅的石佛造像,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东营南部发展的基本情况。中展厅两侧是《广饶简史展》,以地图形式展示了广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归属、县名沿革和建制,并配以精美的图片,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和风景名胜。这里还雕塑了广饶县历史上的四位名人孙武、欧阳生、倪宽和綦公直的铜像。展出了古乐器编钟、编磬和古筝等,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二楼西展厅是《中共广饶党史展》和《馆藏书画精品展》。前者以模拟造型、图片和实物展示的形式全面反映“五四”运动到建国前广饶党组织的创立、发展和壮大的过程及中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流传经过。后者展出了明清书画名家张瑞图、任熊、刘墉、徐莲坡、朱耷、陸治、顾炎武等的书画作品近50幅,绝大部分系首次展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东展厅是《吕剧起源与发展专题展》,集中反映了全国八大剧种之一的吕剧在东营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光辉历程。这一展览以文字说明、场景模拟、图片展示、实物陈列的形式介绍了吕剧的起源和发展。本展览展出吕剧剧本、服装、道具、伴奏乐器及剧照近200件。展示了吕剧在我国戏曲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中厅是《广饶民俗风情展》,展出了广饶近百年来曾经使用过的生产、生活用具、纺织用品、民间手工艺品等近400件,复原场景两处,形象地展示了广饶朴实的民俗民风。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1983年12月成立的广饶县博物馆。早在1956年,广饶就组织开展了由县文化科负责、省文物主管部门派员参加的第一次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并结合普查举办了文物展览。中央古建筑修整所对广饶关帝庙大殿也进行了全面勘察和测绘。通过普查,初步落实文物古迹、遗址等20余处。20世纪60年代,文物工作由县文化馆兼管。到了1974年10月,由县政治部出文,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1977年初,建立了县文物管理组和文物管理收购站,并配备了专职干部。1980年,惠民地区组织专业人员,对广饶进行了第二次文物普查,且成果显著,初步摸清了历代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1983年12月,经省文化厅批准,广饶县文物管理组更名为广饶县博物馆。
县博物馆成立后,文物工作开展得更加踏实有效。1987年初,广饶县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第三次文物普查。通过前后三次普查以及文物工作者的艰辛努力,20世纪90年代初,广饶县的文物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博工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人们的文物价值观念和保护观念也越来越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90年代初,全国学术界掀起了《孙子兵法》研究热潮,而《孙子兵法》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范畴,而是结合当前形势,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孙子兵法》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作为兵圣孙子的故里,广饶首先积极参与了这项活动,并成立了“孙子研究中心”专门机构,先后组织了三次较高层次的全国性孙子学术研讨会。广饶历史上属齐国之地,同时也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曾为齐国发展成“泱泱大国”起了重要作用。为了推动孙子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使历史研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根据专家学者们的建议,并报国家民政部批准,1992年2月成立了国家级社会团体----中国孙子与齐文化研究会。
随着文博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孙子学术研究会的成立,使县博物馆级别与职能和新形势下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同时国家级研究会的成立,也需要一个市级挂靠单位,加之东营地区也需要一个实质性的职能机构承担东营区域内的文博工作。因此,成立市级博物馆,壮大文博力量势在必行。1993年5月,经东营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广饶县博物馆的基础上成立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副县级别,隶属市文化局,并根据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我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广饶县博物馆和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办公室三块牌子一个机构的管理方式。东营市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文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为我市的文博工作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市历史博物馆从成立至今已历时17个春秋。17年来,市历史博物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其“收藏、陈展、研究”三大职能,经过文博战线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市文博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是文博工作已具相当规模。目前,广饶县境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103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4处,全部达到文保单位“四有”标准,管理机制健全。馆藏各类文物8000余件,其中不乏非常珍贵的国家一级、二级文物。
二是文博队伍不断壮大。县博物馆成立时,专职文博干部仅3人。近几年,我们积极争取人事主管部门的支持,先后有多名考古及历史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文博队伍中来,成为文博干线的领头羊,干部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干部结构更趋知识化、年轻化。目前,全馆正式在职职工达26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1993年至1994年,争取资金400万元,进行了关帝庙维修、馆舍及民国门修缮、展室改造、库房建设、消防及监控设施配套、办公设备更新、环境美化绿化等,博物馆面貌焕然一新。2003年10月,投资1680万元的展厅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6821平方米,陈展、馆藏及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并投资12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高科技监控网络,配备了现代化消防设施;2005年,投资500万元,对孙武祠进行了扩建,扩建面积6000平方米,陈展规模与档次进一步提升;2008年,为配合免费开放政策的落实,投资50余万元,增加服务设施20余项,原有设备改造与升级10项,接待能力与水平显著提高。
四是文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多年来,在缺少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情况下,加大资金协调力度,长期深入基层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同时加大文物保护宣传力度,鼓励文物收藏爱好者主动捐赠,象征性补偿,近5年来,文物征集费用投入达10余万元,最大限度避免了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本地文物外流。库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对不同类型文物进行分室存放,电脑控制室、文物暂存室、修复室等功能完备,库房内等离子消毒机、除湿机、抽风机、空调等设备俱全,保证了馆藏文物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升级,馆藏文物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标准化馆藏文物电子档案健全。加强文保单位的修缮,结合本地区实际,既保重点,又注重抢救性保护。2003年,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大殿进行了维修,07年,部分木构件发生错位,我们及时与省文保中心取得联系,制定了维修方案,现正等待国家文物局的批复;05年,针对省级文保单位冢头墓群之一的倪宽墓封土减少,人为破坏严重的问题,进行了修复和筑土保护;同年,对市重点文保单位刘集支部旧址进行了修复扩建,开发建成“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成为我省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10年,又投资30万元对省级文保单位进行了局部修复保护。同时,还加大了野外遗址的巡查力度,确保了多年无盗掘事故发生。
五是陈展接待质量显著提升。03年新馆落成后,陈展面积3500平方米,陈展设计获04年全省优秀陈展评比三等奖。近年来,不断创新陈展格局,丰富陈展内容,不定时举办临时展30余场。2008年上半年,增设了《明清家具展》,展品档次和品位得到很大提升。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免费开放政策,2008年下半年,我馆率先主动向全社会免费开放。为了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我们加大投入,增加服务设施,增设服务项目。为满足不同层面观众的参观需求,我们事先准备了多种版本的讲解词,力求讲解针对性强,侧重点突出;根据近年来国外观众数量逐年增加的实际,我们还将展厅内原有文字说明进行了集中更换。以观众需求为第一要务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转变。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措施得当,免费开放工作得到广泛好评。2009年全年接待观众25万人次,参观团体1400余批次,参观接待实现“零投诉”,参观人数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迅速提升。
六是积极倡树治学之风。多年来,馆内业务工作扎实开展的同时,始终保持着严谨与浓厚的治学之风,先后出版了《孙子研究新论》、《孙子研究文献备要》、《孙子与齐文化》、《文博研究集粹》、《广饶文物概览》、《漫话柏寝台》等专著;近几年在《考古》、《文物》、《中国文物报》、《大众日报》、《联合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260余篇,其中文章《北魏佛头造像》和《广饶县博物馆馆藏瓷器》赏析获省文物考古优秀成果三等奖。研究成果在指导日常工作开展的同时,为研究我市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七是旅游产品开发工作初见成效。依据中央鼓励依托文物藏品推出各类文化产品,延伸文化传播功能的精神,为了更好地宣传当地传统文化, 2009年,我馆以镇馆之宝“翼虎”为原型,以新疆和田玉为原料,对“翼虎”进行了仿制,同时开发了“平安结”、挂件等系列产品。由于该类产品极具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且具有较大升值空间,因而广受观众与客商青睐。如今,该系列产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收藏或当作祥瑞之物馈赠于亲朋好友。
历年来,在市、县两级政府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资金及政策的双重扶持下,博物馆一班人立足本职,努力创新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文物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1995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翌年,被市政府颂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联合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07年被省文化厅表彰为全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多次被市文体局授予全市文化系统先进集体。如今,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已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
东营市历史博物馆为副县级事业单位,编制30人,设馆长1人,副馆长2人,下设办公室、陈列群工部、考古保管部、治保科、孙武祠管理委员会5个科室和中共刘集支部旧址纪念馆1个下属单位。现有正式在编人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 4人、中级职称6人。另有临时工9人,基层文保员93人。
馆 长: 付建森 主持博物馆全面工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副馆长:荣子录 负责博物馆日常工作,分管办公室、考古保管部、陈列群工部工作。
万永福 负责全馆安全保卫工作,分管治保科、孙武祠工作。
办公室:
主 任:王清江 主持办公室工作,负责制度的制定、考勤、车辆管理、购销、文印、水电暖管理、卫生、接待、集体活动组织等工作。
副主任:王 欣 协助主任做好办公室工作,侧重文字材料工作。
于晓玲 负责财务管理及财务制度制定和监督工作。
考古保管部:
副主任:赵 金 主持考古保管部工作,负责古文化遗迹的保护及保护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文物保护员的管理、文物库房管理、文物的征集、登记、保护、管理等工作。
田茂磊 协助赵金同志做好以上工作。
陈列群工部:
主 任:李 莉 主持陈列群工部工作,负责参观接待、布展、陈展更新、展室维修保护、展室内文物保护、对外宣传、临时展览、展室内部卫生管理等工作。
副主任:李 娟 协助主任做好以上工作。
治保科:
副主任:刘志恒 主持治保科工作,负责博物馆安全保卫、保卫人员的管理、消防安防管理、社会治安管理以及安全制度的制定与监督等工作。
孙武祠管理办公室:
主 任:李秀亭 主持孙武祠工作,负责孙武祠安全、卫生、游客接待等日常管理工作。
副主任:周国典 协助主任做好以上工作。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周五:8: 00 —11:30,14:00—17:30(夏令)
8: 00 —11:30,13:30—17:00(冬令)
游览时间:2小时
最佳游览季节: 五月上旬 至 十月下旬
门票
①本馆自2008年7月开始实行免费开放。
②参观实行签到定时制,观众参观须先到入口处签到并提交身份证、驾驶证或学生证等有效证件,然后领取参观证入馆,免费不免票。
③实行日参观总量控制,一般每天不超过300人,馆内同一时段参观人数不超过100人。预约参观者,可提前到博物馆联系并办理相关手续。
④观众需要讲解者,须到讲解员联系处联系,并按规定交纳讲解费,具体标准为:10人以内(含10人),每场收费30元;11至30人,每场收费50元;31到50人,每场收费80元;50人以上(不含50人),每场收费100元。
常设展览
广饶县20年发展成就展、广饶民俗风情展、吕剧起源与发展专题展、馆藏明清书画展、中共广饶县党史展、广饶简史展、馆藏文物精品展、石刻造像展、史前文化展
专题展览
古家具展
“紫袍玉带”砚 红陶鬶 宋代磁州窑白釉黑花盖罐 陶鼓 玉雕白虎 |
元代龙泉窑瓜棱形瓷碗 张郭造像 程邃山水画轴 皆公寺造像 铜铺首衔环壶 |
历史文物是人类宝贵的社会遗产,是人类如何生存、如何发展过来的最可靠的和不可取代的证据。人类的劳动,是依美的规律来造型的,千万件古代文明的物质遗存,就是美的一定程度的表现。它们内在具有的历史、科学、艺术的价值,将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而逐步充分地被认识、研究和利用。广饶县历史悠久,地上地下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古迹。近年来,由于考古发掘和城镇建设,出土了大量的文物,使馆藏文物逐年增多。目前馆藏文物数量已达近8000件。藏品主要有陶器、石器、铜器、瓷器、石刻、钱币、书画、文方四宝、工艺品等。其中许多文物弥足珍贵,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例如陶器中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鼓,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一种敲击乐器,是十分罕见的。它的发现,为研究广饶一带在5000多年前古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可靠资料。大量的石质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镰、石刀、石凿、方孔石器等器型的出现,反映了原始农业在人们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玉器的制作,通过发掘傅家和五村遗址可知,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流行,并且精巧奇绝,历代长盛不衰。瓷器和漆器品种类型花样翻新,虽然以实用器为最大宗,但代有新品,使人难以尽数。装饰手法由简入繁,刻、划、印、贴、塑、雕、镂等手法无所不有。至于釉上彩绘、釉下彩绘(以青花为代表),诸多彩釉以及诸种窑变到丰富的彩瓷更给人以花团锦簇的感受。金属器品种繁多,有兵器、饮食器、酒器、铜镜、铁炮等。尤其是铜镜,铸制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生动,铭文丰富,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及装饰艺术的宝贵资料。石雕造像作为佛教艺术,在广饶一带也是非常丰富的,尤其南北朝时期,“佛门盛世”,“大建图宇,广延僧众”,三里一庙,五里一寺,寺院及民间雕造石佛像同全国一样蔚然成风,故保存和出土了大量的佛教石造像,并有鲜明的世俗化风格和地域性特征,且都装饰华丽,雕工洗练细腻,体现了我国历史上地域性石雕艺术的辉煌成就。馆藏书画主要是明清时代的作品,既有全国著名艺术大师的杰作,也有地方名人的书画精品。这些作品或写意深厚,或工整细致,或遒劲古朴,或潇洒灵动,都各具特色。并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广饶一带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从广饶傅家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开颅手术,到广饶五村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鼓以及众多的文物精品,足以说明在5000多年前广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紫袍玉带”砚 红陶鬶 宋代磁州窑白釉黑花盖罐 陶鼓 玉雕白虎 |
元代龙泉窑瓜棱形瓷碗 张郭造像 程邃山水画轴 皆公寺造像 铜铺首衔环壶 |
2000年以来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进行学术交流的部分纪录。2000年10月29日,中央党史文献《开端》摄制组前来拍摄《共产党宣言》专题片。2001年2月15日,中央电视台《使命》专题片剧组到馆拍摄馆藏最早中译本《共产党宣言》。2001年3月23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到馆拍摄馆藏最早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2001年4月2日,聘请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系教授刘凤君为本馆顾问,并为其颁发聘书。2001年5月12日-15日,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来馆精心录制《共产党宣言》专题片。2001年5月15日,苏州市孙武子研究会会长管正与专家学者一行10多人来博物馆研讨孙武故里等事宜。2001年6月26日,本馆派人参加了山东省文化厅文物局在济南南郊宾馆俱乐部召开的“广饶傅家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开颅术”新闻发布会。2001年6月28日,本馆在县宾馆召开《广饶县傅家遗址发现中国最早的开颅术实例》新闻发布会。2001年7月7日,省文化厅副厅长谢治秀来考察博物馆。2002年10月10日、11日,县委副书记李培义、馆长张万春及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赵金炎赴济南参加由山东省人文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促进会、北京大学国际MBA、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鲁能集团共同举办的“二十一世纪《孙子兵法》应用国际讲坛”(2002)会议,并以广饶县孙子研究中心、山东大王集团的名义向大会致贺词。2003年6月18日-21日,馆领导到长清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考察布展情况,并与山东省博物馆、南京百会装饰公司确定布展队伍。2003年6月23日,本馆确定到长清博物馆送去修复青铜器11件,后又送去小件青铜器17件同时修复。2003年6月24日,青州博物馆来我馆制作张郭造像佛头,于10月初安装完毕。2003年6月27日,湖北随州博物馆来馆协定编钟、编磬复制意见。于9月29日送至展厅并给予安装。2003年10月15日,本馆新馆隆重开馆。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办副主任张道成,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邢玉斗,东营市委副书记、胜利油田党组副书记聂绍光,市人大副主任刘玉良,市政协副主席关美华,胜利油田管理局服务中心主任王德明,省文物管理处延长由少平,吕剧艺术专家代表李岱江,山东大学教授于海广、任相宏,省、市、县文博单位多位领导及市、县直部门领导,各乡镇、办事处领导前来祝贺。张道成、邢玉斗、聂绍光、刘玉良、关美华、李岱江、王德明、田振玉、徐春福为开馆剪彩。2003年10月29日—11月12日,本馆21人分批赴西安考察博物馆管理。2004年2月28日,本馆工作人员到邹城、兖州、曲阜博物馆参观考察。2004年3月1日,省馆借编钟到韩国展出,时间为2个月。2004年3月25日,协助齐鲁电视台魏颖导演拍摄吕剧专题片。2004年4月14日,协助山东省电视台王乐宾、曹丽华拍摄吕剧专题片。2004年5月17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北京参加“全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和技术博览会”,并到北京市石刻艺术博物馆查看了我馆丢失的张郭造像佛头。2004年6月15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北京石刻馆再次论证张郭造像佛头真假。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金申先生的陪同下,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高景春接头,并确定按程序办理请回手续。2004年6月27日,省文化厅倪国圣、郭建芬带领古建筑临淄研究生班来馆考察关帝庙大殿。2004年7月17日,中央电视台在省考古研究所的陪同下,来馆拍摄古遗址及新馆专题片。2004年11月17日,本馆领导到南京博物院、西安师范大学联系《共产党宣言》脱酸保护事宜。最终确定由南京博物院除酸保护。2004年11月20、21日,本馆与中科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举办海洋生物标本展,并获成功。2005年2月19日,《吕剧起源问题辨析》作者孙向忠(滨州师范学院纪检书记)和其同事李继华(吕剧爱好者)来馆研讨吕剧事宜。2005年3月25日,本馆两位同志到济南参加山东省孙子研究会举办的《孙子兵学年鉴》首发式。2005年3月31日—4月3日,本馆部分人员到郑州参加全国文物展览会。参观考察了河南博物院,解州关帝庙,又到山西平遥古城参观考察。2005年4月25日,本馆工作人员到苏州征集孙武资料。2005年5月4日,本馆工作人员到临沂银雀山博物馆征集孙武资料。2005年5月21—22日,本馆与山东科技大合作举办《走进科学》科普展。2005年6月17日,省文物处副处长王玉波、考古所王守功、张振国到东营区刘集村察看商周遗址。2005年6月22日,本馆工作人员到青州博物馆、临淄历史博物馆和桓台县汪渔洋纪念馆征集有关古台丘的资料。2005年6月24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山东省图书馆查阅明嘉靖《山东通志》中有关对柏寝台的记载。 2005年8月31日,本馆工作人员去济南参加山东孙子研究会组织的“抗日战争与孙子兵法”学术报告会。2005年9月7日,本馆全程组织孙子文化论坛。山东军区原副司令员少将张明友、中国军事科学院少将博士生导师于汝波、博士生导师刘庆等专家参加了会议。2005年11月8日,济阳县文体局局长艾刚率团来馆参观我馆建设及布展情况,双方交流了意见。2006年2月19日,日本美秀(MIHO)美术馆片山宽明来我馆考察“佛造像文物展”。2006年3月15日,张万春应山东省孙子研究会的邀请,到香港参加“孙子国际研讨会暨香港古兵器博物馆开馆仪式”。2006年6月16日,本馆工作人员到济南参加全国文博会。2006年9月9日, 央视鉴宝专家组来我馆举办鉴宝活动,时间一天。著名专家有李宗扬、单国强、李知晏。2006年10月23日—25日,本馆工作人员到安徽省太和县倪邱镇收集汉代御史大夫倪宽资料。2007年3月17-18日,央视鉴宝栏目文物鉴定专家李知宴、唐恩鹏、潘深亮来博物馆鉴定文物。2007年3月31日,本馆与山东农业大学共同举办《“走近科学”爬行动物及标本展》,历时2天。2007年4月5日,经省文物研究所佟佩华介绍,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燕生东到广饶县考察古代制盐研究课题。2007年5月13-14日,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组彭山导演在市委宣传部杜金华副部长的陪同下到我馆拍摄古文化专题。2007年5月19-28日,本馆人员陪同北京大学燕生东博士在东北坞、牛圈、南河崖、王署埠、唐头营进行盐业考古调查。2007年6月20日,省博物馆按照省委要求,为庆“七一”、迎接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召开,举办文物精品展,率山东卫视等电视台、大众报社、齐鲁晚报等7名记者来我馆采访《共产党宣言》的由来。2007年10月23日,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联系我馆,协助拍摄关于东营古文化的专题节目。2007年11月14日,本馆人员陪同山东大学任向宏、王青两位教授到广北南河崖村调查盐业遗存情况。
地理位置: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月河路270号
飞机:国内航班(东营机场、济南机场),
火车:(东营<==>济南、东营<==>淄博、东营<==>南京),
市内公交:东营汽车站、东营火车站<==>广饶汽车站换乘1路公交车<==>东营市历史博物馆